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董楷南宋 1226 — ?
绩溪书怀 其一 南宋 · 董楷
七言绝句 押冬韵
行来人世尘千里,梦绕故山春万重。
慈母新年音信缺,遥瞻白云是中峰。
其二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一部
阁雪峰阴未肯明,卧听寒玉泻檐声。
官居不事閒来往,闭户焚香养性灵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二三)
周易传义附录自序咸淳二年 南宋 · 董楷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一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因《河图》而画卦命爻,因卦爻而取象系辞,更三圣人而卦、爻、象辞始备,其要皆依卜筮以为教,使天下后世之人得以决嫌疑、定犹豫,不迷于吉凶悔吝之途而已。
至夫子《彖》传与大小《象》之辞,则推明其所以为卦、爻、象辞之理。
而《大传》之书,又自夫卦、爻、象辞以推极乎阴阳变化、性命道德之蕴奥,而《河图》大衍之数、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相生之序,蓍策、分揲、挂扐之法无不备具,其所以承三圣,开来学,功至大也。
及秦焚灭典籍,此书以卜筮得不亡,而千馀年閒,诸儒无有能明其义者,于是借异端空妙之说,而欲阐夫极深研几之旨,以术数拘泥之学,而欲究夫开物成务之方,其去《易》也不其远!
程子奋乎千载之下,始以随时变易从道,而发明阴阳变易之妙,因象以明理,由理以贯事,该体用,合显微,使夫学是书者立言制行、处己治人、守常应变莫不有度。
迨乎朱子《本义》,辞益简严,深探古圣因卜筮教人之本意,而不堕于诸儒术数之末流,释《彖》传则第明其为卦象、卦变、卦体、卦德而不费于辞说,释《大传》则又精密微妙,明白简易,有先儒所未及者。
故楷窃尝妄论,以为三圣之《易》,惟夫子能明之;
而夫子十翼之外,其有功于《易》道者则惟程子、朱子之书而已。
其他不失于支离破碎,则失于诞谩怪僻,皆非卓然有见于斯道者也。
抑楷尝读程子、朱子《文集》、《语录》,其閒有成书所未备者,辄随所得附于各章之末,岁月既久,集录益多,因目曰《周易程朱氏说》,以与同志共之。
知极知难乎免于僭踰之罪,然学者苟能因是书以求四圣之心,则于学《易》未必无少补云。
咸淳丙寅,后学天台董楷谨序。
按:《周易传义附录》卷首,通志堂经解
周易传义书后咸淳二年十月 南宋 · 董楷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一、《周易传义附录》卷首
楷既纂集此书,或曰:「程子言理而不及卜筮,朱子则推本古圣人因卜筮教人之意,二者固不同矣,子比而同之,何邪」?
楷闻之北溪陈氏曰:「《易》之起原于象数,自象数之既形,则理又具于象数之中,而不可以本末二其观也;
《易》之作本于占筮,自占筮之既立,则理又寓于占筮之内,而不可以精粗二其用也」。
此正程子所谓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者。
若偏于象占而不该夫理义,则孔子之意泯;
一于理义而不及夫象占,则羲、文、周公之心亦几乎息矣。
朱文公《本义》之书作,所以必表伏羲图象,冠诸篇端,以明作《易》根源之所自来,一出于天之自然,而非人为智巧之私。
又复古经传次序,推原四圣所以成书之本意,递相解释,而惟占法之明,随人取决,而无偏辞之滞,而天下义理为之磨刮精明,依然涵萃于其中。
本末精粗兼该具举,近以补程《传》之所不足,而上以承四圣之心,所谓开物成务之大用,至是又益周备,而《易》道之盛,于此无馀蕴矣。
又曰:凡文公之说,皆所以发明程子之说,或足其所未尽,或补其所未圆,或白其所未莹,或贯其所未一,其实不离乎程说之中,必如是而后谓有功于程子,未可以优劣校之,此楷区区纂集之意也。
夫朱子之书,固以补程子之所未及,而程子之名言,盖有朱子不能加毫末于其閒者,谓二书为不同,可乎?
读者详之。
是岁良月谨识。
赵子固咸淳四年十月 南宋 · 董楷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一、《珊瑚木难》卷四、《赵氏铁网珊瑚》卷一二、《珊瑚网》卷二二、《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五
李伯时表弟乔仲常亲受笔法,遂入能品
今乔笔世甚罕有,其贵重殆不减龙眠。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子昌勉之哉!
子昌年少志锐,深造而自得之,自成一家可也,李、乔之事,又何足尚云。
咸淳戊辰良月天台董楷识。
皇王大纪跋咸淳十年九月 南宋 · 董楷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一、《皕宋楼藏书志》卷二○
右,五峰先生所著《皇王大纪》,上自三皇,下逮五伯,世代更禅,事变纠纷,而一理昭晰,万古洞贯。
盖以学古之胸,形于载道之笔,而又以发其经世之志。
后之欲观古盛帝明王所以位天地、育万物,与夫衰世乱亡缺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是书该涉二千馀年,其间圣作明述,所以位天地、育万物者灿然可睹,虽迄乎五伯功业,而大经大法、拨乱世反之正犹存于《春秋》,斯固礼乐之大备,皇极之缺刻漕治缺久漫漶,且世无别本,其可使之无缺为重刻之。
噫!
天之未丧斯文也,缺咸淳甲戌重九日,后学天台董楷
古修堂记咸淳五年 南宋 · 董楷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一
梓潼祠遍寰宇,士人唐君时措、时拱,买韩氏屋为祠宫于兹土。
分司缪君相之,作两庑,作门庐,作灵星门,精严像设,俾道流职洒埽。
楷之来也,唐君请曰:「愿于祠后筑室,为朋友肄习之地」。
咸淳己巳,始克助其役,清池之上,横以飞梁,为堂六楹,楷名之曰「古修」。
孟子以为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其所谓人爵者,不过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然则为士者宜知所用力矣。
楷尝闻诸先儒曰,仁者心之德,爱之理;
义者心之制,事之宜。
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仁义乃人心固有之良贵,其所以异于万物者以此,能有诸己,而内外本末真实无妄,则有忠信之自。
古者圣王设为学校以教民,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修此而已。
自凡人可以至于圣贤,自民庶举而为公卿大夫,自家齐至于国治、天下平,皆修身之验也。
自宾兴选举之法坏,一以时文取士,父兄之责望,师友之讲明,率时文之为务,孔、孟、周、程之书,或乃不过剽窃为时文之资,而吾心秉彝之性,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得于天赋,不可一日离者,漠然视之,若吾身外事,尚何望其少有益于斯世!
夫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孟子所深慨也,况不修天爵而但要人爵,其失益远矣。
或曰:科举可不务乎!
曰:古修者本也,科举者末也。
大儒亦多自科目出,是岂不修其天爵者!
若夫人爵则命之于天,固非学者所当计也。
按:嘉庆《松江府志》卷一五,嘉庆二十三年刻本。
重兴延庆寺咸淳六年二月 南宋 · 董楷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一
延庆寺比邱如月令其徒若虚请曰:寺址本施家瀁,隆兴閒僧守详自姑苏来,成十六观堂,乾道始赐寺额,开禧悉荡为灰烬。
主席迭更,或营一殿、一阁、一堂、一门,工未究,久辄沦坏。
开庆己未,今住持思恭奉敕来,适大歉乏食,恭且贷且劝,施者四至,积羡馀,议修建。
庚申,迄丁卯,为堂、为寮、为庑、为厨、为库五百馀楹外,则作飞梁,作长生库,作两别业。
塍田三千馀丈垦治,岁增租五百馀石。
又有忠训陈君因感梦诞男,舍所住宅,移建于寺西荒址,为楹百馀,设诸像其中,且鬻宅买田百亩。
于是规模整备,远过昔时,是可纪已。
咸淳六年二月望日。
按:光绪《重修华亭县志》卷二二,光绪五年刻本。
受福亭记咸淳七年 南宋 · 董楷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一、《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七○三、康熙《松江府志》卷一八、嘉庆《松江府志》卷一五
咸淳五年八月,楷忝命舶司
既逾二载,自念钝愚,于市民无毫发补益,及痛节浮费,市木于海舟,陶埴于海濆,自舶司右趋北建拱辰坊,尽拱辰坊创益庆桥,桥南凿井筑亭,名曰受福,前旷土悉绣以砖,为一市阛阓之所。
其东旧有桥已圮,巨涛浸齧且迫,建桥对峙,曰回澜桥。
又北为上海酒库,建福惠坊。
迤西为文昌宫,建文昌坊。
文昌本涂泥,槩施新甃。
文昌坊又北,建致民坊。
尽致民坊,市民议徙神祠,为改建桥曰福谦。
由福谦趋齐昌寺,臣子于兹颂万寿,广承滋液,施及群动,改建桥曰泳飞。
桥之寿不能三十岁,虽无述可也。
亭之寿以百岁计,井之寿以千岁计,讵可无述也!
人非水火不生活,水于五行最先。
圣人观象立卦,取巽木入坎水之义,名之曰井。
井以养为利,以汲为功,故王明则受其福,用汲之验也。
念阳明当宁,俊乂在列,郡县之吏各称乃职,有勿幕之吉,无不食之恻,源泉勿潏,溥及怀生,漱甘饮芳,兆蒙嘉祉,咸遂厥宇,谁之赐也!
因刻诸石示尔民,且使来者有考焉。
市舶提举董楷记。
锦江桥记咸淳七年 南宋 · 董楷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一
瑞州锦江桥始建于宝祐元年,累石为级,分十有一道,其长六百尺,广二十有四尺。
宰臣丁大全误国,明年春,北骑透入江西,瑞城焚荡殆尽,桥屋毁而石级以之。
楷之来也,当咸淳七年,于是海内文恬武熙,十有二年矣,故址则突兀江流中,览之恻然。
明年,雨骤作,江涌,浮梁中断,民以乘舟流渡江驶甚,命在反掌。
问诸故老,往盖屡有覆溺。
因省坡公《英州桥铭》所谓「坐使一邦画为两州,鸡犬相闻,胡越莫救」,其病犹是也。
及决意兴建,市材佣工,率踰其直,一毫不以病民,而民欢趋焉。
撤毁石,治新石,尽还昔制,木视昔加二级,为屋二百四十楹,易名曰锦江桥,费凡一千二百两。
九月二十有九日,率同寮举酒和乐以落之,因作而言曰:《夏令》言「十月成梁」,盖古人无一念不在民,虑其冬寒有褰裳濡足之患,而亟为之所。
今吾民所病,岂褰裳濡足之谓,而虑可不及乎!
夫违其险阻,置诸便安,此牧守责也,不足书;
若桥之兴废,则不可不记。
按:同治《高安县志》卷二二,同治十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