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董棻北宋
议禘祫礼奏绍兴五年八月 北宋 · 董棻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二
仰惟太祖皇帝受天明命,削平僭乱,混一区宇,建万世不拔之基,垂子孙无穷之祚。
即功德所起,则有同乎周之后稷;
乃若因时特起之迹,则无异乎汉之高帝魏晋而下,莫可拟论。
是宜郊祀以配上帝,祫享以居东乡之尊,传千万世而不易者也。
国初,稽前代追崇之典,上及四世,故于祫享用魏晋故事,虚东乡之位。
逮至仁宗皇帝嘉祐四年,亲行祫享之礼,尝诏有司详议太祖皇帝东乡,用昭正统之绪。
当时在廷多洪儒硕学,佥谓自古必以受命之祖,乃居东乡之位,本朝太祖乃受命之君,若论七庙之次,有僖祖以降四庙在上,当时大祫止列昭穆而虚东乡,盖终不敢以非受命之祖而居之,允协《礼经》。
熙宁之初僖祖以世次当祧,礼官韩维等据经有请,援證明白。
王安石用事,奋其臆说,务以势胜,乃俾章衡建议,尊僖祖为始祖,肇居东乡
神宗皇帝初未以为然,委曲访问,安石乃谓推太祖之孝心,固欲尊宣祖,自宣祖而上,孝心宜无以异,则尊僖祖必当祖宗神灵之意。
神宗皇帝意犹未决,博询大臣,故冯京奏谓士大夫以太祖不得东乡为恨。
安石肆言以折之,已又欲罢太祖郊配,神宗太祖开基受命,不许。
安石终不然之,乃曰本朝配天之礼不合《礼经》,以此事未害逆顺大伦,姑未暇釐正,一时有识之士莫敢与辨。
元祐之初翼祖既祧,正合典礼。
至于崇宁,宣祖当祧,适蔡京用事,一遵安石之术,乃建议请立九庙,自我作古,其已祧翼祖及当祧宣祖,并即循旧。
沿至今,太祖皇帝尚居第四室,遇大祫处昭穆之列,识者恨焉。
臣窃谓王者奉先与臣庶异,必合天下之公愿,垂万世之宏规,匪容私意于其间。
祖功宗德之外,亲尽迭毁,礼之必然。
自古盖未有功隆创业为一代之太祖,而列序于昭穆之次者也;
亦未有非受命而追之祖,居东乡之尊,历百代而迁者也。
是正阙违,以契天人之望,理固有待。
陛下孝通神明,治法祖宗,光绍丕图,中兴圣绪。
嗣服之初,郊见天地,寅奉太祖,以严配祀,载举合宫之祭,仍修并配之仪,亶谐公愿。
兹者当省方驻跸之地,肇建太庙,以时享献,用昭奉先之孝,帝王盛德,曷以加诸!
然则辨庙祧之次,尊受命之祖,固当远稽前代,上宪祖宗,以时釐正。
况今告朔时享荐新之礼既略举矣,大祫之祀独阙而未讲。
诚欲修严旷典,则东乡之尊谓宜先定。
夫宗庙事体至大至重,有辄擅议罪万死,然私窃怀此久矣,幸遇陛下隆宽逮下,不间疏贱,兹敢冒昧一言,倘或可采,乞从睿断,举而行之,天下幸甚!
臣谨按,太庙九室之制始于唐之明皇,非本于礼也。
而后之为说者乃迁就其事,以为三昭三穆,与太祖祖功宗德,三庙不迁,为九庙,蔡京之议祖袭唐制。
汉以高皇帝太祖,尊居东乡,后世无有异论。
魏以武帝太祖,晋以宣帝太祖,盖皆以始封为据。
唐以景帝始封,故尊为太祖
其后追崇献祖,而列景帝于昭穆,礼官抗论辨證,前后二十年,卒复其旧,识者是之。
盖以景帝始封于唐,事迹有类乎后稷,要之非始封之君、受命之祖,不得居东乡,由三代历汉、魏以迄于唐无异道也。
太祖皇帝开基虽与后稷异,而创业实同乎高帝,未闻汉以太公合食于祫,而居高之上也。
今若正太祖东乡之尊,稽古沿革,委合礼经。
臣再考商、周之兴,太庙世远,而群庙之主皆出其后,故其礼易明。
汉、魏而下,太祖世近,毁庙之主皆在太祖上,于是禘祫不得如古制。
汉魏之制,太祖而上毁庙之主皆不合食。
唐以景帝始封,故其后庙制既定,始以献懿而上毁庙之主藏于兴圣、德明之庙,遇祫即庙而享焉,是以别庙之祭,以全太祖之尊。
当时刚劲如颜真卿、儒宗如韩愈,所议虽各有依据,皆不得易陈之说,以其当理故也。
历代沿革具在,谓宜博采而择取其当。
请加汉两伏波封号奏绍兴五年九月 北宋 · 董棻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六、《宋会要辑稿》礼二○之八(第一册第七六八页)
臣昨任提刑日,到雷州海岸递角场,有威武,系伏波神祠
琼州海口有辅汉王,亦系伏波神祠
臣切详伏波乃东汉中兴功臣新息侯马援元丰中锡以忠显王至元符中苏轼谪居昌化,乃作庙碑。
推考以为汉有两伏波,邳离侯路博德建庙于马伏波之西,宣和中封忠烈王
臣比将命远使渡海,皆有灵应,乞将马伏波更加封号,及将邳离忠烈王路伏波与马伏波一等封号。
王渊欲创添员阙奏绍兴六年元月 北宋 · 董棻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
閤门官系三十员为额,不闻其有废事。
今渊欲创员外阙,以遂其私,臣未见其可,望寝前旨不行。
仍乞自今应官司毋得陈乞额外创添员阙,其自行陈乞额外官者,重寘典宪。
中书舍人请以元降除目为序奏绍兴六年七月 北宋 · 董棻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之一八(第三册第二四○六页)
陈与义、傅崧卿与棻同日除中书舍人
陈与义不候授告,先次供职,棻寻具辞免不允,乃授告供职,即合依元降除目为字。
陈与义中书舍人、吏礼部侍郎给事中直学士院侍讲显谟阁直学士,今来召还,即与寻常同除事体不同,难以用寄禄官条。
崧卿亦系曾除权侍郎徽猷阁待制,棻亦难以居先,乞以元降除目为字。
乞敕诸路提刑速决滞狱奏绍兴六年八月 北宋 · 董棻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六、《宋会要辑稿》刑法三之七七(第七册第六六一六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
近取会到刑部诸路见勘命官公事计二百二十四件,其间奸赃不法等罪为数百二十有一,其干连禁系有及三、四年未结绝,死于狴犴,又不知其几何人。
臣愚欲望申敕诸路提点刑狱官详加检察,务在平允。
其有事匪究实,妄作滞系,并按劾以闻。
提点官故纵不举,他司自合互察,亦乞申严条令。
严奉祀典奏绍兴六年九月 北宋 · 董棻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六、《宋会要辑稿》礼一七之三七(第一册第七○五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
近岁时飨,徒以有请勿杀生者,至三牲不备,而谓之随宜。
臣窃谓今陵寝岁时衣冠之游未获严奉,独有太庙神主,祀事必过于厚,情文始称。
况比岁视承平时固已不胜其简,愿明诏礼官参稽典礼,必宜于今,举而行之,仰副陛下寅畏天戒、祗事神灵之意。
李健汪召嗣绍兴六年十月 北宋 · 董棻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
二人议罪施行,当坐军法。
今日正大明赏罚、以警中外之时,不容轻贷。
严州图经序绍兴九年正月 北宋 · 董棻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六、《皕宋楼藏书志》卷二九
《周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周知其数要。
汉得秦图书,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处;
光武中兴,按《司空舆地图》以封诸子。
历代放周,遂以职方名官。
至唐立制,凡地图命郡府三年一造,与版籍偕上省。
国朝定令,闰年诸州上地图。
大中祥符四年,诏儒臣纂修《图经》,颁下州县,俾遵承之,距今百二十有八年矣。
其閒州名有更易,军制有升降,户口有登耗,赋税有增损,既皆不同。
而又艰难以来,州县唯科歛是急,趣具目前,闰年之制寖以不举,盖职方之职废也。
绍兴七年,棻来承乏,尝访求历代沿革、国朝典章、前贤遗范,率汗漫莫可取正。
询之故老,则曰是邦当宣和庚子盗据之后,图籍散亡,视他州尤难稽考。
乃喟然叹曰:惟严为州,山水清绝,高贤之遐躅,久以辑睦得名,今因严陵纪号。
自唐为军事州,艺祖开基,首命太宗睦州防禦使
先帝政和中,悉褒录祖宗潜藩之地,诏升其军为节度,既而出节少府,以授今上,尝以亲王遥临镇焉。
其后继世,以有天下,实似太宗
盖是邦而为真主兴王之地,其视少康之纶、汉文之代,有不足道,则地望顾不重哉!
而况历代以来,文人才士閒出于其地,伟贤钜公来为牧守者相望也,庸可以勿纪乎?
于是因通判军州孙傅有请,乃属僚属知建德县熊遹、州学教授朱良弼、主建德县簿汪勃、主桐庐县簿贾廷佐,及郡人前汉阳军教授彦先相与检订事实,各以类从,因旧经而补缉,广新闻而附见,凡是邦之遗事略具矣。
岂特备异日职方举闰年之制,抑使为政者究知风俗利病,师范先贤懿绩;
而承学晚生览之,可以辑睦而还旧俗;
宦达名流望之,可以全高风而励名节,讵小补也哉!
至于纪录尚或未尽,则以俟后之君子。
绍兴己未春正月壬午知军州事董棻序。
按:《严州图经》卷首,渐西村舍汇刊本。
严陵集序绍兴九年四月 北宋 · 董棻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六
《诗》三百篇,大抵多本其土风而有作,圣人删取,各系其国。
如二《南》皆正风也,周、召既分陕而治,则系《诗》有不得而同。
三国当变风之始,邶、鄘既并于卫。
邶居卫北,而《诗》有《北门》,以兴出门而北归于邶也;
鄘居卫东,而《诗》有《载驰》,以兴东徙渡河而庐于漕也;
卫在河之北,而《诗》有《河广》,以兴杭苇而南适于宋也。
是三者,皆卫诗,而以土风之异,随其国系之,其它盖可类见。
使夫后世观《诗》者,因土风而知国俗,则秦勇豳恕,郑淫魏褊,皆自乎此而得之矣。
近代有裒类一州古今文章叙次以传者,其亦得圣人之遗意与!
东汉之末,孙氏据有吴粤之墟,始分歙县之地,建为新安郡
逮隋而更郡名新定,大业改为睦州
唐初,即桐庐县别置严州,寻废州,以县来隶。
至国朝宣和中,始复今名。
盖以子陵台为是邦重,故以名州。
州境山水清绝,著称自古。
历考前代,朱太守文学备应对之臣于西京,后世则有皇甫持正、方雄飞、李德新、施肩吾、徐凝,咸以词章名世,文为世传,而记咏其乡里为多。
今代如江民表全名直节,见推于时,文采盖其馀事。
至于骚人名士过焉而赋者,在晋则谢康乐,梁则沈隐侯唐则李太白、孟浩然、白乐天、罗隐,国朝则梅圣俞、苏子美、庞庄敏公、王文公。
其牧守之有文,在梁则任彦升唐则杜紫微,国朝则范文正公、赵清献公,以至吕子进、蔡天启。
又如张伯玉、钱穆父,皆尝官于此者,率多赋咏。
邦人传讽,今不绝,而独未有裒类而为集者。
虽有《桐江集》,止载桐庐一邑之文,而又繁冗不伦,人不甚传。
兹者棻与僚属修是州图经,搜访境内断残碑版及脱遗简编,稽考订正,既成书矣,因得逸文甚多;
复得郡人喻君彦先,悉家所藏书讨阅相示;
又属州学教授沈君傃与诸生广求备录,时以见遗,乃为整比而详择。
凡自隋以上在新安郡者,自唐以后迄国朝宣和以前在睦州者取之;
其未尝至而赋咏实及此土,如唐韩文公,近世司马温公、苏东坡、黄鲁直,盖不得而不录也;
其有名非甚显,尝过而赋焉,一篇一咏,脍炙人口者,盖亦不得而遗也。
呜呼!
其亦庶几诗人本其土风之作,而圣人各系其国之遗意乎!
乃若钓台双峙,高风绝企,古今歌诗铭记居多,编之此集,有不容略。
故总以州名而为之标目云。
绍兴九年夏四月壬申知军州事广川董棻序。
按:《严陵集》卷首,丛书集成初编本。
广川书跋序绍兴二十七年 北宋 · 董棻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六
棻家自上世以来,广畜异书,多有前人真迹。
先君生而颖悟,刻苦务学,博极群书,讨究详阅,必探本原。
三代而上,钟磬鼎彝既多有之,其欸识在秘府若好事之家,必宛转求访,得之而后已。
前代石刻在远方若深山穷谷、河心水滨者,亦托人传模墨本。
知识之家,与先君相遇,必悉示所藏,祈别真赝,订證源流。
若书画题跋,若事干治道,必反覆详尽,冀助教化;
其本礼法,可为世范者必加显异,以垂模楷;
或涉同异,事出疑似者,必旁證他书,使昭然易见。
探古人用意之精,巧伪不能惑;
察良工之所能,临摹不能乱。
爰自南渡,乡关隔绝,先世所藏,莫知在亡,或已散逸。
过江随行所携,败于兵火,今所存得于煨烬之馀。
年来为裒集在者,得《书跋》釐为十卷,《画跋》六卷,缮写藏诸家庙,别录以示子孙,俾知先君博物洽闻,古今鲜俪,无坠家训,庶或师范其万一焉尔。
绍兴丁丑岁十月丙辰,男棻谨序。
按:《广川书跋》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世说新语跋绍兴八年四月 北宋 · 董棻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六
右《世说》三十六篇,世所传釐为十卷,或作四十五篇,而末卷但重出前九卷中所载。
余家旧藏,盖得之王原叔家,后得晏元献公手自校本,尽去重复,其注亦小加剪截,最为善本。
晋人雅尚清谈,唐初史臣修书,率意窜定,多非旧语,尚赖此书以传后世。
然字有󸈠舛,语有难解,以它书證之,閒有可是正处,而注亦比晏本时为增损。
至于所疑,则不敢妄下雌黄,姑亦传疑,以俟通博。
绍兴八年夏四月癸亥广川董棻题。
按:《世说新语》卷首,光绪七年王先谦校订本。
澹山题名绍兴五年三月 北宋 · 董棻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六、《金石萃编》卷一三三
青社董令升罢官广西,还过○陵,来观澹山,同王绍祖、赵佃夫、宋传道饭岩下。
长老以其师灯禅师所书《衲袄颂》、显上人以怀素《千文》墨本相示。
《千文》真迹,余家所藏,尝刻石乡里,询显,则同郡人也,盖得之余家。
岂意兵火流离之馀,乃复见此!
显亦可谓好事矣。
因语及乡里,相对感叹。
绍兴乙卯岁春三月戊寅题。
雷州伏波庙 北宋 · 董棻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六
惟彼琼崖,块隔巨浸,波涌涛吼。
吏白故事,毋勤使者,盍止于行。
曰不然,天子有命,往抚黎氓。
惟忠显王,人所依凭。
愿其安济,送以顺风,返不淹程。
俾祗厥事,又回谢文。
曾微瞬息之间,已达琼城之次。
逮已事之当还,即行宫而陈祭。
肸蚃所临,吉卜照示。
惟阴翳之浃旬,忽云天之开霁。
按:正德《琼台志》卷三二,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