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叶梦鼎宋末元初 ? — 1278
建府戊午鹿呜宴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黄堂燕衎盛衣冠,人道魁星照建安
多士权衡推月旦,一番桃李属春官
升歌鸣鹿陪樽俎,好与溟鹏插羽翰。
发策致身须正学,功名久远要人看《翰苑新书》别集卷八)
瀛洲亭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汝城高处著危阑,人在苍寒缥缈间。
下瞰无边春境界,西来第一处江山。
酒拈重碧酣诗思,曳轻黄入笑颜。
阁老可能专此胜,蛾眉花底又催班(自注:馆阁一班号曰蛾眉。)
按:明杨渊弘治抚州府志》卷二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隔竹斜阳唤小舟,寥寥天柱访仙游。
风声树杪疑笙鹤,云气峰头见翠虬。
凡骨面岩那可蜕,尘容镜水只包羞。
几时肝胆无羁靮,卧看中天素月流(影印《诗渊》册四页二五九六)
武夷鼓楼岩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鼓楼岩鼓楼开,举世邯郸梦未回。
安得老鼍教唤起,万人醒眼上山来明夏玉麟嘉靖建宁府志》卷三)
武夷九曲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八 名胜类
兴穷九折更悠然,棹转船头障去川。
留取洞中无尽意,桃花水暖鳜鱼天明赵琦美《赵氏铁网珊瑚》卷一一)
梅林八景总咏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押词韵第十七部
黄墩巨海通昌国,花园大路连西域
九顷农歌乐丰年,赤山牧唱喧朝夕。
罗溪流水出通潮,仕岆高山古贤迹。
方寺钟声诵善音,桃源击鼓评民籍民国《冠阳应氏宗谱》卷三)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押真韵
芦笋满洲银鲙美,琼花滴露玉醅琼花
按: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前集卷五
言时局疏淳祐二年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三、《宋史》卷四一四《叶梦鼎传》、《续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八
外有窥边之大敌,内有伺隙之巨奸。
奇邪蛊媚于宫闱,熏腐依凭于城社。
强藩悍将,牙蘖易摇。
草窃奸宄,肘腋阶变。
轮对谏斥言者疏淳祐十一年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三、《宋史》卷四一四《叶梦鼎传》
陛下惑于左右之谗说,例视言者为好名,中伤既深,胶固莫解。
近岁以来,言稍犯人主之所难者,不显罢则阴黜,不久外则设间,去者屡召而不还,来者一鸣而辄斥。
乞许诸州守臣上殿奏事疏咸淳四年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三、《宋史》卷四一四《叶梦鼎传》
祖宗谨重牧守之寄,将赴官,必令奏事,盖欲察其人品,及面谕以廉律己,爱育百姓。
其至郡延见吏民,具宣上意,庶几求无负临遣之意。
今不远数千里而来,咫尺天颜而不得见,甚非立法之本意。
言当今急务疏咸淳八年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三、《宋史》卷四一四《叶梦鼎传》、《续宋宰辅编年录》卷二○
敦教道,训廉德,厉臣节,拯民瘼,重士选,劝吏廉,惩吏奸,补军籍。
书劄 其一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三、《石渠宝笈续编》第二八五五页
梦鼎皇恐端肃申禀判府监丞郎中公坐。
梦鼎共稔夙课外庸,荣书上考。
敬如名法从之子,绰有古循吏之风。
襦歌转闻,玺褒绎至。
入继持之武,会观隔座之荣。
有来巽椷,良佩谦柄。
率兹控复,尚幸照融。
右谨具申上。
十二月日,正奉大夫参知政事叶梦鼎劄子。
其二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三、《石渠宝笈续编》第二八五五页
梦鼎皇恐申禀舶管朝议公坐。
梦鼎衰晏之踪,栖伏涧谷,无复与人间事。
学生应及家问,知蒙蜀珍,眷予甚龙,齿牙馀论,时及疏慵,此古人风谊也,私切感叹。
忽被手帖,捬劳奖饰,情溢乎辞,益佩怜衰敬故之盛心。
钦以名门隽游,长才远识,盖眉峨清淑之气,陂江芳润之泽,所为融结者也。
司舶东瀛,见谓廉取,朝廷急贤,会当有不次之擢。
梦鼎挈来旧隐,地虽附城,而市尘不到,颇适宽闲之趣,知庇所及,龙况多品,登嘉感惭。
斋扁委令梦鼎,素非善书手,何以辱命!
既勤采葑,何敢藏拙,第未知尺寸高阔及两旁别作如何,书望喻及。
学生俟报,即应命笔,伏祈台照。
右谨具拜呈,三月日,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信国公叶梦鼎劄子。
南峰先生诗序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三、《赤城后集》卷二八、《三台文献录》卷七、民国《台州府志》卷七五
丁卯南峰先生王君以诗徵余序,时方有君命,未暇也。
后五、六年,访余山谷中,出若干首,气愈老,律愈严,视旧作不止一格。
客有从旁观者,曰:「人谓诗乃益工,南峰其人欤」!
余曰:不然。
南峰虽穷于荣进之图,而不穷于固穷。
读其诗,自思古以下,大概崇理道、贵名节、尚芳洁、爱幽闲,客京洛残杯冷炙之吟,居林下有傍花随柳之趣,亦庶几乎固穷之君子哉!
夫穷与达对,而圣贤之论穷达,与世俗殊。
原宪处贫而非贫,琴张慕达而非达,此可与知道者语。
余闻南峰尝受教于乡先正矣,果能进于理之达,而不戚于身之穷,诗益工抑末矣。
孙防禦遗德碑记宝祐六年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三
古之居将相而脩名誉于千百世之下者,岂谓富贵崇高而权要烜赫也哉!
必其志在忠君,泽在惠民,材兼文武,斯能奋迹于豪强之竞起,决胜乎大戎之跳梁,用是勋烈载于竹帛,姓字垂于今古,祀享隆于庙庭,实大声宏,固其所矣。
然非际一代之明良,又何以旌别利器耶!
适予宁海樟林孙公讳功棐,唐浙东统兵防禦元帅
祖出光州固始县,人避朱泚之乱,徙家福州长溪县。
曾大父晓任平海军宗政御史,大父璧任安抚提刑
公值唐末柳州贼袁三郎号太保台城,势迫,命公同麾下娄甲进兵讨之,贼遁宁海紫溪洞,公帅兵围之,窥敌制变,贼困而绝,知公之智勇不凡,神武而不杀者,功其伟欤!
《易》曰:「师贞,丈人吉」。
公其以之。
呜呼!
风迈古将,泽被生民,威镇海宇,是故论功行赏,当列之以开国承家,正慰旋师,疾终于营。
其不幸而㱥𣩦于此,又幸而生民之望,剀切大君之命,即继董之祠宇,树之仪像,以彰卫国之贞忠,以奠盖世之英灵。
公之名誉,岂不与日月争光、川岳竞丽者乎!
公何憾焉。
其子得遇谏议大夫,因追父迹,率同里星士俞福至宁择地于邻封奉化上,版坑为茔冢焉。
情事既伸,尚不忍于远墓,转择地治北六十里铁场山,插樟木为盟,云:「木茂而即居」。
木如其言,遂庐而居,以是知木因人而得盛,地因木而得名,昌厥嗣绪,世称为樟树孙也,有自由矣。
一门忠孝,此非天祐其良乎!
公德升闻,我宋治化文明,追封前烈,褒德我公。
真宗皇帝御敕赐「唐元帅公显祐正神庙」额,娄甲将军附位焉。
理宗皇帝特进敕唐大元帅孙公正直侯王,从祀庙庭,金璋玉玺,猗欤盛哉!
厥后世系绵远,裔分八派,曰仁寿,曰石屏,曰菉猗,曰凝碧,曰驾鳌,曰西市,曰观澜,曰运盐。
派之殊名,即族之振振也,此非公之馀庆乎!
闻人迭出,科第则发、瑞、升、雷奋、雷□、雷迅、钧铭。
幸予同升诸公予□菉猗公之门人,因属予言以勒珉,遂书。
宝祐六年七月朔旦
按:光绪宁海县志》卷二一,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梓潼真君行祠记景定二年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三、《景定严州续志》卷四
景定二年大比兴贤,太府寺丞严陵钱侯即今之华坊,作梓潼真君祠。
世言帝命司桂籍,主人间科第者也。
教授郑君瑶以书来徵记,曰:惟严陵山水秀天下,钟奇产英,魁儒相继出,志道义、崇气节,不但以词藻名世也
声光荡摩,达于疃耕,濑钓之区,家诵书,人业儒,交勉为士君子之行,又不但以名第相眩慕也。
侯始至,谂其国俗而嘉尚之,凡学宫俎豆之事,庖廪之供,必敬必饬,乃复经始斯役,揭虔妥灵,蕲以相斯文、福多士,艺闱设棘,而祠宫适成群,六邑之彦,雷动雾滃,顾瞻奂轮,兴起风烈,至有感吉梦而占上游者,斯亦异哉!
余惟上以德艺宾士,士知自修而不蕲上之知,古之道也。
自科目兴,应书自衒,而古意日以薄,顾复使大冠修剑者流咸盻盻焉,乞灵于神,以志一得。
余始惑焉,既乃访之蜀珍,稽诸志谍,则知神之生也,世以忠孝显。
夫忠孝,百行之冠冕,其刚大浩然之气,精纯不二之心,耿耿宇宙间,殆日月并揭,河汉同流,风霆烈而山岳峙也。
眉山苏公所谓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其是物欤!
是以神之庙食被四蜀,人士严奉如锦官、夫子、石室、诸葛忠武,历千百载如一日,中更西事拂扰,黠酋暴客过辄投戈罗拜,是何威灵气燄!
动悟人物如此秉彝好德,无间哲愚,是必有以触其天矣。
国家吁俊尚贤,三岁有诏与郊,见神示之典,同万乘临轩,与册拜公孤之仪等,甚重事也,士由此选,盖将致其为臣为子之大节,明纲常以准世,弘德业以庇民,顾岂使之弄铅椠、侥禄利而已!
今贤侯身劝为驾,尔严之士方衮衮上春官、奉大对,当思天高地厚,中立此身,君亲之报难穷,忠孝之节易挠,惟无负于君亲,即无愧于天地,而亦不为尔神羞,此侯作祠之初意,所以望尔士者厚,而垂教思者远也。
抑神九十四化之说,祝史傅会,侮圣渎灵,世未有明辨之者,而神阴翼世教之意泯焉。
夫化者谓能神其道以化俗,非如释氏以幻为化也。
故神之福善也,恶者化而为善,神之佑顺也,逆者化而为顺,神之好是正直也。
邪者谄者化而为正直,皆忠孝之感也。
洋乎在上,必有监于斯言。
侯名可则,吴越五王后,丞相魏国忠靖公嫡孙,盖世载忠孝云。
太中大夫权兵部尚书、兼权吏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太子詹事宁海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天台叶梦鼎记。
朝奉郎主管成都府玉局观方逢辰书。
朝奉大夫、新除宗正少卿、兼太子侍读留梦炎题。
渠渡庙记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三、《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二三七、嘉庆《武冈州志》卷二八、同治《武冈县志》卷三五
圣天子登宝位,诏天下名山、五岳、四渎、忠臣、烈士载在祀典,所在长吏致祭
大哉圣恩!
周遍宇宙。
我渠渡崇福昭贶益灵公与有斯宠,猗欤盛哉!
千载一时也。
按渠渡在都梁北二十里,土神也。
旧传初显迹时,在天尊岭,祠祭者嫌惮登陟,父老有祷,愿从平地。
既而风雨夜作,诘朝而神之,群像皆自移于岭址。
神之像为香木,人初不识木之名,相传于风雨后,水中忽见之,香异甚,扣之声如金,旱潦祷即应,乡人遂以此木为形像。
或谓神为三闾大夫者,神怒掷主于地。
宋庆元二年六月,赐灵济庙额,嘉泰二年六月封广会侯,后淳祐十一年封崇福公
乡之父老曰:宝祐甲寅山庵黄真人自南岳来诣于祠,瞑目少顷,卒而曰「师在这里」。
人询其故,曰:「此汉第三代天师也」。
爰仿《易》六十四签以阐神灵。
山庵,至人也,言不诬矣。
景定癸亥郡守赵希迈属岁旱,遣武冈林昂、孙鼎舁神至郡城以祷,赵迎之北关,意颇懈,神怒,掷主,且舁之弗胜。
赵悔谢,雨乃随至。
景定甲子四月郡守姚严下车初,梦有渠秀才者来。
次日,吏告谒庙祠,姚曰:「畴昔之梦渠秀才者,此也」。
于是亟往谒焉。
祠旁有溪水,冲胁庭中,有树将仆,姚曰:「水冲则风水不便,树仆则庙貌不安,神如有灵,去其树,移其江」!
言讫而退。
是夕,大风、雷雨,若有人马金鼓之声,逮晓,已决江水,左流而迂绕于祠之东侧,拔庭树置垣外数十步,祠宇寸瓦无恙。
此父老耳闻目睹,言神之灵,近而感人者如此。
夫国以民为本,是邦五风十雨时和岁丰,衣食足而礼义兴,闾阎比屋知所以入孝出弟、尊君亲上,至于溪峒之民,亦皆闻风慕善,安生乐业而享太平之福,讵非神之赐乎!
神前后显迹,邦人惧其岁久而湮也,愿勒石以记,垂之无穷。
铭曰:
惟神之灵,赫赫而明。
庙食武攸,福我生民。
渠山青青,渠水泠泠。
勒功坚珉,垂千万龄!
张正谏墓志铭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三、光绪《仙居集》卷一六
都谏文肃张公,老成抗节臣也。
累朝嘉其忠悃,眷注特隆。
且以戚姻联,追检实历,于其没也,赐谥赠秩,敕中书省遣使祭葬如礼,卜嘉熙庚子十月吉,窆公于后岭之原,暨今咸淳戊己閒,再饰封茔。
其子克耑辈以朱学士德刚所为状丐铭于梦鼎
梦鼎与公同乡同志,知公最悉,曷辞?
公讳次贤,字思齐别号竹坡
裔出天台亭头,徙仙居板桥,再徙市桥,唐中议大夫文伏即公始徙祖也。
高大父止信,中童科,任浙干官
曾大父起邃隐德。
大父勇业儒名家,称浩然。
先生考禅以公贵,累赠朝请大夫,妣吴氏赠宜人
公生颖脱,长益不群,博极诸子百家,靡不得其要。
綮为文,下笔数千言,顷刻立就,譬之东注下流,浩不可禦,然英发豪迈之气,又能表表自见。
早领省试,入国学,登绍熙癸丑进士第通判临安府,进拜监察御史
职司纠劾,务以搏挚为能,公独侍讲经筵,多所启沃,首揭古今治乱之由,国家修短之验,为书二十卷,名《御鉴录》,反覆陈说,俾示朝堂,且曰:「陛下不熟此,将无以自立,况为天下君乎」!
故事,台谏充经幄,而近来日讲者未免因循。
公毅然以儒术正君,孜孜不倦,又陈恢复三策,动中机宜,中外传为石画。
嘉泰中,仍以右正言兼侍讲,满考,迁谏院左司谏,正色敢言,不避权倖。
力劾时相史弥远,章九上,弥远阴嘱同僚止之,公曰:「焉有言官反为宰相作说客耶」!
并列其附势不法状,弥远衔之,多方挤排,而公素以忠直为上知,卒亦不罹其害。
披肝沥胆,知无不言,在廷方之为殿上虎,其风采可见。
周历台院几二十年,裨补朝廷良夥。
嘉定辛未,迁殿中侍都御史,朝纲倚重,将大用之,故公力辞,不允。
越五载,始得家归,暂令展墓三月,随促还京,使命络绎。
无何而疾作,遂以左朝请致仕。
戊寅五月一日卒于正寝,距其生绍兴乙亥二月十六日也,享年六十有四,朝命惜之,赠中奉大夫谥文肃公
公生平孝友,处家庭各尽其道。
居官廉,居乡厚,迹其操履,人无不啧啧而艳慕者。
又能以文章节义启后进。
即犹子同甫,擢殿元而不屑仕进,盖公有以风之。
所著诗文及奏牍、讲章凡十卷行于世。
配谢氏,丞相深甫女,于皇太后为姑,封夫人,先公卒。
继郑氏,侍郎雄飞女兄,封硕人,后公卒。
子男二:长即克耑,谢出,袭公荫任直秘阁录事,召对内殿,钦赐进士出身
次克嘉,郑出,咸淳戊辰特科。
女一,侧室朱出,适建安法事郎吴师旦。
孙男二:绍凤、绍宗,皆足世其家。
公圹与谢夫人合,赐命凡若干年,今复以郑硕人祔焉,大兴封茔工作。
呜呼!
若公可谓死有馀荣,久而弗替者,恶可无铭!
铭曰:
吴山而东,越水攸同。
历千百年,笃产令公
立朝峻节,矢心烈烈。
凡厥忠贞,卓哉殊绝。
载锡之亲,帝室联姻。
优渥宠斯,匪止及身。
拱木已久,封丘是厚。
镌兹芳铭,永垂不朽!
按:康熙仙居县志》卷二三,康熙十九年刻本。
祭蔡大参文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三、《翰苑新书》别集卷一二、《八代四六全书》卷一五
山颓木坏,哲人其萎,此非人事之细故,端有关世道之盛衰。
文公既没,学出多岐。
高者驰幻诞之说,拘者泥文义之疑,矫者窃形似以盖空中之质,怪者饰艰深以文浅近之辞,不有耆英,孰挈纲维!
惟公以西山九峰为祖为父,节斋觉轩为师,合全体与大用于实践,救善类之脉于濒危,一语弗酬,接淅而驰,故道合则黄扉紫闼重金而叠组,不合则庐峰云谷幅帽而深衣。
何苍生之无福,而天不慭一老之遗!
某依公通德,阅岁将期,昔赋明月而慨千里之隔,今望数舍而无一会之期,痛死生之永诀,庸殄瘁以兴悲。
刍酹荐忱,匪哭吾私!
王爚诔文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三
公之经术,《中庸》、《大学》;
公之典刑,乾道淳熙
公之践履,言行相顾;
公之出处,久速皆宜。
有真实而无饰伪,有正大而无诡随。
行乎蛮陌而皆可,质诸鬼神而无疑。
身虽考终于牖下,心实未死于泉扉。
斯言也,可谓千古定论。
按:万历新昌县志》卷一一,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