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范应元南宋
道德经古本集注直解序 南宋 · 范应元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二
老氏仙踪,见之《道藏》、《史记》、圣贤记载,但降生示现,人或梦之,岁月日时,记异先后,至于诸家杂说,未易殚举,矧注《道德经》者古今数百人,所见各殊,得失玄有,年代深迥,史亦阙疑,可掸其真,勿泥其迹。
夫道一而已矣,脩之身,其德乃真,脩之家,其德乃馀,脩之乡,其德乃长,脩之邦,其德乃丰,脩之天下,其德乃普,岂特用之一己也哉!
大抵要先得其体,而自脩身始,及其妙也,有变化不可得而测者在。
去古逾远,尤虑失真,所以余解此经,一从古本。
盖书坊刊行者,其稍异处,皆后人臆说,不得老氏之意矣。
余幼时闻诸前脩曰:「河上公注乃汉儒所为,托是名以借重耳,不可执此本以为真河上公所注也。
当时结庵于陕河之滨,授与文帝者止是分章句而已,何尝有注来」!
及观晦庵序《参同契》,曰「空同道士邹䜣」,其意谓邹本春秋邾子之国,䜣即也。
余不觉冁然曰:后之不知空同道士晦翁隐其名以序《参同契》,亦犹今之不知河上公乃汉儒借是名以注《道德经》也。
嗟乎!
三代尚稽古,孔子信而好古,《春秋》变古则书之,生乎今之世,切不可反古之道也,聊摘数科,列于篇首,俾览者得以取正焉。
若夫先觉之士,固忘筌蹄,而后进之英,尚资梯级,是书也,不无少补。
然惧僭率,弗敢张露。
偶因道友来求难,以藁付,复念老矣,将形槁于一丘,惟恐此经寖失古本,遂命工镂板,藏诸名山,以俟来哲,或有修真之士,体道之人,欲传受之,亦所不隐。
虔凭宝典,口诵心持,上祝皇帝万岁,次愿重臣千秋,府县官僚、文武贤德、忠良显著,禄算增崇,广及士民,同跻仁寿,天清地静,时和岁丰,率土含生,咸归有道。
继今有得之者,傥毋以为《春秋》散于三传,《易》道微于九师,能于静室焚香,精心研味,反照内参,寻本源之真处,一旦玄通,自得常久自然之道,体其居尘出尘,而生育无穷,则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厥效随著,圣贤地位,不患不到,何止无愧于考亭云。
当亦知前脩之说不诬,而仲尼犹龙之喻尤妙也。
湛然堂无隐谷神子范应元熏香谨序。
按:《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卷末,续古逸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