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闻人符南宋
题清习阁 南宋 · 闻人符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清晓捲书坐,开帘揖远峰。
腻云留宿润,膏雨沐春容。
世味生来薄,诗愁晚更浓。
溪山看未足,还听暮楼钟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八三)
惠力寺舍利众善记 南宋 · 闻人符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六、乾隆《海宁州志》卷六、《海昌备志》卷一二、民国《海宁州志稿》卷一九
惠力,东晋旧刹也。
始为志愿寺,始于祥符中锡名今额,有东京左街僧录史馆编修赞宁所撰碑存焉。
光尧皇帝中兴之初,有释道法师者,精业沙门,名闻九重,遂得召见。
皇帝礼之,锡以释迦佛牙。
牙之体上圆而下方,其色莹丽辉润,傍有舍利缀其上,皆光明洞彻,而滋生不已,此其瑞也。
道师携是牙游四方名刹,刹皆祷祈舍利,有求而得之者,有求而弗得者,意必有主于冥冥之间者,不妄其与也。
绍兴丙辰,始抵此土,寺僧鸣击,以迓舍利于宝阁之下,悉众而祈者凡三。
丙夜之夕,有光如流星,自阁而下,蟠旋于祈坛之间。
主僧援器而迎之,遂止集焉。
寺今宝之,以为神物,登藏经阁之上,因书其额曰舍利阁。
岁遇下元,塔社之次,必请迎寘诸宝塔之中,俾僧徒士俗敬礼之焉。
唐宪宗时,凤翔法门寺塔有佛指骨,帝使中使迎至京师,留禁中三日,因历送诸寺
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
有竭产充施者,有燃香臂顶供养者。
昌黎公愈时为刑部侍郎,恶其蠹财惑众,上表切谏,以为佛不足信。
夫释氏固非吾中国之教也,然其以虚无淡泊为宗,亦欲使人寡欲戒杀,去革华侈为事耳。
三代而上,道德尊,风俗醇,君子小人皆知礼义,能自迁善而远罪。
秦、汉以来,世变益薄,人情日诈,谓君子为能守吾儒礼义之教则可也,小人奔趋于财利嗜欲之林,造非为恶。
盖有逭罪于刑法之外者,而人犹以其教相谓曰:「此虽免于今生,必不能竟逃于后世」。
彼人之情,信之既笃,而能以此惕然兴戒,不至蹈非袭恶,吁,吾亦幸其有是哉!
昌黎公必以为不足信,则今之舍利,非天所生,非地所出,非工所成,不植而滋长,不运而旋转者,而果何物耶?
邑人迪功郎倪滂,善士也。
故好佛甚笃,每旦持《金刚般若经》,修观自在如意轮忏法,自幼至老,殆无虚日。
节自奉累,纤微营修,斋忏在家在寺者几三十馀会,供佛饭僧计十有五万。
而于是刹尤切注意,尝与妙济大师师远同建祝圣华严长生道场一所,造卢舍那韦天二师图绘,天神庄严,佛寺赫如也。
寺有观音灵应,为士民所归依。
或水旱之灾,疾痛之厄,诚而祷之,各得所欲。
遂装新圣像,严饰宝殿,率僧行四众每月系念者数年,舍禾田薪场入常住,以月旦念阿弥陀佛,号普愿往生坟庵,僧行因资焉。
近又以寺自唐肃宗给县税钱修,后因寇至焚燬,乾德间复建,岁久损敝,募讲僧清裕重饰焉。
轮奂丹雘,倏然一新。
其崇奉舍施,类皆若此。
尝曰:「舍利,神迹也。
曾未有述其所自来者」。
致书求记于余。
余嘉其诚信有馀,为善甚力,故并及之。
按:嘉靖《海宁县志》卷九,光绪二十四年刻本。
灵池寺重建大佛殿记 南宋 · 闻人符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六
越国大都督府盐官县硖石市,市之艮有寺曰灵池,古之名蓝胜境也,惟存基坰。
去甲子年,近寺檀越镇遏使吴浔等与主事者议之,一言而成。
材用将备,而蒇事者困于老疾,亏一篑之功。
次即寺主僧遇荣散募众缘,同成胜事。
末有东海头陀者,少为水师,晚年国家通货于南溟,选居甲士之列,斫缆而逝。
一旦漂风吼,迅雷轰,四顾冥然,如是者五日,乃仰而祝曰:「傥与大众得渡彼岸,则散发为无量因缘」。
既而雾卷波澄,乃复本国,因舍妻子,被草麻,巡诸廛閒,以搆斯愿。
癸酉冬创宝殿两厦,雕檐翼展,文梁锦横,其侧复有西方殿。
今徒众请徙于正方,抑又高下无差,广袤折中,俨其威光,不亦美乎。
按:乾隆《海宁州志》卷六,乾隆四十一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