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翁酉南宋
太极图解序 南宋 · 翁酉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七、《经义考》卷七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七七
道学之失传也久矣,人心之昏晦也甚矣。
如《太极图》之说,世之疑者何其多乎。
或以继善成性不当分阴阳,或以太极阴阳不当分道器,或以仁义中正不当分体用。
有谓一物不可言、各具一太极者,有谓体用一原不可言体立而后用行者,有谓仁为体统、不可偏指为阳动者,有谓仁义中正之分、不当反其类者。
诸说纷纷不一,殊不知皆取于《易》之大意,而学者不深考也。
至文公朱先生屡为之辨明,尚见劾于林栗之章,而陈贾伪学禁之请,亦由是而阶也。
则夫道之不明不行也,奸邪之说阻之也。
然是理微妙而难明,人心昏迷而罔觉。
先师节斋先生乃能深究精妙,著书两卷。
因侍立,得而读之,见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意淡而味远,且比次整齐,条理详密,真有得于圣贤之心者。
孔子谓《易》有太极,于变易之中而有不易之妙。
子云无极而太极,于体之间而有至中之理。
用之精,本无极也;
无极之真,即太极也。
世之言一物各具一太极者,固非所以尽其本;
而谓太极之上别为无极者,是有二本也。
学者不观太极,无以知气之所由始;
不观无极,无以知理之所由充。
先生穷深探微,得其旨趣之大,则周、朱之言何由取信于人哉!
况时之人察理未精,讲论未明,徒务新奇,泥于名数,而不思无极者,乃至极之得名,不知太极者,即不可加之至理。
老师宿儒纷纷附和,以误天下后世者多矣,未见若先生此书之明且尽者也。
然则圣贤之心法,得周、朱而传授
周、朱之太极,得先生而益显。
其光绍前绪,揭示后学也,厥功盖不细矣。
不敏,不足以表暴先生著述之盛,而使学者有日就月将之功,是亦不失作书之本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