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放罢李之仪奏 宋 · 石豫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一
监内香药库李之仪,因苏轼知定州日荐辟,管勾机宜文字。之仪既为奸臣心腹之党,岂可更居此职?欲令有司放罢。
乞根究有司坐视大河上流决溢之罪奏 宋 · 石豫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四
窃闻阚村水涨,其势不至湍悍,若加救护,可无决溢之患。而有司坐视不救,意谓上流决溢,则下流减杀,盖河口易以闭塞。侥倖逃责,以致今日全河北流,渰浸人户田苗,成此大患。望根究诣实,重行朝典,以诫欺罔。
乞罢郑佑李仲李伟新除差遣奏 宋 · 石豫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五
近以大河决溢,一向北流,有司急切,宜重欺罔之罪。虽已具劄子弹奏,而当职官未蒙显黜。伏睹敕命,郑佑知陕州、李仲知苏州、李伟通判秦州。此三人者皆系水官,士论骇然,特未佥允。盖黄河大役,兴作连年,朔道积储,费出殆尽。今既决溢,数州之民咸被昏垫,老幼皇皇,转徙道路。而佑等未蒙朝廷明正典刑,今所与之郡,类皆藩镇,使彼自择,不过如此。臣窃谓赏罚之实有所未明,则北方之民凡被其患者,何以慰其心也?伏望圣慈特赐详酌指挥,先罢逐人差遣,根治情实施行。
弹劾王诜奏(元符二年闰九月) 宋 · 石豫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六
驸马都尉王诜辄恃豪贵,抑勒雇人,取舍之间,不畏公法。伏望详酌指挥。
奏弹张商英(崇宁二年八月戊申) 宋 · 石豫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一、《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二二、《续资治通鉴》卷八八
尚书左丞张商英,于元祐丁卯尝为河东守臣李昭叙作《嘉禾篇》,谓:「神宗既登遐,嗣皇帝幼冲,中外震惧,罔知社稷攸托」。是时哲宗即位之后,尚曰「罔知攸托」,可乎?又曰:「成王幼冲,周公居摄,诛伐谗慝,卒以天下听于周公,时则唐叔得嘉禾。推古验今,迹虽不同,理或胥近」。方是时,文彦博、司马光等来自洛郊,方掌机务,比之周公,可乎?迨元符之末,先帝遗弓,陛下入继大统,而权臣用事,乘君父不忍言之时,起邹浩于新州,商英是时实典词掖,谓:「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叔向曰:『大臣重禄而不谏,小臣畏罪而不言,此患之大者』」。又曰:「思得端士,司直在庭」。又曰:「浩径行直情,无所顾避」。所谓浩之直情径行,果先帝之所取乎?先帝不取而商英取之,可乎?
乞许天下置观亦以崇宁为名奏(崇宁二年十月一日) 宋 · 石豫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三、《宋会要辑稿》礼五之二三(第一册第四七六页)
伏见宰臣蔡京等以天宁圣节,请天下州军各赐崇宁寺额,此实上广《蓼萧》之泽,共伸《天保》之报。区区小臣,均作是念。伏望特降睿旨,许天下置观,比类寺额,亦乞以崇宁为名。
定国宝记 宋 · 石豫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三
唐河南巩县尼真如,本赵郡李氏子。始嫁贺若氏,夙丧其夫,既髡为尼,以精进心力持斋行。天宝初,尚在巩,时昼日,有五色云从东方来。云间若有人以囊授真如,戒曰:「尔需后命,勿妄起发」。真如敬受蕴藏,剜置持获。逮安史乱,国兵震荡,衣冠迁播,真如避地淮楚,寓居安宜。上元二年冬十二月,忽二皂衣人召真如,繇东南行,见楼观参差,兵卫谨严。有人衣碧衣,冠碧冠,光辉显昂,号曰天帝;赐列坐者凡二十馀,亦曰诸天。相与语曰:「唐室中圮,杀戮腥秽,当歛宝以安镇之」。内一天曰:「中原庶民,福力蹇浅,当给第三宝,然沴气充塞,不足以胜,则灾不可弭」。帝曰:「然」。因歛第二宝付真如,曰:「汝归谕刺史,俾以状闻」。又曰:「前付汝囊中宝,人臣可见,今付汝八宝,惟人主可见」。具以宝名及镇用法授真如。已而皂衣复送真如还舍。由县上郡,刺史崔侁以闻。适贼将围睢阳城,蔽遮江淮路,郡给兵卫,由便道驰诣阙下。时方上元三年,更为宝应元年。十三宝者,一曰元黄天符,辟兵疫也;二曰玉鸡,彰孝治也;三曰谷璧,丰五谷;四曰王母玉环,宾四夷也。此真如前所授于巩者,通王母二环,总其数为五也。六曰如意珠,七曰红靺鞨,八曰琅玕二珠,九曰玉玦,十曰玉印,十一曰皇后采桑钩,十二曰雷公石斧。此真如后所授于安宜者,通琅玕二珠,总其数为十三也。
按:嘉靖《宝应县志略》卷一,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又见民国《宝应县志》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