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石才孺南宋 1117 — ?
青阳驿(在顺政县东五十里) 其一 南宋 · 石才孺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幸蜀奔波为禄儿,闻铃夜雨有馀悲。
青阳一夕难高寝,黼幄千官减盛仪。
其二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锦绷只拟情方昵,绣袜那知祸已成。
自古覆车循一辙,哲王宁不玷聪明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六九)
幼幼新书后序 南宋 · 石才孺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二、宋以前医籍考
议者曰:经籍吾道之筌蹄,方论医道之筌蹄。
然则然矣,使经籍不存,学者无所折衷,安知夫道之渊源?
使方书不著,医者无所夷考,安知夫医之精粗?
世有卢扁华佗,则处剂意解,妙通于神,何假方论哉!
柰何卢扁华佗不世有,求其不迂不泥不矜不诬者盖鲜。
士大夫与其委听于庸医之手,曷若因方论,求古人用心,以之卫生济世耶?
方论之于世,犹五谷之于日用乎,孰谓士君子耻言之?
褐阳刘公帅荆湘,尝命编集古今医书中小儿方剂之说为一书,总四十卷,目曰《幼幼新书》,既成三十八卷,而疾不起。
漕司四明楼公实继其政,乃曰:「前之美不可不成」。
肆命亟迄其事,因合后二卷为一,复纂历代所述求子方论为一卷,冠其编首,阅月而书成。
噫!
可谓尽矣。
才孺窃尝闻夫子之言曰:「父母生之,续莫大焉」。
嗣续之道,人伦之首。
《诗》三百十一篇,圣人所取。
妇人乐有子,《芣苢》美之;
子孙众多,《螽斯》美之;
居然生子,《生民》美之;
乃生君子,《斯干》美之,读书至此,使人三致意焉。
求子之论,古人所以著于方书者,与今公会萃诸家之说,寘诸方论之前,使成书流布,家藏人有,真得夫子与诗人之意者也。
抑尝谓,昔宋莒公因暴雨至,水浸蚁穴,公折竹为桥,以过群蚁。
他日有僧。
谓公曰:「公丰神顿异,如能活数千百万命者」。
夫折竹为桥之时,戏事蝼蚁,微生何补于世,而阴为功惠如此。
矧是书之传,利及天下后世,则公之茀禄荣延取心于天端,可执左契也。
绍兴上章敦牂岁十一月哉生明左迪功郎、新差江陵府司户参军石才孺谨序。
按:《幼幼新书》卷末,万历十四年刊本。
郢州土风考古记 南宋 · 石才孺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二
谨按班固《汉书·地理志》:秦置南郡,县十有八,曰江陵,曰宜城,曰若,曰,此其尤者也。
释之者曰:江陵故楚都,宜城故鄢,若作鄀,楚别邑,故
又按司马迁《史记·楚世家》:芊氏居丹阳,在南郡枝江县
王始平王城昭王徙鄀,襄王徙陈,烈王寿春,曰
由是言之,楚之郡邑可想见也。
后世不博考熟究,异口同辞,以今郢州为郢都,流俗信之。
尝观楚成王使斗宜申为商公,沿汉溯江将入郢,王在渚宫见之。
夫沿汉而下,溯江而上,则在江上而不在汉上,沈括存中盖尝论之矣。
江陵实有渚宫,而县之北有纪南城。
楚武王伐随,卒于樠木之下,今郢州东门外山旧名樠木山,上有楚武王,则武王丹阳出师至此而卒。
岂后世见武王卒于此,因以为郢都邪?
此又不然矣。
虽然,释汉史者曰:故,而为州,为富水郡,或废或置。
见《唐书·地理志》。
谓之,不无说焉。
楚屈暇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莫敖患之,斗廉曰:「君次于郊,以禦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
若败郧师,四邑必离」。
已而败郧于蒲骚。
夫郊者,讵非郢州乎?
昔蒲骚今应城也,距郢州甚迩。
楚师之出,斗廉之败,莫敖之次郊,以师行道里推之,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则知正在郢州也。
谓之,实郊焉。
谓之石城,因冈阜峭壁而为子城。
属县二:曰长寿,治慕化安定二乡;
京山,治太平、长安移风三乡。
其民朴,其俗俭,其土饶粟麦,其产多麋鹿,有西北之风焉。
郡境东抵安陆,西抵荆门,南抵天门,北抵襄阳,界通荆、湘、川、陕、陈、蔡、汝、颍之郊,舟车往来,水陆之冲也。
若夫宋玉之宅,两石竞秀;
梅福之庐,炼丹有井,龟鹤有池;
兰台避暑之宫,雄风自若;
阳春白雪之歌,馀韵莫传。
子陵刘文叔游,而山有子陵之洞;
莫愁家住西渡头,而水有莫愁之溪。
聊屈之山,鹿池之灵,雨泽应焉;
高僧之塔,白乳之异,凶渠惧焉。
以至新、肇郢亭之名,王维孟亭之像,李昉五客之堂,崔耿天王之祠,皆昔人胜槩遗迹也。
夫山川区域之显晦,人物风俗之差殊,名存而实亡,昔是而今非,传闻之与亲见,已夐不相侔。
况出于千百岁之后,颓壤燬灼之馀,州图方志之鲜备,遗民故老之罕言,欲以参稽订正,祛世俗之惑而信陵谷之传,顾岂浅见謏闻所能?
要当质诸闳览博物君子。
按:雍正湖广通志》卷一○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康熙安陆府志》卷三二,乾隆《江陵县志》卷四五,《钟祥金石考》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