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沈浚南宋
临高台 南宋 · 沈浚
 押皓韵
上台意悲伤,下台梦颠倒。
不缘台高下,心肠自草草。
台下东西水,水绕南北道。
一水一重山,红颜望中老(《永乐大典》卷二六○五)
乞许令纲运官节次保明推赏奏绍兴三十年四月 南宋 · 沈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二
窃见四方纲运辐辏,阙下顷以衙校管押,多致失陷,乃选差命官俾任其责,遂定赏格以勉之,不然罚亦随至。
今者有自川广数千里之远,涉风波,冒不测,历岁月之久方抵阙下,幸而无虞。
元数已足,方获朱钞。
次经太府丞陈乞保明申部推赏。
寺中阻难已毕,方肯申部,部中又复阻难。
望下所属官司,如已获朱钞,许令节次保明推赏。
或有小节未圆,亦许先次放行。
其或所属奉行违戾,许部纲官径赴朝廷越诉,重行根治。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四四之六(第六册第五五八六页)。又见同书食货四八之六(第六册第五六二五页)。
省心杂言序绍兴三十年十月 南宋 · 沈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二、《省心杂言》卷首
仲尼之学至今光明硕大者,曾子传之于无穷也。
曾子之学,自一日三省其身为本。
三审也,非数也。
后世读之不详,不可不辩。
此省心子之意也,因阅《杂言》,乃表而出之。
三十年孟冬旦吴兴沈浚题。
远法师斋忌礼文序 南宋 · 沈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二、《乐邦文类》卷二
释迦如来出现于世,说种种法接引众生,于种种门最捷径者,无以易于西方安养之教也。
呜呼!
无无量寿佛之四十八愿,则西方之教无以启其端;
释迦如来之演说诸经,则无量寿佛之愿无以传于世。
前佛作愿于前,后佛说经于后。
此道章明著较,可信无疑。
然而多门之法或择之而不精,精详之士或传之而未习。
譬之《肘后之方》载闻简牍,有择之而精,传之而习,以开后悟。
此恩此施,顾与制是方于心、载是方于书,其厚薄何如哉?
惟兹修行安养之方,无量寿佛实制之,释迦如来实笔之。
择之、传之、习之以贻后人者,东晋远公其人也。
西湖秀士李济,予同年执友,乐清令尹李公素见素之子,遭家多难,幼失所怙,两罹鼓盆,孤苦之中坐进此道。
曩从證通主人师友为西资社,盖有意乎远公之遗法也。
三年于兹,来者益盛。
凡预此社而精进不懈者,奇祥异睹,妙果殊證。
如经所说,往往有之,则同社相与称颂自庆,益期进修。
李君唯念凡今若此,虽前佛后佛开大法门,而远公之德其何可遂忘?
退而考诸传记,作《礼文》一通以示同志,予辄为识其始末,因为之言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得仲尼而后明。
至于沿仲尼之所传,以深入乎数圣人之道而为后人之资者,孟轲氏其人也。
西方教法观之,则远公者犹吾儒之孟子耳。
子其何嫌?
虽然,李君之是文也,固将尊其所以为远公者,则遂从而学之,如吾儒之于孟子哉!
若夫且拜且诵而徒为观美焉,非李之所祈望于同社者也」。
乾道二祀四月望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