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沈晦宋 1084 — 1149
竹溪 宋 · 沈晦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寒流穿清閟,支径入翠微。
山深古木合,林静珍禽飞。
居人本避世,游客亦忘机。
归路晚烟暝,新月照柴扉。
竹山𡺀岭 宋 · 沈晦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九月乱山中,崎岖处处同。
溪流因雨涨,木叶着霜红。
人迹千岩绝,松声万壑空。
寻幽自可问,不复欢途穷。
留题紫岩寺 其一 宋 · 沈晦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松岭枫冈势接连,梵宫危傍紫岩前。
夜深钟磬敲清月,日暮楼台锁淡烟。
大抵登临须有分,不因迁谪到无缘。
一程已见佳山水,何惮东川路五千。
松阳上方山居五首 其一 宋 · 沈晦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月馀树影穿窗入,雨过山泉绕舍鸣。
野寺中宵人不睡,蒲团布衲悟无生。
其二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山中寒早野阴薄,惨惨黄昏欲雨时。
市远无人与沽酒,地炉松火自烧
其三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天畔群峰一草亭,半溪烟雨花冥冥。
老翁投老得此景,日与溪山同醉醒。
其四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此生真与世相忘,投老生涯寄上方。
洗足关门枕书睡,连山松桧雨浪浪。
其五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学道空山水月深,丹成初试马蹄金。
犹馀一勺丹泉水,洗尽人间名利心(以上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卷一四一《环碧亭诗集》)
侍先人游石桥 宋 · 沈晦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一别台山四十年,石桥风景尚依然。
慈颜不见身空老,感恨多如涧底泉。
留题紫岩寺 其二 宋 · 沈晦
七言绝句 押侵韵
为爱溪山著意寻,因行每每便登临。
寒窗夜久陪僧话,一阵西风月满林(以上宋林表民天台续集》卷下)
题独秀山 宋 · 沈晦
 押筱韵
老鹤下遥(《永乐大典》卷九七六五作辽)天,昂昂在林表。
霜毛临野人,逸气秋天杳。
矫矫颜始安,不受冠带绕。
清真自嵇阮,一醉万事了。
读书空谷中,生刍白驹皎(《永乐大典》此下有神仙问㟏岈,弓弯天宇小。岂无素心人,幽睡共清晓。佻达在城阙,钟声出林杪。试令,照海春袅袅八句)
长哦(原作吾,据《永乐大典》改)君咏,极目送飞鸟
松阳百仞山 宋 · 沈晦
山头白云如擘絮,竹鸡无声鸠唤妇。
团团朝日在林梢,寒日梨花溪口路。
一峰独秀横溪阴,青林倒影千丈深。
上有白龙蛰幽洞,岁旱往往能为霖。
如今寂寞空山里,古屋荒坛冷红紫。
会看前度种花人,他年来作居子
小重山 宋 · 沈晦
 押词韵第一部
湖上秋来莲荡空。
年华都付与,木芙蓉
采菱舟子两相逢。
双媚靥,一笑与谁浓。

斜日落溟濛。
鸳鸯飞起处,水无踪。
望湖楼上两三峰。
人不见,林外数声钟。
宋 · 沈晦
 押真韵
五岭炎蒸地,从来着逐臣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三《广南西路·静江府》)
乞专委郡守覈实教阅新募弓手奏建炎三年二月十八日 宋 · 沈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六、《宋会要辑稿》兵三之一八(第七册第六八一○页)
新募弓手,欲逐州专委郡守覈实教阅,去其流寓,汰其怯弱,限半年补足。
论置镇江建康太平池鄂五郡兵奏绍兴四年 宋 · 沈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六、《宋史》卷三七八《沈晦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二
藩帅之兵可用。
今沿江千馀里,若令镇江建康太平、池、鄂五郡各有兵一二万,以本郡财赋易官田给之。
敌至,五郡以舟师守江,步兵守隘,彼难自渡。
假使能渡,五郡合击,敌虽善战,不能一日破诸城也;
若围五郡,则兵分势弱。
或以偏师缀我大军南侵,则五郡尾而邀之,敌安敢远去。
此制稍定,三年后移江北,粮饷、器械悉自随。
贺陈茶马启 宋 · 沈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九、《沈氏三先生集》卷六二
伏审辄自省曹,分将使指。
利尽摘山之算,弼成富国之功。
天厩之云屯,助王师之电击。
三朝选使,常冠于他司;
万里提封,悉归于馀照。
闻喜命,弥仰休声。
恭以某官沉静而有为,高明而多德。
学通九流之奥,不取近功;
文雕万宝之华,尚为馀事。
惟好修而难合,故屡屈而愈刚。
相如归客于临邛,何妨奏赋;
刘向出护于都水,未害著书。
初不闻名利之谈,况复无喜愠之色。
兰台典直,虎节观风。
姑为大任之权舆,终有出人之事业。
某早谐栖倚,亟眷怜。
录其荒唐之词,谓之可教;
矜此固陋之质,许以无他。
今玷师儒,适居刺部
想光华之在望,怅趋走之未遑。
抃幸既深,瞻依载极。
陈提刑 宋 · 沈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一、《沈氏三先生文集》卷六二
被命中宸,升华内阁
轺车而载进,耸绣幰以增严。
凡在帡幪,益深跂跃。
伏惟某官学究治乱,识照古今。
文章擅一世之英豪,论议得大臣之风采。
夙持瑞节,出按丹书。
久资清谨之才,大布平反之惠。
威行一道,群胥罔见于舞文;
智烛万情,到郡靡闻于冤狱。
仰动邃凝之听,式颁优渥之恩。
峻乃清资,蔚为妙选。
顾封疆之不改,端制节以重新。
眷荷益隆,颁言弥著。
明典刑以弼教,戢奸方赖于皋陶
作舟楫以济川,弭难终烦于傅说
某坐拘符竹,阻望旌牙。
退循孤拙之私,尚获依栖之幸。
其如欣抃,罔罄所陈。
四明新本河东先生集后序 宋 · 沈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六
学古文必自韩、柳始。
两家文字剥落,为尤甚。
国初文章,承唐末五代之弊,卑弱不振。
至天圣间,穆修、郑条之徒唱之,欧阳文忠、尹师鲁和之,格力始回,天下乃知有韩、柳。
韩文屡经名士手,顷余又为雠勘,颇完悉。
唯柳文简古雅奥,不易刊削。
年大来试为䌷绎,两阅岁,然后毕见。
凡四本:大字四十五卷所传最远,初出穆修家,云是刘梦得本;
小字三十三卷,元符间京师开行,颠倒章什,补易句读,讹正相半;
曾丞相家本,篇数不多于二本,而有邢郎中、杨常侍二行状,《冬日可爱》、《平权衡》二赋,共四首,有其目而亡其文;
晏元献家本,次序多与诸家不同,无《非国语》。
四本中,晏本最为精密。
柳文出自穆家,又是刘连州旧物。
今以四十五卷本为正,而以诸本所馀作《外集》。
参考互證,用私意补其阙,如「皇室主」宜加「黄」字,「冯翊王公」宜去「王」字,「紧」当作「掔」,「𦏼」当作「掔」,「鲍勋」当作「鲍信」,「改规」当作「段规」,「疥疟」宜为「痎疟」,「狠倖」宜为「狠悻」。
吴武陵初贬永州,《贞符》中宜如《唐书》去「量移」字;
韩晔时犹未死,《答元饶州书》中宜于韩宣英上去「亡友」字。
以《唐书·孝友传》校《复雠议》,以《楚辞·天问》校《天对》,以《左传》、《国语》校《非国语》,以唐宋类书、唐人笺表校《天论》等篇。
其见于《唐书》者,悉改从宋景文
凡漫乙是正二千处而赢。
又釐革《京兆请复尊号表》,增入《请听政第二表》、《贺皇太子笺》、《省试庆云图诗》,总六百七十四篇。
锓木流行,购逸拾遗,犹俟后日。
政和四年十二月望胥山沈晦序。
按:《柳宗元集》附录,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南阳集 宋 · 沈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六、《南阳集》附录
晦待罪东观,得见元祐垂帘日历:元年二月十五日侍读韩维进读至「天禧中,有二宫人犯罪,法当死,真宗皇帝恻然怜之曰:『此等安知法
杀之则不忍,舍之则无以励众』。
乃使人持去,笞而遣之。
又幸汾阴日,见一羊自掷于道左,怪问之,左右对:『尚食杀其羔』。
真宗惨然不乐,自是不杀羊羔」。
因奏言:「此特真宗小善耳,然推是心以及天下,则仁不可胜用也。
真宗澶渊却敌之后,十有九年不言兵而天下富,其源盖出于此。
外人皆言陛下仁孝出于天性,每行见昆虫蝼蚁辄违而过之,且敕左右勿践履,此亦仁术也。
臣愿陛下推此心以及百姓,则天下幸甚」。
晦,韩出也。
外祖宫师讲筵时,其传经启沃,因事辅导大概如此。
是年祀明堂,加食邑翰林学士苏轼当制,有曰:「全德雅量,外为师表;
忠言嘉谋,入告帷幄。
望其容貌,足以知朝廷之尊;
闻其风采,足以立贪懦之志」。
呜呼,亦足以见其人矣!
晦幼养于外家,逮事外祖,清夷刚正,高洁静直,虽燕居不妄言笑,见者肃然,其操履施为常持天下之正。
元祐人物清正刚直,必以司马温公、外祖为称首。
󲦤绅士大夫闻其风者,攘袂意消,天下莫不仰其盛德。
至于履道不苟合,守正不少屈,求退不愿富贵,不肯挠毫发以就功名,常以帝王之学弼人主,而以孔孟之道律后进。
惜乎,虽元祐间不能久在政府
乡先生邹浩至完为颍昌府教授,外祖时知颍昌,厚遇之。
至完被召,外祖独为置酒,自说入仕以来出处去就大致,终席不及他事。
自今服膺书绅,用为行己法则,故其节操风概颇似外祖。
晦从道乡先生游,亲闻之。
宣和六年,晦赴省试,间至西京留台舅氏宗质,问外祖遗事。
因出鲜于绰所作行状。
晦怪其脱略,且语迮不得骋。
舅氏以有所畏避告。
因求外祖文集,欲加论次,而文字舛驳不可正是。
方欲问诸家以缀辑成书,俄金贼犯阙,外家歼于颍昌,群从散亡,书籍灰烬,虽鲜于绰行状亦不复见。
自渡江来,中州衣冠氏族寥落,东南士人不知外祖风烈,每以怅恨。
今年,表侄孙元龙复得此本于何人家,远寄桂林
晦幼失所恃,不胜凯风寒泉之思,欲效古人为外祖作家传或墓表铭志,皆不敢。
因取行状锓木流传,增入外祖诸子及女名位纪次,以足其阙交,后之君子得以考焉。
外氏自忠宪公仁宗时参大政,德业光显,门□始大。
王文正公女,生八子。
当时以为皆经纬才,故名其里曰高阳
第三子绛,康公谥献肃,相仁宗皇帝
其第六子缜,楚公谥庄敏,相哲宗皇帝
外祖第五,历事四朝,致身二府,以直道正论讫不相,而名德冠天下。
行状所纪,十不得一二。
忠宪公训饬子弟甚力,重以外祖方严清介,诸房化之,子侄皆表表自立,故本朝有家法者推韩氏云。
绍兴十年七月望日,徽猷阁直学士左朝奉大夫、知静江军府事、充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长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沈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