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杨汝明南宋
东坡文长老诗跋庆元元年九月 南宋 · 杨汝明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两浙金石志》卷一○
东坡先生遗乡僧文老三诗,余家旧藏第三诗,以示今主僧本觉
遂集先生帖中字足□前二诗,并刻之石。
余西归过寺,裴徊周览,喜其能补□□之阙云。
乙卯九月旦眉山杨汝明
石屏诗集跋嘉定七年 南宋 · 杨汝明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九
陶元亮责子不好纸笔,杜子美喜其子新知句律,诗人眷眷于传业如此。
式之再世昌其诗,东皋子可无憾矣。
甲戌冬孟,眉山杨汝明书于道山堂。
按:《石屏诗集》卷首,四部丛刊续编本。
南轩先生张宣公覆谥议嘉定八年 南宋 · 杨汝明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道命录》卷八
公以尧舜君民之心,振一世沈溺;
以孔孟性理之学,起一世膏肓。
君臣都俞,师友讲习,载在方策,莫不家藏其书,人慕其学。
昧者识所趋向,识者得其指归。
习与性成,天理昭晰,岂小补哉!
汝明生晚居僻,每想其人,恨不得执鞭为御,听警诲以开茅塞。
今清朝特采公论,以易公名,申贲后学。
适兹承乏考绩,窃以为公之应谥,所不待议。
将尽南山,不足以发幽潜,尚何所措词?
惟公之学,根原于《中庸》、《大学》之奥旨,参订于濂溪、二程之微言,渐渍于忠献之纯忠,发挥于五峰之师说。
豁此心于天地,充其仁于万物,辨之明,毫釐必计;
行之力,食息弗违。
故其在讲筵,在宰属,犹是心也;
在州郡,在藩镇,犹是心也。
今观其所言,悉可槩见。
知上有尅复神州之志,则以稽古亲贤为请;
知庙堂有和戎之谋,则以悦人心、充士气为言。
其补外临遣,则请先克己私,以明大义、正人心;
其召还奏对,则请先务实,以修德立政,用贤养民;
史正志发运使,则斥其病民之实;
张说佥书枢密,则惧其激武臣之怒。
静江则变漕司抑卖州盐之法,申诸州按习效用之令,息洞酋之哗,革纲马之弊。
江陵则严盗贼之禁,结诸将之欢,正淮民出塞之罪,行义勇量取之法。
考致要归,无不自所学流出。
《经》曰:「天不爱其道」。
董仲舒曰:「道之大原出于天」。
道固天之道,天不轻以授人。
自周公、孔子以至孟子,厥后罕传。
虽间有经生文士性理是谈,体用未明,或相矛盾。
宋兴百年,濂溪二程发明于前,吕、谢、游、杨扶持于后,义理贯彻,夐出前儒。
公与晦庵朱氏出而嗣之,相为师友,于是演迤溥博,丕阐于世。
得其大者足以名当世,得其小者亦足善一身。
考论渊源所自,公力居多。
晦庵朱氏谥曰「文」,公没三十六年,始议其谥,时则后矣。
谥之曰「宣」,尚与朱氏相参,用见羽翼孔门之意。
谥法》:「体和居中,善闻周达曰」。
公之明理谨独,学精行成,是谓「体和居中」;
公之德言俱立,君信民孚,是谓「善闻周达」。
迹古以验今,博士议是,请从。
谨议。
双溪化城接待寺 南宋 · 杨汝明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径山志》卷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九
径山天下第一禅刹,窈深修阻,高人达士之所辐凑,余每恨无因至焉。
去年春奉诏祈泽山閒,佛日禅师宣公获今丞相鲁国公居是山七年矣,忻然领予裴徊周览。
云山重复,草木蓊薆,可悦人意,而又栋宇宏丽,器物洁齐,为之惊愕加叹。
彼息心净往,何为得此哉!
乃言曰:「重趼而来者,穷其日力,食息无所。
吾又于双溪之上筑室百閒,济其所不及。
皇帝尝锡『化城』二大字,因创重屋,尊而阁之,殿寝门厢,庖禀湢浴,靡不备具。
愿得识其实」。
亟命箯舆并游,至则有过其言,无不及也。
余遂言于师曰:「吾儒之道,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谨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释迦氏初至雪山,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既勤且勚,不减吾儒也。
今为僧者不耕而穫,拱坐得食,随寓随足;
又为之茇舍,使朝不及餐,于此乎谷,夕不及宿,于此乎馆,将翱将翔,不至半涂而废,得无过于安且饱乎?
夫登山者将为道谋乎?
将为安饱乎?
苟志于道,则居不必安,食不必饱,孜孜求之;
求之不得,不敢少怠,意会神契,斯有得矣。
师谓何如」?
师曰:「此吾考室之意也,能不愧此室,则在其人」。
吁,彼能识师意欤?
既毕力营缮,远近信敬,翕然乐施。
师又自裒其橐合缗市田千亩,为无尽供。
于是化城之居,可久以大,而师所以待其徒之意始惬,不可不识也。
师名可宣,吾嘉定许氏子,别峰印公橘洲昙公之弟,昙又其同气也,禅师昙,有之似之。
上雅闻其名,用锡佛日之号。
奎画焜耀,草木生荣。
年馀七十,尝手书《华严》等经,庋藏兹山,又筑萃堵波于后,当相与为不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