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杨应诚北宋
诸郡屯戍将兵当隶守臣宣和三年 北宋 · 杨应诚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文献通考》卷一五三、《宋会要辑稿》兵五之一四(第七册第六八四六页)
诸郡屯戍,当隶守臣,兵民之任一,然后号令不二。
不然,将骄卒横,侵夺细民,气压州郡,有不胜其忧者。
高丽国王语录建炎二年六月 北宋 · 杨应诚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高丽史》卷一五
昔周室多难,或言于晋文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诸侯信之,且大义也」。
晋文既定王室,因成霸业。
载之书典,光耀无穷。
窃惟贵国在海东最号为大,世著忠顺。
自通使以来,本朝待遇贵国恩礼加厚,未始小衰。
比者时遇艰难,国家多事,不料狄人用诈,遂劝二圣远征。
上下忧劳,莫遑宁处。
重念贵国秉礼重义,而又本朝恩遇积有岁年,非他国之比。
方兹缓急,义富责望,正仗大义勤王时也。
今皇帝初登宝位,遣使抚问国王,就烦津发迎请二帝。
于传宣拜诏日,已尝一一面陈,继以公牒移馆伴所,再烦申覆,诚恳备至,谅蒙体悉。
贵国以谓:「去金道路险阻,不可前行」。
在祖宗时,金人尝附贵国之使入贡,当时道路自通,未闻不可行也。
贵国又恐金人亦由此遣使。
然金人自破契丹后,皆由河东、山北通使,必不由此而来。
若贵国虑金人因此生事,应诚等今此奉使,只是素队百十人持国书、礼币前去讲和,即非争斗。
贵国第津发使人一行至界上,先报知金人,以听可否。
或裁减人数,一切从之,自是无由生事。
若使由贵国之路迎请二帝,则不亏二百年忠顺之义,亦以报列圣眷遇之恩。
国家报功,倍于畴昔,而四方诸国益仰令名,信服高义,实有无穷之休;
而贵国重臣皆有协赞奉戴之忠,国家赏典传于不朽,非一时使人私己之利也。
敢尽布腹心,惟冀国王谋及重臣,协济兹事。
无以暴起之狄人,遂失久要于华夏。
早希与决,无至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