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林露北宋
慈溪永明寺藏殿记元丰中 北宋 · 林露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雍正《慈溪县志》卷一四、光绪《慈溪县志》卷四一
圣人之心入而之天,所以待己,湛乎其虚寂,窅乎其幽深,且不可得以智知,况可得而言哉!
及乎出而之人,所以为教,则圆通该博随机应物,以尽天下之理,此所以不能无言也。
夫言之一出,则道已散矣,虽欲寄其无言者于有言之间,而已非无言者矣。
根有利钝,故言有精粗,问有大小,故答有浅深,姑皆随其所求,非所谓待己者也。
盖言之示人,能示其言之所可及,不能示其言之所不可及。
圣人者岂不欲人至其不可及,而乐以所可及示人哉,盖亦不得自已,而无如之何也。
尚冀学者由其可及,而至其不可及,则其言庶乎不为不尽道也。
是以孔子虽未尝无诲,而终欲无言,亦欲人之知其所以言在乎言意之外,当深思而自得之也。
佛氏之教主于见空性,即吾儒之所谓复命也。
夫至于复命,言已断矣,而又为复命之言者,亦善巧方便,以趣其复耳。
若夫已复,乃佛氏之待己者,言乌足以及之哉?
释迦以目视大迦叶,而付正法眼藏,对外道之问,则以宴坐良久,此皆已复者也。
后世学者既不得遇圣人而见空性,当寻其言以求见性之意。
寻言至于忘言,得意至于无意,然后證其虚明虚寂、广大通彻之性,则可谓尽学佛之道矣。
佛之言流于中国五千馀卷,其徒传录,类聚而藏之,世谓之「藏」。
浙中大率喜奉佛,所谓藏者尤多于诸道,独慈溪永明寺未始有之。
寺之僧普證大师知简以谓,学佛者不得其书以观,则无以知佛之意,故倾财求地,首为写经造院之谋。
晚,化导邑人,相与终之。
经起于嘉祐,而毕于治平,院始成于元丰,其历年亦可谓久矣。
既构藏经之殿,更造阅经之堂,又虑僧之来者无所居处,复为斋堂、厨库、三门、廊宇,以周完之。
元三百楹,费缗六百五十万,其经营亦可谓劳矣。
邑人冯子山,同年之贤者也,予持服客句章子山尝与予言普之事既久且劳,其措心设意有利于后之学者,是亦可进。
予信子山之言,虽不识證,乃亦爱之。
一日,普来求予文,故为之记。
按:天顺宁波郡志》卷九,成化四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