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谨思
李节妇 宋 · 李谨思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猝猝多羝屈,幽幽独雉经。
借渠施粉黛,聊与照丹青。
孤槥何年寄,重泉底处扃。
有人能缩地,不隔短长亭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七六引《诗文杂记》 《宋诗纪事》:谢叠山李节妇,与二子系金陵狱。一将官欲纳之,李解衣带自经死,槁葬城东壕,二子放还。后数年,子定之复往裹骨归葬,养吾李先生谨思赠云云。)
红梅 宋 · 李谨思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月香水影眩锦画,冰魂雪骨酣华春。
神仙狡狯本玩世,处士游侠聊惊人。
怒艴不顾杀气横,忠赤自与晴曦亲。
山林著汝吾未许,绛衣朱襮鏖缁尘。
楮衾 宋 · 李谨思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相亲赖有楮先生,雪与阳春指顾成。
狐白温温疑伯仲,龟纹隐隐见纵横。
夜阑更作封章梦,晨起犹闻展卷声。
垂老未忘钻故纸,三生飞气太分明。
文丞相吟啸集 宋 · 李谨思
南人不识两膝贵,曲摺百态卑且劳。
斯人护膝不护头,故以颈血沾君刀。
蟠胸孤愤擘不碎,杀气千丈缠旌旄。
援桴亲鼓尽南海,背水更用蜑丁鏖。
俘来吮血语神语,咄咄尚与天争豪。
须臾赤日减颜色,玄云莽莽风飕飕。
或言巨灵收拾付真宰,读罢拊臆生长号。
又言丰隆列缺对愁绝,疾指玉鞭鞭六鳌。
雨瓢倒翻水怪舞,斗枢横轧天籁号。
怜伊肝胆苦复苦,亦见曩昔真离骚。
劫灰满地莫挂眼,蓬莱虽远容轻舠。
长驱疠鬼尚堪战,尽闲未许飞仙遨。
乃言兴废在尔不吾与,吾死吾主吾焉逃。
鲁叟闻言拍手笑,斯人六经为骨为皮毛。
斯人捲取六经去,空将赝本传儿曹(以上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
怀古 宋 · 李谨思
 押词韵第七部
昔我从耆英,图史娱朝昏。
咄嗟陵与谷,永谢西州门
梦中亦识路,欲往先销魂。
往还无须臾,失声强复吞。
西山照公槛,南山亘公垣。
平生五亩池,东海遥崩奔。
公门山海并,遂斡造化元。
招公在,酬公有佳尊。
行吟闻地籁,飞奏劘天阍。
公来月星悬,公归江汉翻。
六籍未渠央,百圣谅斯存。
翩翩媚学子,风节当谁敦。
我发日以变,洮面留心源。
庶无骍汗流,独此清泪痕。
英英出灵变,杳杳通绪言。
因风荐商参,秋思随孤骞。
疏斋鹅湖 宋 · 李谨思
 押萧韵
客来谁与期,微钟度山椒
松风如起予,间以笙与箫。
逸响谅斯存,幽踪莽难招。
极目不知还,新诗坐泬寥。
王以道三丧未举 宋 · 李谨思
 押支韵
岂无一弓地,载子三世碑。
碑端语云云,碑下冢累累
白杨秋气深,碧草春露滋。
翻怜会稽山禹穴不得窥(以上元周南瑞《天下同文集》卷四二)
进士熊退斋 其一 宋 · 李谨思
 押寘韵
犹存火后书,罕识卷中字。
无笔补玄经,有金酬载记。
漫漫岁月驰,忽忽春秋閟。
欲辨已忘言,涕泪空垂泗。
其二
 押霰韵
殉义若殉财,避名如避箭。
况当喜惧交,肯与宠辱战。
百年元亮心,一日宣明面。
朱门辙迹多,山路微如线(清张豫章《御选四朝诗》卷二三上)
送易数梁生序(并诗) 宋 · 李谨思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一
易堂梁氏丁挟数以遨,求诗若文,归华其堂,屡质于予。
予曰:嘻乎,而将归乎,而谁与归?
归有方乘焉,有乡先生焉,习其读,问其传,不知其人可乎?
某也汉上,某也梁溪,其于《易》也醉心焉。
平生脱稿,神为护特,砚池笔冢,灵气浮动,至于今不死。
公宜避堂以舍之,洁斋十旬,四无人声,函弦吾诗,乱以商徵。
其趣虚而一,其音清越以长,若恍若惚,若或感通,从而端拜俟命焉。
若或梦两翁鉴其方心,纳以神策,厥惟休符,厥学当大进。
诗曰:
羲皇去我久,无地供冥搜。
妙言聊云云,遐瞻莽悠悠。
晨芗展瑶匣,夕炬横牙筹。
为言古龟龙,不隔风马牛
向来实地人,亦企空中楼。
居然神界敞,倏尔飞光遒。
寥寥北学馀,奕奕东家俦。
丛书拥西洛,挟策行南陬。
芟荒出邃景,决湘延清流。
事当艰虞初,功与经济侔。
灵踪递蚴蟉,逸响遥飙飕。
何当夜半期,强作三日留。
三熏奉谈麈,再拜停归骝。
盘礴了卓阔,抉擿穷微幽。
为天补闰馀,与世悬春秋。
时倾付堕甑,运值仍虚舟。
不聆车马喧,赖有逍遥游。
千岁我几傍,两翁公屋头。
城古鹤方还,山深虹更浮。
物化难重寻,客行将小休。
筳篿拟吉旦,随嘉羞。
遗子送迎词,非翁谁谅谋?
按:《天下同文集》卷一四,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献通考序至大元年七月 宋 · 李谨思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一、《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一九、同治《馀干县志》卷一七
自书契至唐而《通典》成,至宋过江而《通志略》成。
过江文献家,惟扶风氏久。
上下数千年,幽者屋壁,丛者栋宇,书市罕值,寒窗少储,用之阶庭焉,磅礴郁积,次第增损,近始嘉定,远接天宝,溯而上之,于是过江四丁未矣,而《通考》又成。
三书在宇宙閒皆不可阙。
若《通考》,鸠僝粹精,芟夷芜翳,宿疑解驳,新益坌涌,自为一家。
顾子敦恨不伊川入山读《通典》,有为而言之也。
渔仲进《通志》,诏许于三馆借书,务观谓馆中诸公皆不乐。
以馆中所有而易所无,岂非快事,一时名胜狭中乃尔耶!
史笔,志最难。
此书疑延寿史无志,故南北日食多异同。
予见《旧唐书》,张太素撰《志》百卷,志天文则其侄一行。
一行尝追步日食,至于春秋,视七十九如发矇耳,今亡矣夫。
中州集》:蔡圭《补南北志》六十卷。
,懋之孙,松年之子,他著述称是。
河洛多好古君子,时代未远,倘或可求,使延寿无遗憾。
吾按延寿自为《南北史》,预修《晋史》,一人之身,尚相牴牾。
《晋志》玺文八字,晋也而谓之秦;
《辛述传》郭元建所邮,强加以秦八字。
太平真君七年出佛像者二,真秦也,旁又镌曰「魏所受汉」。
夫真秦既彼留,则江左非其晋耶?
而淆之耶?
李心传偻指于慕容小差,仍欠质佛像。
是非变化如蟠螭者何限?
安得二志忽焉呈现,以为君书之助!
王肃魏中,苏绰魏末,从周,华风丕粲,君有意乎?
君文献故家,考制度于江左斯文极盛之馀,礼补缀以朱、黄,史错综以吕、叶,深寻以真、魏,远骋以周、洪,陈陈相因,且唯唯,且否否。
旧编屡脱,初槁频钞,神识晶荧,颠末完整。
不然,何以胆勇于君卿、渔仲之旁而睨其后哉!
使老先生及见帙端数语,当益谹益崇,如拔地倚天,森罗万象,照耀杲杲。
而予也何足以知之,何足以知之!
以君下问之勤也,不敢以不能为解。
君故相国番阳公仲子。
至大戊申七月既望番阳公门下士李谨思养吾谨序。
按:《文献通考》卷首,元刻本。
叠山北行诗跋 宋 · 李谨思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一、《叠山集》卷一六、同治《弋阳县志》卷一一
此诗与西山易水之歌当并行,予无暇详焉尔矣。
顾公阖门死节,皆甚伟,公绝口不一言,余不表而出之,何以示天下与来世?
公季君泽游太学,早有声,诗文推本色,彗星应诏书尤绝出。
九江溃后,惠余书曰:「署为立礼生宋仁」。
悲哉,其为志也!
公内儒家女,诸父尝甲科登朝,若夫慷慨就义,则甲科者视之劣矣。
泽因伯氏过康庐,与谢章谋和议,落人疑忌,中械系良久,明朝事将决,一夕暴卒。
二子从母游金陵,闻汹汹有异,殷勤抚二子,不忍释。
子既熟寐,解衣带自经。
其长弟君烈,伯侄同祸,弥惨烈。
妇及子妇惧伤太夫人心,不敢以凶服见;
夫人见二妇不膏沐,不言不笑,曰:「将无大故乎」?
又曰:「名义至此,将何逃」!
信兴罗织之狱,所视如薛、如詹,捐重赀得无恙。
人居亭曰虞氏,为信所踪迹,竟殒深囹。
虞尝注《易》,没齿无怨言,《独行传》中人也。
凡称公能死者,非知公。
公不捐一死,岂惟无以谢军兴将卒,九原见家人复何颜!
独怪江左将相,富连郡国,泽及婴孺,虽肝脑涂地,亦不足报所天。
居无何,观光上国,廪人继大官扛酒,醉饱如平时,公何阖门自苦至此!
公二子,乱离间力学自立,能词章。
仲既裹父骨以归,稿葬升东濠,徒跣奉迎,俾复其土,皆人所难者。
因忆太史公素疏宕,至所谓「得其当而报汉」,谈何易哉!
何易哉!
公不免轻以三百口许人,国危如缀旒,命讨俱尽,谁得执司马法而罪之?
或谓真宰者责公言之不酬,而酬之以其言,是则有未易解者,余不敢没其实,并附见以俟知者评焉。
馀干州学记 宋 · 李谨思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一、《元文类》卷二七
馀干升州,延平祝宜孙首典学事。
顾瞻礼殿,凛焉欲压,曰:「是非所以答曲成而蕲阴诱也。
春秋蒇祀,尚顾歆兹,则将何辞以告」?
岁不登,卒卒未遑。
又明年为有年,亟谒诸邦伯。
邦伯亟捐赀以相,有位竞劝,为士翕然佐之。
既鸠既僝,其材贞且良。
其栋视曩隆四尺,飞檐特起,其势欲翚。
缭之以阑楯,饰之以朱碧,重门棨戟森布。
礼行用币,罔或不虔,圣灵洋洋,如临如对。
祝君曰:「邦伯之惠侈矣,孰纪其成,为斯文千载计乎」?
书来曰:「邦父兄子弟意也,勿复辞」。
余于是学也,童子习之。
今去之二纪而远,旧殖荒落,无以应来者,敬谢不敏。
祝君曰:「邦父兄子弟必于斯。
且圣灵洋洋,如临如对,惟斯文也,而后有以继、有以贻,必记诸」!
余惟有记以来,吾家泰伯横绝今古,盖取范史及儒林旧论锻砺而驰骋之,曰:教道之结人心如此,美则美矣,而未大也。
教行于上古,而契为之初。
自契至于汤,迄有天下。
自汤至于武丁,《伊训》每言师,《说命》每言学,远契之功,以化天下千馀年。
殷化为周,殷士之肤敏者皆为周,有教之力耶!
余观周诰多士,累云云犹未定,然则有多于肤敏之士者矣。
叩马于牧野,辟于朝鲜,意犹未释然,然则有先于肤敏之士者矣。
当时以为义在焉,弗之可兵也;
《洪范》在焉,弗之可臣也。
歌有《采薇》,诗有《麦秀》,一风二赋,与雅、颂并行。
于是世不为创见,不为骇闻,而风俗成矣。
岂惟殷之教赖以不坠,周因于殷,以植遗教,虽周犹嘉赖之。
周辙又东,四代礼乐与鲁《春秋》逸而之洙泗之上。
书王、书天,昭天之命讨于天下,周其犹天乎!
东周之志无所于酬,而继周者又捷出,则殷周奚择焉?
顾油油然曰:某也殷人也,援已坠之殷以自异,乌在其为鲁司寇耶?
视乃厥祖,于《书》曰公,于《诗》曰客,犹称微子仲终身焉,将无类是乎?
若是惑滋甚,请借汉以明之。
汉何以命孔吉为殷绍嘉侯?
嘻乎,其兆见矣,古之人,古之人!
知言如齐太史,尝语人以其故,而孟僖子先得之,吾在万世如见之,蔽以二言。
夫殷祖契,而孔氏其云仍。
夫教,契肇端,至孔门而大备。
微契,则人近于禽兽,而禹、稷无完功。
孔子,则臣子之无所惧者,胥而龙蛇虎豹以厉斯人,而契之功熄。
大哉殷道,其以教始终乎!
天欲报契也,故以殷郊;
欲纡契之传也,故以鲁祠孔子
殷祭器归周,而郊契犹八百年,孔礼器归陈何有哉!
而祠于鲁,达于天下,千五百年而未止。
则夫中跲而旁奋,暂寄而永垂。
昔也支,而今也嫡,以小宗之馀,复自为宗,世世万子孙,齐明以祭无穷期,其为绍嘉孰大焉?
殷多先哲王在天,可以冁然而笑矣。
吾将复于吾泰伯曰:教道之格天心又如此。
嗟嗟殷士,其逋播而为顽者,不知其后之至此也;
其祼将而为肤敏者,亦不知其后之至此也。
吾言或匡衡、梅福所未发。
天地开辟,教之始终,圣贤之统绪,天道人事之应咸具焉,非邦旧游兴起斯文,无以发余之言者矣。
戊午祀先贤于学,曰忠定家焉,忠献此乎馆焉。
文忠江公庚子之守吉也,游焉息焉。
忠定之孙有丙子安吉者焉,爵、德、齿不同,而其归同。
久之复传说祝君,当并祠,余特笔并书之。
读秦誓 宋 · 李谨思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一
或谓周书终于《文侯之命》,而以《秦誓》附焉。
盖世变往来之□,王霸升降之机。
《书》终《文侯之命》而王迹熄,《书》附《秦誓》而霸图兴。
周迁洛邑而周日弱,秦得镐京而秦日强。
读《文侯之命》,见平王之忘君父、忘雠耻也如此;
读《秦誓》,见穆公之欲改过迁善、任贤去邪也如此。
周欲不弱,秦欲不强,得乎?
平王之诗,下侪列国,而秦《车粼》附见焉;
平王之书续于列国,而《秦誓》□终焉。
进秦于《诗》《书》之末,以警周也。
《春秋》之笔严于秦,圣人之尊周也。
天下之势,骎骎而趋于秦,夫子得不见其几微于定《书》、删《诗》、作《春秋》之际乎!
按:同治《饶州府志》卷二八,同治十一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