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晁子健南宋
嵩山集跋(一) 南宋 · 晁子健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
先大父平生著书,曰《易商瞿大传》、曰《易商瞿小传》、曰《商易传》、曰《商外传》、曰《京氏易式》、曰《易规》、曰《易玄星纪谱》、曰《诗晁氏传》、曰《诗论》、曰《书晁氏传》、曰《书论》、曰《春秋晁氏传》、曰《春秋辨文、》曰《春秋年表》、曰《中庸传》、曰《古论大传》、曰《论语讲义》。
壬寅年《孝经》、《论语》及吾经小传曰《历谱》,凡十有九种。
并杂著文字曰《儒言》、曰《参记许氏文字》、曰《异同志》、曰《有旧》、曰《养素削觚》、曰《山下草堂杂书》、曰《石鹢志》、曰《唐逸士志》、曰《清心堂杂志》、曰《随省、》曰《捃爽》、曰《嵩外墨省》、曰《晁氏彝训》,凡十有三种。
合有三十二书,其他文章不在焉。
固有已行于世者,唯《易传》用昔人之戒,期死而后出之。
靖康之后,兵火屡更,平生文字与五经图书悉为灰烬。
建炎二年侨寓海陵,乃自叹曰:「平生述作,无复存者。
唯志于《易》。
今老病之躯,存于灰烬之外者,幸也。
病能饮食,而于《易》则不能,可乎」?
遂追述旧作,为《周易太极传》,又为《外传》及《因说》。
是年渡江,来寓金陵
先是,二圣北狩,中原陆沉,痛愤湮郁,连年抱疾,至是增亟,终于舟中,实建炎三年正月七日也,享年七十一。
其遗言:「殓以时服,藁葬僧舍,不封不树,无以文志墓,第以吾道号刊诸石,待他日迁祔先茔。
汝等若访类吾遗文,则以嵩山景迂生目之」。
盖公平生慕温国司马文正之为人也。
晚年留意于天台教,日诵《法华经》,则自称天台教僧又号老法华
家有昭陵所赐文庄公飞白「国安」二大字,则又号国安堂主
子健不肖,不足以显扬吾先大父。
伏自捐馆之后,徒步往来江浙间,求访遗文者三年,得上朝廷章九,古律诗三百一十有二,《易规》十有一,《洪范小传》一,诗之序论四,杂文十有七,书十有六,序十有三,墓志等九,记赞铭题跋四十有九,编成一十二卷,其题则谨如先志云。
又得《京氏易式》并《周易太极传》及《因说》与《外传》稿,缮写藏于家,以俟后之君子。
呜呼(《嵩山集》卷二○。又见《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七。)
吾经:疑误。
嵩山集跋(二 绍兴二年正月 南宋 · 晁子健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嵩山集》卷二○
先大父平生所述文字,亡轶尽矣。
今得之者百无一二,子健傥未死,说当继继博求,随其所得以编次,然不敢以一言述美先德。
窃考古今图书,莫盛于隋之御府所藏。
然隋之书悉没于河,多不见于世。
世之学者徒见其藏书之目,每为之兴嗟痛惜。
故今于文集之后,悉纪其所著之目,知后之览者,必有掩卷叹惜者矣,岂独不肖之孙子哉!
绍兴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孙右迪功郎、特改差监潭州南岳庙子健谨记。
嵩山集跋(三 乾道三年五月 南宋 · 晁子健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嵩山集》卷二○、《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七
先大父待制生平著述甚富,晚遭离乱,散失几尽。
绍兴初子健编集所得之文,止成十二卷。
但窃记所亡书目于后。
及既官,游江、浙、蜀、淮、荆、襄,往来博访,所得加多,重编为二十卷。
而东南之士多未之见,谨用锓木于临汀郡,以广其传。
唯是收拾兵火之馀,传写讹阙异同,不敢辄易改补去取,尚俟他日访本校正
子健约叔位、季弟子阖同力访求,每有所得,互相传录。
兹以索之未至,迫于受代,据子健所有,今先刊行。
且约诸孙博访不怠,随得附益,或为外集以传。
今列名于后,所期博雅君子,昔有藏者,举以见授,俾获广先大父著述之志,实诸孙之至愿也。
乾道三年岁次丁亥五月戊戌右朝散大夫、权知汀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借紫晁子健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