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易祓南宋 1156 — 1240
唐中兴 南宋 · 易祓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唐家基业重于山,宁许胡雏据九关。
当日人心旋□堵,异时世变却循环。
壤分旄钺谁能制,政出貂珰不复还。
千古高崖锁苍藓,空留遗迹蹈元颜(自注:尝谓禄山骋兵不足以祸唐,而唐祚中微,正在禄山既平之后,覆车不戒,祸变相仍,可胜叹哉!因次襄邑许玠介之韵。嘉定丙子七月三日。)
按:以上《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二
寄御史节判陶岑 南宋 · 易祓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我醉欲眠君罢休,谁能倚杖听江流。
蕉花当户不知午,梧叶满庭疑是秋。
吾道从来无物累,此心何处不天游。
鸿边幸有音书至,春在江南云梦洲。
黄山谷龟壳诗韵二首 其一 南宋 · 易祓
七言绝句 押屋韵
一枝自足鹪鹩巢,一居犹胜蜗牛屋。
道人身外本无求,况有龟轩可栖宿。
其二
七言绝句 押屋韵
支床纳息三百年,也胜刳赐贮金屋。
问子多智亦多穷,何如莲叶安巢宿。
黄山谷琼芝诗韵 南宋 · 易祓
七言绝句 押敬韵
千岁蟾蜍犹得仙,百年枸杞足延命。
也须点铁自成金,未信磨砖能作镜(以上《永乐大典》卷六六九八引《江州志》)
悬钟石 南宋 · 易祓
七言绝句 押文韵
不今不古不朝昏,只与南山伴白云。
我既无声亦无臭,众生当以不闻闻。
示从侄茂 南宋 · 易祓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万事皆从忙处错,寂然不动乃能通。
君看开济规模事,却属南阳高卧翁。
题识山楼 南宋 · 易祓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山外如何便识山,白云出岫鸟知还。
更看面目知端的,却在先生几格閒(以上清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卷二二)
太白感秋诗韵 南宋 · 易祓
 押屋韵
我无适俗韵,滥剖江成竹。
惟有南山云,对之若可掬。
秋堂风露清,岂不念羁独。
行年四十九,亦复此栖宿。
二子亦有契,兹期定前卜。
泛观穹壤间,物剥继以复。
消息固常然,天地非反覆。
姑置勿复言,新篘已清熟。
浯溪中兴颂 南宋 · 易祓
湘江东西直浯溪,上有十丈中兴碑
谁凿丰碑镇山曲,溪边美人美如玉。
想当歌颂大业时,胸蟠星斗光陆离。
蚕须虿尾更清劲,凛凛襟怀冰雪莹。
水部之文鲁公书,两翁寥寥千载馀。
后来更有黄太史,健笔题诗起翁死。
一派溪流彻底清,溪边镜石坚而明。
我思古人不可见,水石犹作琼瑰声。
朅来名山访遗迹,烟雨凄迷山路湿。
野叟蒙头看打碑,君其问诸水边石。
安灵龙潭 南宋 · 易祓
 押鱼韵
流水淼无际,其源遍坤舆。
压之以山麓,壅淤谁与疏。
神物夜相宅,风雷发欷歔。
擘开苍玉峡,泻作清泠渠。
安得探其穴,扁舟武陵渔。
吾闻覆载閒,不过一身如。
九窍互开閤,血肤乃张舒
其閒或积滞,气郁成痈疽。
山泽本通气,自然厥中虚。
明河转地轴,乔岳并郊墟。
脉络无不寓,地行乃其馀。
请观千丈瀑,高出康谷庐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二)
喜迁莺 春感 南宋 · 易祓
 押词韵第十二部
帝城春昼。
见杏脸桃腮,胭脂微透。
一霎儿晴,一霎儿雨,正是催花时候。
淡烟细柳如画,雅称踏青携手。
怎知道、那人人,独倚阑干消瘦。

别后。
音信断,应是泪珠,滴遍香罗袖。
记得年时,胆瓶儿畔,曾把牡丹同嗅。
故乡水遥山远,怎得新欢如旧。
强消遣,把闲愁推入,花前杯酒。
水调歌头 南宋 · 易祓
 押覃韵
奉陪判府府判诸丈为淡岩之游,回视融之仙岩,全之砻岩,殆相长雄。使向不以罪斥,则安知天下有此清胜。谨以小词纪其实。皇恐再拜。
自古清胜地,江带与山篸。
夸娥擘此石罅,不独岭之南。
初见仙岩第一,再见砻岩第二,今见淡岩三。
丘壑皆有分,品第不须谈。
望前驱,陪后乘,破晴岚。
出城一舍而近,峭壁与天参。
不使尘埃涴脚,忽觉烟云对面,鹤驭可同骖。
杖屦从归去,此乐湘潭
蓦山溪 春情 南宋 · 易祓
 押词韵第四部
海棠枝上,留得娇莺语。
双燕几时来,并飞入、东风院宇。
梦回芳草,绿遍旧池塘,梨花,桃花雨。
毕竟春谁主。

东郊拾翠,襟袖沾飞絮。
宝马趁雕轮,乱红中、香尘满路。
十千斗酒,相与买春閒,吴姬唱,秦娥舞。
拌醉青楼暮。
真仙岩亭赋 南宋 · 易祓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三、《粤西金石略》卷一一、《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六、《粤西文载》卷一、乾隆《广西通志》卷一一一、乾隆《柳州府志》卷三一
融川太守鲍公,作亭于真仙岩之前,长沙易祓为之赋,其辞曰:
莽芝岩之崒立兮,历磴道之委蛇。
慨曩日之曾阁兮,访危亭于故基。
乃芟乃剔兮,乃讯我龟。
寄锤钩于心宰兮,付匠石以成规。
奂翚櫩以云浮兮,殆与古以为期。
猗与异哉!
物与人之相求兮,每捍格而难逢。
苟襟度之弗宏兮,彼将隐伏而缄封。
何前节而后麾兮,曾莫表其遗踪。
倏楚歌之噭咷兮,乃指顾于从容。
匪斯亭之杰特兮,羌丘壑于心胸。
试登临而偶步兮,追昔人之胜游。
仰余瞻于峭壁兮,俯独瞰于湍流。
旁一人之仿佛兮,俨冠服以清幽。
恍陈前之万象兮,森舞凤与腾虬。
宜斯亭之对峙兮,若将迎而献酬。
融川之民兮尔裳尔衣,从公于亭兮公不我违。
公朝而往兮山川晔乎晴晖,公莫而返兮烟云蔼其霏微。
乐其乐于吾民兮,非公其谁与归?
乱曰:天地鬼神之所秘兮,不以古今为之在亡也。
纷宇宙之万有兮,于人实为之低昂也。
繄达人之大观兮,固将羞昆崙而隘八荒也。
歛经纶于方寸兮,聊杖屦以方羊也。
使后人登斯亭而怀感兮,此吾融川太守之甘棠也。
劾知汀州陈铸开禧元年十月 南宋 · 易祓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三、《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九(第五册第四○六○页)
身任抚摩之职,不思惠养之政,乃图上旱禾,首倡谄谀。
钱象祖开禧二年 南宋 · 易祓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三、《宋宰辅编年录》卷二○
比者陛下以虏情叵测,奋发英断,增遣边戍,训阅士卒,招收忠义,此亦有国之所不可废者。
象祖参大政复兼本兵之任,宜振举其职以共图事功,而乃独班奏事,抗疏丐去,所谓忿疾以事其君者。
庆源集序 南宋 · 易祓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三
族谱之书,沿而成学,厥俶六朝,盛于唐,纷纷淆乱于五季,卒以我宋欧、苏两公正之。
披《隋·经籍志》,在天下郡国族谱,吉安八,袁州七,各属类是。
我家大业初江西,犹未盛,宜不在其数也。
至唐中晚间,科第始多。
鼎臣公会昌五年魁天下,一时父子祖孙踵巍科,累高秩,居然江右巨族。
雄州刺史赟手著一本,固仍唐之学,而又当纷纭错乱之者也。
按唐一部十二编类,于始祖以来,皆有嫡系,一或阙略,遂以为无据。
期于有据,非牵依附会成之不可,淆乱之弊,又何怪焉。
抑何独唐!
余尝评史,观商、周世系,元鸟之卵,阅十四世而王;
大人之迹,阅十五世而王。
相去四百、六百年,而世数之多寡如是,其间人寿短长,且不能无疑。
今幸生明备之世,曾披籍直省,既以罪放,得蒙不死,允兀斋居,丹铅之暇,检兹家乘,如自易水受封赐姓,后徙太原,徙金陵,徙长沙浏阳,至徙江西太和,散居吉安袁州洪州,复徙长沙宁乡等属。
若恺、若雄、若仁福、若万年、若重、若亮以降,其时其地,约略可稽。
必如刺史赟作某地几世,某世几人,生娶死厝,一一无疑,六朝以前,此书既不出世,周至南唐千有馀岁,何从指瞭而眉列也?
故敢妄加删订,存信缺疑,集曰《庆源》。
其不可知,不敢牵附。
其袁、洪一派,为沩之宗,自欢邦述达后,或崇儒重道,或力田世业,长年父老犹目击五六代人事,庙主所传,书契所载,尤堪取信。
特分派他属,不遽悉知,不敢妄入,庶几欧阳、苏氏两家之美意良法欤。
苏以「此书之作,使子孙知所自来足矣」,欧阳亦谓「远者不可知,法当自近而亲者叙之」,无非欲人昭实纪信,不失祖宗之真命脉,真精神,斯有以启后昆于靡涯耳。
天性难欺,人伦攸重,我罪我知,固所不计。
按:嘉庆《宁乡县志》卷一一,嘉庆二十一年刻本。
重建黄陵庙 南宋 · 易祓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三、《永乐大典》卷五七六九
黄陵之祠二妃,古也,传记述之详矣。
其地隶潭之湘阴县,古罗子国庙去县四十里,邑民奉事惟谨,凡祷于神,如响答焉。
近遭郁攸,倏为煨烬。
宝庆丙戌秋八月赣川曾侯默来宰是邑,初谒大府权帅计使张右史,首命建祠,欲举未遑。
明年春大资参相曾公开帅府之初,即命鸠工,捐钱币凡三十万,侯乃裒其撙节馀财以佐其费,命邑士才而能者戴邦用以董其役。
凡木竹瓦石之类,乃桴乃载,不扰而集,迄于是岁,遂克有成。
邑之士民请识石以寿其传,侯乃走书于,求叙始末。
辞之不可,遂参订而告之曰:二妃者,尧女而舜妇也。
舜居侧微,尧闻聪明,以二妃嫔之。
帝女之尊,降而不骄,弼成授受之功,圣德益彰,英灵在天,岂惟黄陵哉?
黄陵者何?
《舆地记》以黄陵为水名,西入于湘,径二妃庙南,其说出于郦氏《水经》。
长沙风土记》云:「黄陵即二妃葬陵,因立庙焉」。
是否或未足据。
二妃生于翼,釐降于妫汭,妇仪不出于闺壸,若之何而南浮于湘也?
《檀弓》曰:「舜葬于苍梧之野,二妃未从」。
郑氏释之曰:「舜征有苗而死,因留以葬」。
王逸为《楚词注》,亦援其说,以为二女从而不反,道死于沅湘,长为湘君,次为湘夫人
不思记礼出于汉儒附会之辞,汉儒若王充者,亦以不实,况《舜典》自有成说。
舜生三十而后召用,历试三载而后摄政。
苗民弗率,命禹徂征,以至窜三苗于三危,皆在摄政之初。
凡摄政二十有八载,又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其间相去七八十载之久,与征苗不相涉,乌有征苗而死之事?
又《舜典》言陟方乃死,本无南方之说。
孔氏乃言南方征守,死于苍梧之野,所以启后代纷纷之论。
刘向传《列女》,遂谓二妃亦死于江湖之间。
以时考之,是时二妃各百馀岁,舜亦百一十岁,谓耄期倦勤之后,舜及二妃远适要荒,岂其然乎?
唐儒韩退之深以为疑,援《竹书纪年》以陟为升,后代多以小疵辨之。
继言以道终,则大体甚正,毋庸他议。
先正司马公亦有「荐禹为天子,谁肯复南征」之句,公非苟作者。
尝考之《孟子》曰:「舜迁于负,卒于鸣条」。
鸣条属东夷,而苍梧衡山之极南,乌可认陟方为南方,而谓远葬于极南之地?
孟子去古未远,其说可信,彼异论者不攻而自破。
然则二妃庙黄陵者何所从始?
曰舜征南岳,千载而下,民思其德,凡声教所暨,有严庙貌。
二妃亦与,故其神通隐显,所在皆著,此黄陵所以庙也。
方伯以大臣分梱,注意祠事。
侯能兴旧起废,以示风化,宁容谲怪荒诞之说,得以厚诬天下?
余故不得不为之考明焉。
猗欤休哉,神游帝旁,庙峙三湘昭宣灵光,驱除孽殃。
化荒为穰,易沴为祥。
江波不扬,蛟龙遁藏。
神用降康,厥功孔彰。
辄述二妃庙祀之详,俾湘民祠之而不忘。
识山楼记 南宋 · 易祓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三、嘉庆《湖南通志》卷一七八、同治《宁乡县志》卷四二
尝观坡翁《庐山》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了不同。
不识此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盖以此山中之人,终日耕桑樵牧为生,于是所见益狭,所处益隘,岂识山之所以为山?
予于山外求之,左江右湖,诸峰耸然,千岩万壑,层见叠出,虽未周历遍观,而庐山高致,已了然于胸次。
此坡翁识山之意也。
仆于嘉定己卯岁自湘城归沩浦,复寻三径之旧,正在沩山之外,作楼于所居之南,其下为读书堂,旁一舍环列于其间,设花槛,与楼相对。
仆老矣,日游息于是。
沩山在望,紫翠交错,若拱若揖,相为酬酢。
山间以四时代谢,烟云变化,朝暮万状,不越指顾之顷,洞察秋毫之微,兹果山所特识者欤!
系以诗曰:「山外如何便识山?
白云出岫鸟知还。
更看面目知端的,却在先生几杖间」。
若质老泉,当为领颔一笑,遂摘坡翁诗句以为一匾。
按:乾隆《长沙府志》卷四○,乾隆十二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