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方有开南宋 1124 — 1186
崔舍人 其一 南宋 · 方有开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士有千龄遇,名传百世荣。
文章肇权直,淮海出儒英。
紫禁烟花邃,黄麻黼黻明。
方深丹扆眷,痛惜掩佳城。
其二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久托奎躔照,仍从璧水游。
冲襟粲星斗,高议炳阳秋。
磊落观材杰,凋零悼世浮。
传家真骥子,努力绍先猷宋崔敦诗崔舍人玉堂类稿》附录)
方仙翁祠 南宋 · 方有开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真仙祠馆锁层岚,下瞰平畴十里宽。
谱牒尚标唐篆额,风仪仍是汉衣冠。
紫芝白兔灵如昨,石碣丹湖事不刊。
千古云孙牛马走,敬瞻遗像仰高寒(明姚鸣鸾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七)
点绛唇 钓台 南宋 · 方有开
 押词韵第十七部
七里滩边,江光漠漠山如戟。
渔舟一叶。
径入寒烟碧。

笑我尘劳,羞对双台石。
身如织。
年年行役。
鱼鸟浑相识。
满江红 钓台 南宋 · 方有开
 押词韵第十五部
跳出红尘,都不顾、是非荣辱。
垂钓处、月明风细,水清山绿。
七里滩头帆落尽,长山泷口潮回速。
问有谁、特为上钩来,刘文叔

貂蝉贵,无人续。
金带重,难拘束。
这白麻黄纸,岂曾经目。
昨夜客星侵帝座,且容伸脚加君腹。
问高风、今古有谁同,先生独。
乞两淮人户未开荒田更与展限一年奏淳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南宋 · 方有开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三、《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三七(第六册第五八九二页)
安丰军奏乞将民户未开荒田更与展限一年,奉旨令淮西提刑方有开详所奏事理及照应去年八月三日已降指挥,疾速具申尚书省
有开照应淮乡地广人稀,先遭残破之后,民力方渐稍苏,若不更与存恤展限,恐失朝廷抚摩边氓之意。
欲将两淮人户包占未耕荒田,候今年限满日更与展一年,令其申首,如限满不首或所首未尽,许诸色人陈告,以见占田给赏,将犯人依条施行,日后更不再展。
措置无为军屯田事宜奏淳熙十四年十一月 南宋 · 方有开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三、《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五八(第七册第六○一五页)
一、今来开屯田事件大概多遵和州已行之例,其有条具未尽,亦乞比附和州施行,但耕兵与官司所分谷数目前奏,候将来地利成熟之后,听从官司详议施行。
一、臣闻将帅之臣当天下有事,则以战胜攻取为功,当天下无事,则以富国彊兵为功。
今四方无虞,诸将赖圣上推恩讲好而无争战之苦,屯田者诸将间暇之功名也。
陛下于和州总辖兵官既加之以醲赏矣,其耕兵亦合得分谷之利,赡足赢馀矣。
臣谓今日开屯,宜明诏诸将,以为无事之功名,典赏自此可得,亦令告谕军人,以和州耕兵优裕,使知朝廷务恤军人之意,仍俾管事人往和州诸寨观览兵卒乐耕之勤与分谷之利,则将士无不协力。
申论荆襄要害 南宋 · 方有开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三、《烛湖集》卷一一
钱塘为行都垂六十载,宫阙百司所在,诚难轻议。
然僻在海滨,与中原气势不接,建炎绍兴偶然驻跸,岂真卜宅之所?
况今人物充溢,地形湫隘,非初至比。
今日之计,当规模荆襄,镇以腹心大臣,先事耕垦,外张国威,内纾民力,庶几倚为高祖之关中光武河内,不出数年,端绪见矣。
论开导劲正议论之风 南宋 · 方有开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三、《烛湖集》卷一一
天下国家气象,如物之华采,人之精神。
观人之国而知其彊弱者,在士大夫设施议论尔。
议论劲正,施设精明,则其国虽小而强;
阿谀卤莽,效必反是。
本朝盛时已事可见。
一、昨中兴之初,人思献纳,有庆历元祐之风,中更权臣,斲丧沮坏,迄未振起。
陛下诚择其逢迎茍且之人惩警一二,开导作成,使天下士皆明目张胆以副任使,国之不强未之有也。
论国家之经费 南宋 · 方有开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三、《烛湖集》卷一一
今太仓岁入一百六十馀万石,朝廷及诸百官司之用共不过十六馀万石,而诸军之支则一百三十馀万石,国用之数未及军须十一,左帑财用与诸路屯驻盖莫不然。
然所在禁旅犹以贫乏告,是使民力困竭,恤之无繇,如父母视其子在涂炭水火而不能救,盍亦求其本哉!
侧闻艺祖皇帝尝欲迁都长安,据山河之势以去冗兵,太宗进谏,则曰今姑从之。
不出百年,民力殚矣。
艺祖一见养兵之费,于创业之初即知民殚力于百年之后,况今军费偏萃东南已数十年,欲民力之无殚,其可得乎?
故天下大计,莫先于屯田,屯田成则军须宽,军须宽则民力裕,惟毋轻于所付,毋茍于所得,毋以寻常应故事而行之,然后可以去前日乍兴乍废之失。
重修古渠记 南宋 · 方有开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三
还淳山水邑,居民潇洒,清流激湍,左右映带,所至可乐。
邑凭新安江,昔以青溪名,李太白所谓:「青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冲融娟秀,号为绝境
有泉源于北山,注为西池,亘阛阓以东,澄澈绀寒,人爱护之。
斸石为渠,治金为窗而家其上,𣂏新酾洁,宣郁滞而发清明,其来古矣。
熙宁中尝堙塞,著作何公按其旧浚治,阅四十有五载,宣和庚子,邑燬于兵,泥涂瓦砾,弗渫弗治,或蔽以屋,朽坏弥积,人以为病。
执事者知其然,间岁鸠民具畚锸,号呼以渠从事,民乐趋之,吏辄裒取其佣直以自利。
淳熙五年令尹陈公为邑,究民情所欲,决意开导,必复旧乃已。
夫百里为邑,周公之制,为沟洫以达于川,公庀斯役,职也。
浚渠在公非难事,则难乎公之得民。
始淳号大邑,为政者指其俗为横,锄治剪拂,民不聊生,而为政者往往不善去。
公始至,召父老谕己意,与相期约,凡所以矫揉斯民之具一切屏去,示之以情。
为讼牒者弗逮,俾执牒以相告;
纳租赋者弗趣,计其数以时入焉;
当拘留者纵其所往而傒其自至。
然以诚亲民,民始疑而遄信,其为民父母,家相谕,里相勉,熙熙然奉公命唯谨。
公亦知民之可与为善,于是举课试以作成之,行义役以相劝之,成南溪之梁,新放生之池,重修学庠,教民兴于礼义,邑之便利无不蓃举。
推馀力以及渠,乃辟乃理,且为三闸以节其出纳,油然泓渟,锵然宏放,有琅玕色,有琴筑声,于是邑人欢欣相告,如胸臆开而耳目明,徊翔渠上,乐公之德不能已。
大抵人情初不相远,表里无障,然后真情出焉。
情之真者,精神之至也,不精不神,不能动人。
淳邑夙昔之弊,讼牒繁而租赋懈,公一以情临之,感应之速有如此者,人道敏政,地道敏植,是非声色笑貌所可强也。
由公之政观之,然后知躬行之必可以善俗,德礼之必可以格人,谓人为不可化者,非欺人,乃自欺也。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后之言复性者,亦曰「水本清,沙或混之」。
导民之情与水无异,公有导民之术,渠实似之,并书为从政者法焉。
按: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五,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