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徐恪北宋
石像大士记元祐元年三月 北宋 · 徐恪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七、《吴都文粹》续集卷三一、《吴都法乘》卷二、《虎丘山志》卷二二、道光《苏州府志》卷一三六
有圣人焉,得大圆通,能以善应妙行,不拘一方而随感示现;
无作妙力,不遗一物而自在成就。
夫何故?
本如来藏,真音闻体,如水中月,遍一切处。
观音大士化道无碍,本有如是。
故佛与辟支,声闻等身,随其得度而为说法;
人与非人,险难诸境,随其恐怖而施无畏。
则妙相示现,妙力成就,可思议哉!
吴兴臧逵少侍亲嘉禾,以瘵疾,常茹斋诵《观音》。
梦白衣人针其耳疾,遂愈。
逵善丹青,弟宁事镵刻,因愿以观音像于石,且首欲绘相为法,不敢以意取,而祈以梦證。
心思颇勤,十年如是也。
一夕,梦观音行道之相,及觉,能追之。
故臧氏所传,吴人以为应梦观音焉。
庆历丙戌自秀如杭,复来苏募众立像,往返经画二十年。
晚得钟离智光者助,凡举大缘,无能为之资,则诱募必以众力。
逵窭且贫,独其心至诚,终始不倦。
虽道途之久,羁旅之困,世情之艰难,人不堪受,逵晏如也。
吴俗乐善好施,其视逵所为,孰不散所有以助。
积日月之施为,足以成其志。
因访太湖洞庭,得石寻馀,玉润而金声。
宁像之,唯相之肖。
其瑶冠缨服、圆容丽质,世人皆能为;
独行道之相,梦感心得,如有所授而不自知,虽大巧在前,其能毫发加损耶!
若厦屋以为帡幪,阑楯以为防限,大小之材备缔构者,皆以良石。
熙宁癸丑,得地于苏州虎丘剑池之西南。
明年九月朔,立宇置像,随各就绪。
又得时公卿大夫《观音经》墨妙,终卷字仅百数,勒之石壁,以永其传。
斯时之盛事也。
且灵明虚寂,无相可取,上机喻焉,中下蔽蒙,随其流转,不以相示之则不信,不以善导之则不入。
此西方圣人于有为中随所建立,或具以威仪而有名相,饰以庄严而为功德,皆以渐次使之信入而已。
世之佛像,其土木瓦甓,金碧丹雘,取于所募甚众,而所积且勤;
然成非其材,寓非其地,一失经始,则弊不旋踵。
石藏湖津,融结成就,浸渍澡雪,其体坚,其质粹,而成之得其材;
飞甍峻宇,乔松绝岭,青萝白云,气象洒落,丛林之冠,而寓之得其地。
则创置之美,悉具于此,足以副圣相感通之意。
在物所为,供养承事、依归瞻仰者愈久而不厌,其利可胜计哉!
夫即相论道,而道不异相,即方丈之室、寻尺之像,华藏之道场,普门之法身于是乎在,以至大千亦复如是,何适而非真耶!
元祐丙寅春季初吉日徐恪记。
住山慧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