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邦昌北宋 1081 — 1127
所出旨令不得称圣旨诏靖康二年三月十二日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五、《靖康要录》卷一六、张邦昌事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予以寡陋,向迫大国之威,俾救斯民于兵火,而诸公横见推逼,不容自裁。
忍死以理国事,岂其心哉!
顾德弗类,实难称塞。
出令之初,有司乃以「圣旨」下行。
载循昧陋,殊震危衷。
夫「圣」,孔子不居,则予岂敢?
自今与三省、枢密院议定处分,及内外官司面承得旨事,称「面旨」;
内降及批出文字,称「中旨」;
遣官传谕所司,称「宣旨」。
洪惟非常之变,适遭会于斯时;
尚冀有永之图,讫数宁于区夏。
庶几多士,共识此怀。
赦书靖康二年四月四日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九
宋遭阳九之阸,二帝北迁,蒙尘万里。
予适以使还,强见推立。
既自裁而弗获,乃忍死而救民。
言念生灵,系心宸极。
道路阻邮传之问,远近乖向往之诚。
宜敷德音,用罄寰宇。
可大赦天下(云云。)
诸道勤王人兵,当国家危急,不能进援,京师失守,乃欲偷安,虽无诚节,亦已勤劳。
宜各归本贯,别候中旨。
看详武士贡额武举解额事奏政和元年正月二十六日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七之二二(第五册第四五四一页)
奉御批学制局劄子:「将分拨到五路诸科解额二分一百三十人、并州学解额八十人,充京畿等诸路武士贡额,令诸路以指挥到日,在学人数每十五人、五路每十四人贡一名」。
寻取会修立到诸路武士贡额共一百六十九人,兵部具到已得朝旨:「武学文士存留科举,三分许在学三舍生并曾经在学已除籍人取应,并于贡额内除豁;
三分永充解额」。
看详大观二年武举依进士三分科场,系于武举旧解额八十人内取二十四人,今来若依兵部,本监于见立到一百六十九人数内除豁三分,即是合取五十一人,比之前三分发解计增一倍以上,显属太优,兼亏损天下贡额,亦虑未便。
今来欲于旧解额八十人数内除豁三分,以充武贡发解额。
武举既已降指挥进士例,在学武士不合取应,缘今次未有奏举人,欲依文士许入学,而不因罪犯见系退黜之人取应,仍纽分数,每一十人解一名,无人可解则阙之。
武士贡额仍依所立一百六十九人之数下诸路。
武举省试旧来正奏名止三十人,自大观元年已后所增多二十人,本为贡士,今来科举,于旧省试奏名额内除豁三分,充科举奏名。
乞诸州权教授在任半年以上方许荐举奏政和元年二月二十七日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一六(第三册第二一九五页)
诸州教授阙,许学事司选本州或本路见任有出身官权,理为在任日月,依正官法荐举。
窃见其间有时暂差权,便行荐举,却致有妨荐举正官、教导终任之人。
欲望今后诸路差权教授,在任实及半年以上,委是教导有方,即许依正官法施行。
欲望武贡士上等留学俟殿试奏政和元年八月二十八日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
检会大观四年八月十三日圣旨:「贡士入等者,自今与中等并留太学,以俟殿试。
其上等人遇唱名日取旨」。
又准《大观重修武学令》:「诸贡士以年终集于武学次年春试,应补上等者取旨释褐,中等俟殿试」。
契勘文士上等留太学,俟殿试,欲望武士上等依文士上等已降指挥武学,以俟殿试。
按:《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七之二三。第五册第四五四二页又见同书崇儒三之三二。第三册第二二二三页
乞取崇观至今瑞应尤殊者增制旗物奏政和八年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宋史》卷一四八《仪卫志》六
太祖时,甘露降于江陵者十日,瑞麦秀濮阳者六歧,获金鹦鹉于陇坻,得三玉兔于郓封,驯象至而五岭平,琼管族而白鹿出,皆命制为旗章陈之。
望诏有司,取自崇、观至今,凡中外所上瑞应,悉掇其尤殊者增制旗物,上以丕承天贶,下以耸动民瞻
率百官上康王劝进表靖康二年三月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
使生灵罹祸以无归,虽沟渎自经而何益?
辄学周勃安刘之计,庶几程婴存赵之心。
邦昌继至,伏地请死。
按:《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康王劄子靖康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靖康要录》卷一六、《三朝北盟会编》卷九五
伏见谢克家元帅府回,恭闻车驾自济州金乡单父径往南京
艺祖受命之邦,嗣王朝无疆之历。
天人合应,以启中兴,凡在臣民,不任抃蹈。
所有合排办舆辇、仗卫、冠冕、服御、禁卫、仪物之属,百官有司,各以其职,并合发赴南京,以候册立礼毕,遂开朝廷,以出号令。
臣猥以驽下,承乏宰司,当躬率百司赴行在所,欲于今月二十五日起发前去。
庶伸翊戴之诚,以请权宜之罪。
其一行事务,并已行下所属排办,欲乞差中书舍人李擢、太常少卿汪藻充勾当公事
伏取进止。
谢克家靖康二年三月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既无由自裁,不食五七日,又不能死,顾岂得已哉?
公能谅此心,则共安海内,以究远图之事,尚可冀也。
况铨综旧职,非敢以此累公,公无以疾辞,则幸甚。
致金帅恳免征催金银书靖康二年三月十四日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
比以冒膺缛礼,愿展谢悰
虽历罄于忱辞,终未达于台听。
退增感悚,岂易敷陈!
载惟草昧之初,实轸阽危之虑。
民志未定,顷未有以得其心,事绪实繁,念将何以息其动?
前朝昨奉台令,取索金银表段,以充犒军。
伏念自入城以来,讲究民间虚实,颇知罄竭,悉以倾输。
嗣位之初,朝夕祗畏,戒谕官吏,罔敢弗虔。
仰荷大恩,敢不论报!
虽割肌体,岂足论酬!
然念斯民困弊已甚,当围城窘急之久,有比屋饿莩之多,愿抚养则无资以厚其生,欲振给则乏粮以续其命。
而催科正急,刎缢相寻,若阅日稍淹,则所存无几。
非仁何以守位,非民何以守邦?
坐观转壑之忧,不啻履冰之惧。
与其跼天蹐地,莫救于黎元;
孰若归命投诚,仰祈于大造。
伏望察其恳迫,赐以矜容,特宽冒昧之诛,诞布蠲除之惠。
则终始之德,遂全亿众于死亡;
报称之心,敢惮一身之糜溃!
期于没齿,以答隆恩(《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五。又见《靖康要录》卷一六,《靖康纪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知:右引作「闻」。
致金帅谢遣使书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大金吊伐录》卷四
天会五年三月日,大楚皇帝邦昌谨致书于大金国相元帅皇子元帅邦昌猥以菲才,误膺圣择,但俯临于禹甸,方瞻仰于尧云。
对扬玺绂之华,激切肺肝之感。
懋惟选建,实自荐论,愿趋谢以陈诚,辱赐书而赞善
情文兼厚,副以仪物之多;
恩义并隆,焕乎衮冕之贵。
静言荷戴,讵可名言!
重念授册以还,甫迨弥旬之久。
粤从请念,尚阻造前。
祈深察于羁悰,庶早亲于名范。
其如恳切,曷究敷陈。
仰冀英聪,俯垂照鉴。
今因荣禄大夫兵部尚书护军广陵县开国公高庆裔等回,专奉书陈谢,不宣。
谨白。
致金帅乞亲诣致谢书靖康二年三月十二日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大金吊伐录》卷四、《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天会五年三月日,大楚皇帝邦昌谨致书于大金国相元帅皇子元帅今月七日,伏奉皇帝圣旨,特降枢臣,俯加封册。
退省庸陋之资,何以对扬休命?
前此固当死避,终不获辞。
载惟选授之初,尽出荐扬之力,寻因还使,附致感悰,愿亟拜于光仪,庶少申于谢礼。
未闻台令,殊震危衷。
遂遣从官,具敷勤恳,重蒙谆谕,仰识眷存。
然而淹日未前,抚躬无措,恐浸成于稽缓,实深积于兢惶。
伏望圣慈,早容趋赴。
候承报示,径伏军门,拳拳之诚,并留面叙,不宣。
谨白。
致金帅书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大金吊伐录》卷四
天会五年三月十五日,大楚皇帝邦昌谨致书于大金国相元帅皇子元帅:比缘庆问,寻具谢缄,载申请命之诚,实惧渎尊之咎。
重蒙矜容,特赐俞允,即祗伏于军门,方伫瞻于台表。
其如吹泽,曷罄钦诚!
谨奉书复闻,不宣。
谨白。
致金帅乞还冯澥郭仲荀等书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比膺诏册,获抚邦封。
载惟草创之初,方赖臣邻之助,顾廷臣之全阙,致庶务之悉隳。
徒以菲材,托于人上,何以仰承殊渥,外数多虞?
若涉洪川,罔知攸济。
兹冒陈于危恳,盖深恃于眷私。
所冀垂矜,必蒙赐可。
窃以左丞冯澥,国之老成;
管军郭仲荀,众所推许。
倘委职任,俾赞时雍,必能系多士之心,有以副万夫之望。
此外臣僚等,或因扈从前帝,或缘差在军前,如非台意欲留之人,乞下恩慈遣还。
则庸疏之质,既获助于众贤;
报称之衷,敢忘怀于大惠!
尚祈英鉴,俯亮愚诚。
致金帅谢还冯澥郭仲荀等及免金银书靖康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比驰柔翰,冒贡忱诚,冀还文武之官,庶俾中外之乂。
载惟僭率,深负兢惶。
岂意台慈,曲垂照鉴,冯澥、郭仲荀二员既蒙矜允,曹辅、谭世绩以下悉已获归。
仰荷隆恩,实出望外!
至于亲加训诫,俾虔臣节之修;
俯念孤危,允赖臣工之助。
以至金帛犒赏之数,实为军前急用之资,蒙深轸于疲羸,遂获纾于勾括。
兴言肇造之本,赐以固安之图。
岂唯亿姓之生灵,尽归元造;
兹为万世之大惠,曷报鸿私!
罄笔舌以难周,铭肝心而莫致。
今差吏部侍郎王琮,恭诣帐前伸谢,仰惟英谋,俯鉴卑悃。
致金帅乞止绝再降根括金银数目书靖康二年三月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邦昌闻之先圣云:「何以守位?
曰仁;
何以理财?
曰义」。
人君之于天下,惟以百姓为本,百姓之不存,则社稷无以固其重,人君不能保其尊。
又况创业造始之君,惟务施德布惠,收天下之心,然后作为事业,固其根本。
汉、唐以来,率由此道,后世子孙,终必赖之,皆百代不易之理也。
邦昌材质庸缪,道义无闻,仰荷大金皇帝天造洪恩,遽令军民官吏推戴,册命畀以南王,使主斯民,以为屏翰,以事大国。
夙夜祗惧,无以报称。
思临士民,坐视困苦,莫之拯救,痛伤肺腑,殒身无门。
见今京都百姓,自来前皇帝朝,以根括金银数次,虽有藏匿,官吏搜索,悉皆罄尽。
今又蒙元帅科降,数目浩大,难以充足,虽军前遣人搜检,亦无所得。
百姓嗷嗷,忧疾饿死者日以万计,复惧根括金银数不能足。
重念大金皇帝以邦昌主斯民,而从政之初,民心离散,怨谤交兴,邦昌恐以此主国必致倾仆。
元帅慈恩洪溥,智烛高明,曲照物情,俯加矜恤,止绝再降金银数目,庶使亿兆生灵保全性命,不陷颠危。
邦昌所图,窃冀其安。
仰副大金皇帝建立屏藩之德,邦昌不胜哀恳惶惧之至。
致金帅乞还孙傅张叔夜秦桧靖康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东都事略》卷一二二
披沥恳诚,仰干恩造。
丐旧臣之复职,蒙英豪而遣还,已隆私,尚馀至悃。
念抚邦之始,尤先尽节之褒,庶靖国人,以彰名教。
孙傅、张叔夜、秦桧,缘请存于赵氏,遂留寘于军中。
既知徇义于前朝,必能悉忠于今日。
恭惟上国,方扩宏图,以忠孝而励群臣,以信谊而开鸿业。
宜蒙宽贷,使获旋归,式昭圣度之仁,垂副愚衷之愿。
其于虔叩,曷究敷宣。
答金帅谢减银绢钱书靖康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大金吊伐录》卷四、《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七
天会五年四月日,大楚皇帝邦昌谨致书于国相元帅皇子元帅:重勤书诲,祗令慈。
惟前朝之所输,准定数而有例。
俯念地土割裂之后,方当人民凋弊之馀,曲赐宽矜,悉从蠲免。
特免钱一百万贯外,减放银绢二十万两疋,每年只议纳三十万两疋,银绢各半。
其数一依旧例交割,所蒙指谕,悉已遵承。
其于感戴之心,难尽敷陈之素。
仰惟聪哲,深亮悃诚,谨奉书陈复,不宣。
谨白。
按:年月日据《三朝北盟会编》。
答金帅书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大金吊伐录》卷四
天会五年四月日,大楚皇帝邦昌谨致书于国相元帅皇子元帅:祗领华缄,具钦隆指。
城破不取,已归全度之仁;
军赏姑停,载荷哀矜之赐。
以至蠲免岁纳之数,悉系始终恩顾之私。
惟顶踵之所蒙,虽肤发而可割。
所有三十万两疋,才候措置就绪,请依令旨排办。
伏祈英亮,垂鉴卑悰,谨奉书陈复,不宣。
谨白。
抚谕四方手书靖康二年四月二日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
海内承平,垂二百载,生民乐业,岂复知兵。
乃者奸臣首开边难,大金再举,奄及都畿,城守不坚,二圣北迁,中原之大,逾月无君。
适以还车,横见推逼。
既自裁而不获,乃忍死以救民。
言念生灵,系心宸极。
道路阻音邮之达,吏民无诏令之承。
想其憔悴之忧,同此危亡之念。
傥不深求于民瘼,岂能宏济于时艰?
宜尔抚循,用纾湮㧖。
庶亟臻于宁谧,用以究于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