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常安民北宋 1049 — 1118
醒心亭 北宋 · 常安民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锦绣万花谷》续集卷九作我)昌黎湖上句,醉来直上醒心亭
烦酲不待山风解,卧读残碑已自醒。
怀嵩楼 北宋 · 常安民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当年谩作嵩山想,末路难回瘴海身。
斜日西风总如昨,风流只欠倚栏人(以上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四二《淮南东路·滁州》)
请奖进廉耻以厉风俗奏绍圣元年 北宋 · 常安民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三、《宋史》卷三四六《常安民传》
今日之患,莫大于士不知耻。
愿陛下奖进廉洁有守之士,以厉风俗。
元祐进言者以熙丰为非,今之进言者反是,皆为偏论。
愿公听并观,择其中而归于当。
请辨邪正以破朋党奏绍圣元年十月 北宋 · 常安民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三、《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七
大臣不和于上,朋党交恶于下,纷击诋讦,亏损风俗。
陛下姑务兼容,不明邪正曲直,则纪纲岂不日就陵迟?
唐文宗初亦慨然有意于治,史称儒雅恭俭,出于天性,故太和之后,朝廷号为清明
惟以牛僧孺、李德裕二党相攻,黑白不分,德裕之党有郑覃、陈夷行,僧孺之党有杨嗣复、李班,同时并用,纷争于前,唐祚遂衰。
陛下若不辨邪正,则朋党何时可破?
牛李之祸,可不戒哉!
河朔民灾伤事奏绍圣元年十二月 北宋 · 常安民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三、《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九之五(第六册第五八四一页)
河朔流民,多因郡县承望转运司张景先风旨,遇诉灾伤,曲有沮抑,使民无告。
林希不宜在史局绍圣二年三月 北宋 · 常安民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六、《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一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七
希在史局八月,岂有端坐不下笔之理?
况《实录》成书,希同迁一官矣。
比众人皆得罪,希既置而不问,又复峻迁,偏私如此,何以服人?
希盖章惇之党,为谋客,惇之肆横强狠,皆希教之。
若不去希,朝廷必不安静。
天下,陛下之天下;
予夺黜陟,陛下之操柄。
奈何是非混淆,黑白不分,尽以付权臣乎?
请重责中官裴彦臣绍圣二年 北宋 · 常安民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三、《宋史》卷三四六《常安民传》
事有情重而法轻者。
中官豪横,与侍从官相交结,同为欺罔,此之奸状,恐非法之所能尽。
愿重为降责,以肃百官。
蔡京奸状奏绍圣二年九月 北宋 · 常安民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三、《宋史》卷三四六《常安民传》、《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四、《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六、《续资治通鉴》卷八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七
奸足以惑众,辨足以饰非,巧足以移夺人主之视听,力足以颠倒天下之是否。
内结中官,外连朝士,一不附己,则诬以党于元祐,非先帝法,必挤之而后已。
今在朝之臣,京党过半,陛下不可不早觉悟而逐去之。
他日羽翼成就,悔无及矣。
论大臣唱绍述之说奏绍圣二年九月 北宋 · 常安民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九、《东都事略》卷一○○、《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四、《宋史》卷三四六《常安民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五、《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六、《续资治通鉴》卷八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七
臣窃惟今大臣为绍述之说者,其实皆借此名以报复私怨。
一时朋附之流,从而和之,遂至已甚。
张商英元祐时吕公著诗求进,其言谀佞无耻,士大夫皆传笑之。
及近为谏官,则上疏乞毁司马光、吕公著神道碑。
周秩元祐间太常博士,亲定司马光谥为文正,及近为言官,则上疏论司马光、吕公著,乞斲棺鞭尸。
陛下察此辈之言,果出公论乎?
朝廷凡事不用元祐例,至王圭家荫孙五人,皆身后所生,乃引元祐例许奏荐。
近日讲复官制,职事官不带职,寄禄官不带左右,至于权尚书侍郎,独以林希、李琮之故,不复改易。
如此等事,谓之公心,可乎?
故凡劝陛下绍述先帝者,皆欲托先帝以行奸谋。
谓他事难以惑陛下,若闻先帝,则易为感动,故欲快恩雠、陷良善者,须假此以移陛下之意,不可不察。
宣仁圣烈皇后甚得人心,前日陛下驾幸秦、楚国夫人第,浇奠及辍朝,并命敕葬,诸费从官给,人人无不欢呼。
高遵惠侍郎,士论皆以为当。
闻吴厚向得罪,出于宣仁之意,近闻待制舍人再缴,而大臣尚欲再下。
愿陛下主张此事,以顺人心。
今权臣恣横,朋党满朝,未尝一言及之,唯知论元祐旧事,力攻已去臣僚。
陛下奖拔,不敢负恩,摧枯拉朽之事,臣实耻为之。
举朝嫉臣,诬陷非一。
臣赋性愚直,恐终不能胜朋党之论,愿乞外任以避之。
种谊生擒鬼章赏未称功奏绍圣三年 北宋 · 常安民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九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八、《经世八编》卷六九、《右编》卷三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七
臣闻边功有二。
王者之德,如天之覆,如地之载,微至昆虫草木,远而戎夷蛮貊,皆被其泽,无彼疆此界之异。
而因利乘便,入其土地,俘其人民,夺其城垒,此求利之功也,虽不赏可也,赏之不可厚,厚则生边患。
若夫背德负义,玩威入寇,焚毁民居,杀掠生聚,强据州郡,胁诱部族,结从连衡,窥伺中华,一旦窃发,噬脐何及?
而能先敌鼓勇,出其不意,使敌不及拒,计不及施,此去害之功也,安可不赏?
赏之不可薄,薄则沮士气。
往岁,西蕃董毡大将鬼章青宜结桀黠有智数。
熙宁中,于踏白城诱陷洮西安抚、四方馆使景思立全军,漆其头颅,为饮酒器,人怨神怒。
先帝尝下募赏之令,厚捐金帛,命李宪图之。
凡十馀年,未有能称诏旨者。
元祐中,乃敢阴连西夏,诱结蕃首,约为内应。
从之者十已八分。
遂犯疆土,杀虏蕃户,烧荡其庐舍,掘发其窖藏,蹂践其苗稼,斩伐其材木,遂据洮州,屠戮酋豪,无敢谁何。
方是时,种谊岷州,鬼章之兵已逼,岌乎如挂虎口。
禀命于经略司,求出师者数矣,而刘舜卿以朝廷方休兵息民,恬不为意。
其后朝廷遣游师雄使熙河,而赵醇忠、郎结毡、包顺、包诚之徒,洒泪泣诉,推心痛恨。
师雄乃趣舜卿,然且犹豫累日,卒用谋。
师既出,先命焚飞桥以断蕃兵之路,把冲隘以绝传报之音,卒能雍容静密,生擒鬼章,献之阙下。
西夏五十万之众及境,闻之遂皆遁去。
勋烈煌煌,谁与伦比?
而庙堂之议,乃欲不崇边功,为安静之策。
不问其有去害奇功,非求利之比,概薄其赏。
臣愚窃谓擒获鬼章,实谋首,亲冒锋镝,功居第一。
师雄不辱君命,能趣舜卿,俾用谋,功又次之。
舜卿观望勉从,功宜居下。
而当时推赏师雄,自宣德郎军器监丞奉议郎陕西转运判官,继除校理,固不为过。
舜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高州刺史,遂擢为殿前都虞候宁州团练使,其崇峻如此。
种谊乃自庄宅使,止迁西上閤门使康州刺史,未足以称其勋烈。
先帝诏令具在,杀获鬼章者,未仕人授诸司使
今朝廷正宜信赏,而酬止此,岂先帝诏令可以阁乎?
抑赏可以不行乎?
以为边功不足崇尚乎?
则何以奏告裕陵,鬼章擒献之日,百官聚见,四方驰表称贺也?
臣访闻阿里骨囚温溪心以附西夏,有吞并熙河之志。
蕃部一摇足,则熙河非中国所有,蜀道亦有受敌之忧矣。
人材之乏,未有甚于今日,而将帅之有威名者,惟种氏为最著。
臣愚窃谓宜于此时申白种谊前日之功,优加褒进,以励将帅,则人皆知劝,而边境无虞矣。
吕公著元祐三年四月 北宋 · 常安民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三、《宋史》卷三四六《常安民传》、《少微通鉴续编节要》卷八、《宋元通鉴》卷四一、《宋史纪事本末》卷四三、《续资治通鉴》卷八○
善观天下之势,犹良医之视疾,方安宁无事之时,语人曰「其后必将有大忧」,则众必骇笑。
惟识微见几之士,然后能逆知其渐。
故不忧于可忧,而忧之于无足忧者,至忧也。
今日天下之势,可为大忧。
虽登进忠良,而不能搜致海内之英才,使皆萃于朝,以胜小人,恐端人正士,未得安枕而卧也。
故去小人不为难,而胜小人为难。
陈蕃、窦武协心同力,选用名贤,天下想望太平,然卒死曹节之手,遂成党锢之祸。
张柬之五王中兴唐室,以谓庆流万世,及武三思一得志,至于窜移沦没。
凡此者皆前世已然之祸也。
今用贤如倚孤栋,拔士如转巨石,虽有奇特瑰卓之才,不得一行其志,甚可叹也。
猛虎负嵎,莫之敢撄,而卒为人所胜者,人众而虎寡也。
故以十人而制一虎则人胜,以一人而制十虎则虎胜,奈何以数十人而制千虎乎?
今怨忿已积,一发其害必大,可不谓大忧乎?
吴郡图经续记后序元祐元年四月 北宋 · 常安民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三
扬子云尝有言:「仲尼多爱,爱义也;
子长多爱,爱奇也」。
予尝患之。
今记述类多,博收泛采,譬如广廛大肆,百物群品,杂然陈列于前,而无所别异,此记述者之公患也。
辞曹朱伯原,少以文学进士,退居吴郡,博览载籍,多所见闻,因为《图经续记》,以补缺遗。
观其论户口,则继之以教;
陈风俗,则终之以节。
至于辩幼玉之悲,正语儿之妄,纪谭生之讥,其议论深切著明,皆要之礼义。
与夫牧守之贤,人物之美,事为之善,凡前言往行有足称者,莫不褒嘉叹异,重复演说。
信乎,所谓君子于言无所苟者!
予每至伯原隐居,爱其林圃台沼,逍遥自乐。
及得斯记观之,然后又爱其趣识志尚,洒然有异于人。
使逢辰汇征,则其所摅发,岂易量哉!
惜其遗逸沉晦,而独见于斯记。
故为书其后,以待知伯原者。
元祐元年四月十五日临邛常安民书。
按:《吴郡图经续记》卷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吴都文粹》续集卷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