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尹穑
庸医行 宋 · 尹穑
南街医工门如市,争传和扁生后世。
膏肓可为死可起,瓦屑蓬根尽珍剂。
岁月转久术转疏,十医九死一活无。
北市医工色潜动,大字书牌要惊众。
偏收弃药与遗方,纵有神丹亦无用。
实者为虚热为寒,几因颠倒能全安。
君不见形神枵然卧一室,医方争功药无必。
左手检方右顾金,两手虽殊皆剑戟宋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三)
其一 宋 · 尹穑
 押鱼韵
酬功不惜赏千布,送死惟堪缚一驴(闻伪齐入寇)
其二
 押真韵
景龙只是当时路,不见金钱打著人(靖康元夕
其三
 押庚韵
徒然五侍从,不办一书生(柬刘致中
按:以上同上书前集卷二
其四
 押尤韵
本来饥饱非同鼎,安得浮沈自一舟(闻逆亮入寇)
其五
 押虞韵
异日是非忧史谬,终身寒饿羡钱愚(又)
按:以上同上书续集卷三
其六
 押尤韵
草黄眠失犊,石白动知鸥西轩
按:宋韩淲涧泉集》卷一七《和昌甫》注引
湖南州县不许省民将田产典卖寄隐与徭人奏隆兴初 宋 · 尹穑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九、《文献通考》卷三二八、《宋史》卷四九四《蛮夷传》二、康熙《永州府志》卷二四
湖南州县地界与溪峒蛮徭连接,以故省民与徭人交结往来,擅易田产。
其间豪猾大姓规免税役,多以产寄徭人户下,内亏国赋,外滋边隙。
省地与徭人相连,旧有界至者,宜诏湖南帅臣遣吏亲诣其处,明立封堠,自今不许省民将田产典卖与徭人,及私以产业寄隐。
若已前卖入徭户、难以遽行改追,止令置籍;
如徭人愿退还省地田产者,县以官钱代还之,仍委曲榜谕。
乞令诸州军每年逐旋带纳侵支拖欠上供钱物奏隆兴二年四月 宋 · 尹穑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九、《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五之四○(第六册第五四二八页)
窃谓诸路州军每遇一时紧切支用,无可那移,方可将上供钱物逐急借拨,遂致前后积压拖欠。
虽要拨还,又有当年合起钱数,犹恐趁办不及。
若后官到任,自能措置收簇,别无少欠,已是不易,何由更有馀剩,补发前官未起数目?
况今年系大礼年分,比之常年,倍更窘阙。
纵使逐郡知州意在希赏,未知作何擘画可以应数?
不唯经涉岁月,虚费文移,必致误事。
若更使逐州并缘税赋科须等,于民户巧作名目,百色增取,重有搔扰,深为可虑。
望令户部据见今诸州军侵支拖欠上供等钱物,约度分数,且令每年逐旋带纳。
要在多寡合宜,使督责可行,须管与当年合发钱物,各要起足。
如准前拖欠依先降指挥知州不许与知州差遣,仍展一年磨勘,当职官任满日于印纸上别项批书所起钱数足,方许参部。
所有补发旧欠及一万贯文减一年磨勘指挥,乞更不施行。
乞罢驱磨司奏隆兴二年六月七日 宋 · 尹穑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九、《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一之四五(第六册第五六九七页)
国家之于用度,既不可以横歛加赋,则于设官置吏,惟当有以减裁其冗。
户部既有度支以总调度,又有帐司以考文籍,今则又有所谓驱磨司者。
盖因昨来陛下临御之初,欲令户部尽见内外支费之数,胥吏之力有不办,赵子潚侍郎,遂逐急创置驱磨司,使之专行。
而其所差人吏,月有增给。
今则内外支费之数,具在帐籍,遇有取索照应,便可立见,则其创置之司,自合复罢。
今仍依旧存留,徒使文籍山积,虽长贰不得尽观,特付胥吏之手,致令粮料疲于供报,三衙困于追扰,无益于事。
乞罢礼物局奏隆兴二年六月 宋 · 尹穑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九、《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九之四(第三册第二九八九页)
礼物局岁遣使,所用礼物亦有定限,别置一局差官,每岁开结局,官吏请给酬赏费耗,乞行废罢。
乞责付张宗元专一措置收籴奏隆兴二年十月 宋 · 尹穑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九
比年以来,禾谷丰熟,苗税别无减放,其上供米纲,亦皆依时起发,犹且逐界省仓各置籴场,坐仓收籴,户部又别置和籴场,籴至五六十万硕,岁计仅足。
近缘今,雨水为灾,浙西州县,多损民田,而江东圩田亦因水冲荡,少有存者。
其两路所纳苗米,除减放外,必不及分数。
虽已科下江西,依去年和籴一百万硕,而隆兴府号为帅府,其守臣日有申陈,乞免收籴,且称除给到籴本外,陪补钱数甚多,无从出办。
其馀州军,例皆推托控免。
窃虑将来所籴之数未必齐足,外路和籴已非去岁之比,若省仓籴场又阙本钱收籴,则军储吏俸,其何以支?
自来缘籴米并系司农寺主管,今已除张宗元少卿,乞将省仓、诸界并户部和籴场,责付宗元专一措置收籴(《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之三八。第六册第五五二七页)
乞择不按发究治贪污官吏监司重行贬黜奏隆兴二年十月 宋 · 尹穑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五之二四(第四册第三四○三页)
本台每日受诸路州县民户讼诉,多是官吏擅行科扰,肆为贪欺,虽有监司,不为受理,以远在数千里外,不惮劳费,前来陈状。
欲望特降指挥,自今后许本台取每月台谏官所论州县官吏贪污罪犯,及因本处民户陈论得实施行事项,监司不曾按发究治,择一二多者具名奏劾,将本路监司重行贬黜。
庶使远方之民,得以安业
桂林仙迹记绍兴五年十一月 宋 · 尹穑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九、嘉庆《临桂县志》卷七、《粤西金石略》卷七、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二一、桂林石刻
唐郑冠卿上都人乾宁中临贺考满赴调,路阻不果行,留止桂林
一日,步至栖霞峒口,遇二道士,揖与俱入数十步,坐盘石上列棋局酒壶,傍有二青衣,执笛设箜篌。
既坐,道士曰:「若何自来」?
因具言其故。
又问何业?
冠卿曰:「少承恩荫,不阅诗礼,粗习吏能」。
道士乃历引学优则仕、闻《诗》闻《礼》古经圣人之语,若诮冠卿者。
冠卿跼蹐请奉教,道士云:「汝所谓大寒而后索衣裘也」。
复问颇能笛不?
云:「稍得其妙」。
即命青衣授之,擪㩶失措,愈鼓咽作气力,声讫不应。
道士顾曰:「汝岂吹玉笛之手耶」?
相与对饮奏乐,冠卿但见其捧杯执器,了不闻其作何曲调也。
道士曰:「向作乐,汝亦闻乎」?
冠卿曰:「不二」。
道士笑,且曰:「此非聋俗者哉」。
冠卿方目注酒壶不瞬,道士识其意,取倾之,卒无甚出,杯中仅能滴沥。
冠卿饮已,将辞去,各赠以诗,一云:「倏忽而来暂少留,凡间风月已三秋。
趋名竞利何时了,害物伤人早晚休。
祸极累成为世谤,荣过恩却与身雠。
君看虎战龙争处,几树白杨飘垄头」。
一云:「名利教疏便可疏,俗情时态莫踟蹰。
人寰律历千回换,仙洞光阴数息馀。
顷信令威曾化鹤,今知庄叟羡游鱼。
不缘过去行方便,那得今来会碧虚」。
诗既成,复曰:「汝于宦途,曾行何事」?
冠卿徐云:「每哀民贫,代偿租税;
草野间见暴骨,必解衣瘗之」。
道士曰:「今之相遇,岂不以此乎?
方今四海豆分,诸雄角立,重歛赡兵,盖亦天数。
然古之为政尚宽务俭,不眩聪察。
至如王乔、许逊之徒,皆临官积功,升跻道果,汝其勉之」!
冠卿出,就路,忽二樵者相问洞中酒乐,与俗何如?
冠卿曰:「酒不多得,乐无所闻」。
樵者曰:「此与不遇等耳。
汝亦识其人乎?
乃日华、月华君还自南溟之宴,汝适逢耳」。
行不数步,已失所在。
既归,家人惊愕,相语:「去何许久?
服已释矣」。
冠卿遂绝意名宦,退居冯乘,一百四岁无疾而终云。
绍兴五年十一月冬至日鲁国尹穑述,吴郡李弥大书,醴陵张昱摹刻,唐全、龙跃镌。
桂州谯门记 宋 · 尹穑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九、嘉庆《临桂县志》卷一七、《永乐大典》卷三八二五、《粤西文载》卷二二、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三二
事莫急于正其疑,莫善于因其俗。
为广一道都会,内之二十七州,与其县之吏民,外则襟带之蛮大小以百数,皆于是焉听号令而取仪则。
而府之治独设谯门而不由,乃旁为小门,用以出入,又为楼于子城之西偏,朝夕鸣鼓传漏其上。
兹岂事所当然者,盖其相传不同,常有兵火疠疫之应,是以前后来者皆畏惧牵束,以故谯门久废而不果复,或复之未几而即废。
绍兴五年,诏以尚书陇西公来帅。
既至,顾僚属而言曰:「兹门之可复,吾知之矣。
疑不可以不正,而俗亦不可以不因」。
乃求之父老,得所铸铁牛,上为土宿之像,于城北福兴之佛祠,况翳莫顾,而考之图志,不载其始所置立厌伏之由。
说者以土牛为镇星,而桂殿西南,实占坤隅,若土与牛皆坤德之类也。
意其假是神物重器,以为一方之镇乎。
遂命迎致,以礼安之。
适有长沙黎新,以《易》数知名,召使筮焉,得「解」之「姤」,其辞云:「是谓雨偕雷,天乘风。
难散而物遂,事遇而窒通。
利永于民,思加乎公。
请以立春甲子日复之吉,宜有雷霆风雨,是其兆矣」。
已而果然。
之俗,事神而信卜,今公之所以复斯门者以此,可谓于事能正其疑而因其俗矣。
故民始闻之,甚疑以惧,相与窃窃议论,正腾其说以相惊动;
终而闻之,莫不歌舞颂公,谓公既正我以疑,而又惠我以俗。
然则斯门之复,庶几永矢而不废无疑矣,咸请书之,以告后之人。
于是乎书。
方斋记绍兴七年 宋 · 尹穑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九、康熙《广信府志》卷四、乾隆《怀玉山志》卷六、同治《玉山县志》卷一下
绍兴六年十月,余始客于怀玉山下,未及谋屋,即佛祠居焉。
念虽客也,而无他业,业于书,而书不可以无屋而废读。
明年夏,乃度法堂之西南隅为斋,凡书策几砚外,不以窜其间。
既成,念当以有名之,屡名辄不合。
已而曰:予之斋长不为舫,斋圆不为蜗庐,从广肘之方寸,不相失中。
立而睨之,若田之井,若棋之局。
然则名之,莫宜于方,故以「方」名焉。
既名之,而复疑之。
夫方者,对圆之称也。
今指东之而谓方亦可也,于东西北南各指其一而谓之圆,得乎?
故圆者其全,而方者其偏也,夫何取于是?
予谓凡工人之为器,未有不将取其圆,而先为其方者。
苟不先为其方,则其圆不椭必㔸。
且予不曰若田之井、棋之局?
田之井不方,则八家之分者且得全乎?
棋之局不方,则黑白之为用者且得全乎?
虽然,始余知读书来,岂不以世之未仕而欲仕、既仕而欲用者,皆当取于书;
而世以是得之,予以是失之,虽失之而予,其后益读其书不厌,且至于今,而亦卒无所得焉。
故曰:疾如转毂,行水则覆;
便如走丸,逆坂则还。
无乃余之所取与所用者,盖如是乎?
则其有得于方而无得于圆也固宜,抑又何知夫世之孰为全、孰为偏者哉?
始书之记予斋云。
建安县复敕书楼记绍兴三十年九月 宋 · 尹穑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九、康熙《建宁府志》卷四三、康熙《建安县志》卷八
建之诸邑,素迫于用,以盐为资。
盐泄而息滋于供亿外,始敢萌意他事。
绍兴三十年二月丁丑建安县之敕书楼坏,今颍昌韩元吉议将复焉,钱用无出。
方以其再岁所馀,且例为令用,一毫不有者,致材与工。
费虽半及,而是县之民常赋所入小不厌,吏犹故为抵捍,使絓罪去,谓他取何,以是虑不克就。
既乃闻之,乐然多愿趣来,斤斧遂举。
盖始六月庚申,成于九月壬午
其间六楹,其极四丈,既藏敕书,仍鸣鼓传漏其上。
始成,叹曰:「令何施而致此哉!
图其有以慰斯民之意」。
故属穑记焉。
盖上奉敕书,下开公门,县岂他治比耶!
变争侵枉有所告诉,乃或利要威阻,使望其门而不得入,追呼聚集,重以囚系,根穷绪引,使念其门而不得出,敕书虽藏,犹弃札也。
则民视县门,宁手撤之,何助而复。
未明门开,令出待事;
既晦门阖,事已令入。
民恃令来,如子决于父,靡有再三;
令急民归于父迟于家,子至如喜。
敕书虽久,犹且下也,则民视县宁无室庐,何门足为。
知此而虑斯楼之弗复,斯费之弗克,何哉?
故以是书为《建安县复敕书楼记》,之得于民,与民之复于令者,既皆在焉,岂无有以慰其意云。
按:民国建瓯县志》卷六,民国十八年铅印本。
永丰县儒学记 宋 · 尹穑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九、康熙《广信府志》卷一一、康熙《永丰县志》卷二三、同治《广丰县志》卷九之三
岁贡之法不行,而三年之诏下,士以进士举者,于学有无,若无所关。
又尝因时多虞,待士之备期于急用,故虽远所小郡,亦置教官使劝督之,在农事之上。
其贫无资者,颇得斋居廪食,从师结友,遇科诏下,名上礼部。
是则学兴与否,非专系于科举,其于科举之设,岂亦无所利哉?
然以今一学子衿计,所耗散复无几何,养士之籍多不百人,其于先师、诸贤,不过春秋二丁支拄扫除,举如他祀而已,鞠为茂草之感,其何能已与。
信州隶县凡六,永丰最号空乏,民所赋输,常先岁以征,吏奉兵食,每积虚券。
开化江君震为令,用以振当事所不举,日见功绪,始绘从祀壁间,敞其门三之,门始有戟。
他至俎豆所藏,斋献所次,亦莫不新。
学虽有田,名不素正,方从斥卖之后,所馀无几。
乃悉铢撮之入而籍记之,釐其侵佚,补其残匮。
自是芹藻用修,稍食渐给。
邑弟子以令君盛烈不可不传,而丐余言载诸石。
余惟国家原未尝以应科之制弁髦师儒,而卤莽厥政者,遂缓视校舍,与其教养,原田既嘉谷胡收,良可寤叹。
今令君独知所急,而惓惓于斯举,足窥经术大端矣。
诸士其一乃心,懋乃力,克底于彝伦,而辉光皇路,期无负薪之至意哉!
程瑀撰周执端墓碑阴 宋 · 尹穑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九、同治《玉山县志》卷一○
通直□君□□□□,其乡里亲友与一时士大夫,率为诗道其贤。
□□其没相夫挽者□数十百篇。
早识□之□□修一见得其□□□□亡弟请昏焉,因获拜君□□□□□□□□□□□词,在固宜。
呜呼!
教子有成,以取世之高第□禄,至延于其亲,佩服□□□□□□□□□□□□专以是为荣哉。
惟能使其子在仕有美称,在私无怨议,子不负其亲,而亲不忝其荣,□□□□□□□君是已。
盖仕而出于世族者,生而易于得官,安于处贵,将以是临事而施之□□□□□□□□恤□之所可为,以故其荫易移,其挈易亏,亦岂其人之过哉。
所闻见当然,所习尚当然,是则父兄之过也。
非父兄之过,世族之过也。
然不尔,世无盛宗,散为氓隶,至其身自起家而久于田里,饫于疾苦。
一旦欲仕,而仕犹不克,以己所不堪于人者,使人有所堪于己。
以其存欲仕之心,知为仕者之事而已。
故其执易夺,其流易回。
此非家世之过,乃其人之过也。
非其人之过,亦其亲知教其子者,知教之于其初,而不知教之于其成之过也。
呜呼,教子有成难矣,且不免以是为过。
然使皆以是为过,世无白士,踵为名卿,通直君是已。
其子世修为县则以其亲尝于乡之县者教之,乃以治剧有名;
部使者则以其亲尝于乡之州县者教之,乃以察举有名。
既累封君朝官,得赐章服,人于是莫不贤其父,孝其子,无有疑其兴、媚其荣者。
可不谓在仕有美称,在私无怨议,子不负其亲,而亲不忝其荣哉?
君讳中,字执端,凡其乡里、世系、子孙之详,尚书程公瑀为志于墓,今特追其阙志,词而叙之,以益夫哀挽之数焉。
呜呼!
之亡弟穊虽不幸早夭,昏不卒成,世修相与之数不衰,然不当以是私之也。
词曰:
旐轩轩兮轫舍车,逝将归兮山隅。
哀莫哀兮求声容而漠如,荣莫荣兮纷祖奠之冠,而嗣弗良兮焉获。
吁诲言之衷斁兮,亦初效而卒阨。
处弗安里兮,贼于吏故。
少长所尝兮,神明之诉。
志不自复兮,有息以付。
天盛壮其欣从兮,何发齿之既暮。
惟积基之甚固兮,知来庆之愈遗。
壤易封以穹窿兮,亦坡陀而易夷。
森拱木之瘁然兮,匪盗斧之敢窥。
无穷哀于一恸兮,捐百年之永思。
按:道光《玉山县志》卷三一中,道光三年刻本。
李洞 宋 · 尹穑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九、《粤西文载》卷六○、《名山胜概记》卷四三、康熙《桂林府志·山川志》、《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四○四、嘉庆《广西通志》卷九四、嘉庆《临桂县志》卷七、《桂林石刻》上
李岩,即玄元栖霞洞也。
唐祖老氏尊以玄元之号,而所在祠之。
今洞额镵刻篆字,奇古不磨,又有老君像在焉,意其自唐始邪?
建炎己酉八月,故相李公栖霞洞名,刻于洞门之外。
后六年,经略安抚使李弥大与宾从游,爱其雄俊隆杰,咸请易名,乃曰:「昔唐郑冠卿遇日华、月华君于此,具有仙迹。
且聃,吾祖也,故相国亦其苗裔,而予又爱赏于此,宜以『仙李』名之」。
鲁郡尹穑闻而铭之,铭曰:
七星骈罗俯漓水,腹藏空明纳千趾。
老仙遗祠邈谁知,后继来之李复
异枝同根隆福祉,巨画更镵埒前美。
紫气临关西未止,强留著书繄尹喜
末系铭焉适当尔,附名崖端永不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