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孙抃北宋 996 — 1064
鱼周询欧阳修等授谏官庆历三年三月癸巳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欧阳文忠公年谱、《欧阳文忠公文集》卷首、《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宣德郎、守太子中允、充集贤校理骑都尉欧阳某。
右,可特授守太常丞,依旧充集贤校理知谏院事,散官、勋如故。
敕:国家广辟言路,崇设谏垣,择方严之荩臣,登诤议之清列。
责任尤重,眷怀亦深。
向非练达民彝,精详国体,利权不能易所守,贵势无以摇其心,则安可劭厥清芬,补予阙政?
以尔朝奉郎侍御史判三司理欠司轻车都尉、赐绯鱼袋鱼周询等风猷鲠亮,器范冲深,并繇博古之文,皆擢烝髦之选。
清心莅局,交负干才;
议事飞章,第扬风采。
佥询朝论,亟简朕心,宜进官联,往参谏列。
尔其勤乃节行,厉于忠诚。
姑务罄谔谔之辞,敷陈而亡挠;
岂宜持庸庸之计,畏避以自安!
勉膺宠光,式迟明效。
可依前件。
欧阳修朝散大夫信都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制庆历四年十一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欧阳文忠公年谱、《欧阳文忠公文集》卷首、《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敕:三年而郊,所以答天地,尊祖考,怀柔于百神,福惠于庶邦,使生生之类罔不滋殖,则吾左右近著,宜乎首被凯泽者矣。
以尔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龙图阁直学士宣德郎、行右正言骑都尉赐紫金鱼袋欧阳某,学有师法,言无畏避,辍辞翰于西掖,董赋舆于北道。
而能计国用,详边谋,擿吏奸,舒民困,才识参用,缙绅所推。
今严禋成,百礼具,有司其申讲旧典,导宣明命,峻之阶品,增之封邑,以均禧祉,以对勤荩,以永朝家之休。
可特授朝散大夫,依前行右正言,充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特封信都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勋赐如故,仍放朝谢。
陈执中罢相制皇祐元年八月壬戌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宰辅编年录》卷五、《宋大诏令集》卷六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宰物调元,允属三台之老;
阜物宣化,亦系四岳之良。
爰以明纶,告于列位。
具官陈执中方厚特立,敏强内融。
谔谔昌言,率皆社稷之计;
琅琅治行,遂蔼󲦤绅之闻。
逮登秉于政机,实罄输于忠力。
向以河防溃溢,民版流移,露章继陈,确守不易。
用是躐进省坐之秩,择守辅藩之封。
顾于旧臣,岂易忘德?
于戏!
君臣之际,维大义之是先;
出处之间,要令名之所保。
姑循素欲,其谅菲怀。
升祔二后祝文庆历五年十月辛酉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东都事略》卷七一、《邵氏闻见录》卷二、《湘山野录》卷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一四、《耆旧续闻》卷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章献明肃皇后宣导阴教,辅隆宝业;
章懿皇后丕拥庆羡,实生眇冲。
顾复之恩深,保绥之念重。
神驭既往,仙游斯邈。
嗟乎!
为天下之母,育天下之君,不逮乎九重之承颜,不及乎四海之致养,念言一至,追慕增结。
按:月日据《宋史》卷一一《仁宗纪》三。
论明肃谥号四字非礼议庆历五年五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太常因革礼》卷九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臣等近奉诏书,议三后升祔事,已详定奏讫。
伏闻两制集议,「明肃」二字颇有异同。
伏缘庙谥之作,所以节一惠,易徽名,从古以来,未有四字。
至如东汉马、邓二后,预临国政,多历年所,止有「明德」、「和熹」之谥。
本朝昭宪皇后,诞生二圣,艺祖之武功,太宗之文德,卓越焜耀,自经籍以来,未有如此之盛,亦不闻有四字谥。
况宗庙陟配之礼,所以序昭穆、明长幼,教天下以恭顺
今独此一谥,踰其姑及祖姑,岂朝廷教天下恭顺之意乎?
若曰已著之谥册,藏诸寝庙,不当裁损,则「太」字亦当留之。
且礼失不改,何以示后世?
臣等职任礼局,敢不详正,惟陛下裁幸。
论方今士习奏皇祐五年五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四、《隆平集》卷八、《东都事略》卷七一、《太平治迹统类》卷六、《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卷九、《九朝编年备要》卷一四、《宋史》卷二九二《孙抃传》、《宋元通鉴》卷二五、《鸿乙通》卷四一、《续资治通鉴》卷五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臣观方今士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讦人为风采,捷给若啬夫者谓之有议论,刻深若酷吏者谓之有政事。
谏官所谓才者,无乃谓是乎?
若然,臣诚不能也。
乞遣文彦博关中皇祐五年闰七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六
朝廷昨者筑城境外,众蕃之心已皆不安。
今又特命旧相临边,事异常例,是必转增疑虑,或生他变。
况闻知永兴军晏殊秩将满,朝廷必藉彦博才望,不若遣镇关中,兼制秦凤事宜,庶蕃部不至惊扰,在于国体,实为至便。
论王守忠不当除节度使皇祐五年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宋名臣奏议》卷六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臣伏闻内降诏旨付中书,除授入内都知守忠节度使
臣初聆此言,惊骇未信,何也?
自陛下临御以来,三十年矣,其圣意卓然,高迈前古者有三:舅家之亲,颇循法度;
中宫近戚,亦自歛职;
内侍贵人,不敢踰越。
此皆前世所难之事,而陛下诫饬训励,鲜有妄干。
天下大贤正人,歌颂宸衷,皆谓周成康、汉文景不能如是。
故虽夷狄外强,蝗旱内作,而元元晏然,不失太平,乃陛下数事感天地、信生灵使之然。
今一旦以统帅之官付中贵,岂陛下之心哉?
臣谨按制,大总管大都督之职带使持节,则谓之节度使,所以尊严将领,专制军事,安危成败,一以系焉。
岂宜中官得处其任?
太宗王继恩剑南,有大功,朝廷议其赏,止进顺州防禦使,乃别立宣政之号以宠之。
陛下若以守忠勤尽岁久,则富禄之、安佚之、奖慰之可也,独不当假大官秩,以踰祖宗典法,以损陛下圣明。
此议必不可行,外取天下四夷之笑。
伏乞圣断,于制敕未降已前,特赐寝罢。
论增置士兵奏皇祐五年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宋名臣奏议》卷一二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臣伏见兵家征行守禦之法,其所用士旅,以知人情者为先,熟地里者次之,谙土风者又次之。
何则?
知人情则强弱先辨,熟地里则险易先知,谙土风则寒暖先备,故临事也便,而取效也速。
是以所安者平原易地,置之险阻则惧矣;
所习者大陵高阜,移之溪涧则危矣。
古圣贤确论皆然。
国朝有天下,所置州郡,必招置本土人充军,或三两指挥,名额各异。
比年以来,逐处凡有缓急,此等人号为得力,非他,知人情、熟地里、谙土风故也。
然而军数寡少,月给微薄,防托之际,事功难集。
臣欲乞应沿边州郡密迩蕃夷部落、溪涧去处,元有本土军分者,望朝廷相度稍益其数目,量增其请受,以时而练习之。
一则团结部伍,渐成次第,邻近蕃夷寇贼不敢作过;
二则衣粮差足,可以收其尽瘁之报。
温成护葬宜减损正礼至和元年正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宋名臣奏议》卷九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臣在病假中,闻朝廷议贵妃事,累具劄子论奏,数日间留中不降。
今制命已出,必不可更生议论。
但臣愚深为圣朝惜此一举,欲望陛下特降诏旨,申谕四方,言前追册之命,止旌褒贵妃生前勤效,若挺身以卫宸极、割臂以书奏章之类;
其将来护葬次第,宜减损正礼,务从简易。
至于诸般遗赏恩例,并须一一检寻国家故事施行。
如此,则尚可以稍救前失,惟新圣德。
方今自不雨,终冬无雪,春阳浸远,未敷,人心皇皇,疾疫相继,灾异之大,莫甚于此。
陛下恤民劳、忧国力、答天意、顺物情,在此行也。
臣不胜拳拳之至。
论为六后立小忌奏至和元年正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宋名臣奏议》卷九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臣等昨闻朝廷欲为后庙四室并章惠皇后各立小忌,已具劄子论奏,至今尚未降出。
臣等伏睹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故事,皇后不阙室者,皆不立忌。
此国家大典礼,大制度,陛下不可不遵守。
孝惠、孝章、淑德、章怀、章惠,是陛下三世尊属,别庙崇奉,多历年所,即未尝有此拟议。
今因循之间,遽尔更改,中外闻听,咸谓陛下因温成而遂追及先朝诸后。
布之诏命,则取四方之讥;
书之史策,则贻万世之诮。
陛下临御天下,踰三十载,圣功神德,卓若尧舜
今忽录此一事,遂成非错,俾盛美光大,有愧于畴昔,陛下安忍如是?
欲望特降圣旨,集百官议定,然后行下制敕。
所贵礼典详协,以顺天人之心。
张贵妃追册皇后至和元年五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宋名臣奏议》卷九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臣伏见贵妃薨逝,陛下以数年内助之益,议欲追册后谥,举行园陵。
号名既崇,事体尤重,参较礼典,颇未合宜。
况自去年秋冬至于春首,雨雪不降,未敷,必虑百司,难为供应。
伏望陛下先诏大臣商榷,次命礼官议定,然后施行。
所贵圣朝事典,动有根据,亦所以惜人力而答天意。
乞罢梁适(一 至和元年七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六、《宋史》卷二九二《孙抃传》
适为宰相,上不能持平权衡,下不能训督子弟。
言事之官数有论奏,未闻报可,非罢适无以慰清议。
乞罢梁适(二 至和元年七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六、《太平治迹统类》卷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九、《续资治通鉴》卷五四
臣等昨论列宰臣梁适事,今日风闻吕景初以下并议谴责。
臣详观朝旨,必是奸人以巧言移人主意,遂使邪正曲直,溃然倒置。
况威赏二柄,帝王之权,古先圣人,尤所谨重。
梁适内恃私邪,外恃势力,重轻高下,皆在其手,嗟怨之声,腾沸中外,陛下庇而不问。
臣恐缘此之后,朝廷事事,尽由柄臣,台谏之官,噤口结舌,畏不敢语,陛下深居九重,何从而知之。
此非宗庙社稷之福,非天下生灵之福。
臣居风宪之长,既不能警策权臣,致令放纵私徇,又不能防闲奸人,致令惑误圣听,臣之罪多矣。
乞陛下夺臣官爵,窜臣远方,以谢天下公议。
乞罢梁适(三 至和元年七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六、《太平治迹统类》卷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九、《续资治通鉴》卷五四
朝廷置御史台伺察奸宄,纠弹不法。
先帝复降诏书,不许兼领他务,以专言事之任,故人人知惧,纪纲可守。
今权臣纵恣,威赏自我。
白简廉奏,是为本职,陛下不访始末,众斥而群逐之,中外共骇,无敢语者。
此盖执政大臣阴相徇庇,以固宠利,多设他语,寖移圣意,上不忧朝政,下不畏物议。
人臣居槐鼎之贵,固已极致,何苦如是乎?
臣前与郭申锡等全台上殿论列朝廷事,陛下虽即时未便开可,然亦优容讨论,终不赐之罪名。
今止言梁适,乃遽然有此行遣,显是犯天子之颜者其过轻,言宰相之事者其罪重。
庙堂谋议,重轻之际,理宜然耶?
方今幅员数万里,生齿至夥,治乱安危之要,系执政数人而已。
既有过咎,台官不得言,谏署不得奏,朝廷其如何哉!
启此一例,政体去矣。
伏望陛下念太祖、太宗、真宗大业,谨重之又谨重之,无使威赏二柄尽假于下。
乞出内金赐五郡籴买斛斗奏至和元年八月九日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九之一九(第六册第五四九八页)
昨以许、曹、陈、郑、滑等五郡近畿内,令复添官屯田。
望乘秋稔,特出内金以赐五郡籴买斛斗。
乞令张方平经制至和元年十一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七
西川屡奏侬智高收残兵,入大理国,谋寇黎、雅二州。
请下益州张方平先事经制,以安蜀人
陈执中罔上徇私宜行降责奏至和二年二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嘉庆院诏狱,本缘陈执中特上奏章,乞行制勘。
朝廷前后差官四员充制使,狱体之重,未尝有如此者。
执中务徇私邪,曲为占庇,上昧圣德,下欺僚寀,凡所證逮,悉皆不遣,致使狱官,无由对定,罔然案牍,暗默而罢。
显是执中要行,则朝廷虽近侍之臣,亦须差去按问;
要罢,则本家虽女仆之类,不得略行追取。
欺罔悍顽,一至于此!
虽陛下至仁如天,至圣如神,以君臣之分,勉而容之,如国体何,如朝法何,如公议何,如庙社何,如四方何!
臣恐天下闻之,有轻朝廷心,蛮夷闻之,有轻中国心。
古语曰:「善观国者,观其纪纲而已矣」。
陈执中,伏乞特行责降,以正本朝典法。
又论陈执中宜行降责奏至和二年五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臣等近以宰臣陈执中家杖杀女使事,有诏置狱勘,不尽情理,亏朝廷之法,各曾具状弹奏,乞正执中之罪。
至今道路腾沸,未蒙施行。
窃闻多有大臣及近侍臣僚曲为党扇,上惑宸听。
伏缘党扇之人,尽是交结朋附,树恩坏法。
伏望陛下特从圣断,早赐指挥,正执中之罪,以塞中外公议。
再论陈执中宜行降责奏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执中诬罔朝端,轻废诏狱,缘嬖昵之私爱,屈公平之大议,内则灭家法,外则隳国纲。
又其作为,全是虚诡。
当居官之日,则务扬声,言乞引退。
及待罪之时,则多设事意,密图召还。
罔上欺心,忠实何在!
陛下姑全大体,不念远谋,尚传天音,留任宰府
人人相目,愤愤不平。
执中少不读书,壮不稽古,及其寖老,遂暗而荒,事之十端,颠倒七八,物议以为必不可更当大任。
臣等屡曾论列,总是人言所隔,致兹圣意未回。
纪纲一差,纷不可整。
且朝廷之法是陛下之法,陛下之法即祖宗之法。
祖宗之法,乃一天下、平元元之大本,臣等可戮,此法不可屈。
陈执中,伏乞特行责降,以正本朝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