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孙傅宋 1078 — 1128
上金帅乞复立废主状靖康二年二月七日 宋 · 孙傅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九、《大金吊伐录》卷三、《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九、《靖康要录》卷一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
文武百寮、军民、僧道、耆老,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等,今月六日亥时,准元帅府公文一道,传到大金皇帝圣旨指挥事。
傅等闻命震骇,义当即死。
然念世被本朝恩德至深至厚,嗣君亲政才有期年,恭俭忧勤,无所不至,若遽蒙废绝,实非臣子所敢闻知。
辄复忍死须臾,冒陈悲痛激切之辞,仰干台听,伏望垂天地再造之恩,毕终始保全之赐,傅等誓当捐躯碎首,图报万分。
谨具画一下项:一、太上皇已下不敢有违令旨,见已起发赴军前,同伸恳告之诚,乞垂矜悯。
一、嗣君即位以来,修德勤政,并无亏失,惟是失信一事,上累谴诃。
盖缘亲政之初,偶为谋臣所误,既以尽行窜责;
兼检会上皇昨违大辽信誓,亦系童贯、李良嗣、王黼等妄起事端,并行处斩了当。
以此,显见嗣君悔悟前失,非有他心。
伏望台慈特赐矜察。
一、嗣君自在东宫,即有德誉,著闻中外。
比及即位,臣民归仰。
今感戴保全,恩德已厚,若蒙终惠,未加废绝,尚可以岁修臣事之仪。
如抛降金银表段之数,虽目下未能敷足,将来下外路取索,分岁贡纳,实为大金永久无穷之利。
若一旦废弃,遂同匹夫,纵有报恩之心,何缘自效?
一、伏详来旨,令别选贤人以王兹土,许汴京人民随主迁居,具见仁慈存恤备至。
不惟臣民爱戴,罔有二心;
兼据今中外异姓,实未有堪充选举者,若仓卒册立,四方必不服从,缘此兵连祸结,卒无休息之期,恐非所以上副元帅爱惜生灵之本意。
一、今日之事,生之杀之,予之夺之,全在元帅,虽大金皇帝诏书有废立之意,然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则阃外之事,元帅固可专行。
如前项所陈事理明白,更望台慈特霁威怒,终赐保全。
一、汴京两经根括取索,公私各已罄竭,显见将来难以立国。
乞候班师之后,退守偏方,以备屏藩。
如蒙大恩,特许嗣君已废复立,所有称呼位号,一听指挥
右件如前,谨具申国相元帅皇子元帅,伏望特加矜悯,早赐允从。
伏候台旨。
天会五年二月七日,文武百寮、军民、僧道、耆老,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等状。
上金帅乞立赵氏第二状靖康二年二月七日 宋 · 孙傅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九、《大金吊伐录》卷三、《靖康要录》卷一五、靖康纪闻、《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
文武百寮、军民、僧道、耆老,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等。
右,傅等伏睹皇帝诏书,宜别择贤人,立为屏藩,许令士庶共议,以此见皇帝恩被生灵之意,圣德甚厚。
然傅等窃见国主自在东宫,恭俭著闻,若欲选择贤人,必无出其右者。
兼本朝自太祖皇帝以来,累世并无失德,惟太上皇听信奸臣,及国主年幼新立,为大臣所误,以致违盟失信,上干国典。
伏望国相元帅皇子元帅察傅等前状,许其自新,号称屏藩,复立社稷,容其迁避,以责后效。
再念赵氏祖宗德泽,在民未泯,或未允从前恳,亦望特赐哀悯,许于国主子弟中择一贤者立之;
或不欲立上皇诸子,则乞于神宗皇帝二子选择建立,使长得北面,永为屏藩,非惟不灭赵氏之祚,亦使一国生灵,蒙被恩德,永有攸归。
傅等不胜激切恳祷之至,谨具状申国相元帅皇子元帅,伏候台旨。
天会五年二月七日,文武百寮、军民、僧道、耆老,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等状。
上金帅乞立赵氏第三状靖康二年二月八日 宋 · 孙傅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九、《大金吊伐录》卷三、《靖康要录》卷一五、靖康纪闻、《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
文武百僚、军民、僧道、耆老,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等。
右,傅等准元帅府再遣翰林承旨吴幵前来指挥选立贤人,傅等窃以本国前日将相,多是上皇时用事误国之人,自嗣君即位以来,所任宰相亦继以罪窜,将帅率皆叛亡之馀,其他臣寮类皆碌碌无闻,此元帅府备知,岂敢蔽贤,不以上闻?
若举于草泽之间,亦非闻望素著,人心必不归向,孰肯推戴?
兼赵氏祖宗德泽在人,至深至厚,若别立他姓,城中立生变乱,非所以称皇帝及元帅爱惜生灵之意。
若自元帅府特赐选立赵氏一人,不惟恩德有归,城中以及方外即便安帖。
或天命改卜,历数有归,即非本国臣民所敢预议,乞自元帅府推择贤人,永为屏藩。
傅等不胜痛切陨越惶惧之至,谨具状申国相元帅皇子元帅
伏候台旨。
天会五年二月八日,文武百寮、军民、僧道、耆老,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等状。
上金帅乞留皇太子监国靖康二年二月八日 宋 · 孙傅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九、《大金吊伐录》卷三
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等。
右,傅等准元帅府翰林承旨吴幵来问皇太子起发事。
缘自本国主往军前议事,止是皇太子监国镇抚,今来若起发出门,城中军民必至变乱。
兼以具择立事申禀元帅府,候定议指挥到日起发次。
谨具申元帅府,谨状。
天会五年二月八日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等状。
上金帅乞立赵氏第四状靖康二年二月九日 宋 · 孙傅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九、《大金吊伐录》卷三、靖康纪闻、《靖康要录》卷一五、《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
文武百寮、军民、僧道、耆老,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等,今月初九日元帅府劄子节文,再请恭依已降指挥,早举堪为人主者一人。
如或京内及外俱难自举,仍请诸官各叙名衔,速具管依元帅府所举推戴状申。
右,傅等切详本国赵氏祖宗德泽深厚,在人日久,累于前状沥恳哀告。
今来渝盟失信,既止是上皇,与前主其子及支属并不干预,尚冀恩造,更赐详择,庶得中外帖服,不致生事。
若不容傅等死请,必欲选择异姓,自中及外,委无其人,兼难于自举,伏乞元帅府选择,敢不一听台命。
傅等无任哀痛惶惧陨越之至,谨具状申国相元帅皇子元帅,伏候台旨。
天会五年二月十日,文武百寮、军民、僧道、耆老,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等状。
上金帅乞立赵氏第五状靖康二年二月九日 宋 · 孙傅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九、《大金吊伐录》卷三、靖康纪闻、《靖康要录》卷一五、《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
右,傅等除已与百官具状申大金元帅府外,尚有不尽之意,不敢自隐,今更忍死泣血,上干台听。
伏以前主皇帝违犯盟约,既已屈服,服而舍之,存亡继绝,惟在元帅
不然,则有监国皇太子,自前主恭命出郊以来,镇抚军民,上下帖然,或许就立,以从人望。
若不容傅等伸臣子之情,则望赐矜悯,念赵氏祖宗并无失德,内外亲贤,皆可择立。
若必择立异姓,天下之人必不服从,四方英雄必致云扰,百姓涂炭,卒未得安。
傅自知此言,罪在不赦,然念有宋自祖宗以来,德泽在人,于今九世,天下之人,虽匹夫匹妇,未忍忘之。
况傅世食君禄,方主辱臣死之时,上为宗社,下为生灵,茍有可言,不敢逃死。
伏望台慈更赐矜察。
傅无任哀恳痛切、惶惧陨越之至,谨具申元帅府
谨状。
天会五年二月十日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等状。
上金帅乞立赵氏第六状靖康二年二月十日 宋 · 孙傅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九、靖康纪闻、《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
文武百官、僧道、耆老、军民,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等,前已累具状元帅,推慈悯恤赵氏,存全社稷,许国主归国,降号称藩,永戴大国;
或就立监国嗣子,以从人望;
或选立赵氏近属,使本国生灵有主,中外安帖,以全大国吊民伐罪之意。
傅等今日在南薰门拜泣俟命。
下情不胜哀痛恳告、皇惧陨越之至,谨具申元帅府,伏候台令。
洪庆善昌黎年谱 宋 · 孙傅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九、《韩柳年谱》卷七
洪庆善所次《昌黎年谱》,宣和壬寅夏得于其叔成季
观其推次之工,决知其学非苟然者。
独《淮西事宜状》有可疑者。
按《通鉴》元和九年闰八月丙辰,少阳薨,其子元济匿丧以病闻,自领军务
九月,元济不迎吊祭使,发兵四出,屠舞阳,焚叶、襄城
十年春正月,纵兵侵掠,及于东畿。
己亥,制削元济官爵,命宣武等十六道兵进讨。
其后,师久未有功。
五月,上遣中丞裴度诣行营,察用兵形势。
还,言淮西必可取之状,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上言,谓克淮西,在陛下断与不断。
则是裴度察形势还后,退之方有《事宜状》。
《状》中云「去年春夏已来」,盖谓少阳未死前尔。
恐宜从《通鉴》。
六月九日孙傅伯野父题。
按:《韩子年谱》末附,粤雅堂丛书本。
先师邹国公孟子宣和四年十月 宋 · 孙傅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九、《山左金石志》卷一八、康熙《邹县志》卷一下
孟子葬邹之四基山,旁冢为庙,岁久弗治。
政和四年部使者以闻,赐钱三百万新之,列一品戟于门。
又赐田百亩,以给守者。
而庙距城三十馀里。
先是,尝别营庙于邑之东郭,以便礼谒。
元丰六年,诏封邹国公明年又诏配食孔子,又诏更新庙貌,而地颇湫隘。
宣和三年县令宣教郎邵□朱缶叹其土圮木摧,不称虔恭尊师之意,欲出己奉完之。
县士徐韨曰:「庙濒水,亟坏,不四十年凡五更修矣。
若许改卜爽垲,则诸生愿任其事,不以累公私也」。
令许之。
韨遂以私钱二百万,徙庙于南门之外道左,乡人资之钱者又数十万,而后庙成。
总四十二楹,中为殿,安神栖,绘群弟子像于两序,又为孟氏家庙于其东,以扬雄、韩愈尝推尊孟子也,又为祠于其西。
重门夹庑,壮丽闳伟,与山中之庙轮奂相辉矣。
于是求文以记之。
夫圣人之道甚易知,甚易行,充之至不可胜用,而其极可以参天地、赞化育者,其唯诚乎。
尧、舜、禹、汤、文王、周公、孔子相传者一道。
孔子之没,其孙子思得之以传孟子,故孟子之道以诚身为本,其治心养气、化人动物,无一不本于诚。
凡著书立言,上以告其言、下以告于人者,必本仁义,祖尧舜,亦无一言不出于诚也。
故于滕文公则言必称尧舜,而于齐王则尧舜之道不敢陈。
盖其智诚足以知尧舜,又自知可以行尧舜之道,又知果得行其志,则诚可使吾君为尧舜,而吾民皆为尧舜之民。
故以此自任,不敢有毫分之伪以欺人,而造大□。
其论君臣之际则曰:「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
其论什一之法则曰:「重于尧舜者,大桀小桀;
轻于尧舜者,大貉小貉」。
其论仁智则曰:「尧舜之智急先务,尧舜之仁急亲贤」。
伊尹能以此道觉此民,而谓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
□□□□能言之乎?
虽□□之君尚权谋,相□夺,上下交趋于利,而未尝挠一言以求合焉。
非天下之至诚笃于自信者,能之□□□□□道失其传,至□□其说,而以伪言尧舜者,始说其君以帝道,则既不合而之王;
中说以王道,则又不合而之霸。
是于□□□以伪欺□□□也。
尧舜之说以贾其高,躬申、商之术以济其欲,是以伪欺天下,而贼其君者也。
昔之为从衡之说者,不□□君以利害,□□□势尔,其伪易见。
若夫假帝王尧舜之说,使人君慕其高而不虞其奸,则其伪难知。
作于心,害于政,其祸天下□□□□□□□□辩以监天下后世窃孟子之说以为不义,而自比于孟子者。
宣和四年十月十五日朝奉郎监察御史、菟□□□□□□□□□学正阙里孔端朝书,承议郎秘书省校书郎长安樊察篆额,魏信刊。
王筠墓碑 宋 · 孙傅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九
公讳字端礼姓王氏,兖之龚人也。
卒以元丰五年十月二十九日,葬以是年十二月二十日
既葬之三十六年,直宣和元年,以其子大夫恩,赠官至六品。
于是大夫以书抵秘书郎孙傅曰:「六品墓法应立碑,敢以委子」。
辞不敏,不足堪此。
大夫曰:「非子不可」。
乃叙公之行事,而系之以诗,曰:公之曾大夫公亮,大父曰守节,考曰美。
公幼失怙恃,茕然窭艰。
长而勤生自立,甫给衣食,即痛其亲之不待养也,思自尽以报焉。
乃择吉壤,改窀穸,焦劳辨其内外□尽。
既襄事,封殖汛扫,晨昏奉香火,拜墓下,终其身,虽风雨寒暑无□容。
又闻浮屠氏之说,有营塔庙以资冥福者,则冶铁为浮图于县之宝相精舍。
凡可以追远奉先者,盖无所不用其极矣。
族兄刚毅少可,公曲意事之惟谨,常曰:「吾不逮事吾亲,事吾兄将如吾亲焉」。
既殁,抚其孤如子,人以为难。
乡邻有久不克葬者,必赙使举之。
岁饥则发所积大半,估以出之,或谓:「鬻贩射利者宜勿与」。
公曰:「是何言之不广也!
且贩远则价益平,所济益博,吾何吝焉」?
人更惭服。
公赀厚,不骄不伐,人□□之,谦谢惴惴,辞不欲受,而乡称善士。
笃于教子,未几,其子章果登第,乡闾荣之。
年七十有三,以疾终,葬于邑城之西南隅。
至是累赠大夫
夫人□氏,累赠太恭人
育子男三人,长曰章,今为朝散大夫提点江宁府崇禧观;
次曰彦,治生;
幼曰褒,□进士□,未官。
女二人,适彭刚、李丕,丕今为修职郎浚州司户曹事。
孙男七人,圭、壁、坚、重、堂、塈、壑。
圭今为迪功郎,调洺州鸡泽主簿
孙女十人,皆为士人妻
公初无父祖一钱之积,而挺身起家,教子立门户。
当其艰难时,既不以困苦忘其劳,及其成家,亦未尝以有馀矜其能,更自刻苦,思报其亲。
观其心,苟报吾亲者有未称,终不肯专享有家之乐,盖自天性,□矫激所能者。
呜乎!
显家巨姓之子,或不能克家而败之,或仅足自守,未能充父母之养而遽矜之,或果于勤勚,自多力生,而饮食嗜欲之奉,盖实专之者,闻风揆心,可厚颜矣。
大夫嗣公之志,尽追亲之道,思崇显刻以永公休,垂则后人,岂独为丘园之光哉!
诗曰:
厥初维艰,自公始蕃。
□其蕃之,优为所艰。
亲事兄,既孝且友。
□□□□,□□□□。
积而施之,施远裔昌。
既积既昌,追为弥光
宰□苍苍,万世之臧。
按:光绪《宁阳县志》卷二一,光绪五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