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单炜北宋
庐陵永和镇清都观记 北宋 · 单炜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八九
镇距城十有馀里,濒江带山,聚为井落。
俗以凿山火土埏埴为器,贸易于四方,瓦砾尘埃,所在如是。
然有观曰清都,有足佳者。
予游是观,爱其宽閒清旷,有尘外趣。
询主观道士谢子和,始得其故。
盖肇于后唐保大之间,有古石,广踰数丈,高数寻,远望突兀,乡老世传为西台
旱潦灾蝗,祈辄感应。
五代以来,荒芜湮没,无足文者。
宋兴,自太平兴国之明年,乃敕天下灵祠古迹有以为民福者,命有道者居之。
是时庐陵境内,始得王仙观。
道士萧德元者,剪结宇,修奉于兹,三农有祈,多赖以济。
太守疏其状以闻,由是赐号曰西台观
至英宗即位,更治平之明年,例易天下之旧号而新之,遂赐号清都焉,逮今三十有馀年矣。
迹其所以卜相启辟、占形势而就潇洒者,实自子和志本末,使来者有考。
予谨按道家之说,所谓清都者,乃九天之上三清玉皇之所居也。
碧落中天,列星辰极之所环拱;
江河淮海,川渎灵神之所升降;
嵩衡泰华,洞府仙官之所朝会。
乘风马,驾云车,雷奔电掣,以望金阙玉京于缥缈之间,而莫得见其尊严,岂人世耳目所敢知哉?
一旦赐以是号,若自天降。
子和乃因故基,复又增辟,南北相直几八十丈,东西半之。
于是剔菑秽,剪荆棘,望山潴水,鸠工庀材,为之台阁轩亭池沼庵室。
非惟足以自适,而又以适来者之意。
故自坛而南为三清殿,自殿而后为北极阁少南而东有境虚旷为逍遥堂,面南而后有室虚白为观复堂。
观复而前有堂,四壁森然,绘洞天之像,顾瞻彷佛,使人企赤松而欲追蹑于茅、许、萧、之徒者为清都台。
台之前有方沼,跨沼而又有堂相挹为集庆堂。
堂之上有阁翼然,飞甍华榱,势若踊跃,而中绘四圣、前向辰极者为朝元阁。
自阁而南,枕流而东揖为观鱼阁。
有堂在内,可以谢事而养年,为保真堂。
有庵晦藏,可以得道而葆光,为泰定庵。
自池而北,水泉清浅,可以濯缨,其亭为清漪。
自池而东,松林竹径青葱交映,其亭为秀绿。
凡是数者,皆有佳趣寓焉。
游人至此,洒然爽垲,不知其身之在井落也。
此观之大略也。
故吾尝谓道不在景,因景有以乐道。
苟非悟道之要,则虽适庐阜,造衡岳,隐嵩山,游洞庭之幽,陟三峡之险,以至浮东海,泛洪涛,深穷而远适,亦何所得哉?
一有悟道,则虽一拳之山,一勺之水,经深林荒野之间,皆足以忘怀而自适。
矧是观也,有山水之胜环绕乎前后,而又称以台阁池沼,皆兼而有之。
子和经构于此,非尚物以留景,其有志于乐道者欤!
予佳其心,于是并书始末以为记。
按:同治庐陵县志》卷四五,同治十二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