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刘平
奏弹胡则天圣六年 宋 · 刘平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
则,丁谓之党。
臣与有隙,今隶则部,虑掎摭致罪。
请建置方田奏明道二年 宋 · 刘平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宋史》卷九五《河渠志》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四六、《续通典》卷一
臣向为沿边安抚使,与安抚都监刘志尝陈备边之略。
臣今徙真定路,由顺安安肃保定州界,自边吴淀望赵旷川、长城口,乃契丹出入要害之地,东西不及一百五十里。
臣窃恨圣朝七十馀年,守边之臣,何可胜数,皆不能为朝廷预设深沟高垒,以为扼塞。
臣闻太宗朝,尝有建请置方田者。
契丹国多事,兵荒相继,我乘此以引水植稻为名,开方田,随田塍四面穿沟渠,纵广一丈,深二丈,鳞次交错,两沟间屈曲为径路,才令通步兵
引曹河、鲍河、徐河、鸡距泉分注沟中,地高则用水车汲引,灌溉甚便。
愿以刘志广信军,与杨怀敏共主其事,数年之后,必有成绩。
请防元昊叛奏景祐元年八月 宋 · 刘平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五
臣前在陕西,见元昊车服僭窃,势且叛矣,宜严备之。
请谕台谏官毋得越职奏景祐三年五月 宋 · 刘平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八、《九朝编年备要》卷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七、《宋史》卷三二五《刘平传》
臣见范仲淹等毁訾大臣,此必有要人指授仲淹辈,欲逐大臣而代其位者。
臣于真宗朝为御史,顾当时同列,未闻有奸邪党与诈忠卖直所为若此。
臣以浅文薄技,偶致显用,不识朝廷典故,而论事者浸淫,遂及管军将校。
且武人进退,与儒臣异路,若掎摭短长,妄有举劾,则心摇而怨结矣。
愿明谕台谏官,毋令越职。
仍不许更相引荐,或缺员,则朝廷自择忠纯耆德用之。
攻守策宝元二年 宋 · 刘平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三二、《东都事略》卷一一○、《宋史》卷三二五《刘平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三、《右编》卷二三、《锡山文集》卷三
五代之末,中国多事,四方用兵,惟制西戎,似得长策。
于时中国未尝遣一骑一兵,远屯塞上,但任土豪为众所服者,以其州邑就封之。
凡征赋所入,得以赡兵养士,由是兵精士勇,将得其人,而无边陲之虞。
太祖廓清天下,谓唐末诸侯跋扈难制,削其兵柄,收其赋入。
节度使以下,第其俸禄,或四方有急,则领王师行讨,事已,兵归宿卫,将还本镇。
虽为长策,然当时大臣不能远计,亦以朔方李彝兴灵武冯继业徙于内地。
自此灵、渐敝,中国命将出守,发兵就屯,千里馈粮,远近骚动,十年之中,兵民交困。
灵武既失守,赵德明以僻守一隅,且惧问罪,亟驰驿奏,愿备藩臣
朝廷姑务息民,即以灵、两镇授之。
德明潜治甲兵,日滋边患。
当时若止弃灵、夏、绥、银四州,限山为界,使德明远遁漠北,则无今日之患。
既以山界蕃汉人户并授之,而鄜延环庆泾原秦陇岁宿兵数万。
今元昊僭逆,恣行杀害,众叛亲离,复与唂厮啰相持已久,结隙方深,此乃天亡之时。
臣闻寇不可玩,敌不可纵。
或元昊一旦为人杀戮,酋豪代立,与唂厮啰通和,约契丹为表里,则西北之患,未可测矣。
若以鄜延环庆泾原秦陇四路军马,分为两道,益以蕃汉弓箭手、步骑,得精兵二十万,比元昊之众三倍居多。
乘人心离散,与唂厮啰立敌之时,缘边州军转徙粮草二百馀里,不出一月,可坐致山界洪、宥等州。
招集土豪,授以职名,给衣禄金帛,自防禦使以下、刺史以上,第封之,以土人补将校
勇者贪于禄,富者安于家,不期月而人心自定。
或授唂厮啰以灵武节度使、西平王,使逼元昊河外族帐。
复出鄜、延石州蕃汉步骑,收河西部族,以厚赏招其酋帅。
其众离贰,则以大军进讨,以所得城邑而封之,元昊不过鼠窜河外,为穷寇尔,何所为哉!
今倚山界洪、宥等蕃部为肘掖,以其劲勇而善战斗,若失之,是断其左右臂。
灵、夏、绥、银不产五谷,蕃部驰骋,不习山界道路,每岁供给资粮以赡之。
若收复洪、宥,以山界凭高据险,下瞰沙漠,各列堡障,量以戍兵镇守,此天险也。
彼灵、夏、绥、银,千里黄沙,本非华土。
往年调发远戍,老师费粮,官私疲敝,以致小丑昌炽,此谋之不臧也。
今朝廷贷元昊之罪,更示含容,不惟宿兵转多,经费尤甚。
恐北狄谓朝廷养兵百万,不能制一小戎,有轻中国之心。
然亦须议守禦之长计。
或元昊潜与契丹结为声援,以张其势,则安能减西戎以应河北
譬如一身二疾,不可并治,必轻者为先,重者为后也。
如何减兵,以应河北,请召夏竦、范雍与两府大臣议定攻守之策,令边臣遵守。
沿边驻防宝元二年七月 宋 · 刘平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宋会要辑稿》兵二七之二六(第八册第七二五九页)
今后沿边或有不宁,将小寨子内人马并粮草预前暂移,搬入大镇寨内安泊。
早晚强壮人马就小寨子内卓望探候,寇来则自内地出兵掩袭,亦不须逐处占留军马,过为堤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