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傅伯寿南宋
一段奇轩(原注:在西湖净相院。) 南宋 · 傅伯寿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门外红尘走利名,庵中白发任浮生。
羡师法窟能深入,厌我诗坛已屡盟。
渺渺水光帘万叠,离离梅影雪三更。
何人荐取真消息,试鼓瑶琴一再行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七八)
姜相峰前祠 其一 南宋 · 傅伯寿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草间荒冢没麒麟,古寺何人为写真。
华表不归空怨鹤,长松半落欲生鳞。
艰难曾藉扶危力,鲠介原非卖直人。
安得贞元同贞观,怀思忠愤一沾巾。
和泉守王龟龄 南宋 · 傅伯寿
五言绝句 押皓韵
名节士所重,当如护睛脑。
立朝与行己,本末要可考清黄任乾隆《泉州府志》卷五四)
姜相峰前祠 其二 南宋 · 傅伯寿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四部
早岁声名起日南,暮年病骨卧烟岚。
死生有地皆天命,不用人间更疾谗。
一眺石 南宋 · 傅伯寿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一眺人间万事非,海鸥山鸟便忘机。
林端髣髴见帆影,知有扁舟天际归。
钓台 南宋 · 傅伯寿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倚空绝壁势雄豪,招引山风接海涛。
不假他人立名字,严台何似此台高(以上清刘祐康熙南安县志》卷一八)
朱熹待制仍旧宫观庆元元年十二月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道命录》卷七上、《两朝纲目备要》卷四、《考亭志》卷六、《宋元通鉴》卷九二、《朱子年谱》卷二
敕:从欲者圣人之仁,尚谦者君子之行。
眷我执经之老,辞夫次对之荣。
既谅忱诚,其颁茂命。
以尔心耽坟索,性乐丘樊,被累朝之特招,称疾屡矣;
于十连而趣召,肯起翻然。
既陪东学之游,兼侍西清之邃。
见生几晚,方喜桓荣说书
高论未闻,遽若贡生之怀土。
仍夫华职,秩以真祠,盖彰优老之风,且示隆儒之意。
逮兹累岁,始复有陈。
前受之是,今受之非,谁能无惑?
大逊如慢,小逊如伪,夫岂其然!
顾尔务徇于名高,在我讵轻于爵驭?
俾解禁严之直,复居论著之联。
虽雅志之勉从,在至怀而良咈。
噫!
厌承明劳侍从,既违持橐之班;
归乡里,授生徒,往究专门之业。
其祗予训,用蹈于中。
可依旧秘阁修撰宫观差遣
周必大郊恩加食邑实封制庆元三年十一月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周纶《周益国文忠公年谱》
门下:清庙茅屋,王入祼以展容;
甘泉竹宫,臣临坛而拜贶。
维皇家之懿矩,侈旧弼之陪班。
骏奔而执豆笾,唯饬司存之典;
鸿飞而归衮绣,庶咨尊老之询。
虽隔仪刑,特优庆泽。
少傅观文殿大学士致仕、益国公、食邑一万二千六百户、食实封四千六百户周必大,中和而简亮,精密而闳深。
究百氏之异同,亦归于道;
漱六艺之芳润,以昌其文。
积粹望于四朝,纪茂庸于两枋。
既明且哲,早遂洁身;
寿而臧,久安介福。
属蒇初郊之毖,聿严并侑之恭。
授策于泰元,迄展奉瑄之礼;
夜受釐于宣室,迥凝前席之思。
饬增衍于丰腴,亶褒荣于冲逸。
不遐有佐,遹观厥成。
呜呼!
熙汉畤,雍神休,曾阻侍祠之列;
保鲁邦,锡公嘏,尚怀夹辅之规。
祗绎隆恩,永绥祉。
可依前少傅观文殿大学士致仕、益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主者施行。
诫臣僚尊君重道诏庆元元年五月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
朕惟风俗者治忽之枢机,士大夫者风俗之权舆。
昔周文武之隆,在位皆节俭正直,小大之臣,咸怀忠良,下至庶民,无有淫朋比德。
今也不然,怀背公死党之恩,蔑尊君亲上之义,谀佞侧媚以奉权强,诡僻险傲以钓声誉,倡说横议,贪利逞私,使毁誉是非,混然淆乱。
于乎,朕之所托,顾乃如此!
自今至于后日,洒濯厥衷,存公去私,可否从违,各当于理,则予汝嘉
其有不吉不迪,习非怙终,邦有常刑,朕不敢贷。
按:《两朝纲目备要》卷四,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武成陪祀臣僚奏淳熙四年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二六、《宋史》卷一○五、《礼志》八、《续资治通鉴》卷一四五
武成之庙,所从祀者出于唐开元间,一时铨次,失于太杂。
太祖皇帝尝见白起之像,恶其诈杀已降,以杖画而去之,神武不杀之仁,垂训深矣。
太上绍兴间,亦以议者之请,黜韩信而升赵充国,黜李绩而升李晟,去取之间,皆所以示臣子之大节也。
王剪佐秦,骋狙诈之兵,盖无异白起
彭越之臣节不终,亦同韩信
至于王僧辩虽能平侯景,然反连和于齐;
吴明彻虽能因北齐之乱以取淮南,然败于吕梁,为周所俘,不能死节;
韦孝宽拒尉迟之义兵;
杨素开隋室之祸败;
慕容恪、长孙嵩、慕容绍宗、宇文宪、王猛、斛律光、于谨,或本生夷狄之裔,或屈节僭伪之邦,纵其有功,岂足多录!
若夫尹吉甫之伐猃狁,召虎之平淮夷,皆为有周中兴之名将;
陈汤之斩单于傅介子刺楼兰冯奉世之平莎车,班超之定西域,皆为有汉之隽功;
在晋则谢安宴衎以靖胡寇,祖逖击楫誓清中原;
唐则王忠嗣之抚众守边,张巡之百战死敌。
忠义谋略,卓然冠于一时而垂于后代,阙而不录,似有所遗。
臣窃谓宜并诏有司,讨论历代诸将,为之去取,然后与本朝名将绘于殿庑使天下士皆晓然知朝廷激义勇而尚忠烈。
且知夫贬夷狄之类者所以尊中国;
黜不终之节者,所以正君臣;
去嗜杀之暴者,所以尚仁义。
其为劝沮者大矣。
乞拨水军驻漳州海道绍熙元年正月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宋会要辑稿》兵六之五(第七册第六八五七页)
左翼水军五百馀人,皆屯于泉州,乞移拨五七十人于漳州驻劄,以防海道
乞罢和籴奏庆元六年四月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九八(第七册第六四一九页)
本府七县,年额管催秋税苗米八万一千九百馀石,逐县各就上三等人户合纳糙米内折科糯米三万三千馀石。
盖缘本府当来置坊造酒出卖,上件糯米并纳本色,应副酒务支用。
至宣和年间,税户何宰等列诉,本府出地出产稀少,难于输纳,乞罢官酒,改行万户,情愿折纳糯米价钱还官,画旨许民从便。
是后糯米不纳本色,每石折纳价钱二贯三百文,转运司于内拨净利钱二百文足并义米一斗还提举常平司拘收。
后因本府支遣官兵请给不足,绍兴十九年三十一年节次奏申朝廷,就转运司拨还本府,交纳支遣,共管价钱六万二千七百馀贯省。
后来本府又因添拣汰使臣、归正、忠顺添差等官请给数多,及遇水旱饥歉年岁,苗米数少,不足支遣,遂增收和籴,不论户之等第,一例送纳。
下四等、五等贫乏之家,缘此重困,多致破产。
和籴之弊已三十馀年矣,从前官司因循旧例,惮于更改。
欲免行和籴,岁计阙米支遣。
若欲罢去科纳糯米折价,则又以已曾奏申朝廷,不敢改易。
若欲扫去积年之蠹,以宽一方之氓,合将本府七县元就上三等户敷纳糯米折价之数尽行免科,而人户管产合纳秋苗,尽照条例敷纳本色糙米祖额,却将和籴并行住罢,此实澄源正本之义。
又况赋歛有常法,若以苗折糯,却再纽折价钱,未免违戾。
本府初因造酒科纳糯米,后又折钱,既而阙粮,遂增和籴。
今既酒不造矣,何名而敷纳糯米哉?
与其反覆纽折而至于和籴,苛取于民,下户久被其害,不若只还糙米旧额,乃是国家立定财赋,即非官司过为掊尅。
其名甚正,其势甚顺,非惟可以宽恤下户,从此获免和籴之害,而富之家税赋适均,无有不平之叹,诚为久远无穷之利。
在本府虽减上件糯米价钱,而糙米尽纳本色,所入增多,岁计即无亏损,不至有阙支遣,及于本路诸司财赋并无相妨。
只有合发还提举常平净利钱共五千九百馀贯,若尽纳糙米,所收义米及折纳价钱比之糯米净利可以补还大半,所亏之数不多,本府合与照额抱认补足,以此易彼,其利甚博。
乞下改正施行。
请广罗书籍精求人才以修国史嘉泰三年五月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六○(第三册第二七八四页)
窃惟国史虽据金匮石室之藏,然天下散失旧闻亦不可不网罗也。
中兴以来,修《徽宗实录》则采元符诏旨,修《四朝国史》则采《续资治通鉴》及《东都事略》。
孝宗、光宗实录已成,将修三朝正史
建炎丁未至于绍熙甲寅六十八年,典册所书,固已灿然,其间岂无登载漏脱、传闻异同之患?
凡事有旧记述,可不广取而参考乎?
史馆所收《三朝北盟会编》、《中兴遗史》、《中兴小历》三书,恐如此之类尚多有之。
臣以为宜发明诏,广加求访,如有以书闻者,下之史馆看详,果有可采,少赐旌赏。
其有家不能缮写者,官给以笔札,庶几群言毕萃,正史不日可成矣。
本朝国史,例皆无表,则岁月久远,将无所考。
臣愚谓宜依汉唐之史,增立年表。
至如天文、律历、五行,最为深远,非素精者不能下笔,故《晋书》三志则属之李淳风,而《唐志》则属之刘羲叟
臣愚谓宜精求其人,使修三志,庶几表志与纪传并传,以成万代之信史,岂不美欤!
贺册皇后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翰苑新书续集》卷二○、《秘笈新书别集》卷一
离日丽天,休益绵于宝祚;
轩星著象,位宜正于璿宫。
大册涣扬,群情欣抃。
恭惟皇帝陛下懋昭圣德,克谨化源
念宵旰忧勤,妙斡万机之务;
夙夜警戒,实关中壸之贤。
爰登天作之良,用即坤承之重。
新二《南》之风教,揭四海之仪刑。
假守潜藩,钦闻盛典。
以妇道率下,既追美于《葛覃》;
愿圣人多男,尚伸虔于华祝。
按:《清源文献》卷四,万历刻本。
回寿诗启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清源文献》卷九
大块劳我以生,辰之安在;
君子爱人以德,誉乃过情。
兹盖某官惠顾陈人,宠光初度。
寒知松柏,傥获保于后凋;
报匪琼琚,第弗谖于永好。
韩侂胄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齐东野语》卷一三、《宋宰辅编年录》卷二○
澄清方效于范滂,跋扈遽逢于梁冀
人无耻矣,咸依右相之山;
我则异欤,独仰韩公之斗。
首明趋向,愿出镕陶
云庄集序庆元六年八月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皕宋楼藏书志》卷八四
《云庄集》,故○陵太守曾公所作也。
公家世以儒显,至南丰先生遂以经术、文章名天下,学者宗之,以继唐韩文公、本朝欧阳文忠公
时文肃、文昭公同以才学进,兄弟鼎峙于朝。
文肃公位至宰相,佐徽朝初政。
文昭公出入三朝,终始全节,号为名臣
其所更践多翰墨之职,今其遗文具在,典雅温纯,盖与南丰先生真雁行也。
文昭公之孙,龙舒太守讳纁之子也。
文昭晚罹钩党之祸,龙舒公力奋于学,既践世科,官曲台矣,中道而殒。
龙溪翰林汪公尝叹其文若川增条达,莫见其止,及志其墓,以简古目之。
公五岁而孤,太夫人强氏,故资政殿学士文宪公之女,贤而明智,亲授以经而督之学。
公颖悟异凡儿,少长,益骏发,每读书五行俱下,日记数千言。
文昭公家多书,已而燬于兵,家贫无以市,一阅于肆,终身不忘,遂博通六籍诸史传记百家之言。
少从人假《春秋左氏传》,未兼旬归之,人讶其速,公曰:已习矣。
摘而问之,口诵如注水,终卷乃已。
尝憩临安孤山僧舍,客有称僧如璧冷泉亭记》者,就借所乘马驰九里,至亭上,一阅即归,写以示客,客往覆之,不差一字。
时人惊服,以为王氏之仲任、仲宣、延氏之叔坚不是过也。
年未弱冠,试于国子监,袖然为举首。
已而不利于春官氏,去从博学宏词举。
有司异其文,将以名闻于中书矣,夺于异议而止。
公遂绝意科目,然嗜书笃,虽祁寒盛暑,手不释卷。
为文操笔立成,初不经意者,徐而绎之,虽积功精思者不逮也。
公卒之二十八年,公之子今直敷文阁福建转运副使炎,辑公之文为二十通,面以授伯寿曰:「先人生平为文甚众,然未尝属藁,以故多所遗轶。
不肖之孤,纂集论次,堇堇是耳,愿丐序以行诸远」。
伯寿辞不获命,退发公文而读之,弥日不厌。
叹曰:夫文章之作,古病其难,其所以难者何也?
盖材之禀于天者,其警敏不可以强而能,而学之传于家者,其源流又贵于远且深也。
世之豪俊之士,博闻强识,一览无遗,材非不警且敏也,然家之所传无源流之学,徒凿其意而为之,则矜能骋怪,或至于畔弃绳尺矣。
文章之家,重规叠矩,奕叶相承,源非不深且远也。
然天之所禀,无警敏之才,独勤其业而守之,则罢精鉥心或不免于沿蹈故常矣。
传之论吏道者曰,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
记之论百工者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呜呼!
吏俗务,工末技也,能犹有材而守亦以世,况于文乎?
公之聪明该博既踔绝辈流,而鸿儒宗工,代起相袭,心通性解,目濡耳染,其于文也,是唯无作,作则追美于前,垂声于后必矣。
故其古诗则兴寄渊邈,词旨超迈,多效《选》体为之;
唐律则务造平淡,间出清新,比事赓韵,精诣妥帖;
至表章笺启,则又繁约适中,铺陈有叙,摭古语而加剪截之功,造新句而遗斧凿之痕。
他文一皆类是,盖深有文昭之遗风焉。
廉靖乐道,恬于势利,仕三十年仅至二千石而终,曾不获以诗鸣国家之盛而文出中朝之词命,位不配德,时共惜之。
今敷文公隆兴元年进士第,入为尚书郎,出建使者节,俱有声绩。
谦厚明敏,天子方乡用之,然则继文昭兄弟之业而使公无九泉之憾者,将于是乎!
在《传》曰:「非在其身,在其子孙」,其是之谓夫!
公讳协,字同季云庄盖公自号云。
庆元庚申八月朔徽猷阁学士大中大夫、知建宁军府河阳傅伯寿序。
按:《云庄集》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辞庙文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清源文献》卷一七
假守此邦,颠末三载,神之佑,雨旸时若,年谷登稔。
绳治豪强,因被重劾,荷上宽仁,许解郡章而罢去。
惟神聪明正直,必有以鉴临之。
其去不敢不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