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何朝隐南宋
普成县玉虚观僧伽堂记绍兴十九年十月 南宋 · 何朝隐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四、《蜀藻幽胜录》卷二
玉虚观在驾空之右麓,林薄葱茜,宫宇古雅,下视邑居与山川之形胜皆一暧而尽。
观有石僧伽像,堂以庥之。
按梁榜,建于国朝至和三年乙未岁,而像所由来,则故老云曩有光景夜见于邑惠云寺之侧,迹而发之,乃得是像。
寺僧图迁之兰若,十许夫不能致。
主观道士苏德冲请以归观,弗增一人而升高越险,了无艰碍,似非偶然者。
自始至今屡昭灵应,道俗信向如蓍蔡,然恨无石文以昭之也。
绍兴丙寅秋九月既望,予以事至邑游焉,归访故人卫君廷彦,娓娓更为言之具如上事,则又曰:「佛老不相为用久矣,今僧伽之栖是观,莫能出其理,来者献疑,愿公发其旨,以之信远传后」。
予曰:道一而已,三圣人教虽异,而妙处未尝不同,其驱人之善,宅心亦未始不合。
是以庄生子休谓诸子关、老、墨、惠与己之道同出六经,而陶隐居《真诰》记裴真人弟子二十四人,十八人学佛道,馀学仙道,则道固三教均一,奚彼己之间耶?
韩文公以儒宗自任,力排二家,而谓浮屠文畅者墨名儒行,特嘉而进之,至赠以诗文。
夫墨名儒行,文公之所收录,则梵相竺仪而慈其心者杂高真以居,亦何间然也!
大士之心意其以此。
佛经云,僧伽观音,菩萨化身。
菩萨具三十二应妙得圆通法门,应现著于十相。
则佛道冥而为一,解脱见当尔,复何疑哉!
观旧名东林治平中始赐今额,廷彦云
绍兴十九年十月初吉梅溪何朝隐记。
洞真观横翠阁记(在剑州 绍兴十九年十一月 南宋 · 何朝隐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四、《蜀藻幽胜录》卷二、雍正《剑州志》卷二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五一
洞真观之左右支垄盘互,其西矗立如屏者,道上张君文政有阁临之。
规模肇自先世,至政尤加表章。
而山之泉石草树、鸡犬人家,凡登兹阁,皆一目而尽,正李谪仙所谓樵夫耕叟出入画图者。
余过而爱之,因为榜曰「横翠」。
家弟彦和能作大字,得山谷老人笔意,令书其榜而揭于阁之颜,则又为之说曰:古人莫不有爱山癖,而兹癖非静者不能。
盖奇峰绝巘不择地而有之,不幸在无人之境,则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
以置通邑大都,则有力者往往攘臂其间,而化为争夺之场。
故凡住山所在,莫若附诸道释之宫,以备高人胜士之观焉。
余尝与客游于斯,徙倚栏楯,则是山之回巧献技于前者,如云霞之茜绚,风雨之晦冥,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千态万状,辐凑兹阁。
览者心凝形释,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诚事外之乐也。
或者乃曰,昔韩退之孟东野《城南联句》谓遥岑寸碧,远目为之增明。
今阁俯兹山,不啻侑座欹器,与韩意特异何也?
余曰,山既静者之好,则远近奚择?
且横平冈于座右,耸翠碧于天末,虽若辽绝,至夫景物变态,远近诚弗异也。
达人大观决不尔,倘弗谓然,则退之为王氏《宴喜亭记》,何以特赏突然之丘出于所居之后耶?
嗟乎,若果以好远略近为心,则推之人事必将嗜欲得而喜功名,富贵足而慕神仙,健羡之心如蛇风相怜,无时而已也,曾岂静者之为哉!
政之师仲清心解于此,政固闻其大端。
余既为记以申之,惧吾他日行事有类于是者,故篇末系见,聊以自警,仍为世俗之戒云。
绍兴己巳仲冬上浣日梅溪何朝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