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丁端祖南宋
乞选择考官考校局生灵台郎艺业奏嘉定四年八月十三日 南宋 · 丁端祖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一、《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一○○(第三册第二八○四页)
史局法局生灵台郎皆合试补。
灵台郎,候及二年,遇直长阁须候历算天文,选取艺业最优者充直长,不许理年磨勘
淳熙四年,朝廷尝令吏、礼部、秘书省参酌,比拟条具。
续准指挥局生灵台郎依太史局专法,候试中方许转补成法照
然今局生试补,既皆碌碌庸人,而灵台郎直长皆用泛赏转行,而试补之法遂废。
冀其推步之精详、节候之不差,难矣。
乞降睿旨,凡局生挈壶正灵台郎直长,先须选择考官试其艺业,委见精通,方许转行。
如略无可采,不许徇情充数。
且令习学,再试考中,续令序迁。
庶几凡在局者不致苟简,坐糜廪稍。
东莱先生吕成公覆谥议嘉定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南宋 · 丁端祖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一、《道命录》卷八
斯文之脉既绝而复续,儒者之功也。
盖自吾夫子文教盛行之时,异端渐不可遏,赖吾夫子主之。
孟轲氏而杨朱、墨翟之徒百氏蜂起,非孟子障百川而东之,则吾道其丧矣。
自时厥后,殆且千载,斯文不断如发。
逮我本朝,濂溪、二程倡义理之学,续孔孟之传,而天下学者始知所适从。
群邪丑正,众伪嫉真,而濂溪、二程之学浸晦浸微。
又得晦庵朱氏南轩张氏、东莱吕氏复阐六经之旨,续濂溪、二程之传,而大道以明,人心以正。
然三儒同功一体,天下均所宗师,而晦庵朱氏南轩张氏朝廷既尝赐谥矣,而东莱之宜谥,夫谁曰不然?
奉常按《谥法》「开物济务曰成,通达强立曰成」,以「成」一字易公之名。
公之学诚足以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惜乎天夺之年,孝宗方属意向用,而公病矣。
公虽不能尽见之行事,而公之遗书,实与六经相为表里。
斯文赖以不泯者,公之力居多也。
谥之曰「成」,夫何歉焉?
博士议是。
谨议。
按:《东莱吕成公外录》卷四,崇祯刊本。
陆象山先生谥覆议嘉定九年十二月十三日 南宋 · 丁端祖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一
儒者之盛,自三代以来未有如我本朝者也。
夫六经厄于秦,而士以权谋相倾。
汉尚申、韩,晋尚庄、老,唐惟辞章是誇,先王之道陵迟甚矣。
至我本朝,伊洛诸公未出之时,《易》之一书犹晦蚀于虚无之谈,《书》之皇极,《诗》之二《南》,《礼记》、《中庸》、《大学》之旨,《春秋》尊王之义,皆未有能发明其指归者也。
濂溪、明道、伊川义理之学为诸儒倡,而穷理尽性之说、致知格物之要,凡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传之大原,始暴白于天下。
其后又得南轩张氏晦庵朱氏、东莱吕氏,续濂溪、明道、伊川几绝之绪而振起之,六经之道晦而复明。
是三君子奉常既已命谥矣。
又有象山陆氏者,自丱角时闻诵伊川语,尝曰伊川之言奚为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
及长,而与朋友讲学,因论及《太极图》,断然以太极之上不复更有无极。
其他特立之见、超绝之论,不一而足。
要皆本于自得,天分既高,学力亦到。
盖自三四岁时请问于亲庭,其立论已不凡,真所谓少成若天性者。
惜乎不能尽以所学见之事业,立朝仅丞匠监,旋即奉祠以归,惠政所加,止荆门小垒而已。
世固有能言而不能行,内若明了而外实迂阔不中事情者。
公言行相符,表里一致,吐辞发论,既卓立乎古今之见,至于临政处事,实平易而不迂,详审而不躁,当乎人情而循乎至理,无一毫蹈常袭故之迹。
若公者,在吾儒中真千百人一人而已。
奉常谥以文安,诚未为过。
博士议是。
谨议。
按:《象山先生年谱》卷下,雍正十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