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黎逢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 唐 · 黎逢
五言排律 押庚韵
上林新柳变,小苑暮天晴。
始望和烟密,遥怜拂水轻。
色承阳气暖,阴带御沟清。
不厌随风弱,仍宜向日明。
垂丝遍阁榭,飞絮触帘旌。
渐到依依处,思闻出谷莺
夏首犹清和(一件张聿诗) 唐 · 黎逢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引用典故:炎帝 祝融
早夏宜初景,和光起禁城。
祝融御节炎帝启朱明。
日送残花晚(一作日映林花丽),风过(一作高风)御苑清。
郊原浮麦气,池沼发英。
树影临山动(一作爽),禽飞入汉轻。
幸逢尧禹化,全胜谷中情。
象魏赋(以双阙似云浮为韵) 唐 · 黎逢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二
王者施令。
善人为邦。
法制惟明。
伊典章而有六。
象魏攸设。
信高阙之以双。
故其政坦荡。
其教敦庞。
亦既悬之。
四方取则。
及乎瞻也。
偫心自降。
观夫立如建标。
旁异悬钀。
俯明庭之若砥。
夹驰道其如发。
将欲朝百蛮之酋帅
集九命之簪笏。
岂徒竞昆阆之瑶台。
象河宫之贝阙。
高齐嵩华。
势比恒碣。
聚北斗之瑞云。
西山之落月。
令者政之端。
春者岁之始。
非遒人之徇路。
陋秦伯之悬市。
取象则金榜为奢。
指字则银钩可似。
建中于下。
无或不美。
六官有成。
万姓允理。
惟精惟一。
道深黄帝之书。
不削不刊。
义合素王之史。
客有邹鲁之徒。
为之颂曰。
岩岩双阙。
上干青云。
明于著令。
焕乎成文。
万人承式。
九有来君。
彼驷牧与露寝。
曾何足以称云。
夫象者制法之流。
大名之尤。
合二美以成德。
悬千古而为俦。
四门穆焉。
少正之诛何有。
大道行矣。
仲尼之叹焉求。
岂唯兴礼让息浇浮而已哉。
贡士文宣王(以题为韵) 唐 · 黎逢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二
圣人没而教在。
明王兴而道宣
上公以陈信。
展大礼以登贤。
觞酒豆肉。
金镛筦悬。
致克禋以如在。
当质明而不愆。
祁祁诸生
必恭敬止。
廓广庭以容众。
峨高冠以修已。
临奠献之筵。
肃造秀之士。
阶间俨以成列。
槐阴布以如市。
将备礼于先师。
遂储精于祝史
于以致君。
恢复王化。
宏阐人文。
磬音继于夜杵。
烛影迎于朝云。
见曲畅于和易。
知具歆于苾芬。
肃肃阶戺。
阴阴门阙。
乔木栖于暮烟。
前轩满于行月。
偫士沓而岁至。
庶工齐而晓谒。
上元酒以清涤。
间朱弦而疏越。
齐百王于建号。
历千古而未歇。
盖以教侔天地而不朽。
功格宇宙而不伐。
不朽故可贵。
不伐故弥彰。
仰而不及。
融然有光。
实横被于历代。
独崇辉于帝唐。
德教不辍。
王猷有昌。
尊师于庙。
岁求士于乡。
教之于右塾。
登之于上庠
知本末之可务。
亦师师而不忘。
将历试于宗伯
必先谒于素王。
古先哲君。
任土以作贡。
洪惟我后。
嘉善而容众。
犹冀获师于卜。
获相于梦。
时哉康哉。
宜阿阁之巢凤。
贡举人见于含元殿赋(以题中字为韵 唐 · 黎逢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二
国家开文学之科。旁求英彦。
爰将贡于礼闱。命先参于秘殿。
欲使怀才抱器。自此鹰扬
当令较伎逞能。从兹豹变。
是以儒风益振。睿泽惟新。
设荐举为教化之本。致朝见为荣贵之因。
庶使八纮碧嶂。绝卧云之士。
遂令万岁彤庭。观献赋之人。
莫不张文柄以旁罗。诏诸侯而上贡。
俾离邦去里。若攀龙附凤
或禀间生之瑞。出则惊人。
或怀希代之珍。来皆动众。
期美禄必取。期殊科必中。
莫不远凑天阙。争趋帝阍。
曹刘麇至。云屯。
仲冬月。候丹禁门。
于时铜壶尚滴。粉壁犹昏。
骊驹波跃。蜡炬星繁。
俄而钟断长乐。殿启含元。
中使森而鹤立。诸生凛以骏奔。
进抑退扬。俨褒衣而设礼。
左旋右折。俯丹陛以陈言。
曰臣等才非可升。德非可举。
幸以辞乎海上。达彼君所。
今则凝神注目。无非绣户金铺。
接踵比肩。尽是鸿俦鹤侣
欢声数四。周览再三。
散漫而龙池雾起。参差而宫树烟含。
既而中贵遥宣。劳卿远见。
咸精笔阵。勉赴文战。
时康俗泰。终有待于英髦。
择善搜贤。本无遗于寒贱。
诸生乃退行列。整簪裾。
瞻凤扆。献玉除。
俟青春而变化有望。当圣意而光辉有馀。
集鸿都而固难比矣。会虎观而未可加欤。
则唐之盛也。不如。
人不学不知道赋(以学然后知不足为韵) 唐 · 黎逢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二
君子之为道也。
敦诗书。
说礼乐。
俾其润身而浴德。
克巳而志学。
亦犹嘉肴在器。
玉抱璞
肴之知味。
既因于尝。
玉之成功。
必由于琢。
物既肖旃。
士亦宜然。
知此道者
必勤学焉。
若夫即其讲肆。
齿以冑筵。
儒风是习。
素业斯传。
以三坟五典为本。
以八索九邱为先。
存乎博奥。
究其精研。
渔猎乎六籍之内。
牢笼乎百氏之前。
得用而行。
将陈力于休明之代。
自彊不息。
必苦节于少壮之年。
于是慎择其师。
审取其友。
师之严则尊敬而靡懈。
友之直则切磋而可久。
志有所立。
言无所苟。
讲道德必探其本原。
进礼乐必尽其先后。
故业就而青紫可拾。
器成而瑚琏自负。
观风台赋(以曾构重屋以观八风为韵) 唐 · 黎逢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二
我天子德广虞夏。业传高曾。
展义之心攸克。观风之礼必登。
故台之用也斯建。台之名也是宏。
然后度材比德。奢而不盈。
兴功俾役。俭而不陋。
万物是集。百工是凑。
从绳罔愆。运斤以斗。
歘以山立。揭焉云构。
岂不谓鸿休叶赞。元德时雍。
错综之典不革。经始之道克从。
辟以九户。耸以千重。
接祥光于温液。纳瑞气于骊峰
观乎大厦耽耽。飞檐穆穆。
殊形诡制。偫品异族。
或霞駮而电开。或龙蟠而兽伏。
皓饰彰盛。洞文潜蓄。
既藻井以垂珠。亦丹墀而布玉。
晴天反照。垂螮蝀于雕梁。
霁色澄明。挂蟾光于重屋。
混合元丽。巍峨特起。
入窈窱兮不知其所之。视瑰谲兮不知其所以。
及夫西成罢务。北陆将寒。
霜封原隰。云蔽峰峦。
金舆斯御。䌽仗初攒。
宁侈心以攸往。必风俗之所观。
设教陈诗。事必彰于礼备。
承天统物。政本在于人安。
至如庭宴薰薰。衣冠察察。
其乐将万。其仪用八。
奏金石兮匪疾匪徐。命鼓琴兮载击载戛。
既而若登仙景。若夺神功。
度宏规兮其外。动变态乎其中。
傍眺六合。远视八风。
吐元和而纳纯懿。咏仁洽而歌道丰
则魏之所造。汉之所崇。
伊制作而靡及。岂古今而遽同。
客有观乎顺动。审彼始终。
因厥诚兮受庆。宜永永兮无穷。
测景台赋(以设在天中端景垂则为韵) 唐 · 黎逢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二
瞻彼古台。揆日爰设。
载徵经始之旨。将测运行之节。
天地之心可见。风雨之交既别。
玉律匪先。土圭是揭。
以徵阴阳之短长。以察浮骖之晷辙。
不然者。焉可以酌其数于高空。
建天中而有截。详厥周典。
询诸日官。以寒暑为候。
以阴阳为端。且俯接神州。
迥当嵩岭。凭累土之增构。
运孤标之直影。矧因高以垂范。
异寻虚而捕景。分至有度。
知王者之迎长。盈缩不愆。
念志士之思永。𡾰嵼峭耸。
昭明有融。九层一验。
万宇攸同。彰宣精而示下。
表无私而得中。况复圭植于台。
日生于海。当呈象以委照。
必澄霞而赋彩。两童之辨犹惑。
太史之占斯在。上千里而是驰。
下寸晷而未改。嗟夫。
悠也久也。元之又元。
升大明而赫矣。顾崇址而岿然。
是以分北陆。识南𨇠。
审以作程。定此而会期率土。
中以举正。因兹而仰辨均天。
惟彼元德。我后是则。
普观端景。知立表于天中。
潜测末光。思劳躬于日昃。
至若视朔兴纪。书云立规。
浮箭司辰。且于室内。
建木灭影。或在天垂。
岂比夫兹台之特立。平四气而正两仪。
石砚赋(以山水辉映墨妙笔精为韵) 唐 · 黎逢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二
有子墨客卿。
从事于笔砚之间。
学旧史之暇日。
得美石于他山。
琢而磨之。
其滑如砥。
欲精研而染墨。
在虚中而贮水。
水随晕而环周。
墨浮光而黛起。
明而未融。
是以为用。
久而不渝。
故以为美。
器成上吉。
徵阙里之素王。
匠法增华。
会稽内史
且王言惟一。
道心惟微。
于以幽赞。
由之发挥。
从人之欲。
委质莫违。
代若遐弃。
文将畴依。
肃观光而雾集。
赖设色而烟霏。
实将振文而为邦。
岂惟韫玉而山辉者哉。
君无谓一拳之石取其坚。
君无谓一勺之水取其净。
君其遂取。
我有成性。
苟有辅于敷阅。
固无辞于蕴映。
惟圣人有大宝。
昊天有成命。
莫不因我以载形。
以我而施令。
志前王之事业。
作后人之龟镜
夫物迁其常。
天运不息。
水有涸兮石有泐。
代贵其不磷。
我则爱其白。
代贵其不染。
我则爱其黑。
象山下之泉。
为天下之式。
因碌碌于俗间。
类栖栖于
呜呼。
辞尚体要。
文当绝妙。
虽濡翰其不疲。
无繁文以取诮。
爰贡君子。
以其劲质。
或升之堂。
或入之室。
对此大匠
厕诸鸿笔。
见珍于杀青之辰。
为用于草元之日。
夫气结为石。
物之至精。
攻之为砚。
因用为名。
事若可久。
代将作程。
斯器也。
不独坚之为贵。
谅于人之有成。
水化为盐赋(以天之美利变化无穷为韵) 唐 · 黎逢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二
翕然乎造化。能变而穷。
且其为水也。有上善之称。
其化为盐也。有美玉之崇。
岂其清泠之水。动变若神。
为代之宝。致邦之丰。
伊昔煮海为盐。以禀乎天。
君以和羹之用。商以贾卖而迁。
是知水化之利可贵。哲匠之谋可研。
若也代人所贵。此贵为美。
恒济古今。应乎遐迩。
求之者岂倦乎疲劳。功崇者可不由乎此致。
夫以水同君子。有流通之利。
或涓涓乎而处于薮泉。或浩浩乎而遍乎淮泗。
或在河而则淡。或混海而则咸。
有盐而且荣。家有盐而不匮。
条山一窦。万邑之滋。
使印成者将贡于玉阙。俾荦碌者使我域求之。
东西负重。南北奔驰。
岂不因润下作咸。在乎一变。
鼎俎既彻。长筵美馔。
五味废之而忘餐。广座得之为珍膳。
况水为柔德。能乎神化。
皎皎如霜。依依照夜。
莫不因水而生。遇水而吒。
恨久处于冰泉。思工人之一假。
且天然此物。成化特殊。
匠之所变。绝代称无。
岂伊水因匠。是乃能穷乎变化。
况乎人得媒。宁肯守乎一途。
或金门献策。或积代英儒。
感物而赋。在乎觊觎。
仰盐梅之美用。思穷达于高衢。
通天台赋(以洪台独存浮景在下为韵) 唐 · 黎逢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二
行人徘徊。
登秦原而游目。
见汉右之荒台。
清风穆其尚在。
翠华归而不回。
对古情至。
临高思来。
拔蔓草以遐想。
睹离宫而兴哀。
试问薪者。
乃秦人也。
云汉之兴。
兹台之下。
驰道通乎中禁。
周墙绕于平野。
经逝川而不息。
抚环堵而殊寡。
昔汉皇帝。
甘泉宫
肆目将远。
筑台其中。
高居物外。
若与天通。
祈列仙之戾止。
致圣寿之延洪。
绎绎凭云。
蹲蹲捧日
干元气以直上。
倚长空而回出。
危槛岧峣。
回涂郁律。
植承露之盘。
开肃神之室。
将以接上元
朝太一。
乘大君之登降。
访总真之摭实。
于戏。
郊祀之义。
志而可采。
鸿纷之状。
望而已改。
哀壮丽之都失。
想威灵其如在。
徒野鸟之飞来。
何真人之可待。
且白日可以精贯。
元珠难乎力求。
虽崇台。
𡾰嵼。
磴道周流。
泰畤乎西面。
齐宫乎上头。
仰通苍昊。
俯瞰皇州。
宁不死之可致。
谅其生也若浮。
我国家立太平。
尚清静。
俨宸居以自整。
绝仙台之望幸。
虽丹槛栖于列宿。
飞梁历于倒景。
有唐虞之允恭
汉武之游骋。
化由其衷。
居慎其独。
有仪可象。
无思不服。
自然为域中之大。
获天下之福。
南山之不骞。
何高台之是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