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寓直凤阁怀群公(一本题上有和中书侍郎杨再思八字) 初唐 · 魏知古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拜门传漏晚,寓直索居时。
昔重安仁赋,今称伯玉诗。
鸳池满不溢,鸡树久逾滋。
夙夜怀山甫,清风咏所思(伯玉,齐卞伯玉也。有《赴中书郎诗》云:“大方信包含,优渥遂不已。濯鳞龙凤池,挥翰紫宸里。”)。
玄元观寻李先生不遇 初唐 · 魏知古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引用典故:千年别
羽客今何在,空寻伊洛间。
忽闻归苦县,复想入函关。
未作千年别,犹应七日还。
神仙不可见,寂寞返蓬山。
奉和春日途中喜雨应诏 初唐 · 魏知古
五言排律 押庚韵
皇舆(一作游)向洛城,时雨应天行。
丽日登岩送,阴云出野迎。
濯枝林杏发,润叶渚蒲生。
丝入纶言喜,花依锦字明。
微臣忝东观,载笔伫西成。
从猎渭川献诗(《旧唐书》本传云:“先天元年冬,上畋于渭川,知古献诗以讽。手诏褒之曰:‘予顷向温泉,观省风俗。时因暇景,掩渭而畋。方开一面之罗,式展三驱之礼,躬亲校猎,聊以前禽。岂意卿有箴规,辅余不逮。今赐物五十段,用申劝奖。’”) 初唐 · 魏知古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引用典故:非熊 如棠 陈羽猎 五弟训禽荒 禹汤
尝闻夏太康,五弟训禽荒。
我后来冬狩,三驱盛礼张。
顺时鹰隼击,讲事武功扬。
奔走未及去,翾飞岂暇翔。
非熊从渭水,瑞翟想陈仓。
此欲诚难纵,兹游不可常。
子云陈羽猎,僖伯谏渔棠。
得失鉴齐楚,仁思念禹汤。
雍熙亮在宥,亭毒匪多伤。
辛甲今为史,虞箴遂孔彰。
荅张九龄贺西幸延期表 初唐 · 魏知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省表具知。朕初闻三辅之閒。今岁善熟。朕缘陵寝。诚欲西幸。然积累虚年。乍得小稔。即又聚食。心所重难。傥夏麦不登。未免匮乏。百姓不足。君孰与安。所以再三痛怀。欲去不忍。至于宫苑所乐。气候非宜。苟得人安。终不以此为念。卿可宣前旨。更俟后期。所请遍示朝列及宣付史官。亦岂烦也。任卿等自商量。
谏造金仙玉真观疏 初唐 · 魏知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臣闻谷梁传曰。古之君人者。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力。则功筑罕。人勤于财。则贡赋少。人勤于食。则百事废。书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已之欲。礼曰。季夏之月。树木方盛。无有斩伐。不可兴土功以妨农。又曰。季夏行冬令。则风寒不时。语曰。修已以安百姓。此皆兴化立理之教。为政养人之本也。今陛下为公主造观。将树功德以祈福佑。但两观之地。皆百姓之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投窜无所。发剔椽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偫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且国有册。君举必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是以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如是。则君之所举。可不慎欤。微臣备位谏诤。兼秉史笔。书而不法。后嗣何观。臣愚必以为不可。伏愿俯顺人欲。仰稽天意。降德音。下明策。速罢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
又谏营道观疏 初唐 · 魏知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臣闻人以君为天。君以人为本。人安则政理。本固则邦宁。自陛下戡剪凶逆。君临宝位。苍生喁喁。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甚一日。府藏空虚。人力凋敝。营作不息。官员日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等官。仅至二千馀人。太府之布帛以殚。太仓之米粟不支。又金仙玉真等观。造作咸非急务。臣先请奏停。竟亦未止。今岁前水后旱。五谷不熟。若至来春。必甚饥馑。陛下为人父母。欲何方以赈恤。疗饥拯溺。须及其时。又突厥于中国为患。其来自久。其人本无礼义。焉有诚信。今虽遣使来请结婚。恐豺狼之心。首鼠何定。弱则顺伏。强则骄逆。属草衰月满。弓劲马肥。乘中国饥虚。在和亲际会。窥犯亭鄣。国家何以防之。臣所论者。事甚急切。伏愿特垂详察。
报吐番宰相坌达延书 初唐 · 魏知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承屯聚兵马。初不知者。颇亦为疑。但以彼国君臣。素敦信义。况立盟誓。又结婚姻。悠悠之谈。复何足信。若见利忘义。破亲负约。神道不远。何以逃殃。自见来书。果符意揣。两国和好。百姓安宁。永绝边衅。岂非好事。所论分界。先有盟书。今奉敕令左散骑常侍解琬往河源。与公平章。解琬国之重臣。素有德行。言无二诺。众所共推。昔尝充使西安。备谙彼之境土。今遣将命。实惟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