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韦凑初唐 648 — 712
谏征安西 初唐 · 韦凑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
臣闻兵者凶器。不获已而用之。
西域诸蕃。莫不顺轨。
纵鼠窃狗盗。有戌卒镇兵。
足宣式遏之威。非降赫斯之怒。
此师之出。未见其名。
臣又闻安不忘危。理必资备。
自近及远。强干弱支。
是以汉实关中。徙诸豪族。
关辅户口。积久逋逃。
承前先虚。见犹未实。
属北虏犯塞。西戎骇边。
凡在丁壮。征行略尽。
岂宜更募骁勇。远资荒服。
又一万行人。诣六千馀里。
咸给递驮。并供熟食
道次州县。将何以供。
秦陇之西。人户渐少。
凉州已去。砂碛悠然。
遣彼居人。如何得济。
又万人赏赐。费用极多。
万里资粮。破损尤广。
纵令必尅。其获几何。
傥稽天诛。无乃甚损。
请令计议所用所得。校其多少。
即知利害。况用者必费。
获者未量。何要此行。
顿空畿甸。且上古之时。
大同之化。不独子子。
不独亲亲。何隔华戎。
务均安靖。洎皇道谢古。
帝德惭淳。犹尚绥怀。
不崇征伐。有占风觇雨之客。
无越海踰山之师。其后汉武膺图。
志恢土宇。西通绝域。
北击匈奴。虽广获珍奇。
多斩首级。而中国疲耗
殆至危亡。是以俗号升平。
君称盛德者。咸指唐尧之代。
不归汉武之年。其要功不成者。
复焉足比议。惟陛下图之。
谥节悯太子疏 初唐 · 韦凑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
臣闻王者发号施令。
必法乎天道。
使三纲叙十等咸若者。
善善明。
恶恶著也。
善善者。
悬爵赏以劝之也。
恶恶者。
刑罚以惩之也。
其赏罚所不加者。
则考行立谥以袖贬之
所以劝诫将来也。
斯并至公之大猷。
非私情之可徇。
故箕微获用。
管蔡为戮。
谥者
臣议其君。
子议其父。
而曰灵曰厉者。
不敢以私而乱大猷也。
则其馀安可失衷哉。
臣窃见节悯太子李多祚等。
拥北军禁旅。
上犯宸居。
破扉斩关。
突禁而入。
兵指黄屋。
骑腾紫微。
孝和皇帝移御元武门以避其锐。
亲降德音。
谕以顺逆。
太子据鞍自若。
督众不停。
俄而其党悔非。
转逆为顺。
或回兵讨贼。
或投状自拘。
多祚等伏诛。
太子方自逃窜。
向使同恶相济。
天道无徵。
贼徒阙倒戈之人。
侍臣亏陛戟之卫。
其为祸也。
胡可忍言。
于时臣任将作少匠通事舍人内供奉
其明日。
孝和皇帝引见供奉官等。
雨泪交集。
谓曰。
几不与卿等相见。
其为危惧。
不亦甚乎。
臣每思之。
不胜愤毒。
今圣朝雪罪礼葬。
谥为节悯
以臣愚识。
窃所惑焉。
夫臣子之礼。
严敬斯极。
过位必趋。
蹙路马刍有诛。
汉成之为太子也。
行不敢绝驰道
当周室之衰微也。
秦师过周北门。
左右免冑而下。
王孙满犹以其不卷甲束兵。
讥其无礼。
知其必败。
由是言之。
太子称兵宫内。
跨马御前。
悖礼已甚矣。
况将更甚乎。
而可褒谥。
此臣所未喻也。
以其斩武三思父子而嘉之乎。
然弄兵讨逆。
以安君父。
可也。
当解甲于朝以请罪。
而乃欲因自取之。
是竞为逆。
可袖谥乎
此又臣所未喻也。
将废韦氏而嘉之乎。
然韦氏逆彰义绝。
虽诛之亦可也。
当此时也。
韦氏未有逆彰。
未为义绝。
韦则母也。
太子子也。
岂有废母之理乎。
且既非中宗之命而废之。
是劫父废母。
亦悖逆也。
可袖谥乎
此又臣所未喻也。
夫君或不君。
臣安可不臣。
父或不父。
子安可不子。
借如君父有桀纣之行。
臣子无废杀之理。
况先帝功格宇宙。
德被生灵。
庙号中宗
谥曰孝和皇帝
而逆命之子。
可袖谥乎
此又臣所未喻也。
献公骊姬之谮。
将杀其太子申生。
公子重耳谓之曰。
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
太子曰。
不可。
君安骊姬
是我伤君之心也。
曰。
然则盍行乎。
曰。
不可。
君谓我欲弑君也。
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
吾何行如之。
使人辞于狐突曰。
申生不敢爱其死。
虽然。
吾君老矣。
子少。
国家多难
伯氏苟出而图吾君。
申生受赐而死。
再拜稽首。
乃自缢。
其行如是。
谥仅可为恭
太子之行反是。
谥为节悯乎
此又臣所未喻也。
汉武帝末年
江充太子有隙。
晏驾后为太子所诛。
会巫蛊事起。
典理其事。
因此为奸。
遂至太子宫掘蛊。
得桐木以诬太子
武帝避暑甘泉宫
皇后太子在。
太子不能自明。
纳其少傅石德谋。
遂矫节斩
因败逃匿。
非称兵诣阙。
无逆谋于父。
然身死于湖
不葬无谥。
至昭帝时
有男子诣北阙。
自称卫太子
制使公卿识视。
至者莫敢发言。
京兆尹隽不疑后至。
叱从吏收缚之。
或曰。
是非未可知。
且安之。
不疑曰。
诸君何患于卫太子
蒯聩出奔。
辄拒而不纳。
春秋是之。
卫太子得罪先帝。
亡不即死。
今来自诣。
此罪人也。
遂送制狱。
天子闻而嘉之。
曰。
公卿大臣。
当用经术明于大义者。
及后太子孙立为天子。
是曰孝宣皇帝
太子方获礼葬。
谥曰戾
节悯太子之行比之。
岂可同年而语。
其于陛下。
又犹子也。
谥为节悯乎
此又臣所未喻也。
项羽之臣丁公
常将危汉高祖
高祖谓之曰。
二贤岂相厄哉。
丁公乃止。
高祖灭项氏。
遂戮丁公以徇。
曰。
使项王失天下者丁公也。
夫戮之大义。
至公也。
不私德之。
所以诫其后之事君者。
节悯太子之为逆。
复非欲保护陛下。
其可袖谥乎
此又臣所未喻也。
陛下天纵圣哲。
所任贤明。
以臣至愚。
宁可干议。
然臣又惟尧舜圣君也。
八凯五臣良佐也。
犹广听刍荛之言者。
盖为智者千虑。
或有一失。
愚者千虑。
或有一得也。
故曰狂夫之言。
圣人择焉。
臣辄缘斯义。
敢以陈闻。
愿得与议谥者对议于御前
若臣言非也。
甘受谤圣政之罪。
赴鼎镬之诛。
仍请申明义以示天下。
使臣辈愚惑者咸蒙冰释。
则无复异议矣。
若所谥未当
奈何施之圣朝。
垂之史册。
使后代逆臣贼子。
因而引譬。
资以为辞。
是开悖乱之门。
岂示将来之法。
伏望改定其谥。
务合礼经。
李多祚等罪。
请从宥免。
不谓为雪。
顺天下之心。
则尽善尽美矣。
请改义宗庙号疏 初唐 · 韦凑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
臣闻王者制礼。是曰规模。
规模之兴。实由师古。
师古之道。必曰正名。
名之与实。固当相副。
其在宗庙。礼之大者。
岂可失哉。礼。
祖有功而宗有德。祖宗之庙。
百代不毁。故殷太甲太宗
太戊中宗武丁高宗
宗文王武王。汉则文帝太宗
武帝为代宗。其后代有称宗者。
皆以方制海内。德泽可宗。
列于昭穆。期于不毁。
称宗之义。不亦大乎。
伏惟孝敬皇帝位止东宫。未尝南面。
圣道诚冠于储副。德教不被于寰瀛。
立庙称宗。恐未合礼。
况别起寝庙。不入昭穆。
稽诸祀典。何义称宗。
庙号义宗。称之万代。
以臣庸识。窃谓不可。
陛下率循典礼。以阐大猷。
有司所议。以致此失。
或亏尽善。岂不惜哉。
望更详议。务合于礼。
谏造寺观疏 初唐 · 韦凑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
臣闻诸易曰。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然则非财无以建国。
国之府库。非自殖财。
还资于人。赋敛而制也。
人之赀产。非自然生。
劳筋苦骨竭力而致也。人所以甘于征赋者。
知用之不为私也。资以散人。
人有何怨。若乃用之或不节。
散之以非公。既尽而厚敛。
则人不堪命。鲜不怨叛矣。
历观有先有天下者。未尝不以薄赋敛省徭役而兴焉。
征税重人力殚而灭焉。并详诸载籍。
列为龟镜。然曩以边烽骤惊。
戎幕荐兴。每应机须。
颇倾帑藏。臣窃计即时库物。
如此尝用。略支一岁。
殊恐不足。而观寺兴工。
土木所料。动至巨万。
更空竭之。必不支年矣。
顷年天下灾损流行。乏绝稍多。
申奏相继。每延圣念。
总令赈恤。更加赋税。
则人交不堪。衣食靡供。
调敛安出。傥边烽尚警。
戎虏南牧。军资粮用。
将何以济乎。此臣所以深忧也。
今营观寺者。盖谓修德以禳灾也。
以臣寡闻。稽诸史册。
人君修德。有异于是。
昔殷大戊时。桑谷生朝。
七日大拱。太戊伊陟
曰。臣闻夭不胜德。
帝其修德。太戊惧。
早朝宴退。务抚百姓。
三年。远方重译而至者六十国。
桑谷日枯。殷道中兴。
此岂造寺观哉。宋景公时
荧惑守心。公召子韦而问焉。
子韦曰。其祸当君。
虽然。可移于相。
公曰。相所以与理国者也。
曰。可移于人。
公曰。人死。
寡人将谁为君乎。曰。
可移于岁。公曰。
岁饥。人饿必死。
为人君而杀其人。谁以我为君乎。
子韦曰。君有至德之言三。
天必三赏君。今夕星必徙舍。
君延二十一岁。公曰。
子何知之。对曰。
君有三善。故有三赏。
星必三舍。舍行七星。
星当一年。君延年二十一矣。
果如子韦之言。此由仁发于衷。
亦非造寺观也。且修德者。
谓跻万姓于仁寿。不徇私于一巳。
任忠直。退谄谀。
省赋役也。自陛下御极。
修之久矣。何灾不禳。
何祥不至。而欲忽生灵之重命。
崇栋宇于空祠。适足为忧。
何益圣德。此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况道德之宗。兴乎元元皇帝。
其经曰。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
故能成其私。此乃抱素守真。
薄以厚物。轻税节用。
清净无为之旨也。今欲困人弊国。
峻宇雕墙。思竭输饰穷壮丽以希至道。
其可得乎。近古以来。
修黄老术者。汉之文景。
岂造寺观乎。惟寡欲清心。
爱人省费。而时康俗阜。
海内晏然。此得之矣。
秦始皇规一身之乐。忘神器之危。
锐意神仙。将图羽化。
此失之矣。伏愿陛下究道家之旨。
备不虞之机。缓非急之作。
务实府库。以育黎氓。
则宝祚愈隆。寰瀛永久矣。
臣伏见敕停金仙玉真两观。以救农时。
可谓为得矣。今仍使司市木仍旧。
又大修观内。所费不停。
国用将空。何以克济。
支度一失。天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