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韦充
笔赋 唐 · 韦充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
笔之健者。
用有所长。
惟兹载事。
或表含章。
虽发迹于众毫。
诚难㯋脱。
苟容身于一管。
岂是锋铓。
进必愿言。
退惟处默
随所动以授彩。
寓孤贞而保直。
修辞立句。
曾无点画之亏。
游艺依仁。
空负诗书之力。
恐无成之见掷。
常自束以研精。
择才而丹青不间。
应用而工拙偕行。
所以尽心于学者。
尝巧于人情。
惟首出筒中。
长忧挫锐。
文成纸上。
或冀知名。
以其提挈不难。
发挥有自。
纵八体之俱写。
亦一毫而不坠。
何当入梦。
终期暗以相亲。
傥用临池。
讵欲辞于历试。
今也文章具举。
翰墨皆陈。
秋毫似削。
宝匣以新。
但使元礼之门。
不将点额。
则知子张之手。
永用书绅。
夫如是。
则止有所。
托有因。
然后录名之际。
希数字于依仁。
汉武帝勒兵登单于台(以旌旗千里深入黠虏为韵) 唐 · 韦充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
汉兴五叶。帝曰孝武
气盖偫方。威加丑虏。
谓八表可以臣服。谓四夷可以力取。
所以发王者之师于中原。登单于之台于北土。
乃徵骑卒。爰整虎貔。
将驰大驾。用建灵旗。
电耀星奔。忽东西而沸渭。
虬腾龙骋。纷左右以葳蕤。
出乎关山之外。乘乎肃杀之时。
始也历涿郡之墟。涉西河之水。
匈奴之绝域。蹂长城之故垒。
洪尘坌乎三边。白刃森乎万里。
追风蹑影之骑。蔚以先登。
执弓挟矢之徒。纷然四起。
帝于是奋师旅。纵窥临。
云浮层构。霜激雄心。
鼙鼓之声。自阴山而雷动。
旌旗之色。从大漠以烟深。
故得远瞰龙城。旁分马邑
俯云路以周览。穷地形之可袭。
悠悠四塞。辨古戌之微茫。
一一辽天。见征鸿之出入。
既而虏不敢犯。兵亦言旋。
将雪耻于平城之下。冀归功于高庙之前。
殊不知天下一家。不必耀威灵于亿兆。
域中无事。何烦誇被练之三千。
况彼詟偫胡。恣专杀。
且非示一人之恩信。亦何以制九夷之桀黠。
徒使五原之下。感戎马之萧萧。
四海之中。识兵车之轧轧。
未若我国家无私为用。不战为名。
外设受降之垒。内悬进善之旌。
俾四方之通泰。致九有之文明。
岂徒与西戎北狄。较战而论兵。
郊特牲赋(以茧栗之微贵乎诚悫为韵) 唐 · 韦充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
天实至尊。
物难致味。
所以郊祀之展礼惟重。
牺牲之用犊有为。
故能昭德馨。
导生气。
叶上帝精明之感。
必因诚以告虔。
示下土恭谨之心。
有以小而为贵。
由是选才斯始。
禀命有归。
固资于至敬之荐。
不在乎充身之肥。
尽黑黄苍赤之形。
举书其数。
用齿角皮毛之状。
具体而微。
苟山川之不舍。
曷天地以相违。
当其大礼既陈。
泰坛斯践。
形殊归兽。
角若独茧。
羁縻忽至。
初无悚于肇牵。
觳觫方来。
终有悲于馀喘。
肃然之内。
蠢尔如生。
委质未分于天理。
亡躯终徇于物情。
足以上祇明命。
下达精诚。
乾乾之意不亏。
因必之于心敬。
戢戢之仪斯异。
亦何假于楅衡。
可以荐明时。
可以撰吉日。
天子以之合礼而具备。
有司用此陈仪而罔失。
杀身之际。
虽有补于馨香。
登俎之时。
固无惭于榛栗。
斯可以见至德在斯。
入用惟时。
实礼之大者。
在信以成之。
虽闻于早辨。
庄周诚得而兴悲。
是故圣人制礼作乐。
必资后学。
分隆杀于轻重之心。
辨等仪于长短之角。
宾客者满尺。
宗庙者盈握。
曾何足以表于斋庄。
固未可以彰其忠悫。
方今四海既定。
小信咸孚。
郊天祀地之礼将展。
博硕肥腯之用奚无。
所以下臣稽首而歌曰。
惟吾君之德也。
与天地之巍乎。
庾氏子碎玉赋(以圣人捐宝以息争端为韵) 唐 · 韦充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
人无善恶。
利乃交争。
故惩忿者无如于立义。
感物者必在于推诚。
所以庾氏子能捐片璧。
遂息两情。
诚圣人之阃域。
见智士之纵横。
当其爱恶所逼。
长短相贼。
意各是非。
事难姑息。
乃曰碎我此宝。
成君之德。
苟有易心。
固无难色。
傍窥利害。
遂生一决之心。
下视锥刀。
不顾千金之直。
于是置诸厚地。
投此攻坚。
随形騞若。
应手琤然。
万点星分。
善价之心俱死。
二疑冰释。
力争之意都捐。
斯乃大让所加。
连城非宝。
弃此十德。
欲求诸道。
不然。
安得励不贪之志。
在彼斯须。
坚必断之谋。
于予怀抱。
卓哉奇士。
克已喻人。
解纷以道。
出义于身。
故得割所爱。
成乃仁。
不以利为用。
而以德为邻。
况乎雪彩飞扬。
霜华奔迸。
折裂无几。
坚贞失性。
如散天之气。
忽若断虹。
碎含璧之圆。
皆如破镜。
此既弃宝。
彼焉息竞。
则当路者诚可以稽疑。
立教者固宜于希圣。
彼机忘于绝弦。
难解于弄丸。
亚父碎斗而增恚。
海客锻珠而成难。
徒生一理。
未息两端。
曷若格物于耻。
劝人为美。
究其道不徒然。
想其心非率尔。
诚哉庄生之说。
吾固知其有以。
馀霞散成绮赋(以题为韵) 唐 · 韦充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
试一望兮。
云晚而山晴。
白日欲没兮。
红霞始生。
含江天之霁润。
笼烟景之虚明。
发光华而不定。
若组织之相成。
阳文阴漫。
乍合乍散。
离披晃朗。
错杂陵乱。
丽云日之几重。
铺绮绣之千段。
翻光倒景。
擢䓿萏于湖中。
舒艳腾辉。
攒螮蝀于天畔。
照万象于晴初。
散寥天于日馀。
吐丹气于青嶂。
为金光于碧虚。
越女浣纱。
耻鲜明之莫及。
巴姬濯锦。
惭光彩之不如。
攒红散紫。
参差逦迤。
状偫飞之鸾凤。
类丛生之花蘤。
始一变而舒霞。
终一变而成绮。
当是时也。
则有才子去国。
游人别家。
汎滥秋景。
徘徊霁华。
惜赏心之日暮。
怅游目于天涯。
九秋之怀抱。
对兹夕之烟霞。
仰丹霄之愁断。
赤水之路赊。
能不沉吟徙倚。
卧坐兴嗟。
况复云景回午。
苍凉愁暮。
思摅怀以振藻。
返疑忧而失趣。
空吟谢客之诗。
遐思公孙之赋。
东风解冻赋(以立春之日冰冻销释为韵) 唐 · 韦充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
三阳布。
万物新。
摄提建月。
勾芒御辰。
惟东风之解冻。
明下土而知春。
于是嗣木德。
游水滨。
坼凅冱。
开奫沦。
始自震而发迹。
终习坎而成仁。
原夫其始也。
出大块。
乘新律。
度晴川。
经暖日。
积习习之淑气。
散峨峨之素质。
顺流而委。
想银河之渐倾。
逐吹以分。
讶瑶池之渐失。
飘然既至。
飒尔攸兴。
潜融积溜。
暗断轻冰。
自太簇之气生。
功因入律。
悦中流而瓦解。
声若裂缯
不疾不徐。
如考如击。
动轻凘于皎洁。
上游鳞于碛砾。
未分末。
疑冯夷之剖蚌胎。
稍辨波心。
荆山之流玉液。
意同攻陷。
势若刳剔。
何虎啸之威方微。
信狐疑之心已释。
羊角既止。
蝉翼潜销。
表一岁发生之候。
当三春启蛰之朝。
鼓怒斯至。
徘徊遽飘。
拂圆折之时。
初疑破镜。
迸乱流之处。
尽若回潮。
斯以见寒暑不𠌤。
推迁屡急。
何一气之自噫。
信百川而皆及。
导仁为煦。
决滞之义则深。
以德而和。
陷坚之功斯立。
当其晴流渐泮。
丽景初驰。
飘忽既及。
凝滞无遗。
状晓河云卷之初。
忽其明矣。
若太素气分之际。
难可辨之。
是知天地既春。
欣荣者众。
将以遂于偫性。
不独释于积冻。
然后驱飞廉
羲仲
俾风日之可游。
临川而必中。
鞭石成桥赋(以秦皇旧迹至今尚存为韵) 唐 · 韦充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
石虽至大兮。
水亦能受。
以水浮石兮。
其功难就。
何异术之得中。
忽成桥于海右。
是必穷怪力。
极宇宙。
将观光于旸谷。
亦誇功于周旧。
在昔嬴氏。
八表初吞。
言巡日域。
遂瞰海门。
感召初牵。
以表回山之力。
崚嶒斯至。
皆呈见血之痕。
诚阴阳之不测。
与天地而长存。
当其大驾临流。
偫官列位。
皇威赫其斯震。
巨石屹以前至。
岂惟韫玉。
皆符投水之姿。
不俟造舟。
叶济川之利。
所以驱汗漫。
走嶙峋。
架巨壑。
越通津。
始峨峨而骤转。
忽荡荡而惟新。
岳立星驰。
异成名于陨宋。
神扶鬼助。
若受命于强秦。
故得势压长源
影分高浪。
似迫官刑之急。
如搆凌波之壮。
万灵却走。
蔼朝景以先驱。
五色争临。
杳如虹之可望。
硉矹初定。
峥嵘不让。
乌鹊未足以比伦。
鼋鼍故难其想尚。
万变千化。
杳杳茫茫。
将持峻极。
以配灵长。
投迹皆因于水府。
推功可谢于娲皇。
嗟乎。
代异人殊。
山空地寂。
邈矣前事。
依然故迹。
对江海之上。
终感逝川。
在陵谷之中。
徒为怪石。
则知帝王之道。
贵乎居深。
日月之异。
难可窥临。
驰骋固伤于至德。
乱神终叹于非今。
华山为城赋(以因形设险坤德所为为韵) 唐 · 韦充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
地控强秦。路惟分陜。
有太华之作固。若崇墉之生险。
绝壑中抱。重峦外掩。
倚云汉而匝野屏开。跨金方而当空黛染。
千寻壁立。万雉云屯。
龙盘日月。虎视乾坤。
大河自北而东。呀为浚洫。
穹谷从中而断。豁若重门。
诚百二之光宅。见九五之天尊。
伟夫襟带皇都。咽喉上国。
磅礡乎崤函之外。隐轸乎丰镐之侧。
所以罗偫象。吞八极。
展万祀而成在众心。冠三秦而位居一德。
况乎天地初霁。云霞四披。
红尘灭影。碧落标奇。
宿雾市之气。尚凝烟阙
耸莲峰之色。不让文陴。
顾万夫之莫向。信六国而奚为。
岌岌神才。言言天设。
连岸抱九州之路。壮气折诸侯之节。
萧萧归马。想饮窟之初还。
隐隐轻雷。讶鸣鼓之不歇。
天包地束。鸟过云轻。
万仞垂峭。千峰入冥。
髣髴虹蜺。尽识旌旗之色。
依稀星月。皆分弧矢之形。
疑其发迹混茫。孕兹重阻。
假巨灵拔山之力。卫王者登龙之所。
不然。安得不费一钱。
不勤一旅。削成而千里共峻。
作镇而一人可禦。是宜尧为君而舜为臣。
道为主而德为邻。与天地之人共守。
使海内之士咸宾。夫如是。
则东夷之与北狄。虽欲窥而何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