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贞节
请除则天帝号表 唐 · 陈贞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一
臣闻敬宗尊祖。享德崇恩。
必也正名。用光时宪。
礼也。伏见太庙中则天皇后高宗天皇大帝
题云天后圣武氏。伏寻昔居宠秩。
亲承顾托。因摄大政。
事乃从权。神龙之初
己去帝号。岑羲等不闲政体。
复题帝名。若又使帝号长存。
恐非圣朝通典。夫七庙者。
高祖神尧皇帝之庙也。父昭子穆。
祖德宗功。非夫帝子天孙乘乾出震者。
不得升祔于斯矣。但皇后祔庙。
配食高宗。位号旧章。
无宜称。今山陵日近。
升祔非遥。请申陈告之仪。
因除圣帝之字。直题云则天皇后武氏。
请罢隐章怀懿德节悯四太子陵 唐 · 陈贞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一
王者制祀。以功德者。
犹亲尽而毁。四太子庙皆别祖。
无功于人。而园祠时荐。
有司守卫。与列帝侔。
金奏登歌。所以颂功德。
诗曰。钟鼓既设。
一朝飨之。使无功而颂。
不曰舞咏非度邪。周制始祖乃称小庙。
未知四庙欲何名乎。请罢卒吏。
祠官无领属。以应礼典。
古者别子为祖。故有大小宗
若谓祀未可绝。宜许所后子孙奉之。
太子庙不合守供祀享疏 唐 · 陈贞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一
伏见章怀太子等四庙。远则从祖。
近则堂昆。并非有功于人。
立事于代。而寝庙相属。
献祼连时。事不师古。
以克永代。臣实疑之。
章怀太子等乃以陵庙分署官寮。八处修营。
四时祭享。物须官给。
人必公粮。合乐登歌。
咸同列帝。谨按周礼。
始祖以下。犹称小庙。
未知此庙。厥名维何。
臣谓八署司存员寮且省。四时祭祀供给咸停。
臣又闻磐石维城。既开封建之典。
别子为祖。非无大小之宗。
其四陵庙等应须祭祀者。并令承后子孙自修其事。
崇此正典。冀合礼经。
明堂议 唐 · 陈贞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一
臣等窃闻明堂之建。
其所从来远矣。
自天垂象。
圣人则之。
蒿柱茅檐之规。
上下方圆之制。
考之大数。
不踰三七之閒。
定之方中。
必居景巳之地。
岂非得房心布政之所。
当太微上帝之宫乎。
故仰叶俯从。
正名定位。
人神不杂。
各司其序。
则嘉应响至。
保合太和焉。
昔汉氏承秦。
经籍道息。
旁求堙坠。
详究难明。
孝武初。
议立明堂于长安城南。
窦太后不好儒术。
事乃中废。
孝成之代。
又欲立于城南。
议其制度。
莫之能决。
至孝平元始四年
始制造于南郊。
以申严配。
光武中元元年
立于国城之南。
魏晋迄于梁朝。
虽规制或殊。
而所居之地。
恒取景巳者。
斯盖百王不易之道也。
高宗天皇大帝纂承平之运。
崇朴素之风。
四夷来宾。
九有咸乂。
永徽三年
礼官学士议明堂制度。
偫儒纷竞。
各执异端。
久之不决。
因而遂止者。
何也。
非谓财不足力不堪也。
将以周孔既遥。
礼经且紊。
事不师古。
或爽天心。
难用作程。
神不孚佑者也。
则天太后总禁闱之政。
轩台之威。
属皇室中圮之期。
摄和憙从权之制。
以为乾元大殿
承庆小寝。
当正阳己午之地。
实先圣听断之宫。
表顺端门。
储精营室。
爰从朝飨。
未始临御。
乃起工徒。
挽令摧覆。
既毁之后。
雷声隐然。
众庶闻之。
或以为神灵感动之象也。
于是增土木之丽。
因府库之饶。
南街北阙。
建天枢大仪之制。
乾元遗迹。
兴重阁层楼之业。
烟焰蔽日。
梁柱排云。
人斯告劳。
天实贻诫。
煨烬甫尔。
遽加修复。
况乎地殊景巳。
未答灵心。
迹匪膺期。
乃申严配。
事乖彝典。
神不昭格。
此其不可者一也。
又明堂之制。
木不镂。
土不文。
今体式乖宜。
违经紊礼。
雕镌所及。
穷侈极丽。
此其不可者二也。
高明爽垲。
事资虔敬。
密近宫掖。
何以祈天。
人神杂扰。
不可物取。
此其不可者三也。
况两京上都
万方取则。
而天子阙当阳之位。
听政居便殿之中。
职司其忧。
岂容沈默。
当须审考历之计。
择烦省之宜。
不便者量事改修。
可因者随时适用。
削彼明堂之号。
克复乾元之名。
则当宁无偏。
人识其旧矣。
谨议。
太庙迁祔议 唐 · 陈贞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一
王制。天子七庙。
三昭三穆。与太祖为七。
昭穆迭毁。而太祖常存。
圣人之大典也。若礼名不正。
则奠献无叙矣。谨按孝和皇帝在庙。
七室巳满。今睿宗大圣贞皇帝孝和之弟。
甫及仲冬。礼当迁祔。
但兄弟入庙。古则有焉。
递迁之礼。昭穆须正。
谨按礼论。太常贺循议云。
礼兄弟不相为后也。故殷之盘庚
不序于阳甲。而上继于先君。
汉之光武。不嗣于孝成
而上承于元帝。又曰。
晋惠帝无后。怀帝承统。
怀帝自继于世祖。而不继于惠帝
晋惠帝当同阳甲孝成。别出为庙。
又曰。若兄弟相代。
则共是一代。昭穆位同。
不可兼毁二庙。此盖礼之常例也。
荀卿子曰。有天下者事七代。
谓从祢以上也。尊者统广。
故恩及远祖。若傍容兄弟。
上毁祖考。此则天子有不得全事于七代之义也。
孝和皇帝有中兴之功。而无后嗣。
请同殷之阳甲。汉之成帝
出为别庙。时祭不亏。
大祫之辰。合食太祖
睿宗神主升祔太庙。上继高宗
则昭穆永贞。献祼长序。
礼也。此万代之典。
敢不飏言。谨议。
论肃明皇后请别立庙议 唐 · 陈贞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一
礼。宗庙父昭子穆。
皆有配座。每室一帝一后。
礼之正仪。自夏殷而来。
无易兹典。伏惟昭成皇后太姒之德。
巳配食于睿宗。则肃明皇后无启母之尊。
自应别立一庙。谨按周礼云。
奏夷则。歌小吕。
以享先妣。先妣者。
姜嫄也。姜嫄帝喾之妃。
后稷之母。特为立庙。
名曰閟宫。又礼论云。
晋伏系之议云。晋文郑宣后既不配食。
乃筑宫于外。岁时就庙享祭而已。
今肃明皇后无祔配之位。请同姜嫄宣后。
别庙而处。四时享祀。
一如旧仪。谨议。
孙平子请祔孝和皇帝 唐 · 陈贞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一
王制。
天子七庙。
三昭三穆。
太祖而七。
昭穆者。
父子之位。
则知七代之庙。
无兄弟之义矣。
殷继成汤
至于帝乙
父子兄弟。
十有二君。
其正代止六而已。
易乾凿度曰。
殷之帝乙
六代王也。
此即兄弟不数为代之明据也。
又殷人六庙。
亲庙四。
而六。
殷代兄弟四人。
相次为君。
若以为代。
便当上毁四室。
如此。
则无复祖祢之祭矣。
古之庙位。
自祢已上。
极于太祖
虽数溢迭毁。
随而上迁。
三昭三穆。
未尝有阙也。
又礼。
大宗无子。
则立支子。
又曰。
为人后者为之子。
无兄弟相为后之文。
所以舍至亲。
取远属。
盖以兄弟一体。
无父子之道。
故父子曰继。
兄弟曰及。
礼兄弟不相入庙者。
假如兄弟代立。
孙侄承统。
告享之日。
不得称嗣子嗣孙。
则当上列云伯考伯祖。
下系云侄子侄孙。
此乃何成七庙之位号。
何成继统之义序焉。
斯又不可之甚者也。
后汉论次昭穆。
定所继之统。
以为盘庚不序阳甲之庙。
而上继先君。
光武不入成帝之庙。
而继元帝
以弟不可继兄故也。
又殷十二代。
唯三祖三宗。
明兄弟相及。
自别立庙。
不必继之七代也。
汉祖列叙七庙。
惠帝不入其数。
岂非文帝之嫡兄乎。
文帝代立。
子孙克昌。
为汉之太宗
晋景亦晋文之兄。
景帝绝嗣。
不列七庙之数。
何以知之。
永兴元年谥代祖
景帝为从祖也。
若以晋武越次尊崇其父。
而致庙坏。
遂及乱亡。
何因汉氏迁出惠帝
宗尊文帝
而享代二十有四。
历年四百三十。
殷庙何尝见隳。
汉朝未始经折。
殷汉之盛。
委而不言。
鲁晋之灾。
引以为喻。
是以春秋书太室坏者。
乃垂明诫。
何必闵僖。
晋太庙所以毁折者。
天诛奢丽。
不以迁庙。
然天子七庙。
诸侯五庙。
辨贵贱之差也。
父子相继。
亿万人之心也。
昭穆列序。
重继统之义也。
孝和皇帝若与圣贞皇帝相亚在庙。
正成六代。
何以辨贵贱乎。
裔嗣绝灭。
何以宗后代乎。
昭穆失序。
何以成继统之义乎。
况国家远遵殷之阳甲
近法汉之成帝
特以孝和实中兴之明主。
开百代不毁之庙。
立园寝。
永以宁神。
岁时烝尝。
与国终始。
有何不可乎。
孝和在则天末年。
自身处储嗣。
昌宗小竖。
素宣威权。
恶盈稔贯。
众所共弃。
南衙宰相归奉。
北门则将军向从。
推崇嗣君。
谁曰不可。
岂若韦氏悖逆。
干纪乱常。
总军国之权。
操生杀之柄。
既行不轨。
欲振凶威。
将诛懿亲。
以绝人望。
睿宗大圣贞皇帝枕戈代邸。
泣血待晨。
志切仇雠。
义殷家国。
沈谋内断。
委策圣明。
开元神武皇帝仰禀成规。
俯怀秘略。
挺身奋臂。
突入北军。
不及终宵。
一戎定保。
致君亲于尧舜
拯社稷于阽危。
自开辟以来。
未之有也。
建立圣明之副。
宏宣祖宗之业。
前史不疑汉文继统。
今亦何怪圣贞之代宗乎。
礼兄弟相继。
不称嗣子。
而曰及王。
明当用继先君不继兄之绝统也。
睿宗虽代孝和而立。
故当同继高宗
则两室并存。
便成二穆。
求之于礼。
不可同列于庙。
必须一室别居。
开元皇帝光临区宇。
主祭宗庙。
岂容旁继伯考之绝绪。
遂弃已亲之正统乎。
乃云太庙坏。
缘跻圣贞所致。
僖公后薨。
迁居闵公之上。
称为逆祀。
取类当今。
圣贞皇帝亚室高宗
孝和皇帝特出立庙。
孝和升新寝之后。
圣贞方上祔高宗
斯则未尝一日跻居孝和之上。
引此为證。
岂非诬罔朝廷耶。
孙平子云。
春秋传称君薨卒哭而祔。
祔而作主。
特祀于主。
烝尝禘于庙。
今日有违于此者。
自山陵甫终。
九虞卒哭。
特祀正寝。
祔于太庙。
四时享祭。
于礼何亏。
平子又云。
子虽齐圣。
不先父食。
昔禹不先鲧。
不先契。
文武不先不窋
自去岁升祔之后时。
孝和新庙未尝乐悬。
所以差辰。
缘阙备物。
初非承制
盖是权宜。
修教若成。
即当同日。
礼增华省。
具列事由。
岂缘尊卑。
致隔先后。
借如睿宗一室。
诚卑孝和
不可缘睿宗之卑。
六祖之祭。
重尊之道。
礼极继先。
因亲之义。
情殷旁及。
平子云。
今太庙毁。
由臣下阿曲之过。
恐危陛下之国。
太康五年
宣帝地陷梁折。
八年正月
太庙殿毁。
改作新庙。
筑阶及泉。
远徵名材。
杂以铜柱
十二年四月乃成。
十一月又梁折。
据此言之。
天降灾谴。
非枯朽者也。
孔子在齐。
景公在焉。
左右曰。
周使至。
言先王庙灾。
孔子曰。
此必釐王
釐王变文武之制。
而作元黄华丽之饰。
故天诛其庙焉。
有顷。
左右报所灾者釐王
景公曰。
善哉。
圣人之智过人也。
故晋之太庙。
掘地及泉。
杂以铜柱
缀以珠玉。
踰先王之制。
降皇天之罚。
釐王之庙。
异代同诛。
今国家太庙。
因隋旧制。
开皇之际。
创造新都
移故太极殿
苻坚所造。
经今将四百年。
日月滋湥。
朽蠹而毁。
晋朝则新构梁折。
岂得非灾。
唐朝则岁久檐摧。
诚何足怪。
夫论徵说咎。
须义正经理。
苟异于斯。
便成妖妄。
平子不识忌讳。
肆其狂瞽。
危言高论。
谤讼朝廷。
引衰晋之朝。
比圣明之代。
惑乱视听。
渐不可长。
平子又云。
庙虽造毕。
灾尚未除来有何变故。
然史册垂范。
义实多门。
妖孽之兴。
理难固必。
庙檐坠落。
自有别由。
天道难知。
岂得专尤别庙。
且庙屋虽年湥朽坏。
圣上犹兢惧不已。
尊儒学于内殿。
刑书于外朝。
居纤以礼。
侧身修德。
同殷汤之罪已。
等周文之小心。
纵今荧惑守辰。
犹能退舍。
况咎徵不见。
逆说其灾。
平子又云。
庄公三十二年薨。
闵公二年吉禘。
自薨至禘。
尚有二年。
春秋犹非其失礼。
禘。
其可得乎。
不亦太速乎。
后又云。
春秋閒淫雨弥旬。
伤稼败邑。
汉书五行志。
简宗庙不祷祀。
逆天时。
则致此灾也。
夫水以润下为体。
不能润下者。
水德微也。
何系于淫雨哉。
斯乃妄引淫雨。
證成咎徵。
牵合灾祥。
推于宗庙。
平子既前非速于祭禘。
后嫌不祷祀。
前后立义。
互相矛盾。
速称越礼。
复贻灾。
未详二途。
何者为
且祔后时享。
与禘全殊。
烝礿无愆。
何名为。
虐旱淫雨。
时运或然。
尧日年。
安能累德。
平子言伪而辩。
礼所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