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苏安恒
请复位皇太子 唐 · 苏安恒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臣闻历数在躬。握璿玑者哲后。
天命攸属。临宝极者圣人。
或揖让而升。或干戈以定。
二途一也。古今共之。
伏惟皇帝陛下德合天地。泽流河海。
庶物和平。灵光充塞。
臣谓胥庭之化。无以过也。
陛下钦先圣之顾托。受嗣子之推让。
岂不以极斯大节。成此鸿勋。
应天顺人。于今二十馀年矣。
臣驰情缃素。窃见女娲之代。
风俗朴。人淳易理。
垂衣拱手。不足可言。
汉朝惠帝幼冲。吕后监抚。
享国八岁。日不暇给。
虽传策。亦乌足道哉。
岂如陛下之在位。五星同色。
四海无波。陛下造明堂。
即祖文宗武之业也。封中岳
则万代一时之事也。受宝图。
即河图洛书之瑞也。功既大矣。
业既成矣。即当捐其犬马。
减其服御。观四大其如遗。
视万乘其若脱。陛下岂不闻虞舜褰裳。
周公复辟。良以大禹至圣。
成王既长。推位逊国。
其道备焉。故之于
事祗族亲。成王
不离叔父。且族亲何如子之爱。
叔父何如母之恩。今太子孝敬是崇。
春秋既壮。若使统临宸极
何异陛下之身。陛下年德既尊。
宝位将倦。机务殷重。
浩荡劳心。何不释位东宫
自怡圣体。陛下纵日慎一日。
虽休勿休。其若大宝何。
其若人事何。陛下辍金轮圣神等号。
即是厌倦万机之象。此谓天意也。
太子以奸臣枉搆。久巳自新。
相王推位青宫。退居朱邸。
天下闻之。莫不讴吟圣代。
此谓人事也。故知天意人事。
钟我圣朝。大臣重禄不言。
近臣畏罪不谏。使吾君有尧舜之位。
不行尧舜之道。故书曰后德惟臣。
此之谓也。臣又闻自古明王之以孝理天下者。
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等。
承陛下之荫覆。并得封王
臣恐千秋万岁之后。于事非便。
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薄曹务。
臣又闻陛下有二十馀孙。今无尺土之侯。
此非长久计也。臣请四面都督及要冲州郡。
分土而王之。纵今年尚幼小。
未闻养人之术。臣请择立师傅。
成其孝敬之道。将以夹辅周室。
藩屏皇家。使累叶重光。
飨祀不辍。斯为美矣。
岂不大哉。臣今又闻胡贼侵边觇中国。
陛下居总章申庙算。赫然发怒。
分阃出师。挽粟飞刍。
十室而九。挠簳铄刃。
以时系年。即士卒不遑。
府库空竭。此其谓也。
陛下若能告倦万几。推位太子
分州列郡。以王子孙。
自然四夷闻之。系颈面缚。
百姓闻之。鼓腹击壤。
史臣曰。掩娲燧而迈胥庭。
后代闻之曰。四三皇而六五帝。
岂虚也哉。岂虚也哉。
臣山中一草莱耳。无击钟鼎食之荣。
有硕学鸿儒之业。臣来日。
跪而辞父。父谓臣曰。
丈夫处代。君子生年。
必当献一谋画一策。厥涂不就。
草木何殊。今上有尧舜之德。
下有稷皋之位。古人有言。
欲安其家。必先安其国。
欲安其亲。必先安其君。
当今天下虽安。亦有未然之计。
故书曰。若昔大猷。
制理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此其谓也。臣母又谓臣曰。
朝暮倚闾而望。汝若能上干人主。
进书献说。扬名后代。
以荣父母。是吾之子也。
臣感父母之言。明发不寐。
今故杖策千里。徒步三川。
虽牵拙而无同。敢献芹而窃抃。
陛下若采微臣一言之善。成家国万代之基。
臣之恳诚幸甚。谨言。
请复位皇太子第二疏 唐 · 苏安恒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臣闻忠臣不顺时而取宠。
烈士不惜死而偷生。
故君道不明者。
忠臣之过欤。
臣道不轨者。
烈士之过欤。
伏惟皇帝陛下功格四表。
道大百王。
昔者先皇晏驾。
留其顾托。
将以万务殷广。
令陛下兼知政事
虽唐尧虞舜居其位。
共工伯鲧在其朝。
閒陛下骨肉之恩。
阻陛下母子之爱。
愚臣谓圣情以运祚将衰。
极斯大节。
天下之人。
谓陛下微弱李氏。
贪天之功。
何以年在耄倦。
而不能复子明辟。
使忠言莫进。
奸邪乘时。
夷狄纷扰。
屠害黎庶。
陛下虽纳隍轸念。
亦何以救此生灵。
臣闻天下者。
神尧文皇之天下也。
昔有隋失驭。
小人道长。
偫雄骇鹿。
四海瞻乌。
唐亲事戎旃。
凤翔参野。
削平宇县。
龙飞践极。
歃血为盟。
指河为誓。
非李氏不王。
功臣不封。
陛下虽居正统。
实因唐氏旧基。
故诗曰。
惟鹊有巢。
惟鸠居之。
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
陛下自坤生德。
乘乾作主。
岂不以上符天意。
下顺人心。
东宫昔在谅阴。
相王又非长子。
陛下恐宗祀中绝。
所以应其讴歌。
当今太子追回。
年德俱盛。
陛下贪其宝位。
而忘母子深恩。
臣闻京邑翼翼。
四方取则。
陛下蔽太子元良
太子之神器。
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
何以使天下移风易俗焉。
惟陛下思之。
将何圣颜以见唐家宗庙。
将何诰命以谒大帝坟陵
陛下何故日夜积忧。
不知钟鸣漏尽。
臣愚以为天意人事。
还归李家。
陛下虽安天位。
殊不知物极则反
器满则倾。
故语曰。
当断不断。
反受其乱。
此之谓也。
陛下不如高揖枢务。
自怡圣躬。
命史臣以书之。
令乐府以歌之。
斯亦太平之盛事也。
臣闻见过不谏。
非忠臣也。
畏死不言。
勇士也。
臣何惜一朝之命。
而不安万乘之国哉。
故曰苟利国家。
虽死可矣。
愿陛下暂辍万务。
详臣愚见。
陛下若以臣为忠。
则从谏如流。
择是而用。
若以臣为不忠。
则斩取臣头。
以令天下。
魏元忠 唐 · 苏安恒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臣伏闻昔者明王有含天下之量。有济天下之心。
必能达天下之善。除天下之恶。
若为君上而不行此四者。则当神冤鬼怒。
阴错阳乱。欲使国家荣泰。
其可得乎。伏惟皇帝陛下悬像设教。
顺时致理。非不欲褒进良直。
屏黜奸佞。盖为逆耳者寡。
顺情者多。陛下往日革命之初际。
即能勤于庶政。亲总万几。
博采谋猷。旁求俊彦。
故四海之内。以陛下为纳谏之主。
陛下期年以来。怠于政事。
谗邪结党。水火成灾。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
故四海之内。以陛下为受佞之主。
当今邪正莫辨。狱讼蒙冤。
岂陛下昔是而今非。盖居安忘危之失也。
臣窃见御史大夫检校太子左庶子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魏元忠。廉直有闻。
位居宰辅。履中正之基者。
元忠为龟鉴。践邪佞之路者。
元忠如仇雠。伏见麟台监张易之兄弟。
在身无德。于国无功。
不逾数年。遂极隆贵
自当饮冰怀惧。酌水思清。
夙夜兢兢。以荅恩造。
不谓溪壑其志。豺狼其心。
欲指鹿而献蒲。先害忠而损善。
斯将乱代之法。污我明君之朝。
元忠下狱以来。臣见长安城内。
街谈巷议。皆以陛下委任奸佞。
斥逐贤良。以元忠必无不顺之言。
易之必有交乱之意。相逢偶语。
人心不安。虽有忠臣烈士。
空抚髀于私室。而钳口不敢言者。
皆惧易之等威权。恐无辜而受戮。
亦徒虚死耳。今三秋届节。
蕃中则驰马盛肥。九牧作贡。
天下则敛赋繁重。以臣言之。
此巳不胜其弊。况又闻陛下纵逸谗慝。
禁锢善良。倘刑罚失中。
则遐迩生变。臣恐四夷因之。
即窥觇得失。以为边郡之患。
百姓因之。即聚结义兵。
以除君侧之恶。复恐逐鹿之党。
叩关而至。乱阶之徒。
从中相应。争锋于朱雀门内。
问鼎于大明殿前。陛下将何事以谢之。
复何方以御之。臣今为陛下计。
安百姓之心者。莫若收雷电之威。
元忠之网。复其爵位。
君臣如初。则天下幸甚。
陛下好生恶杀。纵不能斩佞臣头以塞人望。
臣请夺其荣宠。剪其羽翼。
无使权柄在手。骄横日滋。
专国倍于穰侯回天过于左悹
则社稷危矣。惟陛下图之。
臣虽微贱。天性愚直。
未曾谒王侯将相。亦不识元忠易之之面。
岂此可亲而彼可疏。但恐谗邪长而忠臣绝。
伏惟陛下暂回天鉴。察臣此心。
即微臣朝得志行。夕死无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