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窦贞固五代 ? — 969
请定举士官赏罚奏 五代 · 窦贞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五
臣伏见先降御札。令文武百僚各进封事。
臣闻举善为明。知人则哲。
圣君在位。薮泽岂有隐沦。
昭代用材。政理固无紊乱。
求贤若渴。从善如流。
郑所以誉子皮。鲁所以讥文仲
为国之要。进贤是先。
庶遵理治之风。宜举仁人之器。
臣欲请乞降敕命。指挥文武百僚。
每一司之内。共集议商擢。
其一士奏荐。述其人有某能。
改为某官某职。便请朝廷据奏荐任用。
若能符荐引。果为当才。
所奏之官。即请量加奖赏。
如乖其举。或涉徇私。
所奏之官。亦请量加殿罚。
所贵官由德序。位以才升。
三人同行。尚闻择善。
十目所视。必不滥知。
臣职在论思。位参近侍。
每谢匪躬之节。尝惭濡翼之讥。
将赎贪叨。敢陈狂狷。
请国忌宰臣立班奏 五代 · 窦贞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五
国忌日。宰臣跪炉焚香。
僧人表赞孝思。述祖先违世之事。
而文武百辟。俨然列坐。
窃惟礼非天降。酌在人情。
今古通规。君亲至敬。
对佛像行香之日。实帝王不乐之辰。
岂有听烈祖之旧勋。悉安所坐。
闻明君之至德。曾不暂兴。
考经虽谓其相承。度礼深疑其有失。
欲请跪炉仍旧。馀依常位立班。
请贡举复限三条烛奏 五代 · 窦贞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五
进士考试杂文。
及与诸科举人八策。
历代已来。
皆以三条烛尽为限。
长兴二年
改令昼试。
伏以悬科取士。
有国常规。
沿革之道虽殊。
公共之情难失。
若使就试两廊之下。
挥毫短景之中。
视晷刻而惟畏稽迟。
演词藻而难求妍丽。
未见观光之美。
但同款答之由。
既非师古之规。
恐失取人之道。
今于考试之时。
准旧例以三条烛为限。
进士并诸色举贡人等。
有怀藏书策入院者。
旧例扶出。
不令就试。
近年以来。
虽见怀藏。
多是容纵。
今欲振举弛紊。
明辨臧否。
冀在必行。
庶为定式。
请纂集晋朝实录疏 五代 · 窦贞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五
臣伏睹上自轩昊。下及隋唐。
历代帝王。享国年月。
莫不裁成信史。载在明文。
编修祇自于本朝。或追补亦从于来者。
曾无漏略。咸有排联。
踪迹相寻。源流可别。
五运生成之道。于是乎彰明
一时褒贬之书。因兹而昭著。
古既若此。今乃宜然。
辄敢上言。庶裨有作。
伏以晋高祖少帝。两朝临御。
一纪光阴。虽金德告衰。
盖归历数。而炎灵复盛。
固有阶缘。先皇昔在初潜。
曾经所事。舜有历试之迹。
禹陈俾乂之功。载寻发渐之由。
实谓开基之本。近见史臣修高祖实录。
神功圣德。靡不详明。
述汉之兴。由晋而起。
安可遗落朝代。废缺编修
更若日月滋深。耳目不接。
恐成湮没。莫究端由。
伏惟皇帝陛下德洽守文。功宣下武。
化家为国。备观王业之源。
续圣继明。益表帝图之美。
旧章毕举。坠典聿修
伏乞睿慈。敕史官纂集晋朝实录。
晋朝实录疏 五代 · 窦贞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五
监修国史时。
奉诏修晋朝实录。
伏以皇帝陛下武功定业。
文德化民。
河图雒书。
将荐圣明之瑞。
商俗夏谚。
无轻典诰之资。
厚言贻诫以宏心。
彰往考来而在念。
臣等任叨南董。
才愧班荀。
属辞亏朗畅之功。
总论寡精微之识。
秩无文于昭代。
浪塞阙如。
收遗韵于传闻。
冀开来者。
奉兹铅椠。
赏以油缃。
同倾献状之心。
上副成书之命。
所撰晋高祖实录三十卷。
少帝实录二十卷。
谨诣东山阁门呈进。
郊庙议 五代 · 窦贞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五
按王制。
天子七庙。
诸侯五。
大夫三。
士一。
正义曰。
周之制七庙者。
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也。
又曰。
七庙者。
据周也。
有其人则七。
无其人则五。
至光武中兴。
及魏晋宋齐隋唐。
或立六庙。
或立四庙。
盖建国之始。
未盈其数也。
礼曰。
德厚者流光。
此天子可以事六世之义也。
今陛下大定寰区。
重兴汉祚。
旁求典礼。
用正宗祧。
伏请立高曾祖祢四亲庙。
又自古圣王。
祖有功。
宗有德。
更立始祖。
在四庙之外。
不拘定数。
所以或五庙。
或七庙。
今请尊高皇帝光武皇帝为始祖。
法文王武王不迁之制。
用历代六庙之规。
庶合典礼。
奉迎太庙神主请车驾出城议 五代 · 窦贞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五
陛下方祇见于祖宗。
展孝思于迎奉。
酌人情而制礼。
迎庙主以为宜。
臣等未见旧章。
止依情理。
以车驾出城为是。
其迎奉之仪。
请下礼仪使酌量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