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历生失度判历生失杪忽之度) 盛唐 · 王泠然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四
律吕之本。今古攸尚。
周行殷历。孔子于是兴嗟。
汉袭秦正刘歆以之条奏。
莫不考于经传。稽之气象。
惟彼历生。称明算法。
理须铜壶晓唱。则听鸡鸣。
玉斗夜回。方看蚁转。
何得轻于杪忽。失以毫釐。
裨灶多言。岂知天道。
羲和废职。几乱人时。
遂令太史罢占。畴人废业。
陆佐公之漏刻。莫见新成。
张平子之浑仪。但闻虚设。
既失推之典。何逃寘棘之刑。
对举抱瓮生判河南东道史举抱瓮生或告云矫州科生妄罪不服) 盛唐 · 王泠然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四
使臣巡方。天子锡命。
有能利国。无待受辞。
况诗著考槃。易称嘉遁。
清高励俗。义道周身。
致为举先。可以师者。
御史岁观风物。夜动星芒。
路出河东。载驰骢马。
地疑河上。便遇真人。
将观善以惩违。遂荐贤而报国。
逢萌既违威辟。莫辨东西。
法真不以礼迎。何能进退。
由是黄金见铄。白玉成瑕。
庄周道心。以枯槁非本。
子贡利口。乃浑沌假修。
人既无情。骂叔文而称矫。
州宁妄罪。鞭宁越以成威。
对登城判(甲登城而指乙告其惑众甲云实无妖言) 盛唐 · 王泠然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四
先王训俗。禁以窥临。
君子执身。慎乎登降。
惟甲才非入室。教异垂堂。
既处隘而乘閒。爰兴高而眺远。
平看雉堞。回数人家。
遍识山川。周知国邑。
郑君之伺敌。忽上层埤。
同汉后之思乡。且瞻长路。
行未闻于能赋。告将惑于妖言。
不指不呼。孰云知礼。
从轻从重。旋欲议刑。
向若甲是卑流。恭随长者。
承所视而待问。事缘情而可矜。
今者攀陟不宜。惊疑于众。
护非有失。虽云李径无言。
故犯难容。亦可棘司惩训。
严城作限。缓狱何逃。
罪自招于指挥。理宜退于心伏。
论荐书 盛唐 · 王泠然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四
将仕郎太子校书郎王泠然谨再拜上书相国燕公阁下。孔子曰。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
则仆所以有意上书于公。为日久矣。
所恨公初为相。而仆始总角。
公再为相。仆方志学。
及仆预乡举。公在官于巴邱。
及仆参常调。而公统军于沙朔。
今公复为相。随驾在秦。
仆适效官。分司在洛。
竟未识贾谊之面。执相如之手。
之正道。之要务。
焉得与相公论之乎。昔者公之有文章时。
岂不欲文章者见之乎。公未富贵时。
岂不欲富贵者用之乎。今公贵称当朝。
文称命代。见天下未富贵有文章之士。
不知公何以用之。公一登甲科。
三至宰相。是因文章之得用。
于今亦三十年。后进之士。
公勿谓其无人。何者。
长安裴耀卿。于开元五年掌天下举。
擢仆高第。以才相知。
尚书右丞王邱。于开元九年掌天下选。
授仆清资。以智见许。
然二君者。若无明鉴。
宁处要津。是仆亦有文章。
思公见也。亦未富贵。
思公用也。此非自媒自衒。
恐不道不知。有唐以来。
无数才子。至于崔融李峤宋之问沈佺期富嘉谋徐彦伯杜审言陈子昂者。
与公连飞并驱。更唱迭和。
此数公者。真可谓五百年挺生矣。
天丧斯文。凋零向尽。
相公日新厥德。长守富贵。
甚善甚善。是知天赞明主而福相公
当此之时。亦宜应天之庥。
报主之宠。弥缝其阙。
匡救其灾。若尸禄备员。
则焉用彼相矣。仆闻位称燮理者。
则道合阴阳。四时不愆。
则百姓无怨。岂有冬初不雪。
春尽不雨。麦苗继日而青死
桑叶未秋而黄落。蠢蠢迷愚。
嗷嗷愁怨。而相公温服甲第。
饱食庙堂。仆则天地之一生人。
亦同人而怨相公也。京房易传曰。
欲德不用。兹谓张。
言人君欲贤者而不用。徒张此意。
厥灾荒。云大旱也。
阴阳不雨。复曰。
师出过时。兹谓旷。
其旱不生。夫天道远。
人道迩。仆多言者也。
安知天道。请以人事言之。
主上开张翰林。引纳才子。
公以傲物而富贵骄人。为相以来。
竟不能进一善。拔一贤。
汉高祖云。当今之贤士。
岂独异于古人乎。有而不知。
是彰相公之暗。知而不用。
是彰相公之短。故自十月不雨。
至于五月。云才积而便散。
雨垂落而复收。此欲德不用之罚也。
仍闻六胡为孽。日寇边陲。
邦家连兵。来往塞下。
已西诸将必不出师。过时之咎也。
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也。
不知庙堂肉食者何以谋之。相公在外十馀年。
而复相国。险阻艰难。
备尝之矣。民之情伪。
尽知之矣。今人室如悬磬。
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天则不雨。公将若之何。
五月有恩。百官受赐。
公官既大。物亦多有。
金银器及锦衣等。闻公受之。
面有喜色。今岁大旱。
黎人阻饥。公何不固辞金银。
请赈仓廪。怀宝衣锦。
于相公安乎。百姓饿欲死。
公何不举贤自代。让位请归。
公三为相。而天下之人。
皆以公为亢极矣。夫物极则反
人盛必衰。日中则昃。
月满则亏。老子曰。
功成名遂。则身退。
天之道也。今公富贵功成。
文章命遂。唯身未退耳。
相公昔在南中。自为岳阳集。
有送别诗云。谁念三千里。
江潭一老翁。则知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宽。
贾谊非流窜不能作赋以自安。公当此时。
思欲入京华。归老田里。
脱身瘴疠。其可得乎。
今则不然。忘往日之栖迟
贪暮年之富贵。仆恐前途更失。
后悔难追。主上以相公为贤。
使佐社稷。若弃德不让。
是废明君之举。岂曰能贤。
仆见相公事方急。不可默诸桃李。
公闻人之言或中。犹可收以桑榆。
诗曰。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相公五君咏曰。
凄凉丞相府。馀庆在元成
苏公一闻此诗。移相公于荆府。
积渐至相。由苏得也。
今苏屈益部。公坐庙堂。
投木报琼。义将安在。
亦可举苏以自代。然后为朔方之行。
抑又闻屋漏在上。知之在下。
报国之重。莫若进贤
去年赦书云。草泽卑位之閒。
恐遗贤俊。宜令兵部即作牒目
名奏闻。而吏部起请云。
试日等第全下者。举主量加贬削。
条目一行。仆知天下父不举子。
兄不举弟。向者百司诸州长官
皆无才能之辈。并是全躯保妻子之徒。
一入朝廷即恐出。暂居州郡即思改。
岂有轻为荐举。以取贬削。
今闻天下尚有四百人应举。相公岂与四百人尽及第乎。
既有第差。由此百司诸州长官
惧贬削而不举者多矣。仆窃谓今之得举者。
不以亲。则以势。
不以贿。则以交。
未必能鸣鼓四科。而裹粮三道。
其不得举者。无媒无党。
有行有才。处卑位之閒。
仄陋之下。吞声饮气
何足算哉。何乃天子令有司举之。
相公令有司拒之。则所谓欲德不用。
徒张此意。事与京房易传同。
故天以大旱相试也。去年所举县令
吏部一例与官。举若得人。
天何不雨。贤俊之举。
楚既失之。县令之举。
齐亦未得。夫有贤明宰相
尚不能燮理阴阳。而令庸下宰君。
岂能辑熙风化。相公必欲选良宰。
莫若举前仓部员外郎吴太元洛阳。必欲举御史中丞
莫若举襄州刺史吴靳。清辇毂之路。
非太元不可。任台阁之风。
非吴靳不可。仆非吴靳亲友。
但以知其贤明。相公有而不知。
知而不用。亦其过深矣。
抑又闻之。昔闵子骞为政。
曰仍旧贯。如之何。
何必改作。凡校书正字
一例不得入畿。相公曾为此职。
见贞观以来故事。今吏部侍郎杨滔
目不识字。心不好贤。
芜秽我清司。改张我旧贯。
去年冬奏请。自今巳后。
官无内外。一例不得入畿。
即知正字校书。不如十乡县
明经进士。不如三卫出身。
相公复此改张。甄别安在。
古人有坐钓登相。立筹封侯。
今仆无尚父之谋。辥公之策。
徒以仕于书苑。生于学门。
小道逢时。大言祈相。
仆也幸甚幸甚。去冬有诗赠公爱子协律
其诗有句云。官微思倚玉。
文浅怯投珠。吕氏春秋云。
尝一脔之肉。知一鼎之味。
请公且看此十字。则知仆曾吟五言。
则亦更有旧文。愿呈作者。
如公之用人。盖已多矣。
仆之思用。其来久矣。
拾遗补阙。宁有种乎。
仆虽不佞。亦相公一株桃李也。
此书上论不雨。阴阳乖度。
中愿相公进贤为务。下论仆身求用之路。
事繁而言不典。理切而语多忤。
其善也必为执事所哂。其恶也必为执事所怒。
傥哂既怒罢方解。则仆当持旧文章而再拜来也。
御史高昌宇书 盛唐 · 王泠然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四
仆之怪君甚久矣。不忆往日任宋城县乎。
仆稍善文章。每蒙提奖。
勤勤见遇。又以齐氓。
叨承恩顾。铭心在骨。
复闻升进。不出台省
当为风流可望。故旧不遗。
近者伏承皇皇者华。出使江外。
路次于宋。依然旧游。
门生故人。动有十辈。
蒙问及者众矣。未尝言泠然。
明公纵欲高心不垂半面。岂不畏天下窥公侯之浅深。
与著绿袍乘骢马。跄跄正色。
谁敢直言。仆所以数日伺君。
望尘而拜。有不平事。
欲图于君。莫厌多言而彰公短也。
先天年中。仆虽幼小。
未闲声律。辄参举选。
公既明试。量拟点额。
仆之枉落。岂肯缄口。
是则公之激仆。仆岂不知。
公之辱仆。仆终不忘其故。
亦上一纸书。蒙数遍读。
重相摩奖。道有性灵。
云某来掌试。仰取一名。
于是逡巡受命。匍匐而归。
一年在长安。一年在洛下
一年坐家园。去年冬十月得送。
今年春三月及第。往者虽蒙公不送。
今日亦自致青云。天下进士有数。
自河以北。唯仆而巳。
光华藉甚。不是不知。
君须稍垂后恩。雪仆前耻。
若不然。仆之方寸。
别有所施。何者。
故旧相逢。今日之谓也。
仆困穷如君之往昔。君之未遇似仆之今朝。
因斯而言。相去何远。
君是御史。仆是词人。
虽贵贱之閒。与君隔。
而文章之道。亦谓同声。
而不可以富贵骄人。亦不可以礼义见隔。
且仆家贫亲老。常少供养。
兄弟未有官资。嗷嗷环堵。
菜色相看。贫而卖浆。
值天凉。今冬又属停选试。
遣仆为御史。君在贫途。
见天下文章精神气调得如王子者哉。实能忧其危。
拯其弊。今公之富贵。
亦不可多得。意者望御史今年为仆索一妇。
明年为留心一官。幸有馀力。
何惜些些。此仆之宿憾。
口中不言。君之此恩。
上相戴。傥也贵人多忘。
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
与君并肩台阁。侧眼相视。
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仆生长草野。语诚触忤。
并诗若干首。别来三日。
莫作旧眼相看。山东布衣。
不识忌讳。泠然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