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杨玚
请定帖经奏 唐 · 杨玚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
今之举明经者。
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
每至帖试。
必取年头月尾。
孤经绝句。
自今已后。
考试者尽帖平文
以存大典。
今之明经
习左氏者十无一二。
恐左氏之学废。
又周礼仪礼公羊谷梁。
亦请量加优奖。
谏限约明经进士 唐 · 杨玚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
太学者。
教人务礼乐敦诗书也。
古制。
卿大夫子弟。
及诸侯岁贡小学之异者咸造焉。
故曰。
十五入太学
学先圣礼乐。
而朝廷君臣之礼。
班以品类。
分以师长
三德以训之。
四教以睦之。
人既知劝。
且务通经。
学成业著。
然后爵命加焉。
以之效职。
则知礼节。
以之莅人。
使识廉让。
则棫朴之咏兴也。
伏闻承前之例。
监司每年应举者。
尝有千数。
简试取其尤精。
上者不过二三百人。
省司重试。
但经明行修。
即与擢第。
不限其数。
自数年以来。
省司定限。
天下明经进士及第
每年不过百人。
两监惟得一二十人。
若常以此数而取。
臣恐三千学徒。
虚废官廪。
两监博士
滥縻天禄。
臣窃见流外入仕。
诸色出身。
每岁尚二千馀人。
方于明经进士
多十馀倍。
则是服勤道业之士。
不及胥吏浮虚之徒。
以其效官。
岂识于先王之礼义。
国家大启庠序。
广置教道。
厚之以政始。
训之以士先
岂徒然哉。
将有以也。
陛下设学校。
务以劝进之。
有司为限约。
务以黜退之。
臣之微诚。
实所未晓。
臣伏见承前以来。
制举遁迹丘园孝弟力田者。
或试时务策一道。
或通一经。
粗明文义。
即放出身。
亦有与官者。
此国家恐其遗才。
至于明经进士
服道日久。
请益无倦。
经策既广。
文辞极难。
监司课试。
十巳退其八九。
考功及第。
十又不收其一二。
若长以为限。
恐儒风渐坠。
小道将兴。
若以出身人多。
应须诸色都减。
岂在独抑明经进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