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杨倞
荀子 唐 · 杨倞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九
昔周公稽古三五之道。
损益夏殷之典。
制礼作乐。
以仁义理天下。
德化刑政存乎诗。
至于幽厉失道。
始变风变雅作矣。
平王东迁
诸侯力政。
逮五霸之后。
则王道不绝如线。
仲尼定礼乐。
作春秋。
然后三代遗风。
弛而复张。
而无时无位。
功烈不得被于天下。
但门人传述而已。
陵夷至于战国
于是申商苛虐。
孙吴变诈。
以族论罪。
杀人盈城。
谈说者又以慎墨苏张为宗。
则孔氏之道。
几乎息矣。
有志之士。
所为痛心疾首也。
孟轲阐其前。
荀卿振其后。
观其立。
言指事。
根极理要。
敷陈往古。
掎挈当世。
拨乱兴理。
易于反掌。
真名世之士。
王者之师。
又其书亦所以羽翼六经。
增光孔氏。
非徒诸子之言也。
盖周公制作之。
仲尼祖述之。
荀孟赞成之。
所以胶固王道。
至深至备。
虽春秋之四夷交侵。
战国之三纲弛绝。
斯道竟不坠矣。
以末宦之暇。
颇窥篇籍。
窃感炎黄之风。
未洽于圣代。
谓荀孟有功于时政。
尤所耽慕。
孟子有赵氏章句。
汉氏亦尝立博士
传习不绝。
故今之君子。
多好其书。
荀子未有注解。
亦复编简烂脱
传写谬误。
虽好事者时亦览之。
至于文义不通。
屡掩卷焉。
夫理晓则惬心。
文舛则忤意。
未知者谓异端不览。
览者以脱误不终。
所以荀子之书。
千载而未光焉。
辄用申抒鄙意。
敷寻义理。
其所徵据。
则博求诸书。
但以古今字殊
齐楚言异。
事资参考。
不得不广。
或取偏傍相近。
声类相通。
或字少增加。
文重刊削。
或求之古字。
或徵诸方言。
加以孤陋寡俦。
愚昧多蔽。
穿凿之责。
于何可逃。
曾未足粗明先贤之旨。
适增其芜秽耳。
盖以自备省览。
非敢传之将来。
以文字繁多。
故分旧十二卷三十二篇为二十卷。
又改孙卿新书为荀卿子。
其篇第亦颇有移易。
使以类相从云。
时岁在戊戌大唐睿圣文武皇帝元和十三年十二月也。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蔚州诸军事蔚州刺史御史中丞马公墓志铭 唐 · 杨倞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九
公讳纾。字无畏扶风平陵人。曾祖行炎。妫州刺史。祖于龙。平州刺史。父实。右骁骑将军御史中丞。并有功幽兰。书勋竹帛。公即中丞第廿五子。幼有奇节。性唯聪悟。见古名将勋业之事。未尝不废书发愤。沈吟久之。□寄河朔志蕃王室。欲变风俗。期乎坦夷。遂委质戎府。累迁魏大将。自天宝末安史为乱。虽克剿□翻恣骄凶。以故将帅带州连郡。蕃贡罕至。而魏博诸田相继立。元和中。上以文德武功定叛乱。虽魏帅诈顺。寻亦如旧。大和初。沧帅李全略死。子同捷盗袭其位。先皇震怒。徵兵讨之。魏帅以封壤连接。潜相应援。时中书令裴公掌兵柄。谋挠魏事。公以才辨为戎帅率。如每有奏请。独当其任。遂申密款于裴公。天子嘉之。乃大张皇威。深述圣旨。开向国之福。戎覆巢之厄。帅立归诚。未几。王师大捷。而同捷就戮。万夫解甲。两河肃清。皆公始谋之力。天子以公忠果可任大事。拜左武卫将军。后出为宁州刺史。在郡有闻。堂帖赴阙。拜右领军大将军至开成中博陵更师。丞相进□取可继作者。以蔚为□邻□易迁就乃拜公蔚州刺史御史中丞。洎中谢文宗皇帝临轩叹赏。面许重事以遣之。既收安迁。公绥戎以德。抚下以恩。野无南牧之虞。俗讲东里之礼。三年去任。执辕遮道者□路。人思公令德。日□于廉帅。廉帅闻于朝廷。又拜蔚州刺史。□疾□寻西河上闻之恻然。候疾愈。方授以大柄。神不庇善。以会昌四年三月十日。终于所寄之第。享年五十六。呜呼。才长寿促。志远途穷。□广所以为有识所叹。公两娶裴氏张氏。皆名族。生一男二女。男补太庙斋郎。娶徐氏。次女适裴氏。长女在室。即以其年七月十日。归窆于关中少陵原。祔其先茔合先之墓。礼也。铭曰。
皇道熙熙天宝末
盗弄干戈正猖獗。
沧帅死兮有馀蘖。
魏为亲邻志相活。
河海横流马公遏。
溟盗亟诛天被阔。
忠义克彰遂闻达。
天子临轩叹贤杰。
将委边陲□勋烈。
将分竹符后□钺。
所理苏息无饥渴。
才有馀兮悲未豁。
长衢方骋摧輗軏。
彼苍者天何谒谒。
呜呼马君道消歇。
中寿未登神奄绝。
唯有雄名流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