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柴荣后周 921 — 959
史彦超检校太师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故输忠翊戴功臣镇国军节度华商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河东道行营先锋都指挥使检校太保史彦超。严能齐众。
武可摧凶。振铎号军。
伸其胆勇。登锋捍寇。
誓以身先。一昨北戎阻兵。
同恶相济。尔乃力排群丑。
体中重创。虽虏骑巳大奔。
将军之先殁。衽金革而刚强巳矣。
听鼓鼙而伤叹如何。言念纯臣。
宜膺褒美。俾追赠于崇秩。
用报慰于重泉。可赠检校太师
景范中书侍郎平章事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朕自履宸极。思平泰阶。
出一令虑下民之未从。行一事惧上元之罔祐。
晨兴夕惕。终岁于兹。
虽礼让渐闻兴行。而风雨未之咸若。
岂刑政之斯阙。而德教之未敷哉。
繇是进用良臣。辅宣元化。
虽朕志先定。亦舆情具瞻。
爰择嘉辰。诞敷明命。
枢密院直学士中大夫尚书工部侍郎上柱国晋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景范。昔佐先帝。
每罄嘉谟。逮事眇躬。
愈倾忠节。奉上得大臣之体。
检身为君子之儒。一昨戎辂亲征。
皇都是守。赞勋贤于留府。
副徵发于行营。军政所资。
国用无阙。今则灵台偃革。
宣室图功。思先朝欲用之言。
成圣考得贤之美。俾参大政
仍掌利权。尔其明听朕言。
往敷元化。予欲则垂象而清品汇。
尔则顺天道以序彝伦。予欲恤刑名而息战争。
尔则谨宪章而恢庙略。天人之际悬合。
军民之事罔渝。则国相之尊。
非尔孰处。邦计之重。
惟才是臧。勉思倜傥以致君。
勿效因循而保位。伫闻成积。
用副虚怀。可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平章事判三司
高丽国王王昭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姬旦分疆。肃慎列明堂之位。
武王尊德。朝鲜箕子之封。
矧乃代守东藩。材称閒世。
袭衣冠而奉正朔。瞻象魏以走梯航。
推诚远慕于华风。重译来朝于兴运。
嘉乃丕绩。宜覃懋恩。
特进检校太尉使持节元菟州都督大义军节度使上柱国高丽国王王昭。地控辰韩。
风行日域。命氏本神仙之族。
炳灵分象纬之精。为仁自契于太平。
既观繇巳。述职罔殊于诸夏。
来奉充庭。朕嗣守鸿图。
方崇王道。礼乐征伐之柄。
尽出眇躬。山河带砺之盟。
思传不朽。但遵声教。
岂限遐遥。俾光焘土之封。
更假自天之宠。于戏。
仪同三事。无先开府之尊。
冠耸四梁。愈见上公之贵。
琢苍玉为尔佩。饰丰貂为尔冠。
用报好音。且彰柔远。
尔其仰宣朝命。下慰州民。
泛济水为恩波。还同在藻。
指家山于缑岭。免咏式微。
永为属国之宾。无阙外臣之礼。
可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依前使持节元菟州诸军事行元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高丽国王。勋如故。
追封郯王侗等制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礼以缘情。
恩以悼往。
矧在友于之列。
尤钟恻怆之思。
故皇弟赠太保侗赠司空信等。
玉叶联芳。
金茎比瑞。
属景运之初启。
大年之不登。
未剪桐圭。
连彫棣萼。
俾予终鲜。
实动永怀。
既登叙以无阶。
在疏封而岂吝。
赠其王爵
慰我天伦。
追封郯王
信追封王
李谷罢相制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鸿水未堙。舟楫赖济川之用。
密云既雨。郊原成利物之功。
惟贤哲之保躬。蹈初终于元吉
我有良相。时惟正人。
七年竭力于扶持。六气遂乖于颐养。
踰岁伏枕。九陈让词。
敦谕虽频。告请弥切。
暂辍秉钧之任。不移论道之资。
仍益户封。斯为异数。
推忠协谋佐理功臣特进守司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李谷。昔事先朝。
勤劳王室。暨登上相
佐佑朕躬。疾因忧国而有加。
志在避权而知足。烦燮调而斯久。
释难重以为宜。渐俟痊平。
别期委任。俾展辂车之礼。
用光水土之官。惟尔诚明。
当体优异。凡百有位。
知予尚贤。可守司空
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功臣散官勋如故。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兴制举制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制策悬科。
前朝盛事。
莫不访贤良于侧陋。
求谠正于箴规。
殿庭之閒。
帝王亲试。
其或大裨于国政。
有益于时机。
则必待以优恩。
縻之好爵。
拔奇取异。
无尚于兹。
得人者昌。
于是乎在。
爰从近代。
久废此科。
怀才抱器者郁而不伸。
隐耀韬光者晦而莫出。
遂使翘翘之楚。
多致于弃捐。
皎皎之驹。
莫就于縻絷。
遗才滞用。
阙孰甚焉。
天下诸色人中。
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
经学优深。
可为师法。
详闲吏理。
达于教化者。
不限前资见任职官。
黄衣草泽。
许应诏
其逐处州府
依每岁贡举人试例。
差官别考试解送尚书吏部
仍量试策论三道。
共三千言以上。
当日内取文理俱优人物爽秀者。
方得解送。
取来年十月集上都。
其登朝官亦许上表自举。
加赠皇从弟守愿等官制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故皇从弟赠左领军卫将军守愿赠左监门卫将军奉超赠左千牛卫将军逊等。天潢演派。
棣萼腾芳。咸敦孝悌之情。
并著谦和之誉。顷因季代。
不享遐龄。每念非辜。
难忘有恸。宜加赠典。
复贲泉扃。守愿可赠左卫大将军
奉超可赠右卫大将军。逊可赠左武卫大将军
命荐举令录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令录之官。
政理之本。
亲民总务。
在干与廉。
铨衡旧规。
每常慎择。
而缙绅多士。
难以具知。
爰开举善之门。
以广用才之道。
应在朝文资官翰林学士省官内。
有曾历藩郡宾职州县官者。
宜令各举堪为令录者一人。
务在强明清慎。
公平勤恪。
其中有巳曾任令录
亦许称举。
并当擢用。
不拘选限资叙。
虽姻族近亲。
亦无妨嫌。
只须举状内具言。
除官之日。
仍署举主姓名。
若在官贪浊不公。
懦弱不理。
或职务废阙。
或处断乖违。
并量事状重轻。
连坐举主。
仍令御史台催促本官。
旋具奏闻。
限两月内举状齐足。
如出使在外者。
候回日准此指挥
务在称扬循吏。
激劝官途。
庶符用乂之方。
共布惟和之政。
求言诏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善操理者。
不能有全功。
善处身者。
不能无过失。
尧舜禹汤之上圣。
文武成康之至明。
尚犹思逆耳之言。
求苦口之药。
何况后人之不逮哉。
朕承先帝之灵。
居至尊之位。
涉道犹浅。
经事未深。
尝惧昏蒙。
不克负荷。
自临宸极。
巳过周星。
至于刑政取舍之閒。
国家措置之事。
岂能尽是。
须有未周。
朕犹自知。
人岂不察。
而在位者未有一人指朕躬之过失。
食禄者曾无一言论时政之是非。
岂朕之寡昧。
不足与言耶。
岂人之循默。
未肯尽心耶。
岂左右前后。
有所畏忌耶。
岂高卑疏近。
自生閒别耶。
古人云。
君子大言受大禄
小言受小
又云。
官箴王阙。
则是士大夫之有禄位。
无不言之人。
然则为人上者。
不能感其心而致其言。
此朕之过也。
得不求骨鲠之辞。
询正直之议。
共申裨益。
庶洽治平
朕于卿大夫。
才不能尽知。
面不能尽识。
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
审其意而察其忠。
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
任用之当否。
若言之不入。
罪实在予。
苟求之不言。
将谁执咎。
应内外文武臣僚。
今后或有所见所闻。
并许上章论谏。
若朕躬之有阙失。
得以尽言。
时政之有瑕疵。
勿宜有隐。
方求名实。
岂尚虚华。
苟或素不工文。
但可直书其事。
理有谬误者。
当期舍短。
言涉伤忤者。
必与留中。
所冀尽情。
免至多虑。
诸有司局公事者。
各宜举职。
事有不便者。
革之可也。
理有可行者。
举之可也。
勿务因循。
渐成讹谬。
臣僚有出使在外回者。
苟或知黎庶之利病。
闻官吏之优劣。
当具敷奏。
以广听闻。
班行职位之中。
迁除改转之际。
即当考陈力之轻重。
较言事之否臧。
奉公切直者。
当议甄升。
临事蓄缩者。
须行抑退。
翰林学士两省官职居侍从
乃论思谏诤之司。
御史台官任处宪司
是击搏纠弹之地。
论其职分。
尤异群官。
如逐任官内。
无所献替启发弹举者。
三月限满。
合迁转时。
宜令中书门下先奏取进止。
凡尔有位。
宜悉朕怀。
京城别筑罗城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惟王建国。
实曰京师
度地居民。
固有前则。
东京华夷臻凑。
水陆会通。
时向隆平。
日增繁盛。
都城因旧。
制度未恢。
诸卫军营。
或多窄隘。
百司公署。
无处兴修。
加以坊市之中。
邸店有限。
工商外至。
亿兆无穷。
僦赁之资。
添增不定。
贫阙之户。
供办实艰。
而又屋宇交连。
街衢湫隘。
入夏有暑湿之苦。
居常多烟火之忧。
将便公私。
广都邑
宜令所司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
先立标帜。
候将来冬末春初
农务閒时。
即量差近甸人夫。
渐次修筑。
春作才动。
便令放散。
如或土功未毕。
则迤逦次年修筑。
所冀宽容办集。
今后凡有营葬。
及兴置宅灶并草市。
并须去标帜七里外。
其标帜内。
候官中擘画定街巷军营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
百姓即任营造。
毁私建寺院禁私度僧尼诏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释氏真宗
圣人妙道。
助世劝善。
其利甚优。
前代以来。
累有条贯。
近年巳降。
颇紊规绳。
近览诸州奏闻。
继有缁徒犯法。
盖无科禁。
遂至尤违。
私度僧尼。
日增猥杂。
创修寺院。
渐至繁多。
乡村之中。
其弊转甚。
漏网背军之辈。
苟剃削以逃刑。
行奸为盗之徒。
托住持而隐恶。
将隆教法。
须辨否臧。
宜举旧章。
用革前弊。
诸道府州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
一切仍旧。
其无敕额者。
并仰停废。
所有功德佛像及僧尼。
并腾并于合留寺院内安置。
天下诸县城郭内。
若无敕额寺院。
祗于合停废寺院内。
选功德屋宇最多者。
或寺院僧尼各留一所。
若无尼住。
祗留僧寺院一所。
诸军镇坊郭及二百户巳上者。
亦依诸县指挥
如边远州郡无敕额寺院处。
于停废寺院内。
僧尼各留两所。
今后并不得创造寺院兰若。
王公戚里诸道节刺巳下。
今后不得奏请创造寺院。
及请开置戒坛
男子女子。
如有志愿出家者。
并取父母祖父母处分。
巳孤者取同居伯叔兄弟处分。
候听许方得出家。
男年十五巳上。
念得经文一百纸。
或读得经文五百纸。
女年十三巳上。
念得经文七十纸。
或读得经文三百纸者。
经本府陈状乞剃头。
录事参军判官试验经文。
其未剃头閒。
须留发髻。
如有私剃头者。
却勒还俗。
其本师主决重杖勒还俗。
仍配役三年。
两京大名府京兆府青州各处置戒坛
候受戒时。
两京委祠部差官引试。
大名府等三处。
祗委本判官录事参军引试。
如有私受戒者。
其本人师主临坛三纲知事僧尼。
并同私剃头例科罪。
应合剃头受戒人等。
逐处闻奏。
候敕下委祠部给付凭由
方得剃头受戒。
应男女有父母祖父母在。
别无儿息侍养。
不听出家。
曾有罪犯。
遭官司刑责之人。
及弃背父母逃亡奴婢。
奸人细作。
恶逆徒党。
山林亡命。
未获贼徒。
负罪潜窜人等。
并不得出家剃头。
如有寺院辄容受者。
其本人及师主三纲知事僧尼。
邻房同住僧尼。
并仰收捉禁勘。
申奏取裁。
僧尼俗士。
自前多有舍身烧臂鍊指。
钉截手足。
带铃挂灯。
诸般毁坏身体。
戏弄道具。
符禁左道。
妄称变现。
还魂坐化。
圣水圣灯妖幻之类。
皆是聚众眩惑流俗。
今后一切止绝。
如有此色人。
仰所在严断。
递配边远。
仍勒归俗。
其所犯罪重者。
准格律处分。
每年造僧帐两本。
其一本奏闻。
一本申祠部
逐年四月十五日后。
诸县取索管界寺院僧尼数目申州
州司攒帐。
至五月终巳前。
文帐到京。
僧尼籍帐内无名者。
并勒还俗。
其巡礼行脚。
出入往来。
一切取便。
令点检祠祭诏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今后诸处祠祭。应有牲牢香币馔料供具等。
仰委本司官吏躬亲较。务在精至。
行事仪式。依附礼经。
大祠祭合用乐者。仍须祀前教习
凡关祀事。宜令太常博士监察御史用心点检。
稍或因循。必行朝典。
张昭进兵法诏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朕昔览兵书。粗知前事。
将观机要。委卿撰述。
曾未踰时。远来呈进。
披寻之际。备见精详。
论战法之大纲。与孙吴而共贯。
赖卿博学。副朕所怀。
宜示颁宣。用明恩宠。
嘉奖在念。再三不忘。
今赐卿衣著二百匹。银器一百两。
扬州谕诸道诏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朕自渡长淮。
寻清千里。
戎辂方期于南下。
金陵哀告而上章。
乞驻禁军。
称臣待罪。
念其危迫。
未遣攻收。
不谓忽逞狂谋。
又屯残寇。
韩令坤赵韩等。
愤其奸诈。
勠力扫除。
锐旅才交。
贼徒大败。
生擒伪将。
尽夺楼船。
伫于旦夕之閒。
便见澄清之运。
凡闻克捷。
谅极欢呼。
慎择诸司监官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诸司职员。
皆系奏补。
当执役之际。
悉藉公勤。
及听选之时。
尤资干敏。
苟非慎择。
渐致因循。
诸司寺监
今后收补役人。
并须人材俊利。
身言可采。
书札堪中。
自前行止。
委无讹滥。
勒本司关送吏部
引验人材。
考校笔札。
其中选者。
连所试书迹及正身。
引过中书
馀从前后格敕处分。
仍每年祗得一度奏补。
京城街道取便种树掘井诏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辇毂之下。
谓之浩穰。
万国骏奔。
四方繁会。
此地比为藩翰
近建都城
人物諠阗。
闾巷隘狭。
雨雪则有泥泞之患。
风旱则有火烛之忧。
每遇炎蒸。
易生疫疾。
近者开广都邑
展引街坊。
虽然暂劳。
久成大利。
朕昨自淮上。
回及京师
周览康衢。
更思通济
千门万户
庶谐安逸之心。
盛暑隆冬
倍减寒温之苦。
京城内街道阔五十步者。
许两边人户各于五步内取便。
种树掘井。
修盖凉棚。
其三十步以下至二十五步者。
各与三步。
其次有差。
修梁均帝唐清泰帝实录诏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书契巳来。
史册相继。
明君暗主。
罔或遗之。
所以纪一时之兴亡。
为千古之鉴戒。
梁均帝唐清泰二主。
皆居大宝。
奄宅中区
虽负扆当阳
不享延洪之数。
而编年纪事。
宜存纂录之规。
用备阙文。
永传来裔。
其梁均帝唐清泰二主实录。
宜差兵部尚书张昭修纂。
其同修纂官员。
亦委张昭定名奏请。
太祖实录诏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伏以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削平多难。开启洪图。
用干戈而清域中。修礼乐而治天下。
克勤克俭。乃武乃文。
八纮方混于车书。三载忽遗于弓剑。
英谋睿略。既高冠于前王。
圣德神功。尚未编于信史。
询于典礼。阙孰甚焉。
宜垂不朽之文。以永无疆之美。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实录。宜差兵部尚书张昭修纂。
其同修纂官员。委张昭定名奏请。
求遗书诏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史馆所少书籍。宜令本馆诸处求访补填。
如有收得书籍之家。并许进纳。
其进书人部帙多少。等第各与恩泽。
如是卷帙少者。量给资帛。
如馆内巳有之书。不在进纳之限。
春令赦宥诏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朕自守丕图。
尝勤庶政。
念万方之至广。
终日劳心。
恐一物之未苏。
通宵不寐。
乾元资始。
春日载阳。
升紫殿以发德音。
秉镇圭而朝群后。
顺青帝发生之令。
体元穹亭育之仁。
思与群生。
同庆嘉运。
及物之泽。
罔閒于幽遐。
作解之恩。
宜均于雷雨。
应天下见禁罪人。
除犯大辟外。
一切释放。
应诸色亡命之人。
官中自来追捕未获者。
今并放罪。
道州府应欠显德三年终巳前秋夏税物。
并与除放。
诸处败阙场院人员。
自来累行徵督。
尚有逋欠。
实无抵当者。
宜令三司具欠分析数目闻奏。
别候指挥
内外文武职官。
自前曾有犯罪停免黜削人等。
宜令中书门下枢密院具罪犯因繇闻奏。
别候进止。
淮南界内百姓。
宜令行营将校告报诸军。
不得俘虏伤害。
应有文学之吏。
武勇之人。
或幕府州县官等。
临事强明。
在任有所振举。
为众称誉者。
宜令所在长吏具名闻奏。
在朝文武臣僚。
于知识人中有如此者。
亦可公举
并当擢用。
待之厚禄。
于戏。
帝王之于亿兆也。
教之化之。
纳于仁寿。
当五兵未戢。
舜干暂舞于两阶。
中夏小康。
汤网宜开于三面。
用示好生之德。
伫遵且格之言。
凡被照临。
体朕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