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觐
咸阳宝符 唐 · 李觐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六
君生人者。
在乎宝位。
守宝位者。
在乎灵符。
镇四海而攸重。
临万方而作孚。
时或遘迍。
暂沦精于甸邑。
道将昭泰。
旋应德于皇衢。
日者●FDC6师犯顺。
贼臣附进。
随黄钺以外迁。
与翠华而西幸。
苟遇运之云否。
将随时而匿影。
忽影脱于金绳。
遂沈埋于土梗。
既而寇尽天府
驾旋京师
衣冠再朝于紫殿。
文物重布于丹墀。
圣上悯兹符之阙遗。
恒寤寐以求之。
结精诚而仰望。
契幽昧以思惟。
皇心退修。
已闻于其政。
神器大集。
又叶于其期。
其形欲呈。
其气先觌。
何五色之可爱。
与三光而相射。
光凝渭滨之苑。
宜玉树之青青。
媚贯王都之川。
状银河之奕奕。
载求载索。
甸人斯获。
捧之而片月下来。
怀处而长虹上格。
临宸扆同舜德之文明。
照阶墀叶尧心之光宅。
玉钮惟旧。
芝泥尚新。
螭文外发。
鸟篆中陈。
题为天子之宝。
抚远方之人。
彼之近县。
俯接城闉。
我唐既斩虏将于桥上。
汉氏亦拜单于于渭滨
不然者。
曷不呈于异境。
而见于他辰者也。
当其大君出令。
布蛮夷之政。
匪我无以重其成命。
远人厎宁。
执玉帛于庭。
匪我无以阐其威灵。
足知宝符之复。
光我昭代。
唐虽旧邦。
其命惟再。
颂声作于外。
喜气溢于内。
藏之王府。
将神鼎以俱崇。
列彼帝庭。
与宝圭而相对。
盛矣哉我唐之景祚。
信三皇之作配。
昆田化为金赋(以祭祀明洁神化之金为韵) 唐 · 李觐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六
地有百瑞。美者惟金。
其见寡。其应深。
故因神而呈。足表至诚之道。
从物以化。更彰肃祭之心。
其祭惟何。首山之祀。
其祭则那。我皇所致。
始馨香以享德。终洁敬而展意。
向清汉以式瞻。庶嘉祥于一至。
于是乎神报以福。帝受以。
昆田之上。金化于兹。
考出地之形。时则亡也。
观从革之状。维其有之。
原其始也。未辨厥名。
莫知其价。纷杂乎珍异。
昭彰乎昼夜。呈祥于代。
虽得神而生。入息于时。
亦待神而化。及其变也。
倏忽而成。烂然而明。
初比而散点。竟如萤以乱呈。
昔混丹砂。南面之虔诚始答。
今辉瑶草。四方之正色遂生。
山下荧煌。田间昭晰。
向曙而野花齐媚。入暝而天星共列。
祥风拂而逾丽。瑞露濡而更洁。
至若随车表舜。还雨来秦。
或因初以出。或从本而陈。
未有迁移以礼。变化从神。
以彼瑞为兹瑞。易前珍为后珍。
则知宝非神而不见其祥。神非宝而莫临其祭。
访古而昆田宛在。阅史而清风不替。
别有泥沙久沈。光影常翳。
顾兹神之所开。亦化形而表帝。
紫玉见南山(以由德通祥至如影响为韵) 唐 · 李觐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六
南山之阳。
何珍不藏。
昭皇家之至德。
发紫玉之祯祥。
荧荧兮千岩动色。
炯炯兮万壑生光。
映于林谓偫凤之集上。
据于石辨众珉之居旁。
固已闻于往牒。
遂荐臻于我皇。
稽夫所自。
无胫而至。
每隐曜而不欺。
曷招携之可致。
所以瑞于有道。
将委质而式孚。
出非其时。
则韬光而自弃。
南眺穹崇。
玉见于中。
贞姿岂琢。
劲质非砻。
远而望焉。
与彩云而摇曳。
即而察也。
杂嘉气之葱茏。
对白璧而即异。
元圭而攸同。
故瑞无应而不至。
事有感而遂通。
通人莫测。
孰知其色。
由是王者凭之而致理。
君子观之而比德。
明琬玉之在兹。
岂瑕瑜之有匿。
原乎玉之处幽。
俭德是修。
德表玉而应瑞。
玉用德而降休。
真宰之潜运。
知神功之所由。
不然。
安得挹至宝于潜谷。
阐皇风于大猷而已哉。
若乃外彻中朗。
泠然如响。
佩服之处。
虽贵乎山元。
抵鹊之时。
罔怀于土壤。
大矣哉。
瑞无常居。
因化所如。
惟德是依。
彼自彰于符契。
不贪为宝。
我何待而沽诸。
故客有观光而歌曰。
归太素兮远蛮屏。
有瑞玉兮见霄岭。
浮紫色于云际。
混清辉于水影。
南山之不骞。
期我皇之惟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