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感知巳赋797年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贞元九年始就州府之贡举人事。其九月。执文章一通。谒于右补阙安定梁君。是时梁君之誉塞天下。属词求进之士。奉文章造梁君门下者。盖无虚日。梁君知人之过也。亦既相见。遂于有相知之道焉。谓得古人之遗风。期之名不朽于无穷。许以拂拭吹嘘。初谓面相进也。亦未幸甚。十一月。梁君遘疾而殁。渐游于朋友公卿间。往往皆曰。吾久籍子姓名于补阙梁君也。乃知非面相进也。当时意谓先进者遇人特达。皆合有是心。亦未谓知巳之难得也。梁君殁于兹五年。学圣人经籍教训文句之旨。而为文将数万言。愈昔年见于梁君之文。弗啻数倍。虽不敢同德于古人。然亦常无怍于中心。每岁试于礼部。连以文章罢黜。声光晦昧于时俗。人皆谓之固宜。然后知先进者遇人特达。亦不皆有是心也。方知知巳之难得也。夫见善而不能知。虽善何为。知而不能誉。则如勿知。誉而不能深。则如勿誉。深而不能久。则如弗深。久而不能终。则如勿久。虽不肖。幸辱于梁君所知。君为之言于人。岂非誉欤。谓其有古人之风。岂非深欤。誉而逮夫终身。岂非久欤。不幸梁君短命遽殁。是以未能有成也。其谁能相继梁君之志而成之欤。巳焉哉。天之遽丧梁君也。是使之命久迍邅厄穷也。遂赋感知巳以自伤。其言怨而不乱。盖小雅骚人之馀风也。其辞曰。
戚戚之愁苦兮。思释去之无端。
彼众人之容易兮。乃志士之所难。
伊自古皆嗟兮。又何怨乎兹之世。
独厄穷而不达兮。悼知音之永逝。
纷予生之多故兮。愧特于世之谁知。
抚圣人教化之旨兮。洵合古而乖时。
诚自负其中心兮。嗟与俗而相违。
趋一名之五稔兮。尚无成而淹此路岐。
昔圣贤之遑遑兮。极屈辱之驱驰。
择中庸之难蹈兮。虽困顿而终不改其所为。
苟天地之无私兮。曷不鉴照于神祇。
心劲直于松柏兮。沦霜雪而不衰。
知我者忽然逝兮。岂吾道之巳而。
幽怀赋815年 中唐 · 李翱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朋友有相叹者。赋幽怀以答之。其辞曰。
嚣嚣而杂处兮。咸嗟老而羞卑。
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
傥中怀之自得兮。终老死其何悲。
昔孔门之多贤兮。惟回也为庶几。
超偫情以独去兮。指圣域而高追。
固箪食与瓢饮兮。宁服轻而驾肥。
望若人其如何兮。惭吾德之纤微。
躬不田而饱食兮。妻不织而丰衣
援圣贤而比度兮。何侥倖之能希。
念所怀之未展兮。非悼巳而陈私。
禄山之始兵兮。岁周甲而未夷。
神尧之郡县兮。乃家传而自持。
税生人而育卒兮。列高城以相维。
何兹世之可久兮。宜永念而遐思。
有三苗之逆命兮。舞干羽以来之。
惟刑德之既修兮。无远迩而咸归。
高祖之初起兮。提一旅之羸师。
顺天而用众兮。竟扫寇而戡隋。
况天子之神明兮。有烈祖之前规。
刬弊政而还本兮。如反掌之易为。
苟庙堂之治得兮。何下邑之能违。
哀予生之贱远兮。包深怀而告谁。
嗟此诚之不达兮。惜此道而无遗。
独中夜以潜叹兮。匪吾忧之所宜。
释怀赋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读党锢传。哀直道之多尤不容。作释怀赋。其辞曰。
怀夫人之郁郁兮。
历悔吝而不离。
吾心直以无差兮。
惟上天其能知。
邪何德而必好兮。
忠何尤而被疑。
彼陈辞之多人兮。
胡不去众而讯之。
荩言而不信兮。
退远去而不获。
弗验实而考省兮。
固予道之所厄。
昔师商之规圣兮。
德既均而行革。
惟肝肠之有殊兮。
守不同其何责。
愿披怀而竭闻兮。
道既塞而巳行。
路非险而不通兮。
人忌我而异情。
王章直而狱死兮。
李固忠而陷刑。
自古世之所悲兮。
矧末俗之衰诚。
哀贞心之洁白兮。
疾苗莠之纷生。
令农夫以手锄兮。
反剪去乎嘉茎。
岂不指秽而语之兮。
瞪瞢而不肯听。
叹释去而不忍兮。
终留滞亦何成。
当晨旦而步立兮。
仰白日而自明。
处一世而若流兮。
何久永而伤情。
乐此言而内抑兮。
壮大观于庄生
拔馨香之茝兰兮。
树蒿蔚以罗列。
斥通道而使兮。
棘径之中绝。
置春秋而询心兮。
羌与此其奚别。
誓词约交兮。
期共死而皆居。
嗟所守之既异兮。
乃汗漫而遗初。
心皓白而不容兮。
市直望利
忠不顾而立忘兮。
交不同而行弃。
悲夫。
不徇巳而必仇兮。
谅非水火其何畏。
独吾行之不然兮。
直愧心而惧义。
嘉山松之苍苍兮。
岁苦寒而亦悴。
吾固乐其贞刚兮。
夫何尤乎小异。
欲静默而绝声兮。
岂不悼厥初之所志。
抑此怀而不可兮。
终永夜以嘘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