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翱中唐 774 — 836
广庆寺 中唐 · 李翱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传者不足信,见景胜如闻。
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
鱼龙晴自戏,猿狖晚成群。
醉酒斜阳下,离心草自薰。
金山寺 中唐 · 李翱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山载江心寺,鱼龙是四邻。
楼台悬倒影,钟磬隔嚣尘。
石室堪容膝,云堂可憩身。
我来登眺处,能有几閒人。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金山
毛仙翁 中唐 · 李翱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紫霄仙客下三山,因救生灵到世间。
龟鹤计年承甲子,冰霜为质驻童颜。
韬藏休咎传真箓,变化荣枯试小还。
从此便教尘骨贵,九霄云路愿追攀。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时刺朗州,一本无二首二字,第二首题云再赠。) 其一 821年 中唐 · 李翱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其二 821年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奉酬刘言史宴光风亭(一作奉酬)。(一作刘言史诗)812年 中唐 · 李翱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引用典故:山阴会
闰馀春早景沈沈,禊饮风亭恣赏心。
红袖青娥留永夕,汉阴宁肯羡山阴。
拜禹歌 中唐 · 李翱
贞元十五年六月二十九日陇西李翱敬拜于禹之堂下。自宾阶升,北面立,弗敢叹,弗敢祝,弗敢祈。退,降,复敬,再行,哭而归。且歌曰。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生人之常勤。
往者吾弗及兮,来者吾弗闻。
已而,已而。
戏赠诗831年 中唐 · 李翱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
县君好砖渠,绕水恣行游。
鄙性乐疏野,凿地便成沟。
两岸值芳草,中央漾清流。
所尚既不同,砖凿可自修。
从他后人见,境趣谁为幽。
断僧通状判 中唐 · 李翱
四言诗 押卦韵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上岁童子,二十受戒。
君王不朝,父母不拜。
口称贫道,有钱放债。
量决十下,牒出东界。
辨邪箴 中唐 · 李翱
四言诗 押庚韵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七
居士处深,在察微萌。
虽有谗慝,不能蔽明。
汉之孝昭,睿过周成
上书知诈,照奸得情。
燕盖既折,王猷治平
百代之后,乃流淑声。
行己箴 中唐 · 李翱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七
人之爱我,我度于义。
义则为朋,否则为利。
人之恶我,我思其由。
过宁不改,否又何仇。
仇实生怨,利实害德。
我如不思,乃陷于惑。
内省不足,愧形于颜。
中心无他,曷畏多言。
唯咎在躬,若市于戮。
慢谑自它,匪汝之辱。
昔者君子,惟礼是持。
自小及大,曷莫从斯。
苟远于此,其何不为。
事之在人,昧者亦知。
迁焉及己,则莫之思。
造次不戒,祸焉可期。
书之在侧,以为我师。
舒州新堂823年10月 中唐 · 李翱
四言诗 押鱼韵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七 创作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先时寝坏,有隘其庐。
乃作斯堂,高严旟旟。
六桷四楹,装重架虚。
栾栱不设,檐蜚祛祛。
丽不越度,俭而有馀。
左立嘉亭,缭以环除。
延延其深,肆肆其纾。
吏事既退,斋心以居。
思民之病,择弊而锄。
弗逸弗坠,谨终犹初。
大旱之后,邻邑成墟。
独我州氓,乐哉胥胥。
鬼神所福,事匪在予。
丞相所言,乃下徵书。
复官于朝,以解前疽。
刻铭于斯,永示偫舒。
泗州开元寺钟铭799年8月 中唐 · 李翱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七
泗州开元寺遭罹水火漂焚之馀。僧澄观与其徒僧若干。复旧室居。作大钟。贞元十五年。厥功成。于是陇西李翱书辞以纪之。
八月梓人功既休,戊寅大钟成。
先时厥初,罹于天菑。
波沈火燔,既浮为薪。
既蜚为尘,澄观之功。
恢复其居,革旧而新。
环墉如陵,台殿斯严。
乃三其门,俾后勿踰。
其徒不哗,咸复其勤。
有加于初,屋室既同。
乃范乃镕,乃作大钟。
乃悬于楼,以鼓其时。
以警淮夷,非雷非霆。
铿号其声,淮夷其惊。
上天下地,弗震弗坠。
大音无斁,千僧戮力。
愿昭其绩,乃铭于石。
江州南湖堤铭823年1月 中唐 · 李翱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七 创作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长庆二年十二月江州刺史李君浚之截南陂。筑堤三千五百尺。高若干尺。广若干尺。以通四乡之路。畜水为湖。人得其赢。正月既毕事。舒州刺史李翱词以纪之。词曰。
天地作物,功或不周。
贤人相之,智与神侔。
漭漭南陂,乾夏滮。
九江暴涨,潜潮逆流。
东南百步,城市所繇。
水积既深,大波其䬌。
亦有舟航,覆溺之忧。
担壅叠路,车轫其辀。
童婴涕堕,老妇号愁。
历古迨兹,孰为氓筹。
浚之之来,养民如身。
乃筑长堤,距江之濒。
厚其钱佣,以饱饿人。
南北东西,百里斗臻。
莫不用力,千锤响振。
虓欢相励,不督而勤。
堤既成止,冈联突起。
坚若石城,障为潴水。
蒲莞菱芡,鸿鸧鳣鲤。
唯其所取,或食或祀。
长堤坦坦,植之杨槐。
架豁飞圮,以便去来。
除险作利,非贤不能。
歌示江人,式悦汝怀。
感知巳赋797年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贞元九年。翱始就州府之贡举人事。其九月。执文章一通。谒于右补阙安定梁君。是时梁君之誉塞天下。属词求进之士。奉文章造梁君门下者。盖无虚日。梁君知人之过也。亦既相见。遂于翱有相知之道焉。谓翱得古人之遗风。期翱之名不朽于无穷。许翱以拂拭吹嘘。翱初谓面相进也。亦未幸甚。十一月。梁君遘疾而殁。翱渐游于朋友公卿间。往往皆曰。吾久籍子姓名于补阙梁君也。翱乃知非面相进也。当时意谓先进者遇人特达。皆合有是心。亦未谓知巳之难得也。梁君殁于兹五年。翱学圣人经籍教训文句之旨。而为文将数万言。愈昔年见于梁君之文。弗啻数倍。虽不敢同德于古人。然亦常无怍于中心。每岁试于礼部。连以文章罢黜。声光晦昧于时俗。人皆谓之固宜。然后知先进者遇人特达。亦不皆有是心也。方知知巳之难得也。夫见善而不能知。虽善何为。知而不能誉。则如勿知。誉而不能深。则如勿誉。深而不能久。则如弗深。久而不能终。则如勿久。翱虽不肖。幸辱于梁君所知。君为之言于人。岂非誉欤。谓其有古人之风。岂非深欤。誉而逮夫终身。岂非久欤。不幸梁君短命遽殁。是以翱未能有成也。其谁能相继梁君之志而成之欤。巳焉哉。天之遽丧梁君也。是使翱之命久迍邅厄穷也。遂赋感知巳以自伤。其言怨而不乱。盖小雅骚人之馀风也。其辞曰。
戚戚之愁苦兮。思释去之无端。
彼众人之容易兮。乃志士之所难。
伊自古皆嗟兮。又何怨乎兹之世。
独厄穷而不达兮。悼知音之永逝。
纷予生之多故兮。愧特于世之谁知。
抚圣人教化之旨兮。洵合古而乖时。
诚自负其中心兮。嗟与俗而相违。
趋一名之五稔兮。尚无成而淹此路岐。
昔圣贤之遑遑兮。极屈辱之驱驰。
择中庸之难蹈兮。虽困顿而终不改其所为。
苟天地之无私兮。曷不鉴照于神祇。
心劲直于松柏兮。沦霜雪而不衰。
知我者忽然逝兮。岂吾道之巳而。
幽怀赋815年 中唐 · 李翱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朋友有相叹者。赋幽怀以答之。其辞曰。
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嗟老而羞卑。
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
傥中怀之自得兮。终老死其何悲。
昔孔门之多贤兮。惟回也为庶几。
超偫情以独去兮。指圣域而高追。
固箪食与瓢饮兮。宁服轻而驾肥。
望若人其如何兮。惭吾德之纤微。
躬不田而饱食兮。妻不织而丰衣。
援圣贤而比度兮。何侥倖之能希。
念所怀之未展兮。非悼巳而陈私。
禄山之始兵兮。岁周甲而未夷。
神尧之郡县兮。乃家传而自持。
税生人而育卒兮。列高城以相维。
何兹世之可久兮。宜永念而遐思。
有三苗之逆命兮。舞干羽以来之。
惟刑德之既修兮。无远迩而咸归。
高祖之初起兮。提一旅之羸师。
顺天而用众兮。竟扫寇而戡隋。
况天子之神明兮。有烈祖之前规。
刬弊政而还本兮。如反掌之易为。
苟庙堂之治得兮。何下邑之能违。
哀予生之贱远兮。包深怀而告谁。
嗟此诚之不达兮。惜此道而无遗。
独中夜以潜叹兮。匪吾忧之所宜。
释怀赋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读党锢传。哀直道之多尤不容。作释怀赋。其辞曰。
怀夫人之郁郁兮。
历悔吝而不离。
吾心直以无差兮。
惟上天其能知。
邪何德而必好兮。
忠何尤而被疑。
彼陈辞之多人兮。
胡不去众而讯之。
进荩言而不信兮。
退远去而不获。
弗验实而考省兮。
固予道之所厄。
昔师商之规圣兮。
德既均而行革。
惟肝肠之有殊兮。
守不同其何责。
愿披怀而竭闻兮。
道既塞而巳行。
路非险而不通兮。
人忌我而异情。
王章直而狱死兮。
李固忠而陷刑。
自古世之所悲兮。
矧末俗之衰诚。
哀贞心之洁白兮。
疾苗莠之纷生。
令农夫以手锄兮。
反剪去乎嘉茎。
岂不指秽而语之兮。
佯瞪瞢而不肯听。
叹释去而不忍兮。
终留滞亦何成。
当晨旦而步立兮。
仰白日而自明。
处一世而若流兮。
何久永而伤情。
乐此言而内抑兮。
壮大观于庄生
拔馨香之茝兰兮。
树蒿蔚以罗列。
斥通道而使兮。
恋棘径之中绝。
置春秋而询心兮。
羌与此其奚别。
昔誓词而约交兮。
期共死而皆居。
嗟所守之既异兮。
乃汗漫而遗初。
心皓白而不容兮。
非市直而望利
忠不顾而立忘兮。
交不同而行弃。
悲夫。
不徇巳而必仇兮。
谅非水火其何畏。
独吾行之不然兮。
直愧心而惧义。
嘉山松之苍苍兮。
岁苦寒而亦悴。
吾固乐其贞刚兮。
夫何尤乎小异。
欲静默而绝声兮。
岂不悼厥初之所志。
抑此怀而不可兮。
终永夜以嘘唏。
进士策问二道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问。初定两税时。
钱直卑而粟帛贵。一斗价盈百。
帛一匹价盈二千。税户之岁供千百者。
不过五十石。帛二十有馀匹而充矣。
故国用皆足。而百姓未以为病。
其法弗更。及兹三十年。
百姓土田为有力者所并。三分踰一其初矣。
其输钱数如故。钱直日高。
粟帛日卑。一斗价不出二十。
帛一匹价不出八百。税户之岁供千百者。
至二百石。帛至八十匹然后可。
为钱数不加。而其税以一为四。
百姓日蹙而散为商以游。十三四矣。
四年春。天子哀之。
诏天下守土臣定留州使额钱。其正料米如故。
其馀估高下如上供。百姓赖之。
以比两税之初。轻重犹未相似。
有何术可使国用富而百姓不虚。游人尽归于农而皆乐。
有力所并者税之如户。而士兵不怨。
夫岂无策而臻于是耶。吾子盍悉怀以来告。
问。吐蕃之为中国忧也久矣。
和亲赂遗之。皆不足以来好息师。
信其甘言而与之诅盟耶。于是深怀阴邪。
乘我之去兵。而欺神虐人。
系虏卿士大夫。至兹为羞。
备禦之耶。则暴天下数十万之兵。
或悲号其父母妻子。且烦馈餫衣食之劳。
百姓以虚。弗备禦之耶。
必将伺我之间。攻陷城邑。
掠玉帛子女。杀其老弱。
系累其丁壮以归。自古帝王岂无诛夷狄之成策耶。
何边境未安若斯之甚耶。二三子其将亦有说乎。
百官行状奏819年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
臣等无能。
谬得秉笔史馆
以记注为职。
夫劝善惩恶。
正言直笔。
纪圣朝功德。
述忠臣贤士事业。
载奸臣佞人丑行。
以传无穷者。
史官之任也。
伏以陛下即位十五年矣。
乃元年平夏州
二年平蜀斩辟。
三年平江东
斩锜张茂昭
遂得易定。
五年擒史宪诚
得泽潞邢洺
七年田宏正以魏博六州来受常贡。
十二年平淮西
斩元济。
十三年王承宗献德棣入税租。
沧景除吏部
十四年平淄青。
斩师道。
得十二州。
神断武功。
自古中兴之君。
莫有及者。
而自元和以来。
未著实录。
盛德大功。
史氏未纪。
忠臣贤士名德。
甚有可为法者。
逆臣贼人丑行。
亦有可为诫者。
史氏皆阙而未书。
臣实惧焉。
故不自量。
辄欲勉强而修之。
凡人之事迹。
非大善大恶。
则众人无由知之。
故旧例皆访问于人。
又取行状谥议。
以为一据。
今之作行状者。
非其门生。
即其故吏
莫不虚加仁义礼智。
妄言忠肃惠和
或言盛德大业。
远而愈光。
或云直道正言
殁而不朽。
曾不直叙其事。
故善恶混然不可明。
至如许敬宗李义府李林甫
国朝之奸臣也。
其使门生故吏作行状。
既不指其事实。
虚称道忠信以加之。
则可以移之于房玄龄魏徵裴炎徐有功矣。
此不惟其处心不实。
苟欲虚美于所受恩之地而巳。
盖亦为文者又非游夏迁雄之列。
务于华而忘其实。
溺于辞而弃其理。
故为文则失六经之古风。
记事则非史迁之实录。
不如此。
则辞句鄙陋。
不能自成其文矣。
由是事失其本。
文害于理。
而行状不足以取信。
若使指事书实。
不饰虚言。
则必有人知其真伪不然者。
纵使门生故吏为之。
亦不可以谬作德善之事而加之矣。
臣今请作行状者。
不要虚说仁义礼智。
忠肃惠和
盛德大业。
正言直道。
芜秽册。
不可取信。
但指事说实。
直载其词。
则善恶功迹。
皆据事足以自见矣。
假令传魏徵
但记其谏争之词。
足以为正直矣。
如传段秀实
但记其倒用司农寺印以追逆兵。
又以象笏击朱泚
自足以为忠烈矣。
今之为行状者。
都不指其事。
率以虚词称之。
故无魏徵之谏争。
而加之以正直。
秀实之义勇。
而加之以忠烈者。
皆是也。
其何足以为据。
考功视行状之不依此者不得受。
依此者乃下太常
并牒史馆
太常定谥。
牒送史馆
则行状之言。
纵未可一一皆信。
与其虚加妄言都无事实者。
犹山泽高下之不同也。
史氏记录。
须得本末。
苟凭往例。
皆是空言。
则使史馆何所为据。
伏乞下臣此奏。
使考功守行善恶之词。
虽故吏门生。
亦不能虚作而加之矣。
臣等要知事实。
辄敢陈论。
轻黩天威。
无任战越。
谨奏。
论事疏表 其一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言。
臣素陋。
幸得守职史官
以记录是非为事。
夫通前古治乱安危之大本者。
实史臣之任也。
臣虽愚。
敢怀畏罪之心。
而不修其职。
窃见陛下即位以来。
招怀不廷之臣。
诛寇贼十馀事。
刷五圣之愤耻。
为后代之根本。
自古中兴之盛。
孰有及者。
自臣得奉诏朝谒以来。
亲见圣德之所不可及。
亦巳多矣。
至如淄青生口夏侯澄等四十七人。
皆所宜诛斩者也。
陛下知其逆贼所逼胁。
质其父母妻子而驱之使战。
其陷恶逆。
非其本心。
赦而不诛。
因诏田宏正随材任使。
其欲归妻子父母者。
纵而不禁。
臣窃闻夏侯澄等既得生归。
淄青贼兵闻之。
莫不怀陛下好生宽惠之德。
而遂无拒战官兵之心矣。
刘悟所以能一夕而擒斩师道者
以三军之心。
皆以苦师道而思陛下之德。
故能不费日而成大功也。
此圣德之所不可及者一也。
今岁关中
夏麦甚盛。
陛下哀民之穷困。
特下明诏。
放夏税约十万石。
朝臣相顾。
皆有喜色。
百姓歌乐。
遍于草野。
此圣德之所不可及者二也。
韩宏献女乐。
陛下不受。
却而赐之。
昔者鲁用孔子
齐人恐惧。
遗之女乐。
季桓子受之。
君臣共观
而三日不朝。
孔子去鲁。
陛下超然独见。
遂以归之。
此圣德之所不可及者三也。
出李宗奭妻女于掖廷。
以庄宅却赐沈遵师。
圣朝宽恕。
亿兆欣感者。
不可备纪。
若下诏出令。
一一皆类于此。
武德贞观不难及。
太平可反掌而致矣。
臣以为定祸乱者。
武功也。
能复制度兴太平者。
文德也。
非武功不能以定祸乱。
非文德不能以致太平。
今陛下既以武功平祸乱。
定海内。
能为其难者矣。
若革去弊事。
高祖太宗之旧制。
忠正而不疑。
屏邪佞而不近。
改税法不督钱而纳布帛。
绝进献以宽百姓税租之重。
厚边兵以息蕃戎侵掠之患。
数引见待制官。
问以时事。
以通壅蔽之路。
故用忠正而不疑。
则功德成。
屏邪佞而不近。
则视听聪明。
改税法不督钱而纳布帛。
则百姓足。
绝进献以宽百姓租税之重。
则下不困。
厚边兵以息蕃戎侵掠之患。
则天下安。
数引见待制官。
问以时事。
以通壅蔽之路。
则下情达。
凡此六者。
政之根本。
太平之所以兴。
陛下既巳能行其难者矣。
又何惜不速其易为者乎。
以臣伏睹陛下。
上圣之姿也。
如不惑近习容悦之词。
选用骨鲠正直之臣。
与之修复故事而行之。
以兴太平。
可不劳而功成也。
若一日不以为事。
臣恐大功之后。
易生逸乐。
而偫臣进言者。
必曰天下既巳太平矣。
陛下可以高枕而为宴乐矣。
若如此。
高祖太宗之制度。
不可以复矣。
制度不复。
则太平未可以遽至矣。
臣窃惜陛下圣质。
当可兴之时。
而尚谦让未为也。
臣谨条疏兴复太平大略六事
别白于后。
若行此六者。
五年不变。
臣必知百姓乐康
蕃虏入侍。
天垂景星
地涌醴泉
凤凰鸣于山林。
麟游于苑囿。
此无他。
和气之所感也。
诗曰。
先人有言。
询于刍荛。
伏惟陛下明圣。
思博闻天下之事以助政理。
故臣敢忘其懦愚而尽忠焉。
无任感恩激切之至。
谨奉表以闻。
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