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暄
对九文六采判(丁能从九文六采之大自谓成人或责其揖让未中礼词云周旋曲直各有所从) 唐 · 李暄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
威仪有差。宾聘所贵。
举必执礼。是为成人。
能曲直之不违。则进退而皆中。
惟丁克荷前烈。绝复旧典。
修上下之纪。制财用之节。
不失天地之经。尚陈文采之数。
此实大者。夫何间焉。
游吉得礼之初。因于国产。
类赵简习仪之际。效彼鲁侯
奉以周旋。谁敢失堕。
每事皆问。无废孔门之则。
一言之请。将成晋国之风。
谅词者之有据。诚或人之妄责。
对蜀物至京判(得庐江人使计吏多赍蜀物至京分遗博士巡使问其故云官长劝人非为己也) 唐 · 李暄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
有礼则安。不学将落。
方期化俗。必在崇儒。
仰彼庐江。抑惟循吏。
文翁从政。遗德未忘。
类邵父之为邦。馀芳尚在。
是故循其礼物。随此计偕。
燕昭筑台。自尊偫士。
何楚元之设醴。独致书生。
将使洙泗之风。永闻函丈。
舞雩之礼。重见抠衣。
敢升夫子之堂。是乐先王之道。
巡使扬君之化。按俗而行。
疑尔所为。因之问政。
足可嘉其禀命。赏此承式。
诚劝人之有以。非为已而何伤。
对宾观武艺判(乙为宾观武艺主人三拜不答两拜责其阙礼) 唐 · 李暄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
侯以明之。射有观者。
设中算以章物。立其宾以相仪。
乙乡党称贤。进退有度。
将拜至而拜洗。且三让而三揖。
是欲体和容之节。知曲艺之美。
匪惟训人。抑又观德。
岂可空瞻栖鹄。未尽主皮。
尚陈旅酬。必候兴答。
将疑饮数。故异礼容。
既不爽于威仪。亦何勤于遍拜。
谓之有阙。宜乎未甘。
对志行高洁判(得甲志高洁遂为时人所宗有司诘之曰景前时以为通而今以为介是不恒人也请斥之甲云景推尚自若而论者或异不伏) 唐 · 李暄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
国著进贤之赏。人思类能之用。
钦崇慰荐。敦固引绳。
野无遗才。邦有大任。
甲方伸己志。将举所知。
毛玠当仁。克尊徐邈
孔融明敏。无弃祢衡
见机乃通达之人。失道为草介之士。
随乎去就。顺以行藏。
不会适来之时。将疑过后之行。
宁问之厚。孰存庄惠之深。
其馀有司。未曰知我。
居然请斥。何哉失辞。
对屯田佃百姓荒地判(诸畿县置屯田佃百姓荒地主令复业请自耕种屯司不与县司执申若不还他人即却逃) 唐 · 李暄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
敬承畿县。素匪莱田。
是中邦之庐伍。为上农之井赋。
日者旄头失象。狂寇乱华。
王师未赫。国人犹恐。
是以苟安便地。多出近关。
三径之就荒。叹五沟之不树。
人迷可复。土利宜敦。
充国之大开。时欣岁足。
信臣之广辟。每咏年丰。
今乃黎庶重迁。归还乐土。
服先畴之疆亩。守故里之
将持袯襫。愿事藨蓘。
诚宜馌彼南亩。劳乎东郊。
国本必于务农。人安固在循业。
永言县执。屯司。
对无沟树判(得甲掌事所司劾无沟树之固云任其财器何用劳人 唐 · 李暄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
庶官司局。共为藏事。
各守尔典。无废厥职。
苟政令之或乖。将会计而焉取。
甲理从邦教。位列遂师
甸稍县都。宜分地域。
封疆畎亩。不夺人时。
而乃阙四井之菑畬。废五沟之种蓺。
女桑不树。见戴胜之徒飞。
夫田无征。望窃脂而何啄。
既莫喜于田畯。又非成于穑人。
尚阻农功。孰供兵器。
焉见不劳而逸。无业而居。
虽有爱人之词。难恕失官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