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志和唐 730 — 810
太寥歌 唐 · 张志和
化元灵哉,碧虚清哉。
红霞明哉,冥哉茫哉,惟化之工无彊哉。
空洞歌 唐 · 张志和
 押词韵第七部
无自而然,自然之元。
无造而化,造化之端。
廓然悫然,其形团圞。
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
渔父 唐 · 张志和
 押微韵
引用典故:四皓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垂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渔父歌(《西吴记》云:“湖州磁湖道士矶,即志和所谓西塞山前也。志和有《渔父词》,刺史颜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倡和。”) 其一 唐 · 张志和
 押寒韵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一作梧)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其二
 押微韵
西塞(集作前)白鹭飞,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春江(一作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父(一作渔父歌 二) 其一 唐 · 张志和
 押尤韵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其二
 押东韵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其三
 押先韵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鸑鷟 唐 · 张志和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造化之初。九天相竞。
风之飘䬑然曰。䬌䬌乎之飍飍乎而。
飕飕乎之飂飂乎而。扇鸿濛而么飉㕭嘐。
鼓䜰䜮而悲咤䬂䬘。蹶石拔木。
蹙浪奔涛。其孰能大乎吾之大乎而。
云之气腾然曰。翕乎忽乎之灭没乎者。
漨浡烟煴之蓊郁乎者。蒙乎昧乎之昏晦乎者。
叆叇黭黮之霮䨴乎者。翳海吞山。
遏日漫天。其孰能大乎吾之大乎者。
雷之声填然曰。谍轰轰乎轹轹。
忽荦荦乎虩虩。磤轮奔乎毂乎些。
欻电烻列缺砉霆惊劈历乎些。若独不闻乎洪涛震鼓。
猛兽唬怒。彼碌碌者莫吾之与巨。
其孰能大乎吾之大乎些。海之涛奔然曰。
浩乎汗乎之澶漫乎且。澎乎湃乎之滂沛乎且。
何鲲鹏颁鳃臭翼之声邪乎且。翻鳌荡鲸。
崩壶倒瀛。其孰能大乎吾之大乎且。
火之熛烈然曰。烘乎炵乎之焕烂乎焉。
翕乎煜乎之煽炫乎焉。⿰(甚冗)㶼灼烁。
烜赫燏𤐰。涸泽燋山。
炽日薰天。其孰能大乎吾之大乎焉。
日之耀照然曰。煌煌乎阳阳乎欤。
晶晶乎荧荧乎欤。杲杲曈曈。
炎炎赫赫。光天照地。
流金砾石。其孰能大乎吾之大乎欤。
地之震殷然曰。坤乎崙乎之坱圠磅礡之乎之。
崔乎嵬乎之坳硗确䃗之乎之。浸海流河而有常。
奔山走陵而无疆。其孰能大乎吾之大乎之。
天之鸣𥥈然曰。乾乎圆乎之悫乎只。
穹乎崇乎之廓乎只。昊恢恢之颠颠。
旻苍苍之元元。包水旋风。
盖地环空。其孰能大乎吾之大乎只。
空之寥𣪯然曰。豁乎泬乎之旷宕乎哉。
虚乎无乎之漭浪乎哉。濛洞茫唐。
青冥苍茫。廓兮而㝩㝗。
包天裹地。诞阴育阳
其孰能大乎吾之大乎哉。既而九天各自竞能。
风之飘曰。孰有大乎吾曹之大矣。
空应之曰。吾闻太上之言。
道名之大。可诣而问焉。
于是云停其气。风息其飘。
日罢其耀。海弭其涛。
地复其震。火灭其熛。
天静其鸣。空丧其寥。
于是乎俾雷之迸。入道之境。
声者让响。形者让影。
不有不无。不动不静。
九大观之。各惭而还。
遂相让为无为之邑。相与成无为之域。
以终乎尘劫之极而已焉欹。道之形也虚。
道之影也无。道之声也初。
道之响也如。昔之为状乎。
廓然其虚者空也。莫然其无者灭也。
永然其初者远也。静然其如者定也。
字之曰遗遐明默。悫博元圆者。
何也。遗以尽其失。
遐以邈其遥。明以照其光。
默以湛其寂。悫以坚其固。
博以大其广。元以神其妙。
圆以规其周。故曰德者得也。
得乎不得。不得乎得。
斯之谓乎。得其德者何也。
文宣得之而无我。老氏得之而未孩。
南华得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而不敖睨于万物。噫冲虚得之。
泠然御风颜回得之。
同于大通。然则大寥得之无终始。
已矣夫。延吾思之不能竟也。
将何以穷有物之既乎。耀夜者烛腹也。
橐体者箧躯也。戴者负垢也。
苗蜩者根蝉也。晴星者昡华也。
烛腹之虫循乎墙。箧躯之虫出乎隙。
负垢之虫游乎业。根蝉之虫植乎土。
箧躯哂乎烛腹曰。子之自谓养生之固者也。
烛乎腹。耀乎夜。
见乎险阻。审乎取舍。
然而世人相有炫明之患。怪乎物。
亡乎身。未若吾之晦迹之逍遥也。
负垢哂乎箧躯曰。子之自谓养生之固者也。
橐乎体。箧乎躯。
进则外乎首而行。恐则内乎元而静。
然而出入有首鼠之患。怪乎物。
亡乎身。未若吾之盖形之逍遥也。
根蝉哂于负垢曰。子之自谓养生之固者也。
蓁然。孽然垢。
徐然步。物之不疑子之动也。
粪然形。物之不疑子之生也。
然而虑风火有惊恐之患。未若吾之瘗体之逍遥也。
之数虫者。各以能之相哂也。
于是眩华闻之。哂乎根蝉曰。
子之自谓养生之固者也。藏乎口。
匿乎目。虚乎心。
实乎腹。根乎足。
润水土于外而不行。苗乎脊。
受风日于外而屡长。无羁⿰(丽妥)鹊之嫌者矣。
然而累乎质。碍乎有。
苟遇掘凿之患。怪乎物。
亡乎身。未若吾之瞥然之逍遥也。
根蝉曰。吾禀乎造化之奇。
妙乎古今之名。藏口匿目。
虚心实腹。之数虫者。
其于卫生。莫吾如也。
向吾闻子之声。昧子之形。
状子之有。自何而生。
眩华曰。吾生乎目之眩。
长乎视之乱。其徐也。
联若星之贯。其疾也。
纷若华之散。取之而不得。
舍之而不克。谓无而有。
谓有而无。其来也。
倏见乎造化。其去也。
寂归乎太虚。能游乎不物之域者。
方睹乎吾之逍遥墟域。同乎于圆也方也。
于方也圆也。故曰至圆无圆而能方。
至方无方而能圆。孰能圆乎方者曰太圆。
孰能方乎圆者曰太方。故太方有言曰。
昔吾方子之圆。而子弗知吾之方。
太圆曰。曩吾圆尔之方。
而尔不知吾之圆。若然者何也。
其有以哉。是故规乎虚者。
虚之不知其圆也。矩乎空者。
空之不知其方也。然则游心乎太寂之乡。
令规矩无措其巧者。其惟太圆之与太方乎。
涛之灵 唐 · 张志和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荷水为珠。其圆也非规。
而不可方者。离乎著也。
烬火为轮。其常也非环。
而不可断者。疾乎连也。
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
而不可直者。齐乎影也。
汲江酿乎酒。应波涛之涌。
而不可停者。均乎气也。
片雨滴海合沧溟。而不可殊者。
得其一也。寂心归空同太虚。
而不可分者。会其天也。
日月有合璧之元。死生有循环之端。
定合璧之元者。知薄蚀之交有时。
达循环之端者。知死生之会有期。
是故月之掩日而光昏。月度而日耀。
日之对月而明夺。违对而月朗。
是故死之换生而魂化。死过而生来。
生之忘死而识空。生忘而死见。
然则月之明。由日之照者也。
死之见。由生之知者也。
非照而月之不明矣。非知而死之不见矣。
且薄蚀之交。不能伤日月之体。
死生之会。不能变至人之神。
体不伤。故日月无薄蚀之忧。
神不变。故至人无死生之恐者矣。
有之非未无也。无之非未有也。
且未无之有而不有。未有之无而不无。
斯有无之至也。故今有之忽无。
非昔无之未有。今无之忽有。
非昔有之未无者。异乎时也。
若夫无彼无有。连既往之无有而不殊。
无此有无。合将来之有无而不异者。
同乎时也。异乎时者。
待以为必然。会有不然之者也。
同乎时者。代以为不然。
会有必然之者也。影之问乎光曰。
吾昧乎体之阴。君昭乎质之阳。
君之初。吾之馀。
君之中。吾之穷。
君之没。吾之灭。
君之清。吾之明。
何君之好无恒。俾吾之令无常与。
光之答乎影曰。子在空而无。
在实而有。在翼而飞。
在足而走。在钩而曲。
在弦而直。子之近乎烛。
出子体之外。子之远乎镜。
入吾质之内。子之自无恒。
岂吾之独常欤。虽然。
子之同。抑吾之可通。
吾怪吾之尤者。虽吾亦不知之。
何哉。吾遇阳燧之抱。
倒乎子之面。吾遭罗喉之蚀。
曲乎子之背。吾将问诸造化。
穷理尽性。而不知者。
命也夫。影笑之曰。
君第收光。吾将灭影。
有之与无。由君之与。
吾何背何正。妄推造化之命哉。
默之来也。默曰一。
寂能一之。默曰二。
寂能二之。默之一也无。
寂之一也有。默之二也无有。
寂之二也有无。一之一也。
不离乎二。二之二也。
不离乎一。然则知寂之不一。
明默之不二者。斯为之真一矣。
夫真一者。无一无二。
无寂无默。无是四者。
又无其无。斯谓之真无矣。
夫能游乎真无之域者。然后谒乎真一之容者焉。
夫游乎真无之域。谒乎真一之容者。
乃见乎诸无矣。寂于是谓默曰。
若夫诸无者。人莫能名焉。
吾强为之名者。曰太无之寰。
夫太无之寰者。人无能谥焉
吾强为之谥者。子能听之乎。
曰能。寂于是乎端容节气。
湛然不语。久之而两忘。
默之悟曰。向也吾闻其名矣。
又见其无也。今也吾闻其谥矣。
未见其无也。斯之谓之太无之谥耶
寂之觉曰。适吾与子为微谈。
而子果闻诸。子可谓明微矣。
自默之还也。而寂为之绝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