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友正唐末
春草凝露 唐末 · 张友正
五言排律 押真韵
苍苍芳草色,含露对青春。
已赖阳和长,仍惭润泽频。
日临残未滴,风度欲成津。
蕙叶垂偏重,兰丛洗转新。
将行愁裛径,欲采畏濡身。
独爱池塘畔,清华远袭人。
锦带佩吴钩 唐末 · 张友正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带剑谁家子,春朝紫陌游。
结边霞聚锦,悬处月随钩。
䌽缕回文出,雄芒练影浮。
叶依花里艳,霜向锷中秋
的皪宜骢马,斓斑映绮裘。
应须待报国,一刎月支头。
八使出巡赋(以彰善贬恶黜陟幽明为韵) 唐末 · 张友正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六
明明汉皇。文物昭彰。
顺帝以化。俾人从康。
将欲敷圣政。举皇纲。
乃分国之八使。而宣命于四方。
八使伊何。朝中之善。
将假其权。尤难其选。
称直指而独立。歌皇华而分遣。
绣衣既盛于新仪。四牡载光于古典。
当官而行。受命无忝。
善微毫而必举。恶纤芥而必贬。
举善兮必寻其清流之源。贬恶兮必去其阿谀之谄。
或负宫阙之厚援。不顾城社之微托。
无惧薰烧。不惊矰缴。
肆豺狼之毒。怀枭獍之恶。
径持斧而前进。歘下鞲而直搏。
誓将去大族而拔盘根。安问狐狸之与鸟雀。
其有锐志公私。𫦼力王室。
知贤才而能进。察奸佞而能黜。
必将上闻于天子。宁俟于终日。
道之不僭。人亦焉廋。
操利剑而剸其固。悬明镜而烛其幽。
使乎使乎。万方观德。
天下之治也。贤者当其权。
天下之乱也。不肖居其职。
求讹伪之讼。采妖艳之色。
方直者于以退藏。阿谀者由是登陟。
若谓之治也欤。适足以乱其国。
我国家统纪有经。超古作程。
采虞典之考绩。法汉家之分行。
举八元而普天辑睦。按十道而揽辔澄清
泰阶既平。君圣臣明。
岂待久于其道。而后天下化成。
请长缨(以谋果气雄系束强虏为韵) 唐末 · 张友正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六
汉武志辟中原。谋绥远裔。
使者招抚。得终军之雄厉。
握瑞节将彼俗斯怀。请长缨必其王是系。
惟越之王。南方之强。
拥百城而窃位。扼五岭而为防。
隔上国之正朔。弄先王之宪章。
子云乃奉辞象魏。衔命要荒。
因壮志以中愤。遂雄谋而外扬。
蕞尔小国。又非内属。
缔交火鼠之乡。连结雕题之俗。
地远人旷。山重暑溽。
不可以师旅加。不可以威刑束。
请今流圣泽以旁浸。引皇明而遐烛。
虽百越难羁。而长缨可足。
何者。欲以请长缨之容。
欲以革断发之风。使有执圭以展敬。
庶无鸣镝以称雄。既而化被越裳
威行南土。解椎髻而袭冠冕。
舍卉服而垂缨组。其合浦之明珠。
炎州之翠羽。咸奔走于外域。
共充盈于内府。缓颊来九译之朝。
一言敌两阶之舞。是知缨以长为美。
士以才为主。当其时也。
爰陈敢请之辞。于以系焉。
果致未羁之虏。观其兴言无愧。
适足无畏。有以见四方之气。
功谐所筹。事惬所求。
有以见千金之谋。士之处代。
贵乎排难解纷。捍灾攘祸。
重立信于金石。急成仁于水火。
傥见授于长缨。愿轻生而致果。
射已之鹄赋(以审诸巳而后能中为韵) 唐末 · 张友正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六
习射之妙。
惟精惟审
其审也。
在无偏无颇。
其精也。
在不食不寝。
是则动之不虚。
由巳求诸。
三侯张而六钧始彀。
一鹄中而百发如初。
月满指掌。
星飞庭除。
已因鹄修。
其德惟积。
鹄为巳任。
其射宁疏。
志气中叙。
威仪外舒。
正其身而有则有准。
合其奏而匪疾匪徐。
原夫彼鹄。
父射为父。
子射为子。
并列其名。
各承其美。
假以成绩
修之在已。
射不应而有善谁观。
艺不臻而有时奚俟。
专功绎志。
每叹于流年。
时中成人。
敢忘其寸晷。
以此怀之。
常忧殆而。
日月既往。
弧矢既持。
心超超兮有岁。
魂恍恍兮无时。
非不慎乎规矩。
逮恐失于毫釐。
周旋可托。
进退维兹。
镞破的兮流光散出。
弦应手兮飞羽相追。
实此鹄之是念。
惟彼侯之敢思。
立则惟心。
成因在手。
且一控而一发。
亦何先而何后。
舍意虽脱。
和容已久。
喜满势而暂维。
愧直弦之屡受。
若乃旌竿并举。
侯状皆升。
晓露中滴。
晴光上凝。
观武于兹。
可明七德之要。
取才于彼。
亦彰一艺之能。
以其独弄。
旁观者众。
岂比夫啼猿散绕。
飞雁双中。
傥射已鹄之可称。
冀鸣弦而再控。
钓鳌赋(以一举而连六鳌为韵) 唐末 · 张友正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六
东海三山
山有六巨鳌。
鳌则偃蹇以戴山。
下横乎大壑。
山则穹崇以压海。
迥出乎洪涛。
哂鲸鲵兮琐细。
视嵩华兮秋毫。
此则鳌之所以为大。
山之所以为高。
乃有龙伯之国。
巨人攸处。
谓天生之神物。
可以充乎鼎俎。
壮图方启。
高足云举。
曾移十步之馀。
已淹五山之所。
于是载揭长竿。
别纶巨缁。
俯沧溟其流如带。
垂芳饵有肉如坻。
既投之以潜下。
果食之而不疑。
其肉未入于口。
而钩已贯于颐。
争心既愤。
勇气相持。
崩腾渤澥。
磅礡嵎夷。
蹴天柱。
裂地维。
地虽广兮振矣。
天虽高而殆而。
欲出不出。
腾跃非一。
万川倒流。
八气旁溢。
血吞琼田之草。
波陷鲛人之室。
共工之触山。
夸父之逐日。
岂长蛇趋阆风之足数。
大鹏徙天池而可匹。
尔其骇百神。
奔万族。
波臣荡而失水。
海若迸而登陆。
以鳌之灵。
凭帝之福。
谓优游以无穷。
何瞬息而连六。
犹将灼其骨。
岂惟离其肉。
于以洎之。
几竭东海之水。
于以燔之。
足尽南山之木。
偫仙于焉以垫溺。
三山由是而沦覆。
且山之峨然。
若与天连。
鳌以首戴之。
里数不知其几千。
彼大人兮。
并之于背。
负之而颠。
斯其为大也。
胡可得言而称天。
恃其人人有所不及。
恃于力力有所不全。
若使以阴阳为网。
以道德为筌。
以信智为机于其上。
以仁义为饵于其前。
则所为获物者。
其为鳌也大焉。
黄钟管赋(以一阳既生三元克序为韵) 唐末 · 张友正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六
黄帝稽六气。正三光。
颁命于伶伦之职。伐于嶰谷之乡。
创管籥于方寸。审制度于毫芒。
为十二之首律。导初九之潜阳。
伺青陆之功。微而可纪。
察黄钟之气。闇然而彰。
所以位定于初。道生于一。
将启四分之历。潜运三重之室。
取厚窍而均者。当分至而藏密。
统缇幔以依辰。布葭灰以候律。
经天顺地。察晷度而有常。
阴伏阳回。知萌芽而溥出。
超土圭之至理。得铜浑之妙术。
在冱涸之穷冬。引发生之迟日。
既而推万物之道。统三正之元。
清浊既分于上下。躔次不愆于昼昏。
是日也。百辟称贺。
万邦以则。垂元化于本始。
体高明于柔克。一气潜应。
定立均于数源。七曜旋行。
酌至神于物极。变化之道。
周流可测。人事尚暗于先春。
天统已彰于阳德。由是平之以六。
纪之惟三。仰经纶之秘奥。
终视听之所覃。单穆不独称其美。
周景抑亦怀其惭。故以凤为名也。
于尽善而称未。以律为候也。
实用之而不既。振潜伏以蒙泉
赞元微以通气。静室无声。
微风不惊。吹灰于中。
八音由是乎卒获。动谷于口。
五声以是乎相生。国家上法黄轩。
推衡律吕。觇一律之动静。
俾四时而式序。彼唐尧敬授。
羲和钦若。未曰穷于寒暑者哉。
律移寒谷赋(以至人感音能变生植为韵) 唐末 · 张友正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六
惟北有谷。纯阴之位。
无温煦以生成。失膏腴之美利。
是吹孤竹之管。将变不毛之地。
声能叶候。期四序以平分。
气乃应时。见三阳之总至。
伊彼邹衍。仰师伶伦
穷雅韵于条畅。得和声于厚均。
尔乃循窈窱。傍嶙峋。
有薰风以舒物。敷顺气以和人。
一奏而层冰以解。再扬而槁木惊春。
是知道契至精。事符元览
谷居阴静。宜阴惨之莫舒。
律属阳方。因阳和而相感。
且陈夹钟之管。召清角之音。
声之所涵者博。志之所达者深。
律气旁通于阳气。人心上导于天心。
乾德无隔。土宜有恒。
南无严凝。北无郁蒸。
若变寒为燠。昊穹所未必能。
以荒为稔。后稷所不足徵。
将祁寒之恒若。谅大化之何称。
尔乃天下盛阳。此谷飞霰。
日中方昼。此谷见晛。
岂无三光。曾照临之不遍。
虽有四气。曾冱寒而莫变。
宁知至人爰来。阳律斯扇。
清音未发。犹万壑之荒凉。
和风方流。忽千林之葱茜。
故谷得阳以盈。阳因律以生。
田畴以之沃衍。节气以之和平。
我墟既耕。我既成。
耦十千而南东其亩。廛三百而庾廪如京。
实无穷之嘉绩。与造化而争衡。
别有处幽谷而思迁。待暄风而抚翼。
空劳苦寒之咏。独厉后凋之色。
傥一借于吹嘘。愿均荣于动植。
歙州云亭 唐末 · 张友正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六
处高明所以荡阴滞。临显敞所以穷远睇。
故有岳峙九层。云峨百里。
极元功以壮址。殚山林于崇构者。
人力也。今则排层空。
架重峰。高出星汉之上。
坐驰寰区之表者。天造也。
州之阳渐乎水。木之阴攒乎山。
山有佛寺。而回廊翼旋。
飞阁云褰。万家井邑。
在我宇下。实一方之胜槩也。
柱史魏公。将命驾游焉。
公徘徊赏味。情有馀致。
每美其峰□耸绝。灵气纷郁。
乃竦劲策。跃轻屐。
缒蔓梯崖。径造夫巅焉。
高哉旷乎。果天下之绝境也。
乃命铲巉岩。夷蘙荟。
心匠密构。亭形虚无。
而宾从莫之窥也。然后跨峻谷。
掖修木。謺石为趺。
无寻常之地。其崇卑广袤。
与斲朴圬涂之节称焉。峨峨绝顶。
一上千仞。未几营之。
屹而冠焉。属东风敷和。
春物烂山。公乃敞层轩。
披晴空。凭九霄以高视。
周八极而遐观。块如众山。
杯分百川。笼吴楚之封境。
领江湖之气象。有足廓虚怀而摅。
旷抱矣。眺览未既。
壶觞云举。瞽史陈艺。
笙簧合奏。仁风洋洋。
下俚同欢。而吴哇袅空。
楚舞娇春。随天籁以远去。
映花林而半出。仰之者有若子乔方平
弄玉飞琼。相与乐偫仙于上清。
自公之暇理于兹。抚伤夷。
怀流离。流离旋矣。
伤夷痊矣。而犹阜俗康民之志慊如也。
今韨嚣在耳。村烟在目。
可以廉风俗之趋尚。省农桑之丰耗。
况又畅四肢。摅七情。
神完气全。宣为太和。
自当渟源普洽。上下交泽。
况有襦裤谣乎。公问俗之来。
四序分矣。莲府将复。
星轩莫留。人之情也。
步武所及。有一物契于素怀者。
虽细必录。况目经心摄。
获千古之遗胜者。爱而不书。
得无寤寐思之乎。然歙人被公仁化也深。
思异日攀公之辕。不及瞻此亭也。
友正家在此山之下。获游此亭之上。
思刊懋绩。辄课庸词。
若莛扣钟而蠡挹海。蓬渤之音。
溟茫之波。可得而希也。
又兹峰之高栖天宇。上簉云族。
朝荟蔚而暮氤氲。亭无处所。
晴景一照。夐焉标空。
今建名披云。义在此也。
其润色寺宇。辉华郡郭。
增东南之巨丽者。无终极乎。
贞元壬午夏四月。大火南次之七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