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修洛阳乾阳殿书 唐 · 张元素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八
微臣窃思秦始皇之为君也。藉周室之馀。因六国之盛。将贻之万叶。及其子而亡。谅由逞嗜奔欲。逆天害人者也。是知天下不可以力胜。神祇不可以亲恃。惟当宏俭约。薄赋敛。慎终如始。可以永固。方今承百王之末。属凋弊之馀。必欲节之以礼制。陛下宜以身为先。东都未有幸期。即令补葺。诸王令并出藩。又须营构。兴发数多。岂疲人之所望。其不可一也。陛下初平东都之始。层楼广殿。皆令撤毁。天下翕然。同心欣仰。岂有初则恶其侈靡。今乃袭其雕丽。其不可二也。每承音旨。未即巡幸。此乃事不急之务。成虚费之劳。国无兼年之积。何用两都之好。劳役过度。怨讟将起。其不可三也。百姓承乱离之后。财力凋尽。天恩含育。粗见存立。饥寒犹切。生计未安。三五年间。恐未能复。奈何营未幸之都。而夺疲人之力。其不可四也。昔汉高祖将都洛阳。娄敬一言。即日西驾。岂不知地惟土中。贡赋所均。但以形胜不如关内也。伏惟陛下化凋弊之人。革浇漓之俗。为日尚浅。未甚淳和。斟酌事宜。讵可东幸。其不可五也。臣又尝见隋室初造此殿。楹栋宏壮。大木非随近所有。多自豫章采来。二千人曳一柱。其下施毂。皆以生铁为之。中间若用木轮。动即火出。铁毂既生。行一二里即有破坏。仍数百人别赍铁毂以随之。终日不过进三二十里。略计一柱已用数十万功。则馀费又过倍于此。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乾阳毕工。隋人解体。且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深愿陛下思之。无为由余所笑。则天下幸甚。
上太子承乾书 唐 · 张元素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八
臣闻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苟违天道。人神共弃。然古三驱之礼。非欲教杀。将为百姓除害。故汤罗一面。天下归仁。今苑内娱猎。虽名异游畋。若行之无恒。终亏雅度。且傅说曰。学不师古。匪说攸闻。然则宏道在于学古。学古必资师训。既奉恩诏令孔颖达侍讲。望数存问。以补万一。仍博选有名行学士。兼朝夕侍读。览圣人之遗教。察既行之往事。日知其所不足。月无忘其所能。此则尽善尽美。夏启周诵。焉足言哉。夫为人上者。未有不求其善。但以性不胜情。耽惑成乱。耽惑既甚。忠言尽塞。所以臣下苟顺。君道渐亏。古人有言。勿以小恶而不去。小善而不为。故知祸福之来。皆起于渐。殿下地居储贰。当须广树嘉猷。既有好畋之淫。何以主斯匕鬯。慎终如始。犹恐渐衰。始尚不慎。终将安保。
重谏太子承乾书 唐 · 张元素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八
臣闻周公以大圣之材。犹握发吐哺。引纳白屋。而况后之圣贤。敢轻斯道。是以礼制。皇太子入学而行齿冑。欲使太子知君臣父子尊卑长幼之道。然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尊卑之序。长幼之节。用之方寸之内。宏之四海之外者。皆因行以远闻。岂假言以光被。伏惟殿下睿质固已崇高。尚须学文以饰其表。窃见孔颖达赵宏智等。非惟宿德鸿儒。亦兼练达政要。望令数得侍讲。开释物理。览古谕今。增辉睿德。而雕虫小技之流。祗可时命追随。以代博奕耳。若其骑射畋游。酣歌伎玩。苟悦耳目。终秽心神。渐染既久。必移情性。古人有言。心为万物主。动而无节则乱。臣恐殿下败德之源。在于斯矣。
重谏太子承乾书 唐 · 张元素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八
臣闻孔子云。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然书传所载。其言或远。寻览近事。得失斯存。至后周武帝平定齐梁。卑宫菲食。以安海内。太子赟。举措无度。秽德日著。乌丸轨知其不可。具言于武帝。武帝慈仁。望其渐改。及其践祚。狂暴肆情。区宇崩离。宗祀覆灭。即隋文帝所代是也。文帝因周衰弱。凭藉力资。虽无大功于天下。然布德行仁。足为万姓所赖。勇为太子。不能近遵君父之节俭。而务骄侈肆情。今之宫中山池遗址。即殿下所亲睹是也。此时亦恃君亲之恩。自谓太山之固。讵知邪臣敢进其说。向使动静有常。进退合度。亲君子。疏小人。舍浮华。尚恭俭。虽有邪臣间之。何能致慈父之隙。岂不由积德未宏。令闻不著。谗言一至。遂成其祸。臣以愚蔽。窃位两宫。在臣有江海之润。于国无秋毫之益。是用必竭愚诚。思尽臣节者也。窃惟皇储之寄。荷戴至重。如其积德不宏。何以嗣守成业。圣上以殿下亲则父子。事兼国家。所应用物。不为节限。恩旨未踰六旬。用物已过七万。骄奢之极。孰云过此。龙楼之下。唯聚工匠。望苑之内。不睹贤良。今言孝敬则阙视膳问安之礼。语恭顺则违君父慈训之方。求风声则无爱学好道之实。观举措则有因缘诛戮之罪。忠臣正士。未尝在侧。偫邪淫巧。昵近深宫。爱好者皆游手杂色。施与者并图画雕镂。在外瞻仰。已有此失。居中隐密。可胜计哉。宣猷禁门。不异阛阓。朝入暮出。秽声已彰。臣以德音日损。频上谏书。自迩已来。纵逸尤甚。右庶子赵宏智。经明行修。当今善士。臣每奏请。望数召进。与之谈论。庶广徽猷。今旨反有猜嫌。谓臣妄相推引。从善如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必招祸败。方崇蔽塞之源。不慕钦明之术。虽挹睿哲之姿。终罹罔念之咎。古人云。苦药利病。苦言利行。伏愿居安思危。日慎一日。则天下幸甚。
陈正道对 唐 · 张元素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八
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且万乘之重。又欲自专庶务。日断十事。而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况一日万几。已多亏失。以日继日。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臣又观隋末沸腾。被于宇县。所求天下者。不过十数人。馀皆保邑全身。思归有道。是知人欲背主为乱者鲜矣。但人君不能安之。遂致于乱。陛下若近览危亡。日慎一日。尧舜之道。何以能加。
仙坛山铭 唐 · 张元素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
溧水县寻仙观仙坛山道士宋文干。字上仙。以大唐垂拱五年。因山石自然形似。修立仙坛三所。洎长寿元年。县令王通。字元览。在任清勤。户口增益。因开三乡。遂以仙坛名乡。奉仙号里。逮宝历二年。善政县令岑仲休。以德义当官。仁威养俗。百姓畏爱。真如父母。每施香油。琢石为像。夫修道者。上消天灾。保镇帝皇。下禳毒害。福润兆生。而道倍生。元素窃刊元石。贻厥来贤。乃为铭曰。
无名道始。有德仁基。求仙因此。为政由之。崆峒叶县。导帝匡时。童女三洞。俱会无为。无为久恒。服食丹松。神仙不死。羽化飞空。后来君子。可蹑高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