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崔鹏
吴县邓蔚山光福讲寺舍利塔 唐 · 崔鹏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
式观元始。眇觌元风。
夏巢冬穴之时。茹毛饮血之世。
一寒一暑。一阴一阳。
其道虽分。万汇犹塞。
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
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
然后历。由是释像兴焉。
及乎东被大汉。尤加崇饰。
按牟子云。佛生天竺
假形王家。即其生也。
又云。拂衣双树。
脱屣金沙。即其灭也。
然虽示生灭之相。讵加恍惚之道。
何异经巨海者。终年不见其涯。
测虞渊者。毕世不知其底。
吾以此观之。佛理不可尽也。
若夫舍利者。即金人之遗骨。
坚刚不坏。变化自然。
西天敬之。立为塔庙。
昔育王见而不信。吴王修以效虔。
迤逦南移。年代颇久。
大哉寂灭之理。岂一鲁男子以探其好焉。
余素不留心略为叙事。故经云。
若能起塔供养。皆获福田。
此乃圣教所谈。事岂虚缪。
固知为善者天报以福。为非者天报以殃。
虽则元妙难求。而实精专可验。
光福寺者。即九真太守顾氏之家山也。
士有恶嫌尘网。种植善根。
遂舍林泉。建兹佛刹。
立寺之始。其由此焉。
斯地之银阙移来。洪波驾出。
碧岫孤耸。青天下临。
□□洞庭势控吴苑。上正斗牛之宿。
旁连太伯之墟。何必鳌负蓬莱。
蛇蟠昆阆。歇樵翁于片石。
卧禅子于幽林。草树丽而攒花。
杉萝深而蔽日。长松古柏。
缘情无尘世之机。远岫平湖。
举目入画屏之色。其僧侣相谓曰。
此之灵境。爰有上方。
可以建立亭台。而庄严庙塔。
既而不日不月。其功就焉。
斯塔也。梁大同之中建矣。
唐会昌之末毁焉。兴废之由。
是其一也。然则基址虽在。
而乃烟萝以荒。于时咸通年。
困敦岁。天子明睿。
四方清平。野人入朝。
贤士出世。而我吴郡□□□□鸾凤异态。
龙武殊姿。啸傲谁同。
孤高自得。尘埃难染白璧之光。
霜雪徒侵碧松之色。严陵日。
国乏贤良。郑均閒时。
位齐卿相。鱼肠之剑。
利断鲸鲲。龙颔之珠。
光浮日月。烧金屑玉。
閒邀蓬岛之仙。钧月歌风。
隐笑武陵。公不惟优游儒籍。
然亦探奥释门。故儒则素王间生。
于释乃金人谪下。则知人情难及。
智用全殊。每登山而踌蹰。
因惊塔之荒毁。是斯塔之将兴也。
一则合天中后圣德遐被。慈心溥施。
行是日之尧风。徵当时之汉梦。
于是三宝起迹。十方归心。
布金祇园。图像花界。
今者又尘清域外。镜朗天衢。
金柯开鳌背之花。宝位乾银河之浪。
玉潢丹甑。坐分瑞应之符。
樵子渔翁。眠唱太平之曲。
尔乃遇公道穷生灭。心达若空。
信尘劫之迷途。悟法门之了性。
追我家之旧迹。再葺连华。
护我佛之真身。重修宝塔。
然后增基表刹。薙草开林。
剪荆棘而云平。列而洞出。
时维三月。节属九春。
莺吟风而千般。草垂岩而万种。
建金棺而心动。罗宝盖而云阴。
缁徒共瞻。士俗咸悦。
芙蓉座上。飘三界之异香。
薝卜园中。润诸天之法雨。
是时也。祥云结彩。
氛氲于行道之坛。慧日澄华。
照耀于然灯之位。公乃睹相生善。
至诚感神。遂发善心。
爰命工者。于是依凭气象。
结构规模。初标覆篑之踪。
渐著凌云之势。亦有飞阁周绕。
回廊接连。石工呈奇巧之才。
梓匠设雕镂之妙。壮观而龙蹲虎踞。
巍峨而仙掌莲峰。绣柱矻而星攒。
雕梁赩而虹指。掩映而初蜃吐。
崚层而欲鹏飞。不逾一年。
局就工毕。斯状也。
险体千仞。高标七层。
凌霄上。又若神助。
上穿星汉。下压云根。
剑阁之能齐。比炉峰而尚峻。
鹤归天而一驻。云收霁而半开。
发郢客之诗情。壮吴官之地势。
金轮缥缈。亚日月以高明。
雁像参差。拂虹蜺而若动。
伟哉塔之美也。其功杳莫继焉。
至若游人访景。淑女寻春。
入幽径而攀萝。步晴崖而拾翠
巢鸟映叶。岚烟惹衣。
铺石而霜斑。花映峰而绮合。
高瞻阛阓。千家之台榭龟文。
回瞰林峦。四面之波涛练色。
至乃金飙届节。银露催寒。
何用悲秋。正堪凭槛。
天朗而云霞弄锦。风高而松筱张琴。
蒹葭之浦上渔歌。蒲之汀边雁影。
叠浪裁古人之素。群山斗少妇之眉。
谢客之愁襟。抒休公之佳咏。
松间疏磬。伴高鸟而飞来。
湖上轻烟。映孤帆而掠去。
斯塔也。非公不能建矣。
斯景也。非公不能创焉。
时有勾当僧道居文瓒崇建寺。皆以高空皎月。
深谷奇。挂衣锡而云閒
卧烟霞而鹤瘦。真宗真理。
金言积于情田。无垢无尘。
玉莲生于净土。且小人识比求剑。
材非利锥。焚香虽效其不回。
璧角常惭于未达。辛苦十载。
每思蚊梦之由。搏跃九衢。
颇有龙门之志。曾劳闭户。
何啻仲舒之三年。谁念无家。
更甚相如之四壁。惟公不捐质孱词陋。
命作斯文。操觚长吟。
永日忘辍。何以著公休美。
大播芳风。词曰。
皇堂之世。运变千秋。
产公之□当代风流。荆聂之气。
之俦。但乐风月。
不干王侯。英明少年。
卓荦公子。傲贵忘荣。
时人鹗视。洞□□黄春风不起。
金谷花开。玉堂携妓。
南山积石。东海扬波。
纪公之德。未足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