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孙𥳑
请改定百官班位奏 唐 · 孙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一
伏以班位等差。本系品秩。
近者官兼台省。立位稍迁。
颇紊彝制。理亦未通。
今据台司重举元和元年所奉敕。常参官兼大夫中丞者。
检校官立在左右丞之上者。承前列曹侍郎兼大夫者至少。
京兆尹往往带此官。其京兆尹从三品
至今班位只在本品同类官从三品卿监之上。在太常宗正卿三品之下。
尚书左丞正四品上。户部侍郎正四品下。
户部侍郎兼大夫只合在本品同类官正四品诸曹侍郎之上。不合在正四品丞郎之上。
京兆尹在正三品卿监之下无异。又据尚书右丞正四品下。
吏部侍郎正四品上。今吏部侍郎班位在右丞之下。
盖以右丞官居省辖。职在纠绳。
吏部侍郎品秩虽高。犹居在下。
推此言之。则左丞品秩既高。
又处纲辖之地。户部侍郎虽兼大夫
岂可骤居其上。今据散官将仕郎上至开府特进
每品从上下名级各异。则从上下又不得谓之同品。
今取于理近者。用以比方。
京兆河南司录及诸州录事参军。皆操纪律。
纠正诸曹。与尚书省左右丞纪纲六典略同。
设使诸曹掾因其功劳。朝廷就加台省官
立位岂得使在司录录事参军之上。施于州县。
尚谓非宜。况在朝廷。
实为倒置。且尚书左丞自置此官。
职业至重。按六典得弹射八座。
主省内禁令及宗庙祠祭之事。御史纠刻不当。
得弹奏之。岂可不究是非。
轻为措施。今台司所奏。
但言往例。曾不揣摩。
事若循理。虽无往例。
亦合遵行。事若非宜。
虽有往例。便合改正。
今据元和元年台司所奏敕。户部侍郎兼大夫
班位合在兵部侍郎之上。在左右丞吏侍郎之下。
今若因循往例不改正。遣户部侍郎兼大夫位在左右丞之上。
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班位合在太常宗正卿之上。不惟有紊典章。
实恐重违元敕。谨具贞元二年以后敕旨如前。
伏乞重赐参详。庶合事理。
奏置本钱状 唐 · 孙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一
准赦书节文。量县大小。
各置本钱。逐月四分收利。
供给不乘驿前观察使刺史前任台省官等。晋慈隰三州各置本钱讫。
绛州申称。无钱置本。
使司量贷钱二百贯充置本。以当州合送使钱充。
李愬高崇文配享次序议 唐 · 孙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一
伏以蜀蔡之功。
实皆超卓。
勋力虽等。
艰危则殊。
高崇文宪宗御宇之初。
朝廷讨叛之始。
雷霆斯赫。
物力方全。
刘辟参佐而为凶魁。
行恶者势同乌合。
崇文统百万而命偫帅。
起行者理足鹰扬
所以严道虽深。
剑门不能恃其固。
污俗未久。
刀州莫与结其恩。
大勋诚集于忠劳。
作孽本无其根据。
崇文所以不辱专征之寄。
克成定蜀之勋。
至于李愬之所立。
适当伐蔡累年。
旁有包荒数镇。
元济袭父业而成邪计。
凶党皆为其致命。
同恶惧齿寒而为阴援。
军须必从以有资。
是故垤窟益深。
毒烂不诛。
于此时。
独能善贷行权。
窜谋沈断。
跳驱閒道。
乘凌坚壁。
不俟拔帜而坐失金汤。
未暇请缨而已累俘虏。
斯实军锋之冠。
万夫之将。
由是言之。
伐蜀当专征之始。
众锐且同于楚金
攻蔡承连兵之馀。
偫疑颇同于鲁缟。
及成功而虽一。
在出奇而尤高。
昔者光武耿弇韩信
优之独收勍寇。
今陛下令臣等挍崇文李愬之功。
迥出等夷。
傥圣慈以格言所著。
德宜有邻。
武功之中。
功皆难掩。
居第一。
崇文次之。
庶尽公言。
上符诏旨。
宪宗配享功臣 唐 · 孙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一
伏以宪宗皇帝元德英猷。
迈越千古。
神机睿算。
恢复四方。
始者既戮惠琳。
连诛辟锜。
睿求良辅。
果集大勋。
乃覆淮蔡之妖巢。
大芟河朔之馀孽。
皇威震耀。
寰宇和宁
偃武修文。
几无遗事。
陛下崇严享礼。
爰轸孝思。
将举元勋。
以显丕绩。
臣等伏思故司徒兼中书令太师裴度
天纵忠公。
道施康济。
始处司言之任。
屡陈忧国之诚。
常因别召。
深得圣旨。
乃贰邦宪。
使于藩方。
处嫌疑者。
悉付心诚。
怀顾虑者。
必得要领。
俄登相位。
专任大事。
遂乃擒元济。
枭师道。
承宗效顺。
刘总叩头。
程权来朝。
同捷就戮。
宪宗有知人之明。
尽致君之道也。
于是息疮痍。
培根本。
宇内无犷悍之俗。
元和为盛明之代。
薰灼天下。
将明帝图。
古往今来。
善无与让。
即祇配圣德。
光扬大勋。
详考功行。
无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