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刘崇远五代
金华子新编序 五代 · 刘崇远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一
金华子者。河南刘生
赤松子兄弟能释羁勒于放牧间。读其书。
想其人。恍若游于金华之境。
因自号焉。生自童蒙岁。
便解爱人博学。暨乎鬓发焦秃。
而无所成名。凡为文章。
略知宗旨。最嗜吟咏。
而所得亦不出流辈。年逾壮室。
方莅官于畿甸。继宰二邑。
共换二十馀寒暑。唯知趑趄畏慎。
不能磊落经济。罢秩归京。
得留缀班。家贫窭。
在阙三四年。甚窘困。
稍暇犹缀吟不困倦。纵情任兴。
一联一句。亦时有合于清奇。
顾于食玉燃桂。不无挠怀。
才缓纡斯须。则啸傲自若。
或遇盛友良会。闻人语话及兴亡理乱。
犹耳聪意悦。未尝不周旋观察
冀或凑会警戒。庶几助于理道者
必慷慨反复。至于逾晷不息。
时皇上忧勤大宝。宵衣旰食
致治之切。无愧前代。
命有司张皇公道。抡择材隽。
科第取士。郁然反古。
时有以春闱策问举子对义见示者。睹强国富民之论。
今古得失之理。则愧惕雀息。
往往汗流。何者。
以坐遇明盛时。而抱名称不闻于世。
何疾复甚于斯矣。因念为童时。
侍立长者左右。或于冬宵漏永。
秋阶月莹。尊年省睡。
率皆话旧时经由。多至深夜不寐。
始则承平事实矣。爰及乱离。
于故基迹。或叹或泣。
悽咽仆隶。自念髫龀之后。
甚能记听。今虽稚齿变老。
耄亡失忆。十可一二。
犹存乎心耳。并成人宦游之后。
其间耳目谙详。公私变易。
知闻传载。可系铅椠者。
渐恐年代寖远。知者已疏。
更虑积新沉故。遗绝堪惜。
宜编序者。即随而释之云尔。
新开宴石山 五代 · 刘崇远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一
盖闻住非声而去非色。
无灭无生。
视不见而听不闻。
而□有□□三空俄显。
一德爰彰。
善念必通。
勤行可学。
明明宗旨。
历历程途。
实有路以堪跻。
□□门而可入。
自是心源不透。
智筏未征。
达彼岸以何由。
元关而莫迨。
崇远自亲禁掖。
厚忝渥恩。
凡睹灵踪。
悉虔俗志。
冀精勤于一善。
上报答于九重。
宴石山者。
白州博白县西乡
马门滩伏波公之祠邻近。
图经云。
昔有神人称陈越王
今有古宫基址。
见在廉州合浦
□□□曾宴于此山。
故以为名焉。
其山也。
西枕清波。
南连翠□晓则轻云簇白。
昼则远树攒青。
石罅泉喷。
点点而斜飞皓雪。
□□花秀。
菉菉而密缀红□左纡右回。
前龟后鹤。
蔬足果足。
寒竹寒。
昔曾有人临水□□作佛像约高五丈馀。
未穷其年代者矣。
□有壬向石室一所。
唐咸通中
高祖座□统十道兵师。
御八蛮疆境。
经行之际。
于此□塑造佛像。
今以□□崇远因监制运。
遂切经营。
乃命良工辟为精舍。
一山迥矗。
两室相邻(阙一字)
是以黑金铸释迦瑞像。
设于东室。
又铸释迦牟尼佛一座。
兼别铸五百阿罗汉□□罗汉设于西室。
其次有石引廊斋堂僧房等在于室外。
请僧师肇道志惟敏惟忠住持焚修。
□则飞章闻奏。
皇泽爰颁。
赐额号于□□今为觉果之禅院□谓觉乃大觉之□果乃胜果之门。
觉与果齐。
果因觉集。
□□□外天鉴洞临。
致去石岚。
永为胜地。
又别有东峰石山一座。
中有东西南北四室。
嵬峨若画。
礧磈如镌。
直疑乎造化剜开。
又恐是神仙斲出。
多景多致。
惟烟惟霞。
亦以黑金铸玉皇道君老君天地水三官。
并塑左空右元真人玉童玉女左右龙虎君元中大法师
设于室内。
卓尔威仪。
森然侍卫
道士德崇刘守清卢守和等别建道院住持焚修。
乾和十五年丁己岁八月二十三日起建。
迄于大宝元年戊午岁十二月二十七日毕功。
建置道场。
设斋庆赞讫。
莫不青莲金柱。
如忉利以初来。
锦舌苍肝。
似蕊珠而乍降。
繇是命乎缁侣。
招彼羽人
金炉晓炷以馚馧。
银炬宵燃而炫耀。
用全因果。
上赞休明。
□来四海之朝宗。
尽类众星而拱极。
功既毕矣。
愿且周焉。
可以齐嵩华之坚。
可以并江河之永。
灵基胜迹。
万古千秋。
时大汉大宝二年岁己未九月癸卯朔二十四日丙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