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二风诗十篇 治风诗五篇 其一 其一 至仁747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天宝丁亥中。元子以文辞待制阙下。著皇谟三篇。二风诗十篇。将欲求干司匦氏以裨天监。会有司奏待制者悉去之。于是归于州里。后三岁。以多病习静于商馀山。病间。遂题括存之。此亦古之贱士不忘尽臣之分耳。其义有论订之。至仁篇之序:古有仁帝。能全仁明以封天下。故为至仁之诗二章四韵十二句。
猗皇至圣兮,至惠至仁。
德施蕴蕴,蕴蕴如何。
不全不缺,莫知所贶。
猗皇至圣兮,至俭至明。
化流瀛瀛,瀛瀛如何。
不虢不赩(一作{赤包}),莫知其极。
二风诗十篇 治风诗五篇 其二 其二 至慈747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慈帝,能保静顺以涵万物,故为《至慈》之诗二章四韵十四句
至化之深兮,猗猗娭娭(嬉同)
如煦如吹,如负如持。
而不知其慈,故莫周莫止,静和而止。
至化之极兮,瀛瀛溶溶。
如涵(一本无如涵二字)如封,如随如从。
而不知其功,故莫由莫己,顺时而理。
二风诗十篇 治风诗五篇 其三 其三 至劳747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劳王,能执劳俭以大功业,故为《至劳》之诗三章六韵二十四句
至哉勤绩,不盈不延。
谁能颂之,我请颂焉。
于戏劳,勤亦何极。
济尔九土,山川沟洫。
至哉俭德,不丰不敷。
谁能颂之,我请颂夫。
于戏劳,俭亦何深。
戒尔万代,奢侈荒淫。
至哉茂功,不升不圯。
谁能颂之,我请颂矣。
于戏劳,功亦何大。
去尔兆庶,洪湮灾害。
二风诗十篇 治风诗五篇 其四 其四 至正747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正王,能正慎恭和以安上下,故为《至正》之诗一章四韵八句
为君之道,何以为明。
功不滥赏,罪不滥刑。
谠言则听,谄言不听。
王至是然,可为明焉。
二风诗十篇 治风诗五篇 其五 其五 至理747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理王,能守清一以致无刑,故为《至理》之诗一章三韵十二句
理何为兮,系修文德。
加之清一,莫不顺则
意彼刑法,设以化人。
致使无之,而化益纯。
所谓代刑,以道去杀。
呜呼呜呼,人不斯察。
二风诗十篇 乱风诗五篇 其一 其六 至荒747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荒王,忘戒慎道,以逸豫失国,故为《至荒》之诗一章三韵十二句
国有世谟,仁信勤欤。
王实惛荒,终亡此乎。
焉有力恣谄惑,而不亡其国。
呜呼亡王,忍为此心。
敢正亡王,永为世箴
二风诗十篇 乱风诗五篇 其二 其七 至乱747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乱王,肆极凶虐,乱亡乃已,故为《至乱》之诗二章二韵十二句
嘻乎王家,曾有凶王。
中世失国,岂非骄荒
复复之难,令则可忘。
嘻乎乱王,王心何思。
暴淫虐惑,无思不为。
生人冤怨,言何极之。
二风诗十篇 乱风诗五篇 其三 其八 至虐747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虐王,昏毒狂忍,无恶不及,故为《至虐》之诗二章四韵十八句
夫为君上兮,慈顺明恕。
可以化人,忍行昏恣
独乐其身,一徇所欲。
万方悲哀,于斯而喜,当云何哉?
夫为君上兮,兢慎俭约。
可以保身,忍行荒惑。
虐暴于人,前世失国。
如王者多,于斯不寤,当如之何?
二风诗十篇 乱风诗五篇 其四 其九 至惑747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惑王,用奸臣以虐外,宠妖女以乱内,内外用乱,至于崩亡,故为《至惑》之诗二章六韵二十句
贤圣为上兮,必俭约戒身。
鉴察化人,所以保福也。
如何不思,荒恣是为。
上下隔塞,人神怨奰(音备)
敖恶无厌,不畏颠坠。
圣贤为上兮,必用贤正。
黜奸佞之臣,所以长久也。
如何反是,以为乱矣。
宠邪信惑,近佞好谀。
废嫡立庶,忍为祸谟。
二风诗十篇 乱风诗五篇 其五 其十 至伤747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伤王,以崩荡之馀,无恶不为也。乱亡之由,固在累积。故为《至伤》之诗一章
夫何伤兮,伤王乎。
欲何为乎,将蠹枯矣。
无人救乎,蠹枯及矣。
不可救乎,嗟伤王。
自为人君,变为人奴。
为人君者,忘戒(一本有此字)乎。
大唐中兴颂761年8月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洛阳明年。陷长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于戏。前代帝王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若今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颂曰。
噫嘻前朝。
孽臣奸骄。
为昏为妖。
边将骋兵。
毒乱国经。
偫生失宁。
大驾南巡。
百僚窜身。
奉贼称臣。
天将昌唐。
繄晓我皇。
匹马北方
独立一呼。
千麾万旟。
戎卒前驱。
我师其东。
储皇抚戎。
荡攘偫凶。
复服指期。
曾不踰时。
有国无之。
事有至难。
宗庙再安。
二圣重欢。
地辟天开。
蠲除祅灾。
瑞庆大来。
凶徒逆俦。
涵濡天休。
死生堪羞。
功劳位尊。
忠烈名存。
泽流子孙。
盛德之兴。
山高日升。
万福是膺。
能令大君。
声容沄沄。
不在斯文。
湘江东西。
中直浯溪
石崖天齐。
可磨可镌。
刊此颂焉。
何千万年。
县令764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古今所贵,有土之官
当其选授,何尝不难。
为其动静,是人祸福。
为其嘘噏,作人寒燠。
烦则人怨,猛则人惧。
勿以赏罚,因其喜怒。
太宽则慢,岂能行令。
太简则疏,难与为政。
既明且断,直焉无情。
清而且惠,果然必行。
或曰关由上官,事不自我。
辞让而去,有何不可。
谁欲字人,赠君此箴。
岂独书绅,可以铭心。
自箴752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商余山
时士元子显身之道曰,于时不争。
无以显荣,与世不佞。
终身自病,君欲求权。
须曲须圆,君欲求位。
须奸须媚,不能此为。
穷贱勿辞,元子对曰。
不能此为,乃吾之心。
反君之言,作我自箴。
与时仁让,人不汝上。
处世清介,人不汝害。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
汝若全行,必方必正。
终身如此,可谓君子。
冰泉铭 唐 · 元结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苍梧郡城东二三里。有泉焉。出在郭中。清而甘。寒若冰。在盛暑之候。苍梧之人得救渴。泉与火山相对。故命之曰冰泉。以变旧俗。铭曰。
火山无火,冰泉无冰。
惟彼泉源,甘寒可徵。
铸金磨石,篆刻此铭。
置之泉上,彰厥后生。
五如石767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涍泉之阳。得怪石焉。左右前后。及登石颠。均有如似。故命之曰五如石。石皆有窦。窦中涌泉。泉诡异于七泉。故命为七胜泉。石有双目。一目命为洞井。井与泉通。一目命为洞樽。樽可䝻酒。石尾有穴。有如砻者。又如泷者。泉可渟澄。匝石而流。入砻中。出而为泷。于戏。彼能异于此。安可不称显之。铭曰。
五如之石,何以为名。
请悉状之,谁为我听。
左如旋龙,低首回顾。
右如惊鸿,张翅不去。
前如饮虎,饮而蹲焉。
后如怒龟,出洞登山。
若坐于颠,石则如船。
乘彼灵槎,在汉之间。
洞井如凿,渊然泉涌。
澄澜涵石,波起如动。
不旌尤异,焉用为文。
刻铭石上,于千万春。
丹崖翁宅铭767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零陵泷下三十里。得丹崖翁宅。有唐节督者。曾为泷水。去官家于崖下。自称丹崖翁丹崖湘中水石之异者。翁湘中得道之逸者。爱其水石。为之作铭。铭曰。
泷水未尽,泷山犹峻。
忽见渊洄,丹崖千仞。
磳磳丹崖,其下谁家。
门前断船,篱上钓车。
不知几峰,为其四墉。
幽石磴,飞泉户中。
怪石临渊,䂩䂩石巅。
何得石巅,翁独醉眠。
吾欲与翁,东西茅宇。
饮啄终老,翁亦悦许。
世俗常事,阻人心情。
徘徊崖下,遂刻此铭。
阳华岩766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道州江华县东南六七里。有回山。南面峻秀。下有大岩。岩当阳端。故以阳华命之。吾游处山林。几三十年。所见泉石。如阳华殊异而可家者未也。故作铭称之。县大夫瞿令问。艺兼篆籀。俾依石经。刻之岩下。铭曰。
九疑万峰,不如阳华。
阳华崭巉,其下可家。
洞开为岩,岩当阳端。
岩高气清,洞深泉寒。
阳华旋回,岑巅如辟。
沟塍松竹,辉映水石。
尤宜逸民,亦宜退士。
吾欲投节,穷老于此。
惧人讥我,以官矫时。
名节彰显,丑如此为。
于戏阳华,将去思来。
前步却望,踟蹰徘徊。
浯溪767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浯溪湘水之南。北汇于湘。爱其胜异。遂家溪畔。溪世无名称者也。为自爱之。故命浯溪。铭曰。
湘水一曲,渊洄傍山。
山开石门,溪流潺潺。
山开如何,巉巉双石。
临渊断崖,夹溪绝壁。
水实殊怪,石又尤异。
吾欲求退,将老兹地。
溪古地荒,芜没已久。
命曰浯溪,旌吾独有。
人谁知之,铭在溪口
庼铭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浯溪之口。有异石焉。高六十馀丈。周回四十馀步。西面在江口。东望峿台。北临大渊。南枕浯溪。庼当乎石上。异木夹户。疏竹傍檐。瀛洲言无。由此可信。若在庼上。目所厌者。远山清川。耳所厌者。水声松吹。霜朝厌者寒日。方暑厌者清风。于戏。厌不厌也。厌犹爱也。命曰庼。旌独有也。铭曰。
功名之伍,贵得茅土。
林野之客,所耽水石。
年将五十,始有庼。
惬心自适,与世忘情。
庼傍石上,篆刻此铭。
峿台铭767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浯溪东北二十馀丈。得怪石焉。周行三百馀步。从未申至丑寅。厓壁斗绝。左属回鲜。前有磴道。高八九十尺。下当洄潭。其势碅磳。半出水底。苍然泛泛。若在波上。石巅胜异之处。悉为亭堂。小峰歁窦。宜间。掩映轩户。毕皆幽奇。于戏。古人有蓄愤闷与病于时俗者。力不能筑高台以瞻眺。则必山巅海畔。伸颈歌吟。以自畅达。今取兹石。将为峿台。盖非愁怨。乃所好也。铭曰。
湘渊清深,峿台峭𡺿。
登临长望,无远不尽。
谁厌朝市,羁牵局促。
借君此台,一纵心目。
阳厓砻琢,如瑾如珉。
作铭刻之,彰示后人。